怎么去瓷片水垢
1、白醋除垢法:将白醋及水,以1:2的比例,倒进水壶里面,(白醋250毫升即可,也就是从超市买来的白醋半瓶即够一次使用量。)烧开后断电。再浸泡2小时以上。如果,是不锈钢材质的电水壶,最好是晚上睡前用此法,烧开后,可放置浸泡一夜,早上,再倒出这些醋水。用清水多次清洗后,水壶就彻底干净了。假若你家是铝电水壶,就将醋水溶液煮开后,放置1至2小时后,再清洗干净。2、碱液除垢法:如果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那么将纯碱溶液倒入水壶里煮,再放置两小时后,水垢就可除掉了。然后,多次用清水将水壶清洗干净。3、苏打除垢法:在水壶中加满水,放入少许苏打粉,然后煮沸,几分钟后,水垢就会自动脱落了。再多次用清水来清洗水壶即可彻底干净了。4、煮土豆除垢法:将3至5个土豆放在水壶里煮几个小时,水垢就会成块的脱落下来。然后,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即可。5、煮鸡蛋壳除垢法:用水壶煮两次鸡蛋壳。然后,再用清水将水壶清洗干净,也能将水垢除去。往被生活琐事所困,常见的种种生活鸡肋让我们一筹莫展,现在就教大家一个除去水壶或者水瓶残留水垢的小窍门。 大家都知道有的饮用水,水碱特别大,对人体伤害也不小,“水垢”也就是“水碱”,就是在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特别是加热时),水中溶解的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与某些酸根离子形成的不溶于水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在加热时,钙离子和镁离子的碳酸盐(碳酸钙和碳酸镁)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大幅度降低,其中大部分不能溶解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就会从水中析出而形成沉淀,也就形成了水垢。水垢的导热性能极差,只有金属的二百分之一。水垢往往以晶体形式存在,质地坚硬,一旦形成,很难去除。 1、将鸡蛋壳打碎装在水瓶里,再倒几滴洗涤剂和适量的水,加盖后,上下晃动,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2、磁铁除垢 在壶中放一块磁铁,不仅不积垢,煮开的水被磁化,还具有防治便秘、咽喉炎作用。 3、土豆除垢 在水壶里放几个土豆,煮几个小时,厚厚的水垢就会自行脱落,而壶体不会损坏。 4、米(面)汤除垢法 将剩米汤或面汤装入结满水垢的壶中,越稠越好,放置几天后,待其自然发酵变酸后,壶中水垢就会慢慢脱落。放置时间越长,去垢效果会越好。 5、稀盐酸!去化工店买盐酸,然后稀释(小心溅到手)。再用刷子刷。最后多过几次清水洗净(一定要洗净)。同样的方法可以除厕所污垢等等,很管用。 6、水壶煮山芋除垢在新水壶内,放半水壶以上的山芋,加满水,将山芋煮熟,以后再烧水,就不会积水垢了。但要注意水壶煮山芋后,内壁不要擦洗,否则会失去除垢作用。对于已积满了水垢的旧水壶,用以上方法煮一二次后,不仅原来的水垢会逐渐脱落,并能起到防止再积水垢的作用。 7、小苏打除水垢 用结了水垢的铝制水壶烧水时,放1小匙小苏打,烧沸几分钟,水垢即除。 8、煮鸡蛋除水垢 烧开水的壶,用久了积垢坚硬难除。如用它煮上两次鸡蛋,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9、土豆皮除水垢 铝壶或铝锅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结有薄层水垢。将土豆皮放在里面,加适量水,烧沸,煮10分钟左右即可除去。 10、热胀冷缩除水垢将空水壶放在炉上烧干水垢中的水分,烧至壶底有裂纹或烧至壶底有“嘭”响之时,将壶取下,迅速注入凉水,或用抹布包上提手和壶嘴,两手握住,将烧干的水壶迅速坐在冷水中(不要让水注入壶内)。重复2次至3次,壶底水垢会因热胀冷缩而脱落。 11、醋除水垢如烧水壶有了水垢,可将几匀醋放入水中,烧一二个小时,水垢即除。如水垢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则可将纯碱溶液倒在水壶里烧煮,可去垢。 12、口罩防积水垢 在烧水壶里放一只干净的口罩,烧水时,水垢会被口罩吸附。在壶中放一块磁铁,不仅不积垢,煮开的水被磁化,还具有防治便秘、咽喉炎作用。 13、用新鲜黄瓜的根蒂,切成5厘米左右的大段,把水壶的水烧开后(1/3水位就好),把黄瓜根蒂放进水壶,然后拿起水壶用力的摇晃,大约5分钟左右,把水倒出,就能看到倒出的水很混浊,同时能看到除去的水垢碎末;此办法除去暖水瓶的水垢更有效,同样的操作手法,水瓶的水垢清除的非常干净,不妨请大家试试。 14、超市里有很多专门去水垢的清洗剂,推荐你使用绿伞的。 清除水垢时,先在水壶里加入少量的水,倒入半瓶清洗剂,然后将水壶里的水圆满,浸泡6--12小时,最后再用清水冲洗三次就可以了。 15、白兰地清除镜片油污法 眼镜片蒙上了污垢油迹,可用细布蘸些白兰地酒或煤油来擦拭,既简便又清洁。 16、蚌壳吸附水壶土垢法 用久的水壶里会积土垢。如果把1只蚌壳洗净放进壶中,就能吸附掉土垢。 17、报纸湿布去除铝锅污垢法 焖饭时,趁铝锅高温,经常用旧报纸或湿布擦拭铝锅表面,可除积垢。 18、菜叶去除热水瓶积垢法 将几片小白菜叶或向日葵叶放入积了水垢的热水瓶内,再加少量食醋,摇晃几下,水垢就会除掉。 19、草木灰去除厨房油污法 用糊状草木灰均匀地铺在厨房水泥地上,10小时以后将它清除掉,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几次,水泥地上的油污就会除净。 20、草木灰去除水泥锅灶污迹法 水泥锅灶积上油垢,可用草木灰加水拌成厚糊,涂抹在锅灶上,12小时后用水冲洗干净,锅灶油垢即可除尽。 21、草酸去除藤器返黄法 藤器返黄,可取一汤匙草酸溶于一杯热水,用刷子沾着刷,能恢复白色。 22、茶水去除家具表面油污法 木质油漆家具沾上油污后,可用软布蘸凉茶水反复擦洗,由于茶碱可去除油污,因而效果良好。 23、醋去除玻璃白霜法 玻璃器皿表面上的“白吮,只要放到食醋中煮一会儿就能去除。 24、醋去除镜片污迹法 滴一点食醋在眼镜镜片上,污垢容易擦净,又不会损伤镜片。 25、醋去除铝制品黑斑法 铝制品上出现了黑斑,可取一盆水,倒入少量醋,将铝制品放入浸泡10分钟,取出后洗清,黑斑即除。 26、醋去除热水瓶积垢法 烧热250克食醋,灌入热水瓶内,浸泡12个小时,并上下晃动,瓶内的水垢就会自行脱落。 27、蛋白去除皮包污迹法 用软布沾点生蛋白液体,用力擦拭,可去除皮包污迹,恢复其原有的光泽。 28、蛋壳液擦拭玻璃法 用清水洗刷鲜蛋壳,将所得的蛋白与水的混合溶液来擦拭玻璃或家具,效果良好。 29、电水壶除垢法 电水壶里的加热元件积上水垢,可用以下方法去除: ①从壶中取出加热元件,用4~5%的盐酸添加乌洛托品作缓蚀剂进行酸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布擦净。 ②用刷子蘸小苏打水溶液或食醋,清洗加热元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布擦净。 30、豆腐渣去除象牙筷黄迹法 象牙筷子泛黄时,用豆腐渣细心擦拭,有一定的消除黄迹的效果。 31、番茄去除铝制品积垢法 用捣碎的番茄加水同铝制品一齐放在锅里煮,煮出的果酸可使铝制品去除污垢,恢复光泽。 32、肥皂去除毛刷污垢法 把粉刷墙壁的毛刷放进肥皂水里浸泡10小时,再拿出来稍加刷洗,刷子就干净了。 33、缝纫机油去除家具污迹法 将缝纫机油滴在软布上,反复揩擦家具上的污迹,再用干布擦干,便能光亮如新。 34、干烤去除铝壶水垢法 将空铝壶放在炉上烤2~3分钟,或烤至壶底有响声时,立即将壶取下注入凉水,待彻底冷却后再将水倒掉,即可去除壶内水垢。 35、锅炉水垢去除法 2500毫升醋精,加250克漂白粉溶化,浸入锅炉内壁,30分钟后,水垢便分解溶化自行脱落,沉淀于水底。 36、荷叶去除锡器污垢法 锡器积垢颜色变暗,可用荷叶或荷梗烧水来清洗锡器,即能除垢变新。 37、黑板揩擦拭玻璃法 用干揩布擦去玻璃上的积尘后,再取一个新的黑板揩,用来擦拭玻璃,效果显著。 38、花生油去除柏油污迹法 将花生油涂在被柏油沾污处,待柏油溶解后,就容易去除。用汽油、煤油也行。 39、鸡蛋壳去除茶垢法 茶杯内壁上的茶垢,可用碎鸡蛋壳擦洗,再用清水冲净。 40、鸡蛋壳去除热水瓶积垢法 把4~5个鸡蛋壳捣碎,放入热水瓶内,再倒入装碗水,浸泡一会儿,上下摇晃,即可除去水垢。 41、鸡毛去除瓷器污垢法 厨房灶面瓷砖上有了油污物,可取一把鸡毛蘸温水擦拭,效果很好。 42、鸡毛去除铝制品油污法 铝制品沾上油污时,可取鸡毛蘸水反复擦洗,就能使铝制品恢复光洁。 43、剪刀腥味去除法 剪刀剖鱼沾上腥味,可放在火上烧一会,再用水洗,即可消除;或用开水浸泡一会,然后再用肥皂洗,效果也相仿。 44、芥末去污法 芥末加适量水稀释,倒入脏瓶中浸泡几小时,用长柄毛刷刷洗,即可去污。 45、金漆家具去污法 金漆家具漆面有了油污,可用软绒布蘸汽油擦净,千万不能用其他液体去擦。 46、桔皮去除不锈钢器皿积垢法 不锈钢器皿沾上了污垢,可用新鲜桔皮的内层沾上去污粉擦拭,既可擦净,又可避免擦出痕迹。 47、梨皮去除菜锅焦油污垢法 炒菜锅用久了,烧焦的油垢会逐渐积累,难以洗净,将新鲜梨皮放在菜锅里加水煮,烧焦油垢便会自然脱落,极易刷净。 48、炉灰去除烟油污迹法 衣物上沾上烟油,可速取一小撮炉灰,撒在污处,待炉灰干后,清除炉灰,烟油也会随之而去,如果烟油已干,可先浸湿油迹处,然后再按上述方法清除。 49、铝箔去除茶具积垢法 茶具桌和茶具上留下的斑斑污迹,可用香烟盒里的铝箔纸来回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就能除尽。 50、毛毯尿迹去除法 小孩遗尿在毛毯上,应尽快用毛巾吸去尿渍,然后用小苏打或白醋加水按1:1的比例调和来清洗尿迹。如果尿迹已干,可用清水浇湿后再用上述方法清洗。 51、米糠去除鞋油污迹法 鞋油不慎沾污手时,可在手上擦些肥皂,再取少许米糠在手掌上搓揉,然后用热水洗净。 52、棉花预防铝壶水垢法 把几层纱布缝在一起或取一团新棉花放在水壶里,大量的水垢就会被棉花、纱布吸收。纱布、棉花过一段时间加以更换。 53、面粉渣迹去除法 把留有干面渣的发面盆倒扣在蒸锅上蒸一会儿,上面的面粉渣就容易刷掉了。 54、木炭去除铝锅污垢法 铝锅锅底烧焦,将正燃烧的木炭用水浇灭后加以擦洗,就能擦洗干净。 55、木质家具漂白法 有色杂木要漂白,可将含量为30%的过氧化氢和含氨量为10%~15%氢氧化铵按1∶1体积调成脱色液,用毛刷匀涂在未上底色的木质家具或板材上,干透后用零号砂纸擦净,视情况再全部或局部反复涂脱色液,直至颜色达到要求。此法对松柏木无效。操作时需戴橡胶手套、口罩和眼镜。 56、南瓜叶去除搪瓷器皿污垢法 搪瓷或陶瓷器皿有了污垢,用鲜南瓜叶轻轻一擦,就能去除。 57、柠檬皮去除瓷器积垢法 瓷器上的茶垢、水渍,用榨去汁的柠檬皮,与一小碗温水一起倒入器皿浸泡4~5小时,就可除去。 58、漂白粉去除家具油污法 厨房里的家具上有了油污,可用漂白粉水浸泡一夜,第二天再用清水洗刷,即干净如初。 59、青菜去除油污法 ①手部沾上油污,可先用青菜叶擦手,再用肥皂清洗,即可除净。 ②漆器上沾有油污,用青菜叶反复擦拭,既可除污,又不会损伤漆面。 60、软座家具去污法 将布浸泡在1公斤水配1汤匙醋的溶液中,拧干,罩在待擦洗的家具上,用小木棍均匀拍打,最后用干刷子轻刷。凡人造革或真皮的沙发、椅子,可用软布蘸等量食醋和白酒混合液擦洗整体。过一段时间,用软布蘸反复搅拌的蛋清擦拭,能恢复表面光泽。凡长毛绒沙发、椅子,可用吸尘器,小扫帚或刷子去尘,也可用软布顺着毛擦。油迹处用汽油擦洗。 61、砂粒清洗玻璃瓶法 洗细口瓶子时,可装入一把小砂粒,再稍加些水,上下左右猛烈摇晃,便可将瓶迅速洗净。 62、砂纸去除象牙筷黄迹法 将泛黄的象牙筷放入一小盆加有少量洗洁精的温水中浸泡,然后用280~300目的水磨砂纸蘸水逐根擦拭筷子表面,黄斑便可去除而恢复洁白。 63、丝瓜筋去除铝壶水垢法 取15厘米长的丝瓜筋,洗净后放入铝壶,因丝瓜筋无毒,且有舒筋活络功效,所以使用无妨。水中的碳酸钙等杂垢会逐渐附着在丝瓜筋上,2~3个月丝瓜筋变硬后可换新的,铝壶内再无积垢。 64、苏打漂白粉去除象牙筷黄迹法 象牙筷泛黄时,将其浸入3%的洗涤用苏打粉溶液中,然后涂上一层调成糊状的漂白粉,10小时后用软布把漂白粉擦掉,象牙筷子就又白净如玉了。此法也可用于象牙艺术品。 65、苏打去除咖啡壶污垢法 用久的咖啡壶里积了黑垢,可在壶中装满水,再加1汤匙苏打粉,放在炉火上煮10分钟,黑垢就会自动消失。 66、苏打去除铝壶内水垢法 铝壶积了水垢,可在烧水时放一小匙苏打粉,沸腾几分钟后,即可去垢,但此水已不能饮用。 67、苏打去除热水瓶积垢法 在一杯热水中溶解50克小苏打,倒入热水瓶内上下晃动,即可除去瓶中的水垢。 68、苏打去除搪瓷器皿污垢法 搪瓷器皿上染有斑痕,可用湿布蘸点小苏打擦洗,斑痕就能消除。 69、淘米水去除砂锅污垢法 砂锅上的污垢,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用刷子刷即可。 70、淘米水去污法 用淘米水擦洗门窗、油漆家具、搪瓷用品,去污效果好。 71、桐木衣橱去污法 桐木衣橱有了污垢,可用40号以上的细砂纸沿着木纹擦拭,然后将砥石粉末沾水涂上,干后用干布擦亮即可。 72、头发去除搪瓷器皿污垢法 搪瓷器皿积了污垢,用头发团蘸一点盐和醋擦洗可除。 用牙膏作清洁济擦试试 73、土豆去除银器污迹法 将生土豆片放在苏打水中煎煮片刻,然后用来擦拭银器,可恢复其原有光泽。 74、卫生纸去除热水瓶积垢法 热水瓶内积了水垢,可放入2个卫生纸团成的小圆球,然后注入热水,盖好木塞,横过来边转动边左右摇晃,几分钟后,就可去除胆内的水垢。 75、乌贼粉去除铝制品油污法 铝制品表面蒙上油污后,可用湿布蘸乌贼骨研成的细末擦拭,便可立即光亮如初。 76、洗洁精去除眼镜架积垢法 金属眼镜架的鼻梁架脏了,可在正反面滴上些洗洁精,然后用水洗净即可。 77、牙膏去除茶具积垢法 用细纱布蘸取少许牙膏擦洗,可使茶具上的茶垢除净。 78、牙膏去除家具污迹法 木制家具有了污垢,用软布沾少许牙膏擦拭,再用干布擦便能除去。 79、牙膏去除搪瓷器皿污垢法 搪瓷品的陈年积垢,用刷子蘸少许牙膏擦拭可除。 80、烟灰去除茶具积垢法 用香烟灰擦洗,能立即除净茶具上的积垢。 81、烟灰去除银器污迹法 银器沾污变色时,用香烟灰刷洗,即能恢复光泽。 82、盐酸去除铝壶水垢法 把面粉5克倒入半杯水中搅拌均匀后倒进水壶里,再倒入30%的盐酸溶液,将水垢全部浸没,约15分钟即可将水垢除净。 83、盐酸去除热水瓶积垢法 将稀盐酸倒入积了水垢的热水瓶,盖紧木塞,轻轻摇晃,再放置30分钟,用清水冲洗几次后,即能清除水垢。 84、玉米粉去除家具污垢法 家具上的污垢可用残茶擦拭,再洒上少量的玉米粉擦,最后擦净玉米粉即可。 85、指甲除光液揭除镜面标签法 贴在镜子上的标签,可用指甲除光液剥除。 86、桌面粘纸去除法 桌面上粘附了纸,可把家具油倒上,让它浸一个晚上,然后用软布擦拭,便能彻底去除纸屑,而且不会损伤桌子漆面。 87、用盐来刷茶杯就能去除茶垢。 88、除掉金属制的茶隔上的茶垢,使用金属制的茶隔时,会因茶垢而变得乌黑,如用中型清洁剂也洗不掉的,可用醋浸泡,或用漂白剂浸泡后可轻易去垢。 89、除掉茶杯或茶壶上的茶垢,茶杯、茶壶用久了,就会由大量茶垢,用海绵蘸盐磨擦,可轻易去掉。 90、除小块茶垢,可将其浸泡于漂白剂或清洁粉的溶液中,并放置一晚,就可去掉茶垢。
大红袍的传说
福建的“大红袍”是武夷山中的一种著名的药茶,关于它的传说更是引人入胜。
传说有位老和尚在山脚下救起一位昏倒在路旁的穷季才。穷季才病愈后告别老和尚赴京赶考,老和尚从山上一棵茶树上摘了三片叶子,用对戏布包好送给他,并嘱咐道:若遇急难时,茶叶可以帮忙。穷秀才来到杭州,身上的盘缠已经用尽,住在客栈里一筹莫展。这时,城里的一位员外夫人得了急症,四处求医无效,正在以重寻聘良医。穷秀才心想,员外家终日鱼肉饱食,莫非吃坏了胃口。便带了一片茶叶到员外家,将茶叶泡好端给员外夫人。谁知,茶到病除,穷秀才得到一笔赏金直奔京城。可等赶到京城,考期已过,穷秀才懊丧不已,绝望之极便想投河一死了之。路过城门时,看到一张皇榜,说皇太后有疾欲求神医。穷秀才摸了摸包里的茶叶,心想反正也无路可走了,不如去碰碰运气。他揭了皇榜,进了皇宫,将茶叶冲泡。太后饮后,病居然好了。皇帝极为高兴,召见了穷秀才,问他有什么要求。穷秀才便把赶考误期一事讲了一遍。皇帝恩准他参加科考,见其文章句句华彩,便御赐状元。
新状元衣锦还乡时,没有忘记拜见救命恩人老和尚,并将身上的状元红袍披在那棵茶树上。从此,“大红袍”的名字就传开了。
茶文化发展史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1、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2、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3、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4、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5、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
中国茶叶的发展史
茶在我国的传播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树原产地并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发现原生的自然茶树。但是,世界公认,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秦汉以前〗: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顾炎武曾道:“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饮茶是秦统一巴蜀之后才开始传播开来,肯定了中国和世界的茶叶文化,最初是在巴蜀发展起来的。这一说法,已为现在绝大多数学者认同。巴蜀产茶,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巴蜀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茶区,并以茶为贡品关于巴蜀茶业在我国早期茶业史上的突出地位,直到西汉成帝时王褒的《童约》,才始见诸记载,内有“烹荼尽具”及“武阳买茶”两句。前者反映成都一带,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用具﹔从后一句可以看出,茶叶已经商品化,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西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我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由后来的文献记载看,很可能也已形成了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不仅仅是在秦之前,秦汉乃至西晋,巴蜀仍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三国两晋〗:长江中游成为茶业发展壮大
秦汉时期,茶业随巴蜀与各地经济文化而传播。首先向东部、南部传播,如湖南茶陵的命名,就是一个佐证。茶陵是西汉时设的一个县,以其地出茶而名。茶陵邻近江西、广东边界,表明西汉时期茶的生产已经传到了湘、粤、赣毗邻地区。三国、西晋阶段,随荆楚茶业和茶叶文化在全国传播的日益发展,也由于地理上的有利条件和较好的经济文化水平,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上的地位,逐渐取代巴蜀而明显重要起来。三国时,孙吴据有东南半壁江山,这一地区,也是这时我国茶业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区域。此时,南方栽种茶树的规模和范围有很大的发展,而茶的饮用,也流传到了北方高门豪族。西晋时长江中游茶业的发展,还可从西晋时期《荆州土记》得到佐证。其载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说明荆汉地区茶业的明显发展,巴蜀独冠全国的优势,似已不复存在。南渡西晋之后,北方豪门过江侨居,建康(南京)成为我国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崇茶之风盛行,使得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茶业向东南推进。这一时期,我国东南植茶,由浙西进而扩展到了现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仅如此,如《桐君录》所载,「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即常州,其茶出宜兴。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业,也著名起来。三国两晋之后,茶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化了。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
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朝中后期,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于是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区,茶的
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的悠久历史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们不可以须臾离开的。正由于人与茶息息相关,久而久之,对于茶的品类,烹茶之水,泡茶之法,饮茶之具,敬茶之礼,有着许多讲究。于是,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饮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江南人已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魏晋南北朝,士大夫中已形成饮茶之风。唐代中期,一些较大城市开始出现专营茶水的茶肆。江淮一带的茶叶,被商人车装舟载贩往各地。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浮梁即今景德镇,为当时茶叶集散地。
中国又是瓷国,陶瓷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茶文化与陶瓷文化一旦相撞击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更提高了文化品位。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是唐人陆羽的《茶经》,其中便谈到茶汤的颜色与陶瓷茶具颜色的关系。
唐宋时代有斗茶的习俗,王公贵族、平民百姓,竞相以此为乐。所谓斗茶,是将茶饼置于杯中,冲以沸水,依色泽和汤花的优劣定输赢。斗茶最讲究的是茶盏,宋人多把福建建窑烧制的黑釉带有鹧鸪斑或兔毫、油滴之瓷盏视为珍品。今天,我们在南京城内的一些建筑工地上,常可拣到这类瓷片的标本,可见“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当时斗茶风之盛。
谈到茶具,最为珍贵者要数明代永乐青花压手杯了。其造型优美,纹饰清雅,钴兰纯正,极富美感。如此高贵的茶杯,专供皇宫和贵族之家享用,烧制的数量自然甚少。据载,万历时已所剩无几,尽管历代皆有仿制,但皆难以企及其艺术高度。现时,永乐压手杯世间仅存三只,当是稀世之宝;且不说原物,即便前朝仿品的残片,也难得一晤。
明代中期以后以壶泡茶渐成风尚,其中小巧古朴的紫砂茶壶最受称颂。因为紫砂壶较之银、锡、瓷壶更具优点和特点,可以说每件都是精巧的艺术品。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阳羡就是江苏宜兴。
曹雪芹是一位谙于茶道的大家,在他的《红楼梦》中,有97回写了与茶有关的情节。最为精彩的第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妙玉招待贾母等人的茶是“老君眉”,水是“旧年蠲的雨水”,茶具是“成窑五彩小盖钟”、“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自是不凡。而与宝钗、黛玉吃的体己茶更是不同。茶具是王恺定制、苏轼鉴赏过的“分瓜瓜包”,似钵而小镌着垂珠篆字的“点犀”;水则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自然清醇无比。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贵族的气派,大约也是最高层次的茶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