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建盏非遗传承人吴周福:热爱建盏,倾注一生

傻傻的冰棍
清秀的老虎
2023-05-09 15:49:23

建盏非遗传承人吴周福:热爱建盏,倾注一生

最佳答案
光亮的发带
害怕的铃铛
2025-08-02 22:09:21

曜变建盏以其五彩斑斓、变幻莫测的斑纹,被誉为无上之神品。就像蝶衣、彩霞一般,逆转八百年时光不朽于世。而曜变建盏,则是很多建盏匠人的梦想。人生目标就是这样,只有守候才可能等到昙花一现的美好,否则你所以为的不过是作为一个泡影罢了。这是属于建盏匠人吴周福的场子,而在这片风云场里,他也将成为继承者所拥有的姿态。吴周福也是普通的一个人,他没有想到过爱好有一天会成为一个人助跑器,但他能好获得建盏界的支持也是名至所归。 吴周福,1975年出生于建窑遗址所在地――水吉镇后井村。从小就受到建盏文化熏陶,因此对建盏有着不同寻常的执念。那时候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吴周福却学会了自娱自乐,在各个废弃的窑址上走走看看,也就是这样一个契机,让吴周福对建盏产生了兴趣。 吴周福回忆,那时有不少外地人来到旧窑址收购旧黑盏,还看到有人在旧窑址上深深鞠躬,神色庄重虔诚,对老残片爱不释手。这让吴周福感觉到,那黑黑的小碗一定是好东西。 不过一开始,吴周福还没有过亲自烧制建盏的念头,只是想着收藏一些建盏。但慢慢地,在收藏建盏的这些日子里,吴周福越来越希望能够亲自烧制建盏。 坚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人能够坚持一天、一月、一年。但如果一件事能够坚持几十年,那就不仅仅是坚持,还是信仰。 吴周福为了能够烧制建盏,于是拜许家有为师。而吴周福的盏更是深得许大师的真传,特别是银、蓝油滴的斑点下,隐隐显现出曜变的神韵,黑如漆、声如磬,温润晶莹,瑰丽悦目。 吴周福收藏建盏已经二十余年,关于建盏的器形、釉色、斑纹,他都有着独到的理解。而且在业界率先试制出大斑点油滴,之后在此基础上,偶然发现油滴表面的蓝光圈与曜变很是相似。于是合理调配瓷土和釉料,在窑火中细心观察捕捉,把这一点当成突破口进行试验。 失败了,继续试验,再失败,再接着试验,如此反复,愈挫愈坚。而烧制建盏最不要怕的就是失败,每个烧盏人都是反复摸索出来的,唯有执着,才有可能成功。 之后,吴周福创办了建盏陶瓷厂,终于把梦想变成事业。而建厂只是吴周福事业的开始。他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那一抹深藏记忆中五彩如星空的曜变倩影。 2016年3月,第一届开封市宋盏文化研究选拔赛被授予“优秀宋盏制作人”称号,荣获“金奖”。 2017年10月,南平市建阳区人民政府,命名吴周福为建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窑建盏烧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 2018年5月,吴周福作品《曜变建盏》在“首届中部茶器博览会”参赛作品中荣获金奖,9月荣获国际名将荣誉证。 2018年11月,作品《金丝万缕斗笠盏》荣获第二届中国世界遗产工艺美术金狮奖·建盏类金奖。 2019年10月,作品《金丝万缕》在第三届建窑建盏文化博览会“工艺精品奖”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 2019年9月,荣获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盏或更多建盏相关的知识,欢迎评论私信~

最新回答
俏皮的鸡翅
谨慎的耳机
2025-08-02 22:09:21

曜变在高温烧成,由气泡破灭形成的斑点很容易散开,在还原气氛作用下,三价铁迅速转化为二价铁,二价铁是强熔剂,很快就熔入釉中,使斑纹消失。
从曜变斑纹的形态与分布状况,其形成机理是高温气泡机理。华北油滴相对属于低温气泡机理(建窑油滴属浮萍机理)。从华北油滴的烧成机理可知,华北油滴的烧成温度范围较窄,窑温过高,斑点就散开,窑温过低,气泡又难破灭。而且华北油滴受器型影响较大,就是在器形凹处,气泡不易破灭,烧后经常会留下泡痕。
曜变建盏,失传于八百年前的中国,却在日本完好的留存下来,并伴随详尽的传承记载。曜变建盏传入日本便受到权贵富商们的争相追捧,如今三只曜变茶碗均已被日本奉为国宝茶碗。苏凌超2017年开始投身曜变的研究与烧造,历时六年,如今的仿宋曜变作品已有直逼真品的神韵。

搞怪的口红
呆萌的冰淇淋
2025-08-02 22:09:21
淘宝曜变天目盏是黑釉建盏瓷器。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曜变天目盏是黑釉建盏瓷器中的珍贵品种,天目釉是瓷器家族里的特殊成员,曜变天目又是最为珍贵的品种,曜变天目的烧成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其釉下一次高温烧成的耀斑,在阳光和一定温度条件下会闪耀出七彩光晕。

发嗲的高山
高高的小懒猪
2025-08-02 22:09:21
值得。
1、叶大泗身为福建省百年龙窑非遗传承人在建盏制作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019年年底因为疫情的情况不能出口专自内销。
2、但是叶大泗的《玄天曜变》、《玄天锦》和《油滴盏》三盏黑瓷建盏作品受到了国家重视,所以在收藏价值方面还是值得收藏的。

慈祥的板栗
清爽的芹菜
2025-08-02 22:09:21
宋徽宗作为北宋第一大玩家,皇帝当得怎么样,暂且不说,这里只谈他玩茶器的品味。我在“了缘建盏说曜变”里曾说过,日本那三件评为“国宝”的曜变建盏在北宋宫廷里只是普品。文中曾说,当下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必须把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的自觉和自爱之上,没有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自爱,自信就没有基础,就容易流之于对一切文化产品(包括古代和当代)的评价趋于两个极端,不是盲目自大就是妄自菲薄。具体表现为自大的狂妄和浅薄的卑微,在学习异国民族优秀文化上,表现为盲目崇拜和轻易嗤之以鼻的态度。
在对日本保留我国宋代建盏,特别是那三件“国宝”级的建盏上,更多表现为不加分析的盲目崇拜和不深入研究的学习上。

其实,就日本的“国宝”三盏,不仅在宋代的时候就只是普品,即使是按日本古代文献的记载也是不合格的。

我们知道《君台观左右帐记》记录了日本室町幕府时代足利将军的艺术藏品,并对书内记载的收藏品作了评价。

书中记载,“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

这里讲了三个层次的东西:一、评价曜变为“无上神品,世上罕见之物”;二、价格不菲,“万匹之物”;三、对曜变盏的具体描述,“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

就历史的背景而言,当时的日本所处的时代(书写成大约在公元1511年左右),大约相当于中国明代的正德和嘉靖年间,中国人玩瓷器已过了“明看成化”的时期。

我们就书中“曜变”的具体描述,看看该书写作时所看到的“曜变”盏是个什么样子。

“其地黑”,显然是说曜变盏的背景色,“有小而薄之星斑”,这“星斑”当不全是指后来讲的圆而“黑核”。“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这一句就很关键,是“玉白色晕”,还要“美如织锦”,顾名思义,“织锦”当有透明如玉晶般的纵横经纬走线,纵向的玉毫条达和横向的玉晶斑纹。从存在静嘉堂那件“曜变天目”,根本看不出“玉白色晕”的影子,更没有“美如织锦”可言。

显然日本那只“天下第一盏”的“曜变天目”不是《君台观左右帐记》中所描述的那件东西。

记载当不会有错,作者肯定见过了该盏才会有留存下来的记载。记载中的那件“曜变”就可能是据说毁于“本能寺之变”中的那一件。据说在此之前被部下砍掉脑袋的织田信长是随身携带着这件“玉白色晕,美如织锦”的曜变盏的。

好了,知道了日本并不存在文献记载的那件“曜变天目盏”,记载又对不上现存的那三件“国宝”,那真如日本所说,当下就只存在他们所认定的三件“国宝”曜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宋徽宗眼里的“天下第一盏”。

宋徽宗作为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其艺术品味是很高的。他在《大观茶论》中对建盏有具体的描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彩色也。”一般引用,大多只用到“玉毫条达者为上”,后一句“取其焕发茶彩色也”基本不用。实际上,这就有断章取义之嫌,更不容易完整而全面地理解宋徽宗对建盏的描述。

我在《品藏曼生壶》一书中写到:“曼生壶的精髓在于宜茶适意。壶因宜茶而兴盛,茶因佳壶而得味,壶因人玩而名贵,茶因人品而清高,人因品茶玩壶而格调高雅。正所谓:茶无味不可品,壶无趣不必藏,人无品不相交,无味之茶品低,无趣之壶流俗,无品之人乏味;茶壶人在这三者的融合中,体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妙境,得天人合一的真趣,悟一砂一菩提,一壶一世界的至理。”就上文而言,只需把“壶”变“盏”,其理一致,法而如是。

就宋徽宗对建盏的描述,必须放回到《大观茶论》的整体去理解,否则失之偏颇,不得真妙。

徽宗皇帝在该书序中,推崇“冲澹简洁,韵高致静”的生活方式,把普通的喝茶品第上升到道德修养和盛世清尚上,“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

宋徽宗在书中从茶所生长的土壤环境到品茶的相关盏、筅、瓶、杓等器皿,以及点茶用的水和火候,一一详解点茶的程序和品茶的次第,以“七汤”的点茶手法示范品茶的妙要。

书中“啜英咀华”、“上下透彻”、“疏星皎月,灿然而生”、“色泽渐开,珠玑磊落”岂止是说点茶实有助我们对他说盏的深刻理解。

徽宗在“天时”一节中说到:“茶工作于惊蛰,尤以得天时为急。轻寒,英华渐长,条达而不迫”。

这里他用上了“条达”两字,显然指的是生长舒展,自然而从容不迫。回过来,我们就可具体看看徽宗讲的“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的具体意思。

“色贵青黑”与日本《君台观左右帐记》里说的“地黑”基本一致,建盏属于黑瓷系列,宋徽宗描述更为准确,建盏实质上是黑中隐兰,古人把兰作青解,古代没有电灯,烛火下看盏以及自然光下看盏会折射不同的色彩,这点要引起注意,否则会整出差错,不明所以。

建盏的底黑得够透,才会显出深遂之感,玻化程度够高,才可展示类玉之光。为什么说“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实指在窑内的高温下,釉水会产生千变万化,从“窑变”到“曜变”,指的就是这种不可掌控,尽力而为,听天造化之功,“以无所得”故而有出人意料之得,这也是建盏曜变精品万中无一之缘故。

“玉毫条达”指的是窑变中高温产生的析晶现象,在黑色釉里显出银色晶体,鬼斧神工之下展示出晶体的“条达”,似针穿过,自然而通透,似玉如水银泄地发出璀璨之光,极有层次感。

讲多没用,没有上手过真正的宋代宫廷建盏,特别是精品建盏,文字语言就显苍白,还是那句老话:你没见过的不等于不存在,你已经见过的未必是精品,眼浅切莫怪道深。让我们以实物对比看一看存留在日本的“天下第一盏”和宋代传世实物的建盏精品。
“天下第一盏”的静嘉堂“曜变天目”与宫廷御盏对比就可看出差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古盏历千年而焕然一新,真正的玉毫条达而璀灿似锦,层次分明而不浑浊;日之盏,色不莹彻而质稀松浅薄,睛类死鱼眼而无光,对比并非看不起别人的东西,只是让当代仿盏造盏人心中有数,否则一辈子下功夫在学习东施的效颦上,岂不白费功夫而不得建盏之妙境。造盏不仅仅是做一个喝茶的器皿,实质上,体现了造盏者的见地、格局和境界。还有更多精彩内容即将呈现,敬请关注!想了解更多,关注了缘文创公众号 +(LY_Cultural)

1、被日本人顶礼膜拜的国宝“曜变天目盏”在古代的中国只是普品?

2、了缘建盏说“曜变天目”(之一)   

3、了缘建盏说“曜变天目”(之二)

4、了缘建盏说“曜变天目”(之三)   

5、了缘建盏说“曜变天目”(之四)

6、了缘建盏说“曜变天目”(之五)   

7、了缘建盏说“曜变天目”(之六)

8、于海东评价周德田:万念齐聚,一笔了缘

9、了缘文创丨“茶是”,一场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0、赏壶观历史,品鉴紫砂壶的深学问

11、一砂一菩提,一壶一世界丨品鉴曼生壶而体悟妙境

12、狂草境界说“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