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古代瓷器有没有收藏价值?
对大多数初学的古瓷爱好者来说,学习伊始,就购买大量的古瓷完整器作参考资料是不现实的,从伤残古瓷器和古瓷片入手进行古瓷鉴定知识的学习,是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途径。 古瓷片是学习鉴定知识最好的老师 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寻找。自东汉至今,无论何朝何代,全国各地瓷窑林林总总,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长盛不衰。除有宋以来朝廷设官窑专为宫廷烧制非卖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各地民窑,生产过数量极大的古瓷运销大江南北。虽经历史的振荡,传世的完整器为数不多,但这无数古瓷以残伤或碎片的状态仍然留存下来,或在窑址,或在弃坑,或在村落旧址,或在城镇遗迹,甚至田间地头、断崖陡坡都会有古瓷残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实物宝库,供给学习者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资料。 第二,古瓷片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几乎专家著作中对各朝代各时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论述,都能从古瓷片中找到实物证据,这为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古瓷特征与发展规律提供了直观的教材。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呈色、纹饰特征、烧制工艺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窑器的款识花押等,都能通过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认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书!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过对它的观察学习能得到真知。一般说来,古瓷片大都是从工地、遗址以及古代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浅层的。它售价低,利润少,几乎无人专门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滥成灾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价、最可靠的学习材料。 破碎古瓷片 学术价值高 在中国古陶瓷历史上,由于天灾战祸、经济淘汰,许多古瓷窑已经湮灭无存,使传世瓷品找不到窑址实证而无根可寻,一些古代名瓷因传世稀少而无法进行系统科学的总结。这样,珍稀古瓷片的发现,往往成为填补科学空白的实证和古瓷窑考古重大发现的先导。例如古瓷专家为寻找宋代名窑之首汝窑窑址,曾踏破铁鞋找遍以河南临汝为中心的中州大地,但没有结果。后来还是几位文博工作者先后以宝丰县清凉寺村捡拾的瓷片为线索,才使汝官窑址的确切位置重见天日。从古瓷窑址的发掘研究来说,瓷片更是唱着主角。无论是越窑、邢窑、定窑、龙泉窑、耀州窑、景德镇窑……,几乎所有的古瓷窑址瓷器资料,都主要以瓷片堆集的发掘和整理为特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古瓷片就没有古瓷窑址的研究成就,没有古瓷片也同样没有博物馆古瓷工作者的研究成就。 对业余古瓷收藏爱好者来说,古瓷片的珍贵性也不言而喻。普通古瓷片是他们学习的第一手实物资料,而能够拥有典型的珍贵瓷片,已成为玩瓷者引以自豪的财富和收藏水平的标志。比如明代成化官窑斗彩瓷器,珍若拱璧,价值连城,一只鸡缸杯1999年春季在香港拍卖到近3000万港币。普通收藏者别说购买,就连想看一看也得到故宫去。那么从地摊上买到一片有“天”有“地”、有纹饰有整款的成化官窑斗彩团菊纹碗残片,从而能够真真切切地上手观察它的质地特征,该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收获。 六朝故都的南京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国内收藏和研究古瓷片人数最多,成果最丰的地方。南京古陶瓷研究会旗下聚集了一大批知识层次高、研究能力强的古瓷爱好者。他们痴迷于古瓷片的收藏与研究,一年四季,风吹日晒,石头城内,秦淮河边,到处留下他们寻寻觅觅的足迹。“身上泥水惹人笑,手中瓷片惊世珍”,辛勤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有人捡到青花瓷之源唐代青花残碗,有人拾得元红绿彩高足杯残件,更有人找到了以往仅有文字记载而不见实物的元代戗金玉壶春瓶残器。请不要小看这些东西,国内著名的大博物馆都没有这些资料,它们的学术价值是那些有钱就能买得到的明清传世官窑器所无法比拟的! 古瓷片是判定鉴别对象的真正权威 对一件瓷器的窑口、生产年代和其他要素,是专家说了算还是瓷片说了算?归根结底是古瓷片说了算。因为能够说出真理性结论的专家,并不是凭空想象、心血来潮得出正确判断的,而是依据了对古瓷实物实地,包括古瓷片的综合深入研究才总结出科学结论的。当专家的已有结论同新发现的古瓷片等客观事实发生矛盾时,我们信谁?当然信实物证据!因为“实践(包括实物证据)高于理论的认识”。 过去人们(包括专家)一直认为北宋汝官窑器以釉色取胜,光素者多,并且“汝官无大器”。但清凉寺村汝官窑址发掘结果推翻了过去这种结论,众多的刻花、印花、雕镂瓷片和一些复原器物证明,汝官器不但有韵味迷人的釉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装饰;不但有小巧典雅的碗盘盏洗,而且有器型硕大的陈设精品。 正因为古瓷片是破碎的,因此器物的胎釉断面、“肠肠肚肚”一览无余地暴露出来,使人们不但能知其表,更能察其里。这比之单纯地观察完整器学习鉴定,在对古瓷特征的掌握上具有更加深刻全面的优势。 用古瓷片作标准对照物进行古瓷鉴定,是以标型学为特征的古瓷科学的基本方法。古代瓷器无论官窑民窑,都是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大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同一产品、同一窑场、同一器类,大体上都有着与当时制瓷科技术平相一致的工艺水平和时代审美共性,这就是古瓷标本可以用做鉴定标准的客观依据。以胎土粉碎为例,景德镇元明清时期没有引进机器粉碎以前,一直在江边利用水椎粉碎。官民窑胎质的区别,民窑高中低档瓷器的区别,只在于瓷石、高岭土质量的高低和胎泥过滤除腐工艺精细程度,同现代球磨和粉碎、强磁场去铁的制胎效果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元明清时期不同制瓷工艺发展阶段的区别和同一时期的共性特征也是十分明显的。这样,我们把不同时期古瓷片标本系统排列,从断面露胎部分进行排比分析,就可以归纳出十分科学的胎质时代特征序列,为鉴别古瓷找出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实证标准。瓷胎是这样,釉质釉色、纹饰彩料、制作工艺都可以这样。 在我结识的古瓷藏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大凡重视古瓷片的搜集、整理、研究的人,入道快,“走眼少”,能从理论和实物的结合上掌握古瓷的本质特征,其眼力、藏品的真品率和档次都比较高。相反,那些不重视从古瓷片和伤残古瓷器入手,结合古瓷理论进行学习,只想一下子收藏到宋元名瓷或明清官窑瓷器,照着书本按图索骥的人,几乎都是败绩累累,全军覆没。仅2000年在香港拍卖出4400万港币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我在国内藏友处就见到过3件。在鉴别时,有的人一点即悟,表示要改弦更张,重新选择正确路子搞古瓷收藏。有的人则不然,他和你急。你指出是赝品,他坚持是真货,而且搬出书本指点着一处一处给你讲理论。你说这种名品历来传承有绪,国内外共有几件都记录在案,他却说“为什么我这件不能是未发现的另一件呢?”你具体向他指出不对的地方,他说瓷器是人工制造,火的艺术,哪能都一个样。问他有无古瓷片?他说我要那玩意儿干啥! 实际上,许多这样的朋友不懂得,真正有成就的古瓷专家,无论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并不是整天捧着完整的国宝珍器著书立说,相反,无不极其重视各种古瓷片或伤残器的研究。翻开《收藏家》看看,不少文章中介绍的主角是古瓷片。上海博物馆的陶瓷分馆内,专门有展示国内各个时期各个窑口古瓷片标本的专柜。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以精美的印制,出版了由故宫博物院编的一部大型图册《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这部图册在编写中专家云集,阵营庞大,故宫古瓷精英几乎全军出动,可见古瓷片在这些专家们心目中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瓷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在其最有影响的古瓷巨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所选的唯一一张工作照,就是登在“后记”页的“鉴赏研究陶瓷碎件”的认真形象。我想,这种选择是意味深长的,读者应从中悟出些什么吧。 当然,古瓷片的搜集收藏不能无原则地乱收乱买。一要选典型的。二要注意进行科学系列的整理与补充。三要提高警惕,谨防少数利欲熏心者用现代仿品的碎片冒充古瓷片出售。买了这种假古瓷片,经济损失不说,更重要的是以它为师就把自己引入到错误的鉴别观念上去。这种现象目前在耀州窑瓷、越窑瓷、钧窑瓷和龙泉窑瓷上都有发现,藏友不可大意。祝你好运,祝你发财!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二)
“洋洋,回老家吧”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问我“哼!我才不回去呢”说着,我便把头扭向了一边“为什么”妈妈问我“老家有什么好的,路泥泞不堪,每次回去都走的满鞋是泥,人们住的屋子又破又烂,要是碰到雨天就成了水帘洞了,我才不回去呢!”我满脸不高兴的回答爸爸听到了我说的话,笑着走过来:“老家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了,你不能总用老眼光看待问题呀!”“是吗那我就回去看看”我满不情愿的被爸爸拉上了汽车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下车一看,啊!这还是以前的老家吗怎么变化这么大只见以前通往姥姥家的那条土路已经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放眼望去,马路两边种满了枝繁叶茂的小树,村庄后面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看着这绿油油的稻田,我感觉就像在看风景画一样
来到姥姥家,眼前的现象使我惊呆了:这是姥姥家吗我是不是走错门了只见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红砖绿瓦、宽敞明亮的房屋,屋内家用电器样样齐全曾记得以前的姥姥家住的房子又破又旧,房顶破烂不堪,一到下雨天,进到屋内,简直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就算拿十个盆接也不够家里除了妈妈刚给老爷买的那台收音机,其它东西都破的不成样子谁知几年不见,老家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真使人意想不到啊!
到了家里,姥姥告诉我:“这几年托党改革开放好政策,农民的日子是过的一天比一天好,你看,原来的土房、瓦房都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以前泥泞的路都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道家家户户都买了摩托车,人们都提前奔小康了!”
变了!真的变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变的越来越好了!
(三)
我的家乡在龙岩永定,以前这里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水平不高,住得是低矮的茅屋 、平房,楼房很少,街道坑坑洼洼,以前交通工具很少,只有三轮车、面包车,而且经常交通堵塞人们的素质也不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排放污水,使河水遭到严重的污染……
然而今天,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入民心,使如今的家乡永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瞧!那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摩天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超市、商店,星罗棋布;雄伟的立交桥,飞架南北;洁净的街道和彩色的瓷砖,使人们心情舒畅地散步、闲谈;绿色如茵的绿化带中,散发出各种花的香味,沁人心脾,令人流连忘返节假日,人们三五成群的到公园、去野外郊游,充分享受闲暇的快乐时光,新开业的苏果超市和商贸文化广场,每天都人山人海,人们逛商店,大量地购物;大大小小的饭馆,各具风味,吸引了八方来客,永定这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正向着大都市发展……
最令人难忘的是永定的夜景了,你看,那五光十色的霓红灯,把大街小巷照得通亮;一排排的路灯,把公路照得如同白昼,远看就像一条条火龙,这样司机们开车就很安全;还有那各种颜色的激光灯,在夜空扫来扫去,使永定变成了“不夜城”
啊!我爱我的家乡——龙岩永定!
(四)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佛山,佛山的变化可真是大啊!
记得我二三岁时,这儿的房屋是那样的残残旧旧,又低又矮,房顶是用瓦做成的,一下雨,那瓦又不结实,水就从瓦里往下滴,令人恶心那时候,天真幼稚的我,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房子为什么这么破烂,令人生厌呢
幼年,毕竟是短暂的光阴似箭,岁月如流,我七岁上学,这房子也发生了变化,低矮潮湿的砖瓦房被拆除了,盖上了幢幢的楼房大道,那楼房不像从前那样只用砖瓦做成,只有一层楼,现在已经改用钢、水泥、瓷片……又有七八层楼那么高,还有楼台花园呢周围都种上了一些花草树木,说是净化空气家家户户都装上窗,让人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一年四季,花草树木给房子带来了美
一晃有四年过去了,这里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四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不仅种上了树,有了窗,还铺上了花花绿绿的方砖,在墙上,在地下以后下雨可就为此发愁了,下完雨后出太阳还可以看见五颜六色的彩虹不但有了灯,还有了空调那空调既能发出冷气,又能发出热气,真是两全其美啊!这房屋日新月异,一年比一年好人们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火红
啊,佛山的变化可真是太大了,等我长大后,也好好建设祖国
我的家乡佛山
说起佛山,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因为我们就居住在佛山可是,大家对佛山又了解多少呢对于佛山的变化又了解多少呢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改革以前,佛山还是一个小镇,道路坎坎坷坷,下雨时,道路又泥泞不堪,且人们生活艰苦,连衣食问题都难以解决而现在,佛山立了市,开放了,很多企业都来佛山投资,建起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原来的土砖路变成了由水泥做成的路,交通也方便了许多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只是物质上的需求了,人们更注重精神上的文化了如,电脑和电视的普及等
去年,佛山又新添了新八景,为游客们提供了很方便的服务外语也变成了一科必不可少的学习项目;各种技能,才艺本领也向人们推广着……
佛山将来还要搞一环,二环,三环路,使交通更方便,吸引更多的人来佛山创业,投资
现在,大家了解佛山以及它的变化了吗
麻烦给个好评哈,只是举手之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