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隍老爷是什么神仙?
没有这种神仙称呼,你说的可能是土地爷吧,或者是城隍?
土地神是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众神之一,流行于汉族地区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少数民族。土地神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民国及其以前,凡有汉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现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公”、“土地公”、“土地爷”
城隍,是一个地方的守护神都城隍守护一个省,府城隍守护一个市,县城隍守护一个县。
在原始社会时期,自从人们学会了种植庄稼后,便开始大量开垦土地种植稻谷。当人们每年春天种下稻谷的种子时,便会期望等待秋天的丰收。因为人们种植的粮食有时丰收,有时歉收,所以人们认为一定是有管理土地的神灵在掌控这一切。于是,人们把这种神灵称为土地神。为了表达对土地神的敬意和感谢,报答大地的恩赐,更希望每年的粮食能丰收,人们便开始为土地神建庙,定期祭祀土地神。在民间,人们还会把一些过世但受人们爱戴的人尊称为本地的土地神。传说在周武王建周之初,有一年的农历二月二日,一户姓张的人家降生了一个男婴,父亲给他起名叫张福德。他从小就聪颖好学,而且非常孝敬父母。因此父母也为他感到骄傲。
张福德在36岁时,担任了朝廷的总税官。他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的疾苦,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善事,人们都很尊敬他。后来,他活到102岁去世了,令人称奇的是,在他死后的第三天,他的容貌仍然像活着的时候一样。
后来,有一个贫穷的人为感念他生前的恩德,用四块大石头围成一个石屋来奉祀张福德。没过多久,这个贫穷的人竟然由贫转富。人们都认为这是张福德的神恩庇佑,又考虑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于是,老百姓都纷纷出资用来建庙宇,为他塑金身祭祀他,并尊称他为“福德正神”。做生意人的也常常祭祀他,希望生意得到更好的发展。从此,“福德正神”便成为土地神,也就是社神。
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土地神的传说。传说土地爷是一方父母官,地头上的事,无论大小,他都管得到。魑魅魍魉、妖怪邪祟之流,也得到土地那里登记户口,就连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有求到他的时候。孙行者保唐僧西天取经时,每到一地,碰到妖魔作怪捣乱,总是先唤出当地土地神问一番究竟。
还有关于土地神助人急困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地方,山林中虎狼经常出没,当地百姓外出种地割草经常会遭遇野兽的袭击。
有一天,一家兄妹两人上山打柴,当他们把打好的柴捆好准备下山时,突然,从树林中蹿出一只老虎向妹妹扑去。哥哥看见大惊,一边高呼救人,一边扔下柴抓起斧头向老虎砸去。老虎屁股挨了一斧头,扭头怒吼,一跃而起,奔哥哥扑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白胡子老人突然出现,他用手中的拐杖向老虎一挥,老虎便乖乖地向树林深处跑去。
兄妹俩非常感谢白胡子老人的救命之恩,他们忙问他尊姓大名,家住哪里。但是老人只是笑着然后拿拐杖拄了两下地,一转眼就不见踪影。
兄妹俩回到家中向村里人诉说遭遇,村里的人都觉得奇怪,反复推敲,认为这位老人就是土地神。于是大家开始在山上给土地爷盖庙供奉,祈求神佑平安,风调雨顺,消灾免难。
土地神是我国民间发源最早、信仰最为广泛的神祇之一。在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土地神信仰内容的逐渐更加丰富,不仅是人们祈福、保平安、保丰收等美好愿望的寄托,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土地崇拜文化和风俗。
在民间,就把农历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的生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舂米粿,并用手捏成形状像圆饼一样的东西,有大有小,每块粿面印有瓜果和稻穗状等花纹,用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俗称“土地公粿”。
在祭拜土地神时,备好酒馔、果品等供筵,焚香虔诚,致祭于家堂供奉的土地公神位“福德正神”,以祈福报功,求赐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招财进宝,阖家平安。自这天以后,农民就开始一年的农事活动。
在我国民间众多的神灵家族中,土地神是最有人缘的神了,人们亲切地称土地神为“土地公公”或“土地公”、“土地爷”。土地神像大多数是白发髯髯,右手拿着龙杖,左手执元宝的样子。
土地神庙则遍布每个村庄,而且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节日聚会对土地神进行祭祀,到后来这种聚会就演化成为庙会,成为民间一种重要的风俗。
有的地方,每逢初一、十五,各地群众,以妇女较多,提篮携包,三五成群,熙熙攘攘来到土地庙,烧香磕头、虔诚奉拜,这叫小会。到了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土地爷的生日,则是大会,到时候有五六台大戏同时上演,各村的锣鼓队、秧歌扇鼓、武术杂耍,纷纷登场亮相,卖小吃的、卖日用品的等,也趁势做把生意,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熙熙攘攘。土地庙内外,漫山遍野,彩旗招展,鼓乐喧天,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在我国台湾等地区,人们认为土地神是功能极强的神明,土地神不仅可以保佑农业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经商顺利,还可以保佑旅客旅途平安,甚至还保护坟墓不受邪魔的侵扰等。
人们对土地的崇拜,表达了人们对大地的庇护和感谢,也反映了老百姓祈求平安的愿望,是中华文化中一种淳朴的民风民俗的表现。
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生日,称“土地诞”。土地公公,因“造福乡里,德泽万民”而被称作福德正神,俗称福德老爷、土地爷、社神、土地君等。属于道教神祗中的地神,据《太上说安宅土地龙神经》记载,福德正神的形象是“身长六尺腰系宝带脚踏宝履手执曲木杖”的老人。
《太平御览》引《礼记外传》称土地神“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建国君民,先命立社,地广谷多,不可遍祭,故於国城之内,立坛祀之”。因为他管理土地神祇,很多地方都建有土地庙。道教尊为“中央镇位真官土地大道神祇”,居戊巳宫福德宫。
民间供奉的土地庙属于中国分布最广的祭祀建筑。街头巷尾、店铺门口、家户门口都有供奉,民众尊称为“福德正神”。
土地神和人的关系是极其重要密不可分的!土地掌管并保佑着他所管辖内的所有人、动物、植物,及一切地上有灵。人们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土地神。人吃的、动物吃的、植物吃的一切营养,无不来源于土地的提供。土地神保佑着一方土地之内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洁,出入平安。
道教神系中的土地神
据《太上说安宅土地龙神经》载,太上老君看到一个老人身高六尺,腰间系着宝带,脚踏宝履,手里拿着执曲木杖,就问他是谁?为什么独居山里?主管什么?
老人回答说,自己是华盖中土地。住在山林里面,管理管领虎豹豺狼虫蛇禽兽等,中管人间的帝王国家、住宅五方土地龙神、土府土公土母土侯土伯土子土孙管下二十四位神将、三十六将士禁忌诸神。
住在山中就是山神土地、在园林是园林土地、在人间是住宅土地、在寺观是护庙土地、在庙宇是里域真宰、在法行是功曹土地、在州县是城隍土地。主要管人的寿命长短、富贵贫贱、职禄衣食、察人间善恶、持斋念经修设功果、孝顺父母敬重三宝。
灶王爷,土地神,门神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里人物,都是古人为寻求心里踏实,创造出来为保护百姓生活所用。
灶王爷是古人在过小年时期祭拜一个神仙,灶王爷在古人眼里是玉皇大帝派到民间来视察百姓善恶,所以百姓很重视这个神仙。
古时候古人之间就流传着,家家户户都会在厨房灶台上供奉灶王爷,一般灶王爷都是夫妻一起,还有两个童男童女跟着。
灶王爷会根据这个人家善良凶残表现,等到农历小年,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他们会回到天界把这个人家表现告知玉帝,然后凶残那户人家就会受到惩罚。
土地神又称土地公公,社神,土地爷。这个神仙主要是人们对土地敬爱和崇拜,创造出来一个专门负责土地神仙,因为人类对衣食住行都是要依靠土地,所以土地神就很重要。
一个广阔土地地区生活人们,所有需求全部仰仗着土地,他们就会在开春时节,也就是二月二时候,会点燃大炮竹,举行一些祭祀活动来祈求一年丰收。
门神是我们最常见神仙,家家户户一到过年就会贴在大门上,而且会贴一年之久。
门神就是字面意思,是守门护卫家庭安全,驱邪,保平安一个神仙。
我们门神有两位,一位神菽是上古神话里能制服恶鬼神仙,所以常常以身穿彩色战甲,手持金色战戟。
另一位是郁垒,是一个擅长抓鬼神仙,手持桃木剑,头上长着犄角。两个神仙一般都是面对面贴在门上。
还有很多地区门上贴着秦琼和尉迟恭两位唐朝大将军来做门神,这两位将军英勇无畏,所以用来辟邪和保家平安很正常。
灶王爷是观察一家人品行,会上报给玉帝,他能在天界见到玉帝。而土地神和山神,火神,河神等他们都没有办法直接见到玉帝,门神就更不可能了,所以灶王爷要官位高一些。
是“福德正神”。
福德正神俗称土地公,是闽南、港澳地区乃至东南亚国家庙宇较多、信仰最广、影响最大的民俗神。厦门仙岳山土地公庙始建于宋代,香火鼎盛,是目前福建乃至全国最大的木结构土地公庙。
土地公——福德正神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许多多善事。一零二岁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说在他死后,接任的税官上下交征,无所不欲,民不堪命。这时,人民想到张福德为政的好处,念念不忘,於是建庙祭祀,取其名而尊为“福德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