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介绍古玩方面的小说

美满的画笔
畅快的灯泡
2023-05-09 23:59:48

介绍古玩方面的小说

最佳答案
体贴的路灯
隐形的河马
2025-07-31 17:27:50

1国宝一号夕阳,黄昏,晚霞隐褪后的天空带着酡红。王家大院今晚显得异常诡异,仿佛给霞光浸透了,一片血红色,静悄悄地毫无生息。死一般寂静的夜空,国宝带来的争夺,暗藏着兵戈之象2清宫古玩失窃案其实国之重宝,不仅是那些装在箱子里的瓷器、书画、典籍等等,国之重宝,还体现为护送它们的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责任感,那种民族热情,那种牺牲小我、成全事业的精神。3古 城 古 市刚进入九十年代,文物市场还没有开放,古城玩古玩的可称为凤毛麟角,要找一个古玩商或且是倒腾古玩的是难以上青天,董经理的秘书一有空便徜徉在这古城的大街小巷上,几经周折,终于认识了曾经有折腾过几件小不丁古玩的“二毛子”。4古董迷情之古玉迷魂这是一个连环计中计的诡异故事,一环套了一环,计里还设计了更深入的计等着大家去发掘,发倔那潜藏心底的恐怖!凶杀之事不断,冷翡翠面对如此惊悚之事置若罔闻,她只坚信平生不做亏心事,就什么也不怕半夜,主持古董文化节目,使新晋的年轻主持人翡翠声名大振。镁光灯下她靓丽动人,音色甜美,她忧郁的古典气质,很适合主持介绍和鉴定古玩的节目直到遇到了一个稀世珍宝:血色玉镯子,半夜的幽灵女子纠缠,…5寄养古董男怎么,他以为穿着一身长袍,绑着一条麻花辫,活像个清朝古人似的,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胡说她是小偷啊!且那几片碎瓷片、几张破纸价值上亿元,他以为她是三岁小孩那么好骗啊!只是眼见警察都站他那边,她只好牙一咬,答应他的和解条件—— 让他住进她温馨的小窝,可她只答应让他住进来,并没让他把她家当仓库使用吧,瞧他这会不但自作主张,搬进一些他号称是古董的破铜烂铁,还将她最心爱的长毛地毯弄得垂头丧气,更让她气得吐血的是肚子饿了,一句没钱便叫她带他去吃大餐,不会吧!难道他以为她这是爱心补给站……6 打捞岁月打捞岁月 作者:廖文伟序文伟先生要我为他的这本集子作序,我虽也是古玩收藏爱好者,但这只是起步,如何写才能将他的古玩鉴赏功底和文学功底说得恰到好处,夸大其词不好,轻描淡写也不好,还真让我为难了好一阵子。累索再三,终于有了主意。常在文伟先生那里闲聊,也常常与不少古玩收藏界朋友相聚在他那里,耳闻几个关于他鉴赏古玩文物的故事,不如选择几个笔录下来,不便是最好的序了?第一个是他鉴赏清代银杏木嵌黄杨雕人物案屏的故事。1990年秋天,平江人李开平买回此屏,2002年请文伟先生鉴定,文伟先生列出10条根据,认定是清中期之物,精美华丽,十分难得。2004年春天,文伟先生推荐此屏在湖南“艺术玩家”作古玩鉴赏节目。不料应邀作鉴赏佳宾的另一位湖南木雕艺术品鉴赏家持不同意见,同样列举了10条理由,认定此屏是清晚期机械加工之物。恰恰这时国内知名杂项鉴赏专家蔡国声应邀来湖南“艺术玩家”作鉴赏嘉宾,他见了此屏的第一句话便是“不枉此行”,完全同意文伟先生的鉴定结论。2007年“央视‘鉴宝’走进湖南”,几位知名专家共同鉴赏了此屏,评定此屏为十大宝物之一,估价80万元。其次是他鉴赏明代天启青花缸的故事。那是2005年的事,文伟先生鉴赏此缸的结论是天启青花油缸,同样列举了8条依据,并认定为货真价实的寺庙用物,商定在“玩家雅集”寄卖。但长沙古玩收藏界仅有一二人同意他的意见,大多认定为膺品。2005年秋,鉴于称其膺品的人太多,此缸只得以10万元价格卖给了北京一部队干部。北京的各路行家见了此缸,不单同意文伟先生的意见,且在天启青花缸到达北京的当天,买主邀请的鉴定专家守候在京西车站作鉴定,现场估价竟高达180万元。第三个是清代鱼化龙书画瓷质桌屏的鉴定故事。文伟先生将桌屏推荐给卜蓉女士,并口述了三条鉴定意见。不料几个月后,卜蓉的朋友来找文伟先生,说不少行家都认为此屏为膺品,不值钱。文伟先生再次重申他的鉴定意见,并开具了证书。三个月后,卜蓉的那位朋友再次找到文伟先生,重申有人认为此屏有假……文伟先生又一次阐述了自己的意见。2006年10月,故宫博物院陶瓷鉴定专家叶佩兰等来长沙作公开免费鉴定,一位先生捧了此屏请叶老师鉴定,鉴定结论与文伟先生的意见一致,甚至连价格也相差无几。第四个是鉴定清代青花釉里红渔樵耕读图画缸的故事。此缸是清水塘古玩店经理段勇万元购得的,文伟先生鉴定为乾隆年物,以《江南第一缸》为题,撰写一稿发表在《收藏》杂志。但湖南几位陶瓷专家,且其中一位为资深专家,都认为是新仿膺品。但不久,此缸先应约去武汉公开展示,好评如潮,再应北京某文化传播公司之请,租借展示,年租金12万……第五个鉴定故事更有意味。张家界公安干警张毅先生有一件傅抱石绘画作品,长沙几乎无人说真,文伟先生却认定不假。此人带此画去省外参拍,拍卖公司鉴定专家不单看好此画,且还刊印在“请柬”上发放到大江南北。张毅送拍返程经过长沙,特地送一“请柬”给文伟先生作纪念……我个人以为,举这么几个例子,完全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文伟先生有一定的古玩鉴赏能力;二是他很低调,并未四处张扬。于是说到这本集子了,有这种鉴赏能力的人写出来的古玩丛谈,文章写得如何无须作序的多说,读者是自有明见的,至少是不会将那些毫无价值的东西味同嚼蜡地推荐给读者,污浊了读者的眼睛。要说这几句话是序,也就是吧。(相找更多就去 GO小说搜索 那里找!)

最新回答
眯眯眼的板栗
花痴的帅哥
2025-07-31 17:27:50

 听蒋勋老师讲《富春山居图》,从图中出现的人物讲到渔樵传统,不要看不起这些渔夫樵夫,那个渔夫是可以在屈原这样的贵族士大夫自杀以前,忽然唱一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样的歌给他听的人。元朝的时候大部分不做官的读书人,都隐居在江湖,钓鱼砍柴为生,或者在路边摆个算命摊,卖卜为生,都是不同凡响的人。

 金庸笔下大理皇帝的四大家臣,在皇帝隐退后变成渔樵耕读隐居于江湖之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渔樵情节由来已久。先有姜太公怀才不遇,垂钓渭水,得遇明主,辅佐文王灭商兴周。庄子的渔父篇里那个令孔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应”的渔父形象,因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思想里的作用,奠定了“渔”在渔樵耕读传统中的首要位置。

诸葛亮出仕之前躬耕陇亩,隐居隆中。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因社会动乱及对官场的失望,毅然辞官归隐,“躬耕自资”, 寄意田园,开创了渔樵耕读传统的新的意境。

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也是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文人士大夫对这种田园生活和淡泊人生境界的向往,其更深层的意向是出世问玄,充满超脱的意味。

唐诗宋词中已经有许多渔樵形象的出现,北宋哲学家邵雍的《渔樵问对》,则将渔父作为“道”的化身,诠释天地、万物、人事、社会的玄理。

宋朝亡国以后,元朝统治者废除了科举制度,读书人地位很低,大部分文人都失去了做官的机会。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目标没有了,失落与愤懑,使更多的文人只能回归渔樵耕读的隐逸生活。

“渔樵耕读”主题通常出现于绘画、雕刻、刺绣、青花瓷等艺术中,在青花瓷上大规模出现是在清代康熙前后,至光绪盛行。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是得道和超脱的意境,普通士民阶层的“渔樵耕读”情结,更多地是因“有余”、“多薪”、“有粮”、“出仕”这些吉祥的喻意。

仁爱的奇迹
俊秀的胡萝卜
2025-07-31 17:27:50
吴友如
?-1893年
江苏吴县
江苏、上海
名猷,一字嘉猷
吴猷印章、吴猷友如、臣吴猷印、友如、友如手笔、友好画印、不如一囊钱
画风工整、构图新颖、人物妍合
是不是这个

清秀的冬瓜
正直的篮球
2025-07-31 17:27:50
北关窑址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古城北郊,包括田东园、瓮片山、北堤头
、竹竿山、象鼻山、窑上埔等处,面积约25万平方米。窑灶有马蹄形窑和龙窑两种。马
蹄形窑为唐代窑址,窑灶用耐火土夯筑而成,极为坚硬,主要遗物有半陶瓷器、建筑材
料及窑具。龙窑为宋代窑灶,出土器物的釉色有白、影青、黑、酱褐等。�
笔架山宋窑遗址
笔架山宋窑遗址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城东韩江对岸的笔架山西麓。北
起虎头山,南至印仔山,绵延2公里。窑址鳞次栉比,瓷片、窑具俯拾皆是。笔架山窑始
于北宋,有"水东中窑"、"白瓷窑"和"百窑村"之称,被誉为"宋代广东的瓷都",其产品
不但行销国内,还远销国外。1953~1986年,广东省考古队和潮州市文博部门对窑址进
行了多次调查,并先后发掘了11座窑址。窑的形式多为龙窑或阶级窑,最长的窑灶达79
5米(窑头尚不完整)。产品有碗、盏、盆、钵、盘、碟、杯、灯、炉、瓶、壶、罐、盂、
粉盒、佛像及动物玩具等。釉色可分为白釉、影青釉、青釉、黄釉、酱褐釉等五种。其
特点是釉质晶莹润泽,釉水较薄,一般是不开片或只是极细的鱼子纹片,饰纹以划花为
主,还有雕刻和镂空的形式。�
开元寺
开元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城内开元路中段。前称"荔峰"。唐开元二
十六年(738)兴工扩建,并易名为"开元寺"。北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修缮
增拓,此后历代屡有维修。现存面积11031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
殿、藏经楼、方丈厅、观音阁、地藏阁、香积橱、五观堂、伽蓝殿、药王殿等。主体建
筑大雄宝殿面阔24米,进深192米,重檐歇山顶,为典型的南方地区穿斗式大木结构。
寺内尚有唐代石经幢,宋代阿育王式塔、大铜钟、元代石香炉、明代木雕千佛塔及清代
乾隆钦赐《大藏经》等珍贵文物。�
叩齿庵
叩齿庵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城内西平路道后巷。始建于唐,历代均有
修建。1927年,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军由闽入粤
,在潮州驻军七日,当时起义军贺龙部第三师政治部设在叩齿庵,师长周逸群、政治部
主任徐特立曾在此办公。随着历史的变迁,原来的叩齿庵已残破不堪。为保护好这处文
物古迹,文物部门坚持按唐代风格重修山门、大雄宝殿、大颠堂等,意在再现唐代建筑
风貌,丰富潮州名城的内涵。修复工程于1991年动工,至1997年元月已相继完成了大雄
宝殿、藏经楼的修建工作,目前正着手筹备最后一期工程山门的修建。�
韩文公祠
韩文公祠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笔架山西麓。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
),原在金山麓郡治前夫子庙正室东厢。元�五年(1090)迁至城南七里,苏轼撰《潮州昌
黎伯韩文公庙碑》。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迁今址。韩祠背依笔峰,面临韩江,环境清
幽雅致。其建筑古朴典雅,祠体屋脊高峻,山墙高大,结构轩昂高敞,抬梁与穿斗结合
的屋架,粗犷少饰,古朴大方。祠内环壁镶立历代碑刻40面,悬挂牌匾9块,柱联4对,
是研究韩愈及地方文史的珍贵资料。近几年来,韩祠得以全面维修,相继修建了侍郎阁
、允元亭等,使韩祠景观更臻完美。�
许驸马府
许驸马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城内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4号。始建
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系宋太宗曾孙女婿许珏的府第。历代屡有维修,但至今
保留始建年代的平面布局及特色。府第坐北向南,面宽42米,进深47米,占地面积245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3进5间,头进及后座均带插山厅、房,合
为9间。中厅东西围屋带从厝厅、房及书斋,并有横贯全宅的后院。主体的3进与插山构
成"工"字格局;围屋隐伏于中座两旁山墙外,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之独特设置。被
有关专家誉为"国内罕见的府第建筑"。�
广济桥
广济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城东门外,我国著名的古
桥之一。南宋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汪创建,初为浮桥,中蟠石洲,名"康济"。淳熙元
年(1174),毁于洪水,太守常�重修,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西岸桥墩的修筑,至绍定
元年(1228),历54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桥墩10座,易
西桥名为"丁公桥"。绍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于蟠石东岸筑盖秀亭,易东桥名为"济川
桥"。接着陈宏规等太守相继修筑,至开禧二年(1206)建成东桥13墩,中间因水流湍急仍
架舟为梁,连结东西梁桥。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叠石重修,完
工后西桥为10墩9洞,东桥13墩12洞,中间89米仍以24只船搭为浮桥。又在桥墩上修筑形
式各异的楼台亭阁,并统一全桥名称为"广济"。正德八年(1513)知府谭伦增筑一洲,减
船6只,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该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中国桥
梁史上的孤例。桥墩上形式各异的楼台亭阁,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
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1958年因国道交通的需要,改浮桥为钢梁桥。�
海阳县儒学宫
海阳县儒学宫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城内昌黎路。"旧在府治西偏附郡
学右",宋绍兴年间(1131~1162)迁至今址,景炎三年(1278)毁于火。明洪武二年(1369)
依旧址重建。永乐年间(1403~1424)重修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门。正统元年(1436)
知府王源以官地易民居,扩大学宫范围,并将棂星门外徙临街,同时凿泮池,此后又屡
有维修。海阳县儒学宫现存面积约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
成殿。大成殿被有关专家誉为"潮州古建三件宝"之一。�
镇风塔
镇风塔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饶平县柘林镇风吹岭西麓。始建于元至正十三
年(1353)。柘林负山滨海,屡受风潮之害,古人建此塔,并以"镇风"名之,其意了然。
塔为七层八面全石结构,高20米,基围16米,塔腔底壁16米,塔身各层设平座并均有出
檐栏杆,塔阶为壁内折上式结构,塔顶为八角攒尖顶,上有覆盆,复置宝瓶式塔刹。�
潮州府城墙
潮州府城墙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古城东面,长2132米。潮州府城在唐
代已初具规模,至宋代形成外郭、内城,绕以濠沟的完整格局,明洪武三年(1370)指挥
俞良辅重辟城西南,增筑石墙,尤为雄伟壮观。增修后的府城周长58179米,墙高82米
,基阔73米,面阔5米许。环城开上水、竹木、广济、下水、安定、南、北7门。随着朝
代的变迁,南、西、北三面城墙均被拆除,唯东面临江长2000余米的一段尚保存,至今
仍起着堤防的作用。�
广济门城楼
广济门城楼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俗称东门楼。是潮州府城主要门户之一。始建
于明洪武三年(1370),1931年重修。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城楼屹立于高大的
台基上,台正中开一拱形城门,是为广济门(俗称东门)。楼面宽315米,进深1955米,
高1885米。四面环窗,三层出檐,飞阁流丹,巍峨壮丽。旧有对联赞曰:"万峰当户立
,一水接天来"。"东楼观潮"为潮州内八景之一。�
忠节坊
忠节坊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城区金山巷口。明嘉靖十六年(1537)为纪念
宋末潮州摧锋寨正将、摄州事马发而建。坊为门洞式结构,高5米,宽4米,额题"忠节坊
"3字,刚正厚重,遒劲有力。�
凤凰台
凤凰台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城外韩江中流的凤凰洲。明隆庆二年(156
8)知府侯必登倡建。该台虽屡遭洪水猛浪之厄,但由于景色绝佳,故屡毁屡修。经泰昌
元年(1620)、康熙三十三年(1694)、雍正二年(1724)及七年(1729)、乾隆五十六年(1791
)、道光二十二年(1842)多次重修。现存的凤凰台为1912年重修。台基筑成三级,逐级缩
小,第一级台基正中镌"凤凰台"3字;第二级台基正中镌"洪水止此",四柱单檐歇山顶的
亭台就屹立在这坚稳高大的石台基上。台前梁上悬挂牌匾一块,面刻"中流砥柱",背镌"
凤凰时雨";后梁也悬挂牌匾一块,面刻"有凤来仪",背镌"凤台时雨"。"凤凰时雨"是潮
州八景之一。�
凤凰塔
凤凰塔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城东南约2公里处涸溪村口,屹立于韩江
东溪、北溪分之东南岸上。俗称涸溪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清康熙三十年(1
691)重修。1990年全面维修。塔为七层八面砖石结构,高4772米,基围466米,塔门朝
西北。额"凤凰塔",联"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均为万
历间潮州知府郭子章撰书。二层复嵌"万代瞻依"石匾。塔基须弥座分别雕刻龙、凤、鹤
、狮、马、羊等祥禽瑞兽和奇花异草图案。塔内有旋梯可登塔顶,塔刹为空心青铜葫芦
。�
石庵
石庵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湘桥区意溪镇桂坑管理区石庵山西半坡。山上高
树凝烟,怪石嶙峋,曲径迂回,洞穴幽邃;山下绿溪流水,清幽雅致。石庵依山而筑,
尽得自然之神韵,庵分二层:上为佛堂,白墙灰瓦,十分简朴,堂前有桂花一株,植于
明代,芬馥异常;下为自然岩洞,洞虚如室,可容十数人,庵之山壁上有摩崖石刻3处,
其中"最上岩石庵"及"寒拾留响"均系明礼部尚书黄锦手笔。�
黄尚书府
黄尚书府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城内西平路北段。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
628~1644),为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的府第。府第坐北朝南,面宽50米,进深775米,
主体为三进建筑,两侧是从厝,并有后包。府前广阔的阳埕原有牌坊一座,额面刻"三达
尊",背镌"累朝元老",现已不存。�
象埔寨
象埔寨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安县古巷镇古一管理区。占地面积约26万
平方米。是一座方形古寨,寨中布局十分严整,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座厝"之称。全寨由
正面一寨门出入,寨正中的最后处是"陈氏大宗祠",纵横的巷道使古寨四通八达,井井
有条,寨内建筑除陈氏宗祠尚保留有宋代建筑的痕迹外,大部分建筑为明、清之物。�
别峰古寺
别峰古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湘桥区意溪镇头塘别峰山东面。始建于明代
,后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建。同治元年(1862)重修。寺坐东向西,依山筑建,
三进布局,寺内尚保存乾隆年间潮州知府周硕勋题书的"为最上乘"牌匾。别峰山川秀美
,自古便是游览胜地。�
卓府
卓府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城内中山路中段。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
~1874),为潮州总兵卓兴的府第。卓府坐北朝南,三进建筑格局,斗拱抬梁式木结构,
雕梁画栋,甚为典雅。祠前原有麒麟照壁,后院有花园并私家戏台,今已不存。�
外江梨园公所
外江梨园公所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城上水门街。始建年代待考,清光
绪年间重修。三进建筑,斗拱抬梁式木结构,所内环壁镶嵌清代碑记7块,分别记录历次
捐资重修梨园公所的戏班及梨园子弟的名字,是研究潮州戏剧发展史的重要物证,也是
广东省现存唯一一处古代戏剧艺人活动的场所。�
己略黄公祠
己略黄公祠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近代优秀建筑物。位于潮州城内义安路铁
巷2号。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面宽1854米,进深257米,两进建筑,四厅相向
格局,厅前有抱厦,斗拱抬梁式木结构。构筑严谨,技艺精湛,凹肚门楼整个屋架均饰
以精美的石雕,祠内则是名副其实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梁枋两端饰形象各异的龙、凤
、狮等祥瑞动物,梁、桁、柱间的各穿、插构件也无不雕刻精美。雕刻的题材包括戏剧
传奇、历史故事及一些地方题材,如"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漫金山"、"韩江景丽"
等。技法上包括圆雕、沉雕、浮雕、镂空雕等潮州木雕的不同手法。外形色彩上则充分
运用了黑漆装金、五彩装金和本色素雕等三大类表现手法,使整座建筑物轻重有别,层
次分明,被誉为"潮州木雕一绝"。�
从熙公祠
从熙公祠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安县彩塘镇金一管理区。旅居马来西亚华
侨陈旭年所建。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完工于光绪九年(1883)。祠坐东向西,面宽3
722米,进深4225米,两进建筑,四厅相向格局,厅前有抱厦,并有后包及从厝,斗拱
抬梁式木结构。整座建筑构筑严谨,用料上乘,技艺精湛。琳琅满目的建筑装饰,更使
建筑物显得富丽堂皇,凹肚门楼的屋架为精致的镂空石雕,门楼肚镶嵌的四幅石雕更是
出神入化,鬼斧神工。石雕分别以"渔樵耕读"、"士农工商"及"花鸟虫鱼"为题材。运用"
之"字形的构图,将不同时空的人、事、物集中在同一画面,浓缩故事情节,表现最富戏
剧性的瞬间,令人叹为观止。祠内的木雕也十分精美。�
急公好义坊
急公好义坊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安县彩塘镇华美乡塘东桥旁。始建于清
光绪十七年(1891)。清光绪年间直隶灾荒,户部主事沈绍远遵照其祖父、祖母"济贫救灾
为急"之遗训,捐银1200两,购置衣物,亲往直隶散发。为彰其善行,直隶总督李鸿章上
疏光绪帝,要求恩准沈绍远在故里为其故祖父二品封职沈学全暨妻二品命妇沈庄氏旌表
立坊,并"给予'急公好义'字样"。光绪帝允准。建成后的坊为四柱三门三层楼式全石结
构,上层正中镌"圣旨"牌,二层坊额面、背均刻"急公好义"字样,坊柱上分别镌刻直隶
总督李鸿章,毅勇嗣侯曾纪泽,兵部尚书、两广总督张之洞,礼部尚书昆岗所撰书的对
联。�
王大宝墓
王大宝墓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安县归湖镇神前山沉江月地。占地4000平
方米。墓前有文武翁仲、石狮、石羊、石笋、石烛、石马等大型石雕群,石雕线条粗犷
,工艺简练古朴,是广东省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宋代石雕。�
马发墓
马发墓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城北金山顶。始建于宋末,历代有迁徙,
最终仍迁回金山。现只存封土一堆,残碑一块。马发,海阳人,南宋德�二年(1276)元
兵进逼潮州城,太守及附郡的海阳令弃印逃跑。马发时为摧锋寨正将,临危受命为潮州
知州事,加称安抚使。景炎三年(1278)城陷,马发阖门为国殉难。后人为纪念他,遂将
其葬于金山顶,并于墓边植青松,以喻其高风亮节。�
林大钦墓
林大钦墓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安县桑浦山状元埔。占地约1300平方米,
由封土堆、石碑亭组成,亭高3米许,重檐歇山顶,藻井刻八卦图,额镌"东莆佳城"。亭
中立墓碑,上刻"状元及第翰林院修撰东莆林公墓",右下方刻"孝子天继泣血立石"。墓
前原有石马、石羊各一对,今不存。�
孙默斋墓
孙默斋墓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安县沙溪镇沙溪眠龙。由封土堆、碑亭
和拜亭组成。碑亭和拜亭均为石结构。碑亭高4米,重檐歇山顶,墓碑上刻:"明考将仕
郎孙默斋公,耋寿孺人慈烈林氏"。碑亭正前方10米处是巨大的拜亭,亭面宽10米,深3
米。8根石柱顶托起整个庞大的石屋面,十分壮观。孙默斋墓俗称"三女贵"墓。相传孙默
斋膝下无男,生得三女,但却招了三个显贵的女婿:大女婿是兵部尚书翁万达,二女婿
是工部侍郎陈一松,三女婿是状元林大钦,故有三女贵之称。�
甘露寺
甘露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安县桑浦山狮子岩。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
064~1067),是一天然岩寺,寺在状如狮子巨口的石室之中,由山下拾阶凡350余级可达
佛寺。寺门由三块巨石叠成一个"品"字,门额巨石上"玉简书院"陈迹可辨,"甘露洞天"
勒石犹存。寺顶由一块凌空飞出的巨石所覆盖,石平如削,固如磐,蔚为壮观。寺中依
石凿就一尊弥勒佛坐像,高255米,宽415米,坦胸露臂,笑容可掬。寺中有"万寿云宫
"、"天竺源流"、"威灵保障"等摩崖石刻。寺北有泉"秋冬不竭",古称"甘露涌泉"。�
葫芦山摩崖石刻
葫芦山摩崖石刻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潮州城西北的葫芦山。葫芦山,俗
称西湖山,古称艮山。是潮州一处风景胜地。自唐以来,历朝累积石刻达200余处,历经
劫难,至今尚存138处。题刻的书体多样,真、草、隶、篆、行俱全,并有梵文及象形文
字。其内容包括记事、抒情、记游以及科举题名、官衙文告等。从中可窥见潮州的风物
史迹、人文习俗之一斑。�
金山摩崖石刻
金山摩崖石刻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潮州城北金山上。金山,一名金城山
,高60米,周围2公里,形如覆釜,为古城后,东北临韩江。金山之上多巨石,是摩崖
勒石的好地方。自宋、元、明、清以至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摩崖石刻多达100余题,可惜
屡遭劫难,至1984年时仅存30余处。其中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题刻,有宋大
中祥符间知军州事王汉辟金山的《金城山记》,有至和年间知州郑伸修筑潮州城的《郑
伸筑城记》,有元《林仕猷纪事》等重要题记,这些碑刻可补史书的不足,有重要的史
料价值。此外,还有朱熹的笔迹"拙窝"及元王翰的"清同趣"等风景题词及科举题名等。

塘湖刘公御倭保障碑记
塘湖刘公御倭保障碑记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原在潮安县龙湖镇市头村韩江堤岸
上,建有碑亭,后亭塌碑倒。1986年重置于龙湖寨门西侧。碑高195米,宽097米,楷
书竖刻。该碑记述明嘉靖年间福建少参刘见湖回乡守制期间,带领乡众抗御倭寇的事迹
。�
中离溪开溪记
中离溪开溪记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摩刻于潮安县金石镇中离溪畔的山崖。楷书
阴刻,计119字,为明嘉靖七年(1528)行人司行人薛侃所作,记述中离溪开溪的经过。嘉
靖三年(1524)薛侃因母殁还乡,发现东溪与西溪不通,诸多不便,于是发起开凿人工河
。开凿工程于嘉靖七年正月二十四日开始,三月而成。人工河长达5公里,沟通了从龙溪
到枫口的河流,收到了"农者利灌,商者利贩,居者利运,行者利舟楫"的功效。老百姓
为纪念薛侃(号中离)的功绩,遂将此溪定名为"中离溪"。�
南昌起义军贺部三师司令部旧址
南昌起义军贺部三师司令部旧址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古城西北的西湖
公园内涵碧楼,始建于1922年,是一座宽三间、高两层的小洋楼。楼依山傍湖,轩窗开
豁,楼外老树参天,流水奇石,错落其间,为潮人游湖燕集之所。1927年9月23日,南昌
起义军二十军第三师驻潮州,司令部设在涵碧楼。抗日战争时期,涵碧楼毁于日寇之手
。1964年在原地按原貌重建,并将其辟为革命历史陈列馆。�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潮州古城中山路李厝祠。清代
建筑,面宽三间,深两进,斗拱抬梁式木结构。1925年9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至潮
州,在这里创办了黄埔军校潮州分校(1926年5月1日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
共办两期,1926年12月18日结束。�
潮州明清街区
潮州明清街区位于潮州古城城南的猷巷、灶巷、义井巷、兴宁巷、甲第巷。这是
一片传统的民居街坊,总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建筑年代主要为明、清及民国时期。建筑
形式包括"四点金"、"爬狮"、"反照"等富有潮州特点的结构。外部色彩以白墙灰瓦为基
调,门面及室内则不同程度地饰以石刻、木雕,十分雅致,是广东罕见的古民居建筑群
。�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位于潮州城西北隅,占地面积30公顷,由西湖、葫芦山和介于山水之间
的园林组成。西湖始浚于唐,原为放生池,宋重浚辟为游湖。"西湖渔筏"是潮州八景之
一。湖上有凌波踏浪的湖心亭,超然物外的垂钓亭,小巧别致的渔庄,并有柱联云:"夜
静人听鱼读月,春深鸟对客谈天。"介于山与水之间的公园淡雅清幽,胜迹处处,主要有
纪念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景韩亭,纪念苏轼的新苏亭,纪念文天祥的文山亭及其《沁园春
·谒双忠庙》词石刻,还有涵碧楼、芙蓉池、处女泉、莲花亭、沁园等景点。自唐以来
,墨客骚人为湖山留下了多达200余处(现存130余处)的摩崖石刻,更使湖山文气斐然。
青牛洞、吕仙洞、活人洞、李公亭、寿安岩、文昌楼、卧龙岗、五笋峰、望气台等古迹
胜景常令游人流连忘返。�
潮州八景
潮州八景即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
北阁佛灯、西湖渔筏。湘桥即广济桥,"湘桥春涨"描写的是暮春三月"十八梭船廿四洲"
的湘子桥一如长龙卧波的壮丽景象;"韩祠橡木",祠祀韩愈,橡木为韩公手植,春夏之
交开花,潮人崇尚韩公以至效祥于橡木,以花开之多寡预卜科名之盛衰;"金山古松",
旧作"马丘松翠"纪念抗元英雄马发;"凤凰时雨"描写的是夏日里凤凰台千变万化的自然
景象;"龙湫宝塔"于清末湮没,代之为凤凰宝塔,其风光向有"船如梭横织江中锦绣,塔
作笔仰写天上文章"的美誉;"鳄渡秋风"的风可以四面驰帆,蔚为奇观;"北阁佛灯",灯
耀十里,神秘莫测;"西湖渔筏"写的是晨曦中波光潋滟的西湖之上渔人抛网捕鱼,人欢
鱼跃的喜人景象。潮州八景或以古迹称美,或以风景见长,或以名人著立,或以自然取
胜,宜写画亦宜入诗,十分迷人。�
桑浦山风景区
桑浦山风景区位于潮州市西南约15公里处,方圆约180余平方公里。介于潮州、
汕头、揭阳三市之间,因古时桑树成林而得名。山势蜿蜒,峰峦叠嶂。各山麓又各有别
称,宗山麓有石尾山贝丘遗址、宗山书院坊、中离溪等胜迹;犀牛山于宋嘉定二年(1209
)建玉简塔于其上,后出五御使,当地人遂称之为"御使塔"。塔虽已圮,摩崖尚存。峰巅
有石缝,内有"玉简洞天"4字,相传每逢夏至日前后三天午刻,借日光折射方可窥见。玉
简峰下有狮子岩,岩上有天然石室,后人将其辟为佛寺,因寺旁有甘露涌泉得名甘露寺
。西山有白云岩、四通岩、宝庆寺、铁砧石诸胜迹。中离山有中离洞等中离十八景。桑
浦山腹地还有天然温泉,以及东山湖风景区,状元墓、宝云庵、人字洞、李古洞等古迹
。西山之下有占地30多公顷的梅林湖及湖滨的古海蚀石。�
凤凰山风景区
凤凰山风景区位于潮州市北约30公里处,为粤东第一峰。主峰鸟髻挺拔险峻,势
凌霄汉,攀登绝顶,观日出,览群山,气象万千,蔚为壮观。与鸟髻遥遥相对的是雄伟
磅礴的乌岽山,这里苍山云海,奇峰异石,幽谷岩洞,胜迹处处,美不胜收。碧波荡漾
的天池,宽广4公顷,水天一色,咫尺云天,壮丽有加。池中有珍稀动物蝾螈(当地人称
之为"四脚鱼"),距天池约1公里处有太子洞,乌岽山麓有"太平寺"等古迹。凤凰山还是
中国畲族的发源地,居住着盘、蓝、雷三姓的畲族子孙,并珍藏有畲族祖图--"龙犬图"

冷艳的篮球
漂亮的滑板
2025-07-31 17:27:50
不是成语樵耕读即渔夫,樵夫,农夫与书生,是农耕社会四个比较重要的职业,很多是也是官宦用来表示退隐之后生活的象征因此我国的民俗画常以渔樵耕读为题材,而很多古典家具也常常以渔樵耕读为雕刻图案渔樵耕读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