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最早的瓷器
朝鲜半岛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制陶活动存在,制陶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花纹多样,装饰朴素,工艺简单。其主要陶器有罐、壶、瓶、碗、钵、豆、甑等日用器皿。花纹有篦纹、螺旋纹、格子纹、绳纹、莲花纹、忍冬纹等。种类有夹砂陶、灰陶、褐色陶、彩绘陶等。工艺有泥条盘筑法、铸造成型法、辘轳旋转成型法等12世纪 高丽12世纪 高丽佛教仪式用的净水壶 12-13世纪初 高丽时期寺院青瓷碗 12世纪高丽时期我国从汉代开始,就有与朝鲜交往的历史记载。在朝鲜乐浪郡墓葬中出土了汉代陶器、铜器和漆器等;在百济武宁王墓中出土了南朝青瓷灯碗、越窑青瓷壶等。统一新罗时期(668-918),朝鲜半岛与中国唐朝交往密切,大量越窑青瓷源源不断地输入朝鲜半岛。在扶余出土了越窑青瓷玉璧底碗15件;在益山弥勒寺遗址,发现了越窑青瓷残片,同时出土了“大中十二年”(858)铭文陶器;在雁鸭池宫殿,出土了越窑青瓷玉璧底碗等器物,时代考证为公元907年前。茶碗 17世纪下半叶,18世纪初17世纪茶道水罐子高丽时期十八世纪12世纪 高丽统一新罗晚期,浙江地区的越窑工匠将制瓷工艺传到朝鲜半岛,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陶器向瓷器的转换,并开始了生产青瓷的历史。在韩国西南海岸发现许多早期(9世纪至11世纪)青瓷窑址,最具代表性的有全罗南道康津郡大口面和七良面。至高丽时代(918-1392),制瓷技艺更趋成熟,高丽翡色青瓷和镶嵌青瓷是其主要产品。其窑址群主要分布在全罗南道的康津郡和全罗北道的扶安郡。高丽 12世纪卷云菊花折枝纹青瓷碗 高丽 12世纪13-14世纪15-16世纪15-16世纪高丽时期,“越窑式”青瓷的风格在延续。它不仅直接继承了越窑青瓷的制作工艺,而且还融和了中国其他瓷器的风格,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越窑青瓷从原始青瓷(商周)到青瓷的诞生(东汉)到青瓷的完美(唐代),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岁月。而高丽青瓷,从一开始就以较高水准的越窑青瓷为基础,大大缩短了研制过程。“接受-模仿-消化-创造”,历时数百年即趋于成熟,充分体现了“后发优势”
高丽青瓷是高丽王朝(918~1392年)陶瓷器中最具时代艺术的代表,它是受中国唐宋王朝青瓷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如越窑、耀州窑、汝窑等。高丽瓷在继承、消化中国制瓷技术与装饰手法的过程中能较好地融入高丽文化内涵,最终形成了既有中国青瓷传统技术、艺术手法,又有本国文化及艺术特色的独立青瓷体系。其优美精致,是贵族生活的物质、文化象征。部分可与中国宋代汝窑媲美。统一新罗时代生产高温灰釉陶,高丽时代青瓷发展迅猛,受越窑影响较深。10世纪末期后,大量宋瓷输入,以受北方汝窑和南方龙泉窑影响最深,高丽青瓷开始呈现深沉的绿玉式格调,刻划花以菊花唐草为主要装饰纹样,造型以典雅清秀取胜,已不见宋瓷的大胆夸张。12世纪始,高丽青瓷发展达到高峰,釉色综合了汝窑、龙泉窑的工艺特色,产品近似于龙泉窑、汝窑的梅子青、艾叶青、粉青、天青、月白等色,最主要成就在于烧出了美丽绝伦的翡翠色调。器型薄轻乖巧,与雕刻的牡丹、莲荷、唐草、竹节、水禽等图案纹饰巧妙结合,更显和谐与完美。仿生瓷是高丽瓷的魅力所在,人物、鸳鸯、狮子、鸭子、麒麟、摩羯、龙凤、鱼龟等动物形象的水注、砚滴、香薰、笔架等和南瓜、石榴、竹节、荷花、葫芦等植物形象的各式器皿,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出栩栩如生和精雕细刻的高度技巧,反应出高丽民族崇尚自然的艺术传统。宋代太平老人《袖中锦》评价为“洛阳花、建州茶、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认为:高丽青瓷“碗、碟、杯、瓯、花瓶、汤盏,皆窃仿定器制度…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色泽尤佳…酒樽之状如瓜,上有小盖,而作荷花伏鸭之形…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承之,唯此物最精绝…高丽工技至巧,其绝艺悉归于公”。其文中并不见高丽象嵌青瓷和白釉堆花、辰砂彩(铜红釉)、铁绘等品种,可见当时(1123年)出使高丽时还没有出现这些工艺。高丽青瓷的生产是由宫廷直接派官员“窑直”管理的。尤以全罗南道康津郡大口面沙堂里和全罗北道扶安郡保安面柳川里的窑场最著名。其青瓷产品只供上层贵族,器物务求华丽,重质不求量,故技术上力求精致,不惜成本,广泛采用青瓷堆花(化妆土堆花)、透雕(镂空雕)、象嵌(镶嵌)、辰砂(高温铜红釉)、象嵌描金(镶嵌描金)、铁绘(褐彩)等高难度与精工技巧,或单独使用,或多种技术综合于一件器物。仁宗长陵出土的青瓷瓜形瓶及方形台还有类于宋代青瓷高雅宁静,而青瓷透雕七宝香炉(、青瓷透雕唐草纹盒)、青瓷象嵌透雕龟甲纹套盖、青瓷透雕双龙笔插、青瓷龟形水注、青瓷堆花莲荷唐草纹水注的华丽精巧,已超过宋瓷几与金银工艺争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