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表妹跟我抱怨,说自己5岁的女儿雯雯不知道怎么了,总是撒谎。
睡觉前,明明没有刷牙,一问,说是刷了;在客厅玩儿,把茶几上的果盘打碎了,却说不是自己打的。
做错事不承认,这么小就撒谎,真让人头疼。
我问表妹是怎么处理的,她说当然是训了她,反复跟她讲道理,可孩子下次还是这样。
我告诉表妹先别急,孩子还小,不能把一些问题与品德挂钩,需要慢慢引导。
生活中,对于孩子说谎,大部分家长常会感到诚惶诚恐,生怕孩子学坏了。
多伦多大学李康教授做过的一个关于孩子说谎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
因此,父母不要焦虑,因为几乎没有不说谎的孩子。
哲学家罗素说过:“孩子不诚实都是恐惧的结果。”
或许,找寻孩子撒谎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恐惧是孩子撒谎的根源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原因时说:
“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
前段时间在微博看过一个新闻。
4岁男童小林在楼下玩耍时,被从天而降的碎瓷片砸到头部,划开一道4公分的伤口,深可见骨,缝了10针。
而经过了解,是4名男孩在楼顶玩耍,其中一人将房东放在楼顶的瓷片扔下,可被指认的小孩却不承认,引来网友热议。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第一反应就是批评,甚至打骂。
孩子偶然犯错误不可怕,关键是父母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
有些孩子之所以撒谎,与父母的严厉有关。
比如两个孩子玩耍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争抢玩具,或者不小心碰坏东西等情况。
这时家长过来,不问清缘由,只是简单粗暴地训斥,会让孩子心生恐惧,明明是自己做的事,却推卸责任,如“这是他干的,不是我。”“他抢我的玩具。”“这个花瓶不是我打碎的。”“他打我。”
孩子会因为害怕被批评,本能地不敢说实话,还慢慢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寻各种理由,不利于解决问题。
所以平时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不要因为小事就训斥孩子,而应该蹲下身来,好好与孩子说话,倾听孩子的心声。
李玫瑾教授曾讲过,孩子说谎意味着,每次跟你说话,父母都是否定。所以孩子不敢告诉大人真相,只能说假话。
她还分享自己与女儿的互动,当女儿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回家时,孩子每次都如实告知,因为孩子知道,即使妈妈知道她的成绩,也不会训斥她。
相反,李教授会耐心询问,得知女儿真的是学不会,也不批评,只是告诉女儿:“那你想学什么就去学。学自己擅长的。”
在她的引导和理解下,女儿不用说谎,只是轻松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反而成长得很好。
遇到孩子突然撒谎,为人父母,最好换一种态度,蹲下身来,和颜悦色地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多理解和关爱孩子,即使遇到孩子撒谎的行为,也能做到平心静气,给孩子一个拥抱和微笑,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后,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为孩子营造一个说真话的宽松环境。
要想让孩子不撒谎,一是要好好听孩子说话,不严厉;二要做到言而有信。
要想让孩子诚信,榜样先行
一位网友分享一位五年级的孩子写作文《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中,讲到妈妈答应他考100分去动物园玩儿,却食言了。
一次语文考了95分,爸爸说要给他买辆自行车,也没有兑现。
作文最后一句话是,“爸爸妈妈,你们总教育我别说谎,可你们为什么总不兑现诺言呢?”
专家表示,孩子说谎都“情有所缘”,家长先不要急着指责孩子,要先从自身寻找原因,妥善处理。
有时候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做一些家务,不断的给孩子一些承诺,等达到目的后却找理由不兑现承诺。
这无疑让孩子在一次次失望中,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也从父母那里学会了说谎、不信守诺言等不良行为。
在孩子哭闹时,有些家长为了安抚孩子,总会对孩子说:“你如果不哭不闹,我就给你买喜欢的玩具。”
家长可能说过就忘记了,可是孩子会信以为真,满怀希望地等待。
我们都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他是孔子的高徒,据说《论语》就是他编著的。
曾子的一生非常诚实。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上街嫌带孩子麻烦,便对孩子说,你就在家里等我,我上街回来就杀猪给你吃。结果孩子等了一天,晚上回来妻子却并不想杀猪。
曾子听闻此事,二话没说,就将猪给杀了,并且招呼邻居一起吃,告诉人们:自己都哄骗孩子,怎么能教育孩子诚信做人?
曾子的妻子随口一说要回家给孩子杀猪,认为孩子小,根本不会当真。
可孩子并不知道这是大人的戏言,依然眼巴巴地等着。
所幸曾子信守了诺言,让孩子学会了诚实做人,也成就了千古佳话。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经常会出现。
比如,有的父母说好周末要带孩子去公园玩旋转木马,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却以天气不好、工作太忙等等借口推脱不去,结果就是让孩子失望,情绪失落,开始不再相信父母的话。
这无疑是父母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既然与孩子约定好去游乐园玩,家长就要提前安排好时间,兑现诺言。
如果有意外情况打乱了计划,一定要向孩子做好解释工作,并安排其他适宜时间带孩子游玩,做到言而有信。
宝爸宝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一定要信守承诺,因为你的言行正被旁边的孩子看在眼里。
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你调整好了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孩子自然也会以你为榜样,调整好自己。
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做好孩子的诚实典范。
诚实是美德,还可以通过书籍和故事影响
诚实是美德,除了家长的引导,身体力行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来影响。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匹诺曹的故事。他只要一撒谎,鼻子就变长,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从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不能撒谎,它不是好的行为。
关于诚信的典故有很多,在亲子共读时间,父母可以给孩子讲关于好的行为习惯的故事,
好的书籍和故事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朋友。
比如华盛顿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次,他砍掉了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到处询问。
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没有批评他,反而高兴地抱起他的儿子,赞许地说:“我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华盛顿从此记住了诚实的重要,通过努力,变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把古代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从故事中了解到,做个诚实的人有多重要。
这就是书籍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影响。
对于孩子说谎的行为,总的说来需要做到这几点。
一 父母要想通一件事,说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行为。
发现问题,正面引导就可以,不要焦虑,也不要情绪失控;
二 要冷静分析,找寻原因。
就像前面所说,孩子惧怕惩罚而说谎,父母要反思是否对孩子太过严厉,以至于孩子不敢跟我们诚实地表达。
三 就是父母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谎。
四 别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比如你就是个爱撒谎的孩子,没人会喜欢你。
这些负面标签会让孩子焦虑,让孩子面对父母时,把说谎变成了条件反射。
五 当孩子有合理需求时,要满足他。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你以为的小事可能对孩子来说是大事。
六 生活中对孩子的熏陶很重要,比如书籍或者夸夸孩子做的好的行为。
七 给孩子一些包容、信任、理解和鼓励,谁家的孩子都会犯错,多给孩子一些机会来改正自己,多给孩子一些耐心来调整自己。
孩子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父母长期耐心地培养,把正确的事情重复去做,不焦虑。剩下的,就静待花开。
愿每位父母都能用爱的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田,做最懂孩子的人,使其茁壮成长。
用白纸或旧挂历反面把一面墙包装一下,然后告诉宝宝,这面墙是送给他的大画板,他可以随意地在上面画想画的东西。 lsr2332 不如把你们家的洗手间装一下,因为洗手间的墙壁都是贴瓷片的吧!买些水彩回来给他画,这样只要用水一冲就好了。还有水彩的颜色多样。对他以后的智力,色彩认识也有效大的帮助哦。只要好好引导和注意宝宝安全就好了。子祺妈 1、每个人从孩提时代就有表现欲。一般说,孩子从2岁左右开始就喜欢涂涂画画。孩子画画的随意性很强,家长要及时提供给孩子画画的纸和笔,或在墙上贴上一张白纸,让他们在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还可以问他画的是什么,还想画些什么。尽管孩子的画十分幼稚,甚至根本不像,家长都要给以必要的肯定和夸奖,并鼓励他再画。2、可在孩子常看得见的墙上贴些儿童画、幼儿故事画片等。一方面可扩大孩子知识面,让幼儿仿照,另一方面也可以教育孩子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更不要在书上、床单上画,只有画得好的画才可以贴在墙上。如果孩子认真画出了好的画,家长可以把它贴在墙上,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画画的兴趣。 czz990416 1、如果条件许可的话,最好能单独设立儿童房,装潢半面墙的一部分,可以做成画板形式的,比如镶上白板或是刷上黑色的漆,能用粉笔画的那种。引导孩子只在那上面画。 2、没有条件的话,就要费事点,从市场上买白板或是在墙上贴白纸等。 3、起初,还是与孩子一道在上面玩玩,培养孩子在你设定的范围内画画的兴趣。 llhaoyu 现在墙已经被宝宝画了,那就让他画吧,宝宝不喜欢在纸上画,如果不让宝宝做的话,他幼小的心灵会伤到打击的,因为这个跟宝宝弄的不开心,家长往好的方面想,一起鼓励孩子,让他画出更好看更有意义的画,孩子有这么一个特长有这么一个爱好,不要轻易地去磨灭他,再说等孩子长大了上了幼儿园了懂事了,再跟他说,他会明白的,到那时在刷一面墙,在孩子心中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我家宝宝比你们大9个月,特别喜欢唱歌,画画不是太感兴趣,在纸上画一会儿就不玩了。 xyleeyang 孩子玩是天性,不过,大人要慢慢引导孩子在固定的地方画画或者家里装修的时候,搞一面大的面板让孩子自由的画 shirley76z 嗯开始出现逆反心理了不让他画墙上,偏要画就是这样应该来点硬的给他一个专用的画墙区如果超出就必须罚他自己擦掉或者画一个就减少带出去玩耍的机会反正就是让他明白他不照规则就要拿出他的条件来交换相信他会很快就改掉坏毛病的记住要全家统一战线, 不要让他有机会得到原谅当然强烈反对用打的就是让他明白必须遵守规则 玄霜儿 让他画啊,不定就是达芬奇啊~~ 给专门弄堵墙让他画,我们家已经准备好了,最多以后他不爱画了,买几张壁纸贴上就得了~~ songtairu 在墙上贴上白纸,画完在换新的,这是最好的办法,那是孩子的天性,让他画吧 苏铁 想画就让他画,但要规定一定的范围,可以单独给他一面墙,但要让他知道画完以后该怎么处理,如何在该画的地方画,至于画什么,还要给他一定的表扬!鼓励他! 爱你 我家宝宝也那样,不要阻止他,给他一面墙,或是墙的一小块地方让他画 lele20071030 买几张白板纸配合白板笔使用这种纸画完可以涂掉把纸贴在墙上,你再做一些装饰,你要正确引导孩子,让他在纸上画 mengmengtianlang 是墙重要,还是宝宝的创造力重要宝宝的创造力是金钱买不到的自己掂量吧 xiaobudian2006 给他买个小黑板吧,我们小时候就在上面画的,既教育孩子不随便乱画,又发展想像力很好的 hexingzhi 专门给他一面墙,让他随意的画吧,我就是这样让我家妞妞画画的,孩子什么都是有点点的逆反心理,越不让他画,他越想画,越觉得有趣!画一阵子就腻了,就不画了。那时你再整理乱乱的墙。有趣的是:在宝宝乱画中,你渐渐会喜欢上他的画,可能到时候就舍不得擦掉呢! yunermantianfei 我的孩子也有过一次,经过我这办法以后再也没出现过。我首先问他,这是谁画的,要让他亲口承认,让他做诚实勇敢的孩子。承认了以后,我再问他,在墙上画画有什么不好,他一定会说很脏,你告诉他,还有更不好的地方,不仅脏乱,增加妈妈的劳动,而且妈妈处理掉以后就无法保留下来,要是在纸上画,我们把他保留下来,等你长大了,我们一起欣赏你的作品是不是更好,记住一点,千万不要打击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消了他学习画画的积极性 jiayimam 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做: 指定孩子在某个房间(比如孩子的房间、活动室,或爸爸妈妈的卧室)的墙上画,出了那个房间就不能画。或者在墙上贴上大纸,让孩子尽情画,还可以留下孩子的作品。 墙壁和孩子的创造力到底哪个重要?墙脏了大不了再刷一遍,孩子的创造力被扼杀是无法弥补的。
陈炉古镇是耀州窑延续烧造,炉火至今不灭的陶瓷基地,烧制的日用瓷产品坚实耐用,装饰图案简洁明了,洒脱奔放,趣味雅俗共赏,广受民众的欢迎,产品远销国内外,由于在其漫长的制瓷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工匠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华丽瓷章,使耀州窑在中国陶瓷文明史中影响深远,地位显赫,并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名窑之一。
耀州窑所烧制的产品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往往能突破材质局限,随机应变临时发挥,创作出好些衍生品,在生产生活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瓷器品种涉及民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除盆、罐、缸、壶、碗、盘、盏、碟、灯、杯,各类家居陈设器,礼仪祭祀器外,还有瓷臼、瓷棰、瓷碾槽、瓷井圈、瓷柱础、瓷门墩、画轴头,衣钩,拉手,鸟食罐,猪食槽等杂件。
瓷乡瓷韵如烟海,积淀丰厚史悠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上的孩子,童年都有其有别于它乡的游戏内容。因其生长地域环境的不同,使得娃娃们也多是靠山者玩山,近水者玩水,而生长于瓷镇的孩子们只能玩泥巴、玩瓷片了,因为陈炉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瓷镇的娃娃们在其快乐的童年生活中,依靠古镇千百年来瓷器烧造的丰厚遗存,依靠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泥巴、瓷坯、瓷片,以及一些特制的小孩玩具消遣嬉戏。
进入七十年代后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供儿童玩乐的项目日益丰富,家长也稍有能力给娃娃们买一点玩具了,之后又因国家提倡生育计划,娃娃数量减少等因素,使早些年流行于古镇,娃娃们乐此不疲的各种游戏项目,也与当今儿童渐行渐远,以至消失殆尽,谨书此文以寄幽思之情。
一、摔宝窝
摔宝窝也叫摔泥炮,五、六十年代古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人丁兴旺,一个家庭少说也有四、五个孩子,整个镇子千百户人家,娃娃的数量可想而知,又由于当时人们普遍都不富裕,大人辛勤劳动能顾住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已是不易了,根本淡不上给娃们买玩具。但天性调皮活泼,贪玩好动的少年儿童,在泥巴、瓷坯、瓷片随处可见可得的大环境中,自能开发出各种乐趣和玩法。在众多游戏项目中,最简捷方便的玩法便是摔宝窝了。玩时,娃娃们溜进制瓷作坊,从泥场挖点练制好的泥巴,男女娃娃聚在一起,每人先用馒头大的一块泥巴,用手捏成一个大泥窝,底部尽可能薄一些,然后对着泥窝吹口气,抡起胳膊把泥窝口朝下,用力摔在地面,只听叭的一声,泥窝底部因空气的挤压,蹦出一个大孔,这种游戏叫摔宝窝。等几个娃把各自的宝窝都摔烂了。大伙便一起查看检验,看谁的宝窝蹦出的泥孔大,选出最大的宝窝后,其他的娃就要从自己挖来的泥巴中,取一部分揉成和那个泥孔大小一样的泥球赔给胜者。如此反复捏了摔,摔了补,到最后看那个小伙伴赢的泥巴多。虽然泥巴有的是,又无啥成本,但事关胜败,娃娃们也是争强好胜性格,都是愿赢不服输,故也玩的很是认真,往往为赔泥的大小而计较不休。有时候挖来的泥巴不是太多,而参与玩耍的儿童又多,便改变赔偿办法,即用和胜者宝窝泥孔大小的泥片来给胜者补孔。
二、捏泥巴
捏泥巴也是男女娃娃都喜欢的游戏,娃娃们挖来泥巴,随心所欲想啥捏啥,根据自己的意愿,捏出自己想做的东西,花草动物,桌椅床凳,食品人像,锅碗瓢盆等。有些心灵手巧的娃娃会用泥巴捏制口哨,晒干后,央求在窑场干活的大人给入窑烧成。口哨多以动物为原形,有狗羊牛鸡猴猪鸟等造型。多笨拙质朴,基本上不太注重外形,只求哨音响亮,吹瓷口哨也是孩子们相互联络的信号,召集其他娃娃时,不用上门去叫,只要在他家附近吹口哨就行。
三、摆演演
摆演演,陈炉人把小孩玩过家家称作摆演演。可能是和小孩多以废瓷盘瓷碗瓷碟为道具,以罗列摆放为兴趣的原因吧。男女娃娃们一同玩耍,取大一点的废瓷盘瓷碗当做锅当做案,小一点的废瓷器当做是吃喝用具,采些花草树叶当做食材,模仿大人做饭过日子。这种游戏很有意思,小伙伴们以顶缸捶或石头剪刀布游戏决出胜负,胜者便是家长,有权支排其他小伙伴在摆演演时的角色和任务,即谁烧火,谁做饭,谁取水,谁采摘,谁洗涮等。在玩的过程中,常会有一些童谣融入其中。如:一溜溜摆豆豆,八个娃娃叫舅舅。格格能开黄花,前边走来你大妈,浑身上下都罢了,就是屁股太大了。罗罗面面,杀公鸡擀细面,你一碗我一碗,给你叔叔剩一碗。小媳妇尖尖脚,半夜起来压饸饹,细又长吃起婵,先给爷爷捞一碗,吃完饭又扫院,看这媳妇倩不倩。毛儿毛儿上天去,给你爷爷装烟去,毛儿毛儿你回去,给你爷爷端茶去。红萝卜蹲,白萝卜蹲,红萝卜蹲了白萝卜蹲。罗罗面面,油糕串串,猪肉扇扇,蜜糖罐罐。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掉到河里没人管。摆演演是一项能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娱乐,动手动脑玩游戏,快活自在娃娃迷。
四、发悠
发悠是以烂瓷瓦片为道具的一种投远游戏,发悠类似于住在河边的娃娃们玩的打水漂。只是因为陈炉到处是窑场,废瓷瓦片随处可见,娃娃们便以此为乐,开发出各种玩法。参与玩耍的小伙伴们,每人拾几块瓷瓦片,站在地面画出的一条发悠线上,把手中的瓷片用力扔出,一次一片,比赛谁扔的远,陈炉人把这叫发悠。有时小伙伴也会选择远处某棵树或某家人墙上的一个小砖洞,作为发悠目标,比赛看谁能打中树杆或者扔进洞,凡此种种娱乐花样,都是娃娃们自己定制游戏规则,无需任何投资。一辈又一辈古镇少年儿童在这简单至极的游戏中,产生的快乐和满足也是不可限量的,远去的岁月中,一代一代陈炉古镇的孩子们就这么一天天成长。
五、打佬
打佬是一种男孩子玩的投掷游戏。那时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动手,用废瓷器打制玩具,选厚一点的盆底或者瓮底残片,用砖块敲击边缘,使其成为和巴掌大小的圆饼状,孩子们把这瓷圆饼称做佬。一般是两个娃玩,由顶缸捶决出胜负,胜者把自己的佬用力扔出,越远越好,负者用自己的佬瞄准胜者扔出的佬投掷击打,打中者为胜。若没打中,胜者可拣起自己的佬击打负者落地的佬,由于是瞄准投掷,虽未打中他人的佬,却也距离接近了,故往往很容易被后者打中,如这次又没击中,反击者则会轻而易举打中他人的佬,击中者为胜,又扔出自己的佬,让对方去打,如此反复。
六、打官
打官可称其为打佬的升级版本,多个娃娃可以同时进行,寻一块空地或谁家窑背,大伙齐动手找来三块大一些的盆底或瓮底残片,按前中后顺序竖立,间距是一步远,用小瓷片或砖来支撑稳固,便是靶子了。然后从前一个靶子算起,后退二十步,在地上画一条线,几个孩子以顶缸捶的方法,决出投扔顺序后,便依次序用自己的佬作武器,站在线外击打前方竖立的瓷靶,击中前靶算一分,中靶二分,后靶三分,得分多者为胜,打官者可根据自己的手劲和瞄准程度任意选择瓷靶。得胜者可用右手中指弹输者脑门一次,弹脑门陈炉娃称做弹卯疙瘩,要不就是用食指外关节刮输者鼻梁子。一轮完后,重新竖立靶子,开始下一轮比赛,以次类推,直玩至尽兴。这种就地取材随手自制玩的游戏很是方便,且大多是玩完便丢,第二天玩时再找来或者重新做,所以古镇孩子们动手制作玩具的能力都比较强。以瓷片做玩具,又是投掷类游戏,故磕磕碰碰,伤手伤脚的事经常发生,但那时没谁把这当回事,小伤口流点血不算啥,同伴们会随手抓取一些细尘土按在伤口上止血止痛,一边按一边说“面面土贴膏药,不到三天就好了”,说也奇怪,那时真的很少有什么伤口感染,孩子们也很少忌讳什么,血一止住,便又投入玩耍,三几天后,伤口便愈合了。
七、抓子
抓子多为女孩子们玩,男娃玩的较少。孩子们拣拾一些黑釉瓷或白釉瓷碎片,厚度近一公分,用砖块敲击成二分硬币大小的圆片,这如棋子状的瓷片便称为子,分五子、七子、八子等玩法。以抓五子为例,每人手执五个子,两个娃玩,谁先抓谁后抓,也是以石头剪刀布或顶缸捶的胜负而定。玩时,两个娃娃面对面,席地而坐,手抓五子,手心向上抛起,从空中只接其中一个子在手,其余任其自然落地,复又抛起手中的子于空中,然后快速拾起地上的一个子,且必须在抛于空中的子落下之前用手接住。若没拾起地面的子或是抛在空中的子没接住落了地,便告失败,一般抓子都是三局两胜制,胜者可用食指外关节刮输者鼻梁子,以显得胜之优越。这种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游戏,最为女娃们喜欢,那时候的学生娃们常在课余时间,随便找个空地,就地一坐,便玩的不亦乐乎,全不怕土不怕脏。七子、八子的玩法和抓五子相似,只是增加了拾取的难度而已,即根据地上落子间距的分布情况,第一次抛子拾起一个,第二次抛子拾起两个,第三次全部拾完,任何一次拾不起来或是没接住空中落下的子即告失败,另一个娃再抓,反复不停,直玩到尽兴。
八、打钉子
打钉子,玩具以孩子们自制的佬和废铁钉为主,玩法和打官有点相似。几个娃娃,每人准备一些铁钉,随便找一个场地,放置一块砖,然后每人放一枚钉子在砖上面,做为标靶。再从砖开始向后退二十步,在地上画一条线。同样以顶缸捶或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出投掷次序,投掷者站在线后用手中的佬瞄准标靶,用力抛击,目的是打中砖块震下或直接铲下砖上的钉子,落下的钉子便为击中者所赢。第二个娃再以同样的方法击打,直至砖上的钉子掉完为止,又开始下一轮比赛。若真有手劲大运气好的娃,一次抛击将砖上的钉子全部打落地,大伙便重新放钉子,重新开始。现在想起也是可笑,那时的孩子们为了自己的钉子不被别人轻易赢去,有聪明的娃便把直钉子砸弯,引得大伙竞相效仿。赢了的娃娃得了好多弯弯铁钉,很是自豪骄傲,如得胜的将军一样,输了的便只能到处去找寻铁钉,准备资本以利再战。孩子们最喜欢到饲养室外给牲口钉铁掌的大木架下去找寻钉子,那时作坊泥料、燃料、生产生活用水、瓷器的转运等都是牲口驮运或马车拉送,故牲口颇多,经常会给牲口换钉新的铁掌,每次都会有拔下的废铁钉。那年月孩子们没有零食,常常装一衣兜没用的烂铁钉和瓷佬,这些游戏不仅练了孩子们的手劲眼力和动作协调性,也使他们在遍布古镇的废瓷碎片中,自得其乐。家长们多忙于生计,很少干预孩子们玩乐,任其胡成。
九、拉碌碡
这是爷爷、爸爸们给自家宝贝蛋蛋特意烧制的一种瓷质碌碡,形状和麦场上的大石碌碡一样,只是体量极小而已,一般直径十余公分,长度稍大于直径,两端正中心掏个小窝,便于固定碌碡架,用粗铁丝做架子,再系一节细绳,让娃娃拉着滚动满院跑,以激发娃娃走路跑步的兴趣。这种小碌碡多是一些家庭男娃少,大人十分溺爱孩子,才会给做的一种玩具,在大多数孩子眼中,算得上是那个年月的一件奢侈品了。
十、狼吃娃
以废瓷片为道具的益智类游戏,和跳棋有些近似。在地上用瓷片横竖各画五条线,共二十五个交接点,捡十五块小瓷片做娃,捡三块大瓷片做狼。两个小孩以顶缸捶胜负,决定谁当狼谁当娃,娃站三行,每个交接点上站一个,狠占最边一行,两头各立一个,中间立一个,空出的交接点为共同活动区域。狼先走第一步,有道是狼动弹娃叫唤,狼走一步,娃走一步,只要娃在狼前且娃身后交接点空出,狼便跳到空点上,将这个娃吃掉。若有一个娃落了单,而两头狼都有机会吃娃,则娃娃反而无事,有双狼不吃娃的规则。总之是狼和娃在画定的棋盘上周旋,斗智斗勇,看最后是狠把娃吃掉,还是众多娃娃把狼围困,狼被娃围困不得动弹便是娃胜,反之娃被狼吃的七零八落则狼胜,胜利的一方弹输者卯疙瘩,重新开始下一局比赛。
十一、老婆挡路
老婆挡路,两个娃玩,每人各拣两块相同颜色的瓷片,即这个娃的瓷片是白色的,那个娃的瓷片是黑色的,随便在地上画一个大大的〈区〉字形框架,一共五个交接点,两娃对面而坐,把瓷片放在各自面前的两个接点上摆好,顶缸捶胜者先走第一步,把自己的瓷片放到中间的点上,且不可一步把路挡死,只准走封口一边的瓷片,对方即可把自己的瓷片走到对方空出的点上,如此反复,直至同颜色瓷片的一方把活路挡死,另一个颜色的瓷片不能走动为输。采取三局两胜制,赢的一方弹输者卯疙瘩或是刮鼻梁子,以显胜者荣耀。
十二、倒窑
倒窑是以废瓷片为道具的益智类小游戏,两个娃娃每人准备25块大小相对一致的碎瓷片,面对面席地而坐,在地上用瓷片画出两行五竖的一个长方形方格,一人五个空格,每人每个格子里放置5块小瓷片,由顶缸捶胜者先走。胜者可随意抓取自己面前方格中的5块小瓷片,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在每个方格中投放1块瓷片,放完再抓下一格中的所有瓷片投放,直到出现空格,即可赢得空格后一格中的所有瓷片,赢得的瓷片不再投放。第二人再依此法抓取瓷片放置,最为有效且赢的最多的是空格后,一格中有瓷片,后又空出一格,这样便可以连赢两格,叫做吃把捎尾。如此一路反复,直到格子里瓷片因数量减少不能玩为止,最后看谁赢的瓷片多,最大赢家弹输者卯疙瘩或刮鼻子,然后重新开盘玩下一局。
十三、背豆腐钱
所谓豆腐钱是一种形状似豆腐片的支烧垫片,常用来垫烧一些极小瓷器的正方形垫片,边长两公分左右,小窑货用来垫烧酒盅、水盂、烟葫芦等,因是一次性使用,故每次烧窑都会废弃很多。这种垫片规格通一,很受孩子们喜爱,他们常以此为玩具,用来背豆腐钱或是倒窑。玩法是把十余个垫片放在手心抛到空中,然后用手背去接,能接多少算多少,紧接着再次抛到空中,这次用手掌从空中抓取,两次累计,抓住多者为胜。此游戏用来训练孩子手眼的协调性和在空中抓取瓷片的准确性。三局两胜或一局定输赢,胜者弹输家卯疙瘩或刮鼻梁子。
十四、举重
旧时古镇的娃娃们,会随时随地生出种种玩耍的念头和玩法,有大一点的孩子会选择顶拐、骑马蹬仗、跳高、跳远、翻跟头等徒手游戏。还有一种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举重,一群孩子比赛谁力气大,他们以砖块或瓷锁为重物,大伙轮流举,看谁举的时间长,举的砖块大。常规短砖重十五斤,长砖重二十余斤,瓷锁是用泥巴烧制的,分三十斤、四十斤、五十斤几种规格,是以前瓷镇青少年强身健体的必备物品,可惜后来逐渐减少已至灭失,现在已很少见到了。笔者藏有一个重三十斤,底部32X17公分,高18公分的瓷锁,可以说是弥足珍贵。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娱乐形式已是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基本上初中生的玩乐已多靠智能手机了,小娃娃们也受家长和社会群体的手机依赖症所影响,一个个玩起手机来,比我们六零后还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游戏,不是我不懂,是这社会变化太快。追忆童年,瓷镇那些小游戏终将沉入历史长河中,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