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蜡烛的火焰从外到内依次是什么颜色

沉默的鞋子
踏实的小海豚
2023-05-08 03:22:06

蜡烛的火焰从外到内依次是什么颜色?

最佳答案
自信的大雁
感性的面包
2025-07-04 20:49:35

内焰最亮。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火焰最明亮,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高。

内层深蓝色火焰,因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温度最低,有还原作用。称焰心或还原焰。中层深红或浅火焰,明亮,温度比内层高。外层无色,因供氧充足,燃烧完全,温度最高,有氧化作用。称外焰或氧化焰。或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火焰温度由内向外依次增高。

扩展资料:

点燃蜡烛,在蜡烛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5分后迅速倒转烧杯,发现烧杯内壁变模糊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固体熔化,再汽化,生成石蜡蒸气,石蜡蒸气是可燃的。蜡烛也可分为粗面蜡和光面蜡两种,一般粗面蜡的表面常带有味道,上面有一层白霜,不同的粗面蜡会带来不同的气味,比如在卧室就可以放一些熏衣草味的蜡烛,起到催眠、镇静的作用。

最新回答
执着的镜子
凶狠的芹菜
2025-07-04 20:49:35

蜡烛一般是用石蜡制作的。

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现代一般认为蜡烛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火把,原始人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也有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里面灌上蜜蜡点燃。

蜡烛燃烧的原理

我们看到的蜡烛燃烧并不是石蜡固体的燃烧,而是点火装置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固体熔化,再汽化,生成石蜡蒸气,石蜡蒸气是可燃的。

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心高,含有碳粒;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火焰最明亮,燃烧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当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首先变黑。

在吹灭蜡烛的一瞬间,可以看到一缕白烟,用燃烧的火柴去点这缕白烟,可以使蜡烛复燃,所以可以证明所冒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华所产生的固体微小颗粒。

以上内容参考自百度百科-蜡烛

无语的鞋垫
聪明的柚子
2025-07-04 20:49:35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内层温度最低。

(1)内层。深蓝色火焰,因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温度最低,有还原作用。称焰心或还原焰。

(2)中层。深红或浅火焰,明亮。温度比内层高。称内焰。

(3)外层。无色,因供氧充足,燃烧完全,温度最高,有氧化作用。称外焰或氧化焰。

扩展资料:

蜡烛的火焰是热量造成空气流上升所致。空气流在蜡烛火焰周围平稳流动,并将它聚拢成一点。如果空气事先同燃气混合,那么火焰的温度要高得多,形状也规则得多,是带点蓝色的圆锥形。

无论何种方式,火焰的形状同重力有关,尤其是这样一个事实: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低,因此会向上升。在失重状态下,这种“对流”的效应就不再发挥作用了,火焰的形状更像球形。

火焰可以给人带来许多益处,但使用不慎却亦可以害人至深。产生火焰的三个条件是有可燃物,氧化剂,温度达到着火点(但部分物质燃烧并非一定需要氧气,如活泼的金属镁可以在二氧化碳和氮气中燃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火焰

闪闪的眼睛
无心的宝马
2025-07-04 20:49:35

1、蜡烛燃烧生成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固所产生的固体微小颗粒。在吹灭蜡烛的一瞬间,可以看到一缕白烟,如果用燃烧的火柴去点这缕白烟,可以使蜡烛复燃。反应表达式为: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2、蜡烛主要成份石蜡,易熔化,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受热熔化为液态,无色透明且轻微受热易挥发,可闻石蜡特有气味。遇冷时凝固为白色固体状,有轻微气味。

3、蜡烛燃烧并不是石蜡固体的燃烧,而是点火装置将棉芯点燃,放出的热量使石蜡固体熔化,再汽化,生成石蜡蒸汽,石蜡蒸汽是可燃的。固体石蜡也是可燃的,在氧气瓶中燃烧现象为火焰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出现。

锥形瓶里的石蜡

饱满的铅笔
痴情的哑铃
2025-07-04 20:49:35

应当就是一种动作,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其烛芯会结成烛花(下图),烛花会影响烛光的亮度,将烛花去除,会提高烛光的亮度。去除烛花的动作就应当叫掐烛花,一般是用剪刀剪,因此更多的人叫:剪烛花。

靓丽的草莓
魁梧的火车
2025-07-04 20:49:35

点燃蜡烛时,先点燃的是蜡烛的烛芯,当火焰的热量温度大约60℃时,固体的蜡就会熔化成液体。在蜡烛火焰的底下,储存着液态的蜡。液态的蜡,会沿着蜡烛芯绒爬上来,再被火加热变成气体。最靠近蜡烛芯的是刚变成气体的蜡。如果吹熄烛火,可以看到烛芯上面有一缕“白烟”上升。这就是没有燃烧的气态的蜡,如果立即去点燃这缕“白烟”,火焰会迅速窜回烛芯,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 
蜡白液体状态变成气体状态,是烛芯的作用。在装有煤油的瓶子里,放进一根纱线(蜡烛芯),在纱线的上端点上火,同样可以持续燃烧。跑到纱线上去的煤油,被火焰加热成气体而燃烧了起来。就这样,纱线起着输送液体,把液体变成气体,使燃烧继续下去的作用。只要能使液体的蜡爬上来,即使芯不是纱线做的,蜡烛也能燃烧。几根金属丝掺合起来,在金属芯的上端点火,预先涂在金属丝上的蜡就会燃烧起来。燃烧产生的热,同样能使下面的蜡熔化变成液体爬上来,所以蜡烛也能继续燃烧。与纱线相比,金属丝传热快,所以随着蜡烛的燃烧,芯周围的蜡很快熔化,形成一个很深的凹坑。 
蜡和煤油等液体为什么能爬到芯上来呢?可以做一个实验,把玻璃管立在水中,水就能在管子里升上来,管子越细,水上升的位置就越高,这就是毛细现象。变成液体的蜡,和水一样,通过蜡烛芯线中的缝隙爬上来。蜡一定要附着在灯芯上才可以燃烧

然而并不是所有蜡烛在燃烧的时候都会有烟,要看其原料。最初的蜡烛是用蜂蜡等动物蜡制成的,会造成大量黑烟,并有难闻的气味。自从使用石蜡后,几乎不再有黑烟了。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有火焰分外焰和内焰以及火焰的抖动;蜡泪;时而可以看到火星,因为为了增加其燃烧在大多数蜡烛中会加入金属粉。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懵懂的耳机
英勇的火龙果
2025-07-04 20:49:35

可以把剩下的烧完

1、铁丝烧热了在蜡烛中心烫个眼,然后火柴烧着后插到蜡烛的中间,点的时候把火柴杆点着就可以了。

2、蜡烛灯芯本身就是棉絮做的,只要一根相同的棉线加入到未燃烧完的蜡烛中间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注意:蜡烛不可以放在电器、窗帘等易燃物品旁边。

扩展资料:

蜡烛燃烧原理:

蜡烛的燃烧不是固体石蜡的燃烧。相反,点火装置点燃棉花芯,释放的热量融化石蜡固体并使其蒸发,产生易燃的石蜡蒸汽。

当蜡烛被点燃时,火焰最初燃烧得更小,然后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部火焰、内部火焰和火焰核心)。蜡烛火焰核心主要是蒸汽,温度最低,内部火焰石蜡燃烧是不够的,温度高于火焰核心,因为有一些碳粒子,外部火焰完全与空气接触,火焰是最聪明的,燃烧完全,温度是最高的。

在吹灭蜡烛的时候,可以看到一缕白烟。用一根燃烧的火柴点燃这缕白烟可以重新点燃蜡烛。

将蜡烛在冰箱中冷冻几分钟,然后在不滴油的情况下点燃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