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历史背景

可靠的小土豆
玩命的乐曲
2023-05-09 03:01:37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历史背景

最佳答案
妩媚的樱桃
深情的滑板
2025-06-27 02:51:48

长沙铜官窑兴起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至公元10世纪五代时期而衰,距今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长沙铜官窑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彩陶源村,是指在唐代出现在潭州(今长沙)石渚湖、铜官一带的瓷器作坊。它是世界釉下彩瓷的发源地,打破了当时只有青瓷和白瓷的单一格局,被称为“汉文化向外扩张的里程碑”,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鼎盛时期,铜官窑瓷器遍布亚洲各地、远至非洲,出口2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水运,从湘江入长江,经扬州、宁波、广州口岸,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石渚》用这样的诗句描述了当年铜官窑大规模傍山建窑、柴火烧瓷的壮观场面:“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最新回答
玩命的缘分
可靠的电话
2025-06-27 02:51:48

唐朝国家强盛,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和通商频繁。瓷器在唐代已成为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用具,虽然上层人士还部分使用金、银、玉质器皿,但瓷器的优越性已为人们所认识,并呈现出取代其它器皿的趋势。唐代瓷器质地精良,在陆羽的《茶经》中,就出现了“邢磁类银”、“越磁类玉”等评语。因此,当时许多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士,都非常羡慕中国人使用瓷器,他们既是中国瓷器的爱好者,又是中国瓷器的对外传播者,中国瓷器在唐代已成为对外贸易的热门商品。 在海运未通之前,中国瓷器的外销主要靠陆路,即沿“丝绸之路”由西安出发,经新疆、中亚细亚至波斯等地。由于陆路运输瓷器困难很多,损失也大,所以,初期的出口数量是很小的。随着唐代海上交通的开发,以及航海技术的提高,为瓷器的大量出口创造了条件。晚唐以后(大约公元9世纪),中国瓷器多数是从广州出口,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等地至印度、斯里兰卡、再西至阿拉伯。除这条航线外,还有另一条航线,即从明州(宁波)东至新罗(朝鲜)和日本。沿着这两条海运航线的各国和地区均出土了大量中国唐代瓷器。
长沙铜官窑之前,唐代的瓷器生产已形成了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方以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当时的出口瓷器主要是这两大窑系所产。“安史之乱”后,长沙铜官窑另辟蹊径,凭借彩瓷迅速崛起,打破了南青北白的格局,与越窑、邢窑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
长沙铜官窑的瓷器与灿烂的唐代文化一样,在向外传播的同时,也受到了域外文化的影响而愈益丰富多彩。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它大胆地运用褐绿彩绘以增加瓷器的装饰性和色彩效果。常见的有带彩堆贴胡人舞乐图、狮形图、彩绘椰林等,这显然吸取了西亚、波斯的艺术风格。长沙铜官窑瓷器外销虽然晚于邢、越二窑,但是,由于它极力在瓷器的造型和装饰方面迎合销往国的爱好和需求,所以后来居上,产品远销日本、朝鲜、印尼、西亚、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当时的外销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99年10月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打捞的“黑石号”沉船上共有67000件中国瓷器,其中有58000件就是长沙铜官窑的瓷器,占总量的83%。在当时,一个窑场一次能出口数万件瓷器,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这足见当时长沙铜官窑瓷器的生产盛况,也说明长沙铜官窑对于传播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价值,由此也不难推断出其在海上“陶瓷之路”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