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农村火炕怎么搭才好烧

典雅的蓝天
合适的鱼
2023-05-08 06:12:41

农村火炕怎么搭才好烧

最佳答案
单纯的蓝天
个性的口红
2025-07-03 23:19:42

火炕,搭建环流畅通的烟道结构才好烧。

火炕,主要是中国古代流行于西北高原、中原、黄河中下游、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以炊火作为热能来源的御寒供暖系(统)性的睡卧设施。

火炕供暖系统,有三部分组成:

1,热力源的灶台。

火炕的热力来源,是以柴火(干燥的植物)、煤炭等作为燃料,用以制作日常餐饮的炊事灶具炉灶。

2,供暖散热的火炕。

是通过构建于炕体内的烟气环流设置,作为热效应的取暖睡卧平台。主要的建造材料有,土坯、机制砖、粘接平衡的泥土或混凝土等。重点是,烟火气流的分布要均匀、流畅,保持应有的烟气滞留度。

火炕搭建施工构造示意图:

3,排泄烟气的烟筒。

作为排放火炕烟气的烟筒,是位于火炕一端墙体内的烟气排出设置。

扩展资料

火炕又简称炕,或称大炕,是北方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取暖设备,东北人也把它引入了皇宫内。盛京皇宫内多设火炕,而且一室内设几铺,这样既解决了坐卧起居问题,又可以通过如此多的炕面散发热量,保持室内较高的温度。

如在东厢的关雎宫,一宫内就有七铺炕面,麟趾、衍庆、永福各宫中也是如此。而且不仅在各宫室内这样,甚至作为值更人员歇息住宿的崇政殿两翊门也铺设有火炕与火地,可见皇宫内铺设火炕之普遍。

最新回答
含糊的向日葵
大意的牛排
2025-07-03 23:19:42

龙泉宋代古窑址出土的一种官哥瓷片,釉面润如猪油,可惜数量极少,南宋以后失传停烧,以后各时期均未发现,一片难求,古瓷爱好者称此类瓷器为“青瓷猪油冻”;也有说,烧制此类瓷器必干柴十万斤,配以整车猪油方可烧成,故名“猪油冻”,弥足珍贵,收藏者若得一片,欣喜若狂。

猪油冻茶杯是哥窑。“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为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得哥窑(龙泉章生一窑),宫中名为“哥窑”的传世品,后世鉴赏家称其为“传世哥窑”。

哥窑:

明末和清代,论及哥窑的文献越来越多,但多为抄录诠释前人著作的产物,沿袭《春风堂随笔》和《遵生八笺》之说。然而对于哥窑器物特征的描述倒是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清晰。综合各类文献资料,哥窑的特征为:胎色黑褐,釉层冰裂,釉色多为粉青或灰青。

由于胎色较黑及高温下器物口沿釉汁流泻而隐显胎色,故有紫口铁足之说;釉层开片有粗有细,较细者谓之“百圾碎”。根据文献提供的线索,人们在浙江龙泉的大窑和溪口找到了生产类似器物的窑址。其产品为黑胎开片。

釉色以粉青和灰青为主,单色纹线,应为入土所致,用垫饼垫烧。上述特征及烧造年代均与文献所述完全相符。至此,宋代五大名窑的哥窑已成定论,其烧造年代为南宋中晚期,产地为浙江龙泉。

落后的指甲油
能干的航空
2025-07-03 23:19:42

瓷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河南郑州等地商代遗址,发现很多带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属声。

1980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属距今4000余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有大量出土的青釉瓷可断定我国支持在商代中期就已发明了瓷器。当时的青釉瓷生产以长江中下游较为发达,釉色多呈青黄,在氧化焰中烧成。

中原地区的青釉瓷,釉色多呈青绿,在还原焰中烧成。这些原始瓷以高岭土作胎,烧制温度高达1100~1200度,表层在高温下烧成与胎体结合很牢的玻璃釉质,胎质坚硬细腻,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属声。器形有尊、豆、罐、瓮、钵等。

扩展资料

商的青釉器物完全具备了构成瓷器的基本要求。

第一,已经采用高岭土作胎。

第二,在表面施有一层玻璃质的釉。釉的主要成分是瓷土加上石灰石、草木灰,调成悬浮液状涂在瓷坯表面,它在入窑烧焙时熔化,形成玻璃状物质。

第三,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230℃左右。迄今为止,陶器的烧成温度只需要800℃~900℃,极少数达到1000℃,而瓷器烧成温度须在1230℃左右。

第四,陶器有吸水性,瓷器没有吸水性或吸水性极微。商代的原始青瓷的吸水性已经仅为1%,或更低。由于胎体中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和唐宋时各名窑瓷器一样,都在70%以上,三氧化二铝(Al2O3)在17%以上,经过1200℃左右的高温焙烧,烧结良好,使吸水性很弱,达到了瓷器的标准。

第五,在物理性能方面,如比重、硬度、莫来石(也叫“富铝红柱石”)结晶的发育程度都和以后瓷器一样。敲击起来也有清脆的金属声。

这些都证明中国瓷器在商代已经被发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瓷器 (瓷质器物)

百度百科-原始瓷器

风趣的烤鸡
甜美的蜻蜓
2025-07-03 23:19:42

为何很多人在生活中只要有足够的钱,他们就会买外国的商品?汽车、化妆品、首饰、电子器具,甚至教育、旅游、移居等非物质产品?而有些人到了网上会义正言辞地大骂人家崇洋媚外,标榜自己如何如何的崇高和热爱。但这些人从没想过他们满嘴的怨言和牢骚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就拿瓷器来说,马未都因为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说了几句高端瓷器在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就被骂得要死。马先生说的不是实话吗?从工业用陶瓷到卫浴、瓷砖、碗、瓶等家用或日用品。

很多人会说了,无论茶叶、瓷器、中草药,真正的精华还在我们这里,老外根本不懂。但对比一下同行业在市场上的营业额,为什么很多人就哑巴了呢?其实,人谦虚一点,谨慎一点,认真一点,少吹点牛,多做一点脚踏实地的事,目光看远一点,有点顾忌,就不会这样子了。其实就瓷器来说,欧洲在清朝时就已经超过景德镇了。

·德国人在瓷器里加入了这个东西

很多人说,如果他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就好了,反正那时也没有知识产权和武器禁运。

以明朝和清朝那么庞大的地盘和财力,他当了皇帝之后要将世界上所有先进的工艺和工匠全部高薪挖过来。而这时,绝对没人说你这种行为是偷。

瓷器这个东西,在古代一直都在为我国封建帝王在创造着大量的外汇,宋朝的富裕和陶瓷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

兵马俑、唐三彩虽然不是瓷器,但也为后来的瓷器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积累。

我国古代瓷器出名,是因为那时有工匠精神和职业标准。如果不按行会标准去办事,不但买家会找麻烦,同行也会砸你招牌的。

看看一个雨过天晴的宋朝瓷器,花费了多少时间?

看看古代陶瓷厂附近的瓷片山,只有精品才能留下来。

稍微有点瑕疵,就会被师傅砸碎。

再看看唐宋时期的木式建筑、陶瓷、茶叶,你能不佩服吗?只因精品,所以珍贵。

欧洲人谁能得到一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就会变成家里的传家宝。好东西,谁都想拥有。

就像电灯、电话、电视、电脑、飞机一样,瓷器和茶叶也是外国人一直都想学的东西。

他们通过传教士、通过高薪聘请工匠师傅为他们提供技术源泉。

然后,这些传教士再将这些工艺写成书在他们国家出版。

但无论他们怎么研究,可就是做不成我国瓷器那样的精品。

直到有一天,有位异想天开的德国制瓷师将磨碎的骨粉加入了陶泥中。在烧制好之后,这种瓷器不但细腻柔滑,而且更加白嫩可爱。

但即便如此,德国的陶瓷依然竞争不过我国,但此时德国还有一件利器,用上它真是无敌了。

·德国在瓷器市场制胜清朝的法宝

德国能够在瓷器上制胜清朝,就像英国在茶叶上制胜清朝一样,用的都是处心积虑的方法。

喜欢军事的同学都知道,德国造的手枪简直就是艺术品。

不错,德国和日本的工匠精神和市场布局,是后来欧洲瓷器打入国际商场,并开始超越清朝的主要原因。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你弄出来一个东西,比如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而人家经过上百年如一日地不断创新和改造,最后反而占领了大部分国际市场。

有人说日本武士刀出自唐刀,但今天国际收藏界玩刀的还是喜欢武士刀,并且至今无人能超越。

日本有一个叫“金刚组”的古建筑修复公司,传承了一千多年,它主要做木式古建筑。

大清国的宣纸、墨、历史资料和考究、汉唐文化能竞争过后来日本吗?

有人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才做商品。

也许正是因为大清国太聪明了,往茶叶里掺树叶,将劣质瓷器也拿去卖。而不是像古代那样严把质量关,这才导致清朝瓷器不断衰落的吧!

而工业陶瓷这块,作者就不想提了。

当精细化工业对战粗制滥造,故弄玄虚遇上工匠精神,自吹自擂对战品牌塑造,到最后谁会赢呢?

很多人总是打孩子、骂孩子,说孩子没出息。

而这样的父母,往往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