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元代,明代,清朝的瓷器龙纹有什么不同

害怕的汽车
曾经的短靴
2023-05-07 23:32:50

元代,明代,清朝的瓷器龙纹有什么不同

最佳答案
苗条的歌曲
无心的海燕
2025-07-05 16:55:05

一、元代龙纹元代陶工以线条勾勒龙纹的形状,龙首作斜角侧视状,嘴巴微张,舌头从中吐露,圆形的双眼有如戴上眼镜一般,前额微微凸起,头部的毛发与腿上的关节毛都呈飘带状,体表以细线描绘鳞片纹或网格纹,四肢各有三爪或四爪,爪子尖长,如同鹰爪一般锐利。例如图一为元代的青花龙纹,此龙位於元代青花扁壶上,该器的壶身略呈上宽下窄的梯形,表面用云头纹区隔出二种纹饰题材,在云头纹内部绘满繁密的缠枝花卉纹,并有两只凤鸟穿梭其间;而在云头纹以外的器表上,则有两个龙纹以一升一降、左右并列的形态,戏耍於波涛之上。我们从图中所撷取的局部特写里,看到元代龙纹以粗细并用的线条勾勒出张口吐舌、拱身舞爪的形象,长条状的毛发分散飘扬,以富有律动的线条呈现出活泼生动的风格。相同的龙纹也可见於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所收藏的青花飞龙纹扁壶上,虽然该器的壶口改用金质套管,肩上双系也已缺佚,但是壶身仍旧完好,表面除了有云头纹包围的缠枝花卉之外,正中处描绘一个龙纹,独自飞舞於波涛上方,龙纹的肢体灵活弯转,长须和毛发冉冉飘扬,从它的眼镜眼、鹰爪、吐舌、前额微凸、体施鳞片及分开飘带状的毛发来看,都是元代龙纹的典型特徵。二、明代龙纹明代的青花瓷器虽然是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龙纹的形象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变,这种改变表现在龙首、龙身及龙爪上最为明显。例如图二为明代宣德朝所制作的青花葵口盤的局部特写,盤的内底以青料描绘一个昂首挺胸、跨步行走的游龙,身边缀以云朵,犹如在云中翻腾一般。龙首部份维持眼镜龙的形式,然而嘴巴闭上,唇部向上翘起,额头较平,头上的毛发成束往前飘,身体表面以青料涂绘一片片的鳞片,五根脚爪分布均匀,好似风车一样,整体风格显得颇为稳重。而这种眼镜眼、翘嘴唇、平额头、风车爪及成束往前飘的毛发,正是明代龙纹的最大特徵,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宣德朝青花瓷中,即有不少以龙纹为饰的钵、碗、杯、盤等器物,都具有上述的特质。不过,到了明代嘉靖时期以後,青花龙纹在绘画技法的改变下又有一些变化。例如图三为明代万历朝青花盤的局部特写,图中所示的龙纹绘於圆盤的内底,龙首仍是斜角侧视像,头上的毛发成束往前飘,张开的五爪如同风车,造形与宣德时期近似。但是龙纹的身体以简单的线纹勾勒鳞片,再用长笔平涂法填上均匀的颜色,趾骨和尖爪部份一笔画成,内部也填上相同的色彩。这种简化的笔法与平涂式的填色方法,让明代後期的龙纹显得比较草率,例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属於嘉靖、隆庆、万历的青花瓷器,即有不少龙纹呈现如此的简化风格。三、清代龙纹清代的青花瓷器既有模仿明代的仿古作品,也有当代创新的款式,这种现象自然也反映在龙纹的制作上,不过清代的仿明龙纹大多有形无神,无法与明代龙纹相比,但是当时所设计的新式龙纹,却因为有了全新的气象而成为此一时代的象徵。清代的新兴龙纹一改明代晚期的简单草率,以更加威猛、更加写实的形象出现。此处因为缺乏青花龙纹,所以暂时用图四所示的黄地绿彩龙纹来做说明。此一龙纹绘於黄绿彩盤的内底处,是清代康熙朝的作品,龙首作张口咆啸状,眼睛略为突出,额头向上隆起,下巴长如戽斗,头上的毛发蓬松散乱,身上的鳞片具有写实性的立体感,五爪张开成「四加一」的形式,犹如鸡爪一般,四肢关节毛短少,成为清代龙纹的典型特徵。相同的龙纹可见於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康熙朝青花海水云龙纹瓶与青花海水龙纹印盒上,其扭身腾跃、威猛有力的形象,呈现康熙龙纹特有的气势与精神。到了乾隆时期,以正面像为首的龙纹开始兴起,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朝青花龙寿纹螭耳六方瓶,是由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亲自设计,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器物。该器的瓶身呈六边形,由瓶口至圈足各有不同的纹饰,其中位於器身腹部的六个龙纹是全器的主纹,龙首由正前方取像,额头高高凸起,双眼圆睁,嘴巴张开露出獠牙,蓬松的毛发由双颊两侧及头顶处向上飞扬,正是乾隆朝龙纹的最大特色。然而,到了嘉庆时期以後,以威猛写实形象著称的清代龙纹也开始发生转变,如图五所示的龙纹来做说明,此龙绘於光绪朝青花龙纹盖碗的内底,高额头、双凸眼,头发蓬松散乱,爪子如鸡爪般张开,以及关节毛短少的现象,都是清代龙纹的典型特徵。不过,散乱的头发向後垂下,身体用简单的线纹勾勒鳞片,再以近似平涂法的方式填色,不仅缺乏清代早期龙纹的立体感和写实性,龙纹的精神也不像早期一般威武了。中国古代的青花龙纹,在不同的绘画技法下呈现活泼、稳重及写实等特色,不仅反映出相异的时代风格,也是我们鉴赏青花瓷器的依据。谢谢

最新回答
娇气的镜子
狂野的星星
2025-07-05 16:55:05

乾隆青花官窑的特征:
(1)在造型上,乾隆官窑造型规范,制作精细,整器线条古拙,无柔和感,大件器物不变形,厚薄均匀,工整;胎制较粗,做工精致;底足打磨后呈泥鳅背状,手感滑润;器形无所不包,大到桌子,小到掌中玩物小鸟食灌应有尽有,多仿明宣德,且不留款,如果见到一件无款宣德青花瓷器,很有可能为乾隆时所仿制;清代青花瓷造型因循守旧,如盘、碗、樽等许多器物,从康熙到宣统,款式、尺寸都从未改变过;乾隆青花瓷也是这样,《钦定皇朝礼器图式》“盛大花瓷碗,口径一尺一寸七,高五寸三分……”凡是不符合钦定尺寸的青花瓷,就要考虑是否伪器,鉴定时应特别注意。
(2)在青料上,乾隆官窑用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鲜翠,分不清浓淡层次,多仿宣德,人为的在青花中点染铁锈状黑斑,与宣德青花中的铁锈斑相比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乾隆青花瓷以品种取胜,可谓百花齐放,其种类大致有青花矾红彩、外豆青里青花、外酱色釉里青花、哥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淡描青花填绿彩为乾隆首创。
(3)在纹饰上,乾隆官窑仍有明代遗风,内容繁杂,勾染并用,线条挺直,生硬,画笔工整;纹样守旧,拘谨,呆板,缺乏生气;在器物上画的很满,部分仿成化,布局疏朗;其纹饰内容主要有缠枝、折枝水果,云龙纹,山水,人物,花卉以及各类吉祥图案,如三星图、百子图、荣升、福寿、百福、麒麟送子等;另外,乾隆喜欢将自己的诗词烧制于青花瓷上,为乾隆青花瓷在纹饰上的重要特征。
(4)在落款上,乾隆多伪托款,亦有少量仿成化、正德、嘉靖,所仿明款得心应手,真伪难辨,但与明款相比显得软弱无力,拘谨,不及明款豪放,多用铁线篆写成,字迹工整纤细,娟秀无力,为馆阁体;帝王年号款较少,为“大清乾隆制”,书款规范,极少草篆。

冷艳的电源
爱笑的可乐
2025-07-05 16:55:05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保利2010春拍中,一件融汇雍乾二帝父子情深的青花龙纹梅瓶拍出了3584万元的高价。据历史记载,弘历自幼景仰胤禛,视之为明君之典范,特别乾隆登基之初,处处遵循前朝诸项规制,力求全面继承雍正皇帝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情趣,此番特殊的缅怀之情于御瓷烧造之中流露尤甚,许多雍正时期首创的重要品类,在乾隆早期继续烧造,其品格与前朝无异。本品正是这一段独特历史感情的见证。
本品高33cm,造型优美,气质典雅,口沿与底胫各绘一道海水浪涛纹,此独特的边饰在雍乾之世就是对永宣窑器摹古的象征。主题纹饰为穿花苍龙图。所见四龙横空而出,穿腾于花丛之中,遒健凶猛,气夺千里,神姿各异却又相互呼应,王者之气激荡其中,予人鉴阅之际顿生敬畏之心。其青花发色苍妍夺目,犹若水墨般淋漓尽致,其胎釉之精良,如玉之莹润,彰显出非凡之丽质,诚为佳瓷名器。梅瓶为历代瓷器造型中格调最为高雅的重要器型之一,自宋元以来,价值品质都高于同侪。
此梅瓶纹饰特殊,其寓含的图像学含义值得进一步探究。瓶身所绘四龙中有一正面立龙形象,口齿微张,双目圆睁,须发飘散,不怒自威,特别之处在于爪为三爪,十分少见。“三爪龙”在唐、宋、元为龙纹的主体,如宋代定窑、磁州窑,元青花和蓝釉留白器、白釉枢府器上的龙纹。清代较少出现,如清雍正青花海水龙纹长颈盘口瓶,主体纹饰为五爪大龙高高在上,三爪幼龙在下昂首呼应,寓苍龙教子之意,其中五爪龙象征皇帝,三爪龙象征皇子。是体现雍正与皇子父子情深的一件器物。而如此件梅瓶所绘之“三爪正面龙”形象未见雍正一朝出现,似为乾隆朝的独特创造。推想其含义,其一,承继前述雍正苍龙教子之图式,“三爪龙”皇子弘历此时已继承大统,成为天子,故应以正面龙表现天子形象,但为尊怀父皇,仍然以三爪形式表现当朝天子乾隆本人,亦寄托缅怀雍正之情。其二,则似应为数字“三”与“干”卦三爻图像的关系。干卦图像为“≡”,为乾隆帝的图像徽记和吉祥数字,双龙捧“≡”图像在乾隆帝御用玺印中经常出现。
梅瓶是乾隆朝经典的陈设御瓷,品类多样,装饰丰富,而且量少而质精,其中青花一项多为摹古之作,传世所见为两类,一是青花折枝花果纹,一是穿花龙纹(本品),而存世数量后者远逊于前者,异常珍稀。对于乾隆朝青花摹古梅瓶的具体烧造时间,查阅清宫档案仅一处记载,见乾隆三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记录:“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宣窑青花梅瓶一件,宣窑青花三果梅瓶一件……传旨: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照样烧造。”往后数十年的档案记载再也没有见到烧造青花梅瓶之信息,由此可以推断本品的烧造时间是在乾隆三年左右,为唐窑承命摹制宣窑梅瓶的佳器,是乾隆青花梅瓶重要而珍罕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