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钧瓷文化的钧瓷魂

优雅的时光
儒雅的项链
2023-05-07 18:18:10

钧瓷文化的钧瓷魂

最佳答案
俭朴的红酒
称心的咖啡豆
2025-07-07 03:00:38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是一个神秘、神奇而又神圣的地方。她的名字就是一个谜,历史上的四次皇封就是一种耀眼的魅力。这里有郁郁葱葱的大龙山、山清水秀的凤翅山,一龙一凤,龙凤呈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蕴含丰厚的特有瓷土,天人合一的巧造妙烧,神奇莫测的自然窑变,风格迥异的钧瓷艺人,共同铸就了如诗般的钧魂。

龙山钧瓷坊坊主苗见旭,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钧瓷艺人。他烧钧瓷很有特色,烧出珍品必配诗作。记得看过苗见旭的散文等,感觉不但笔法细腻入微,而且形式新颖别致,总是能挖掘出与他人不同的角度,行文思路连贯、顺畅,善于攻于细节,读起来总能令人于平凡之中有所感悟。试想,苗见旭一边“炼泥成金”,一边“妙笔生花”,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难做到。我很想知道,这位具有诗人气质的钧瓷艺人,是如何用切肤的感悟,道出了万千钧瓷艺人想吐而吐不出,想说而说不圆的钧瓷窑变和釉画意境。近日,我终于有幸去拜访这位具有诗人气质的钧瓷艺人。

见到苗见旭,几个人围坐茶台,一边品茶,一边攀谈。经过深入交谈,我发现,苗见旭不愧是钧瓷界独树一帜、文武兼备的“钧瓷诗人”:“文”者,是他胸有锦绣,能写一手好文章,有关钧瓷的散文、诗歌写得尤为传神,经常见诸报刊、杂志,诸如《瓷片》、《窑火如水》、《感悟圣火神钧》、《古钧台临风》、《瓷镇上的事物》等,把神垕的风土人情化成了字字珠玑的美文,文中诗一般的语句无不充满诗一般的意境;“武”者,是他技艺精湛,做瓷得心应手,烧制的钧瓷作品,古朴又现代,含蓄又大气,可谓自成一体。

苗见旭说,他父亲是钧瓷一厂的老工人,烧了一辈子窑,对火有深刻的理解,没事就陪他烧窑、讲火,讲与窑火相关的人和事。渐渐地,他开始迷恋上了钧瓷,迷恋上了火。后来,他又创办了自己的窑口。正是那时,他成功地烧制出了赏盘《香荷千年》。看到这个赏盘的那一刻,他思绪万千。修坯、施釉、装窑、烧火,56个盘子,独独烧成了这么一个天之尤物。他激动异常,灵感突显,“妙手栽得荷叶鲜,大珠小珠凝玉盘;不是炉火窑变出,何留清香一千年。”第一首写给钧瓷的诗就这样诞生了。诗是语言的精华,是叙述的浓缩,它能揭示和诠释美的真谛。

苗见旭说,他以前经常是上午教书,下午点火烧窑,每次烧窑他都会用心记下火焰的色谱变化,研究釉色的呈色机理。他经常一边烧窑一边观察思考,详细地记录了釉在高温下的变化。在长期的实践中,他总结出了窑火的规律,曾成功烧制出令人惊艳的珍品梅瓶,并曾即兴创作出一首诗记录下当时的心情:“红到极致紫气升,星光点点似流萤;君若有幸观一眼,梦里爬满常春藤。”的确,那件红得发紫,遍布蚯蚓走泥纹的梅瓶,美得让他彻夜难眠。

谈起他在《窑火如水》一文中写到的诗句,苗见旭说,万籁俱寂的夜,他常常蹲在炉子旁,听炉内火的响声,并透过观火孔,看炉内沸沸扬扬流窜于胎体之间的火,他感到窑火就像那淌淌流动的水,自然而然联想起了浅浅河床中穿流于无数鹅卵石之间的水。是水塑造了光怪陆离、五彩斑斓的鹅卵石,而这些星星般数不清的鹅卵石原先却没有颜色,外形完全相同。他想,微米之间水的流速就相差甚远,它冲刷出的鹅卵石能完全一样吗?窑火如水,钧无双的道理应该就是这样。之后,他常常望着如水的窑火思索:悬崖之所以成就了瀑布,是因为它巨大的落差。落差给平躺的水做了一个跳台,这跳台使水付出了粉身碎骨的代价,但成就了它的美名。夜深人静,“叮铃”、“叮铃”,钧瓷开片的声音,似从1300年前唐代白居易倾情的琵琶上响起;这是一种禅境,就这样苗见旭的“窑火深处炼道,开片声里悟禅”钧瓷诗句诞生了。这诗句,既是对他烧钧生涯的真实写照,也是让他赢得“钧瓷诗人”雅号的经典名句。读到此句的钧瓷大师、文人学士无不拍手叫绝。

苗见旭说,烧窑时,1300℃高温下,耀目的火焰里,火舌在瓷胎之间穿梭,像飞天神女的飘带,让你想起当风的舞带,让你想起月色里嫦娥舒展飘拂的广袖,让你想起太上老君仙丹即将炼成时的笑容。“每逢这时候我常想,当教师的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炉火纯青’这个成语,最好是带领学生观看1300℃的炉火。”苗见旭说着,极富表情的脸上两眼放光。苗见旭最痴迷的莫过于清晨开窑的那一刻,既战战兢兢,又充满渴盼,这是让人心跳加快的时刻,如果你没有躬身烧过窑,你无论如何是体会不出这其中妙处的。这是一个多么痴迷窑火的人啊!我不仅在心里肃然起敬。

苗见旭说,有一天,窗外的阳光照进屋子。窗子是正对着西方的,透过窗棂他看到硕大的山红豆般的太阳正滚向远方的天际,它略显温柔的光芒正毫不吝惜地布散在大地和天空之上,这难道不正像一个观火孔吗那么,它后面就是宇宙这座大的钧窑了,它定然也正炽烈地窑变着万千星辰和灵性万物,亘古不变。刹那间,他又为钧瓷写了一首诗:“天地本是一大窑,金木水土罩天烧。”可以说,苗见旭是在烧钧的同时,怀着文学的激情去深度思考泥与火的艺术。

天道酬勤。苗见旭的作品陆续在《散文百家》、《中国教育报》等20多家报刊上发表并多次获奖,题材包含散文、随笔、诗歌等。很多人为其文章于细微之处见真情的独特风格深深吸引,慕名而来,向其约稿,苗见旭渐渐受到文学界人士的注目和推崇,甚至受到了文学大家王剑冰的赞赏和鼓励,成为许昌文学界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从2011年,苗见旭开始《瓷镇上的事物》系列散文创作,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中,《水泥》文中,他把夫妻比喻成水泥,夫妻和睦一家,就会像水泥一样福气聚合,牢固永久。比喻贴切形象,令人叫绝。今年年初,苗见旭帮永春钧窑写了一篇描写女钧瓷艺人的文章,该文另辟蹊径,从一个本应调朱弄粉的弱女子却从事颇费气力的拉坯技艺的角度出发,深度刻画她拉坯过程中的神态和动作,于细微之处令读者领略到了钧瓷艺人与钧瓷制作的魅力。该文一经发表,反响强烈,人们纷纷来到神垕永春钧窑观摩、欣赏这位美女的拉坯技艺。尔后,来找他写文章、做宣传的钧瓷企业、钧瓷大师越来越多。就这样,苗见旭在做钧写诗的同时也为钧瓷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可谓“诗里诗外塑钧魂”。

辞别苗见旭,我们沿着环镇公路回去。回首俯瞰镇区全貌,只见古镇依山而建,布局合理,肖河穿城而过,客商接踵往来,车辆川流不息,一派繁荣昌盛之象。近年来,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持续推进和“美丽禹州”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驶在环镇公路和禹神快速通道上,领略着美不胜收的风景,感受着敦厚宁静的生活:男人专心烧钧,女人操持家务。这时,我脑海里不禁又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雨后初晴,大龙山下,苗见旭沐浴着霞光,一边品茶,一边赏钧,一边论道……

最新回答
优雅的康乃馨
儒雅的香烟
2025-07-07 03:00:38

清代道光年间《禹州志》记载:"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之中有镇曰'神'。有土焉,可陶为磁。"对钧瓷釉色之美,明代张应文着文"钧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黑色者次之,色纯而底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赞美曰:"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巧,其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作幻色,物态直名之窑变。"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的另一大特点,在古籍中同样有记载。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钧窑之釉,扪之甚平,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是钧窑之特点也。" 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等。对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谚说:"进入西南山,七里长街现,七十七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进斗金钱"。

悲凉的戒指
害怕的哈密瓜,数据线
2025-07-07 03:00:38
形式特点
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焰中烧出窑变铜红釉,并衍生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鸡血红等多种窑变色彩,宛如蔚蓝色的天空出现一片彩霞,五彩渗化,相映交辉。釉中的流纹更是形如流云,变化莫测,意境无穷。
钧窑瓷器釉色丰富多彩,彻底改变了以往青釉类瓷器的单调格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天然效果,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这种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后来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尤其是钧红釉的烧制成功为元代的釉里红,明清时期著名的宝石红、祭红、郎窑红以及美人醉等新品种的烧成,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钧瓷以釉色美妙而著称,而它的完美造型更为钧瓷增光添彩,端庄浑厚的造型,简洁明朗的线条,更适于釉子的溢彩流动,经过高温还原气氛,使厚釉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呈现出类似兔毛的色线或蚯蚓走泥的痕迹,还有立体感的色点或针尖状的星点,纵横流淌的釉色组成各种奇异的画面,鬼斧神工又自然天成,随着人们丰富的想象而成为各种绝妙的自然景观,如高山云雾、峡谷飞瀑、星辰满天、翠竹生烟、节日礼花、浪激飞舟,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堪称国宝。
钧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尤其北宋后期官钧瓷的制作,无论从造型设计、烧造工艺或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金元明清各代仿钧之风盛行一时。由于工艺条件和审美的不同,金元以来各地仿钧窑口除继承宋钧的传统工艺,又创烧出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品种。
色彩特点
钧瓷,以其色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闻名中外,久享盛誉。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钧瓷不但在色彩上鹤立它瓷之上,在造型和施釉方面也独辟蹊径,自成体系。钧瓷色彩之多,不胜枚举。最著名的有:玫瑰红、海棠红、胭脂红、鸡血红、朱砂红、茄色紫、葡萄紫、鹦哥绿、葱翠青、梅子青、天青及窑变的各种色彩。相传以胭脂红、葱翠青和墨色为难得之佳品。
钧瓷造型以端庄、浑厚、古朴、文雅为特色。钧瓷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钧瓷传统作品尊、鼎、钵、洗、瓶等陈设品,置之庭室,富丽堂皇,满屋生辉;陈之几案,赏心悦目,雅致韵人。钧瓷胎质,陶冶清纯,坚实细腻,扣之其声如罄,清脆悦耳。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釉中常常呈现出珍珠点、鱼子、菟丝、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纹路。古人用“五光十色润如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来赞美钧瓷釉质的纯净和釉色的艳丽。钧瓷的釉色,各不相同,有的一器一色,有的一器多色,但却找不到两件色彩完全相同的产品。这就是人们说的"钧无双配",也是钧瓷独特艺术风格的一个方面。 钧瓷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赞赏。钧瓷的经济价值更为同行业所重视。
钧瓷的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即 “ 钧瓷无双 ” ,且釉透,釉活,胎质精纯,坚实细腻。叩之声圆润悦耳,清脆动听;观之形端庄优美,古朴典雅,它的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浑然天成,构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如寒鸦归林,夕阳残照,高山云雾,峡谷飞瀑,伯牙抚琴等等。这些釉变画,千变万化,意味无穷,具有千古耐看的魅力,名人曾用 “ 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 ”“ 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 ”“ 峡谷飞瀑菟丝缕,窑变奇景天外天 ” 等来形容钧瓷窑变之妙,民间有 “ 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 ” 、 “ 黄金有价钧无价 ” ,国外更有 “ 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 ” 、 “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 之说。
美学特点
钧瓷之所以备受世人喜爱,驰名中外,主要原因是釉色绮丽多变而产生的艺术魅力,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其独特的窑变工艺与其他瓷器截然不同。她不采用绘画、雕刻等表现手法,而是靠严格地控制瓷胎和釉料的化学成分,通过烧制过程中温度、冷却等因素,使瓷器表面的釉料涂层的颜色和花纹千变万化,产生“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效果。因而颇受青睐,身价不菲。 钧瓷颜色瑰丽,厚重鲜艳,青若蓝天,白如美玉,紫胜葡萄,红比牡丹。一件器物,可一色纯净,可几色辉映,加上变化莫测的流纹,其自然效果远非刻意追求和人工修饰所能及。体现出典雅大方,斑斓夺目、飘逸空灵的帝王之浩然之气。

高高的电源
完美的跳跳糖
2025-07-07 03:00:38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后世至今无人能仿造。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应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但同样是五大名窑,市场对于它们的待遇可是三六九等,大不一样。汝窑已经连续创造了过亿元的天价纪录,定窑本年度的秋拍,也已经成交过了千万元级钧窑始终不温不火,过百万就已经是最高价了。

为什么呢?

我们取苏富比本年度全球秋拍的样本,看一看钧瓷的市场表现。香港拍场表现最优异,主要是乐从堂品牌的藏品给力。

宋至金 钧窑天青釉敛口大碗 成交价:100万港元

宋至金 钧窑月白釉紫斑折沿盘 成交价:514万港元514万港元,已经是本年度秋拍,全球市场钧窑瓷器的最高价了。没有“乐从堂”的护持,香港拍场上的钧窑,只能基本维持在百万元以内了:

宋-金 钧窑天蓝釉碗 成交价:15万英镑任何一个瓷器品类的崛起,继而有天价的爆出,肯定需要时间,还要有一个契机。我们宁愿相信,也许是最好的钧窑器物,还没有在市场上出现目前,最好的钧窑仍在博物馆中,尤其是在台北故宫。那就让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钧窑:

金 钧窑青瓷葵花式碗

高54公分口径171公分底径71公分、侈口、六瓣葵花式碗,浅壁,平底;右侧口沿平折,作三瓣花式宽板沿,其下有细圆条半环形把手。全器施略泛灰浊的天青釉色,器底有三个支钉。

金-元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高265公分口径217公分足径17公分、造型仿古铜器尊,口沿外敞,喇叭状长颈接鼓腹,足胫外撇而下,矮圈足。器外颈、腹、足胫各装饰突出的方棱四道,故称为「出戟尊」。通体罩施月白色釉,釉质乳浊,釉表气泡稯眼十分明显。施釉至足际,口沿及扉棱边缘釉薄处,皆呈土**。底涂赭色护胎汁,足内弧形釉面莹亮,局部出现蓝彩,并刻有数目字「五」。现北京翰海 北京保利 2018春拍藏品甄选壹捌柒,壹伍一壹,壹零肆伍。 王女士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携手国内一线拍行。

金-元 钧窑天蓝丁香紫渣斗式花盆

高261公分口径27公分腹围842公分足径16公分、造型仿古铜器,作渣斗型。侈口外敞,长颈,扁圆腹,底挖五孔,矮圈足。胎厚釉浓,釉表光亮明艳,釉色内外不一;器外丁香紫釉于颈部渗出蓝色的条斑,腹部有一周淡紫色的釉彩。器内天蓝釉面屡见蚯蚓走泥纹。口沿呈褐色边,施釉至足际,足边修釉痕清晰可见。底缘修饰平整,露胎处涂酱色护胎汁,底刻数目字「一」。

金-元 钧窑天蓝玫瑰渣斗式花盆

高233公分口径236公分腹围76公分足径138公分、造型仿古铜器,作渣斗型。口沿削去一段,加镶铜扣,扁圆腹,底挖五孔,矮圈足。胎厚釉浓,釉面色彩绚丽,器外颈腹衔接处,粉蓝釉层中出现紫红色的彩斑,腹部大片玫瑰红釉层中又跳跃着蓝紫色的彩斑,足胫紫蓝色。器内呈天蓝。施釉至足际,修釉边清晰可见,足底缘修饰平整,露胎处涂酱色护胎汁,底刻数目字「三」

金-元 钧窑天蓝玫瑰紫仰钟式花盆

高235公分足径161公分、椭圆口、口沿外敞,深弧壁、上丰下敛,矮圈足,底挖渗水孔五个。周壁胎较薄,底足渐厚。通体罩施浓釉,釉色内外不一,器外口沿呈褐色边,口沿以下一周蓝色釉,釉面间杂着紫色的彩斑,顺着外弧壁往下,蓝色釉彩逐渐转成深玫瑰紫色,在蓝紫釉彩交接处,骤地穿过一条不规则的酒红色釉彩。器内蓝、紫釉彩相间。施釉至足际,足边修釉痕清晰可见,足底缘修饰端整,露胎处皆涂酱色护胎汁,底刻数目字「一」。

金-元 钧窑天蓝葡萄莲花式花盆

高165公分口径228公分足径119公分、作六瓣莲花形,胎骨丰厚,侈口折沿,沿边凸起一道细棱,深腹、上丰下敛,外壁依随莲花之形,作鼓起、凹进的变化。平底挖五孔,矮圈足,足圈对应折沿亦呈莲花形。通体罩施浓釉,釉面不匀,口沿一道褐色窄边,外壁葡萄紫釉局部出现天蓝色的釉彩,内壁则蓝、紫彩釉相间。施釉至足际,足内周壁与外底皆涂酱色护胎汁。足底缘与口下伤缺处皆露灰土色胎,底印数目字「七」,并有清宫所刻「养心殿随安室用」的款记。

金-元 钧窑天蓝葡萄籽长方花盆

高148公分口纵164公分口横203公分底纵95公分底横131公分、花盆作长方形,广口折沿,沿边凸起一道细棱。深腹、上丰下敛,平底挖五孔,底接四云头形足。形制端整,胎骨坚致。通体罩施蓝紫色釉,釉彩浓稠,釉表气泡稯眼明显。口沿边呈褐色,盆外蓝、紫釉层交错相间,釉面出现几条蚯蚓走泥纹;盆内釉色天蓝。盆底涂褐色护胎釉,周边有支烧痕十四枚、数目字「十」及清宫所刻「建福宫凝辉堂用」的款记。四足底露灰色胎。

金-元 钧窑天蓝葡萄籽海棠式花盆

高118公分、花盆作四瓣海棠形,广口折沿,沿边凸起一道细棱。深腹、上丰下敛,平底挖五孔,底接四云头形足。形制端整,胎骨坚厚,器表有原伤补痕。通体罩施蓝紫色釉,釉彩深浓,釉表气泡稯眼明显。口部沿边皆呈褐色,折沿下一周月白色的流釉,盆外花瓣形壁面蓝、紫釉彩晕染成一片,弧形瓣面之间的流汁呈紫白色。盆内釉色天蓝。盆底涂褐色护胎釉,周边有支烧痕数枚;四底足底露灰色胎,底印数目字「九」。

金-元 钧窑月白鼓钉洗

高94公分口径254公分底径185公分、敛圆口,浅腹、腹形如鼓,平底,三云头形足。口沿、腹壁各饰弦纹一道,鼓腹按饰鼓钉纹两周;上缘二十二枚,下缘十八枚。胎骨厚重,通体罩施月白色釉,器内釉层均匀,釉面表有数道蚯蚓走泥纹。器外于口下、弦纹边可见流釉痕,边棱皆呈米**。施釉至底足,外底涂褐色护胎汁,周边有支烧痕十九枚。底刻有数目字「一」,并有清宫所刻「瀛台香扆殿用」的款记。

金-元 钧窑天蓝葡萄籽鼓钉洗

高85公分口径222公分底径16公分、敛圆口,浅腹、腹形如鼓,平底,三云头形足。口沿、腹壁各饰弦纹一道,鼓腹按饰鼓钉纹两周;上缘二十一枚,下缘十八枚。胎骨厚重,通体罩施浓釉,釉彩内外不一致。器内天蓝,器外一变为葡萄紫色,边棱皆作褐色边,内外釉面皆有蚯蚓走泥纹。施釉至足底,釉质浓稠,鼓腹外壁的弦纹几乎为流釉所覆罩。外底涂褐色护胎釉,周缘并有支烧痕十六枚,底印数目字「二」,足底露灰土色胎。

金-元 钧窑海棠红莲花式盆托

高76公分口径235公分底径149公分、盆托作六瓣莲花形,圆口出沿,沿边作细棱一道。浅壁,壁面依随莲花形,作拱起、凹进的变化,平底,下承三云头形足。整体而言,胎骨厚重,庄重典雅,棱线分明。通体罩施红釉,釉彩绚丽深浓。器外紫红色釉层中间杂着褐彩,至内周壁转成紫褐色;底部又晕染成一片褐、紫、蓝交融的釉彩,色泽的分布与釉药的呈色,千变万化,无迹可寻。棱边皆呈黄褐色,尤以内周壁鼓起的弧形棱线最为明显。施釉至底足,外底涂褐色护胎釉,周缘有支烧痕十八枚,底印数目字「二」。

金-元 钧窑天青葡萄紫六方盆托

高63公分口纵136公分口横205公分底纵10公分底横149公分、盆托作六方形,折沿,沿边凸起一道细棱。浅壁,平底,下承六足。胎骨厚重,造型规矩。通体罩施浓釉,釉质乳浊具光泽,釉表气泡稯眼明显。器内釉色天青泛白,器外天青、紫釉相间,釉面有蚯蚓走泥纹。施釉至底足,足边积垂厚釉,棱边皆成褐**;外底涂褐**护胎釉,周边有支烧痕十八枚,底原印数目字「七」,后为人涂掉,露出灰色胎骨。釉面有清宫所刻「养心殿明窗用」的款记。

金 钧窑天青釉胆瓶

高278公分公分口径34公分公分足径67公分、此件作品小口微敞,口沿钤铜扣,细长颈,胆形腹,腹部下垂,通体罩施天青色釉,釉质莹润晶亮,釉表开透明细纹片,施釉至足际,圈足外壁、足底缘无釉处,皆加涂赭色护胎釉,外底局部有刮痕。长颈瓶为宋代北方窑场盛烧的瓶式之一,在定窑及耀州窑中皆曾出现相似的造型;证之田野考古,甘肃华池县宋代窖藏、北京怀柔县亦有出土。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月白胆瓶,以及英国戴维德基金会之天青紫斑胆瓶,即与甘肃华池县、北京怀柔县出土者同一样式。院藏天青胆瓶则与河南鹤壁集出土者相似,而略异于北京怀柔县或甘肃华池县之出土物。但从天青胆瓶颈部随着直线上升略渐外敞的情形看来,其原型亦当如前述作品,瓶口略外敞,有一道唇边。至于天青胆瓶的年代,因颈、腹线条犹同华池县的青釉刻花瓶,华池县窖藏伴出物龙泉青瓷荷叶盖罐为金、元之物,故窖藏之定年或介于金、元之际。另一方面,天青胆瓶之瓶式完全迥异余阎德源墓、冯道真墓之长颈瓶,阎墓定年于1190年左右,冯墓墓主冯道真葬于元至二年(1262年),故两墓所出造型相似的长颈瓶,皆为十二世纪后半叶以后的作品。在考虑天青胆瓶介诸华池县出土物与阎、冯两墓长颈瓶之间的情况,此件作品遂定年于金。

金-元 钧窑天青圆洗

高58公分公分口径181公分公分底径97公分、敛圆口,浅弧壁,平底无足。通体罩施天青色釉,釉层匀薄,口沿一道细棱,呈米**。釉质乳浊,釉表稯眼多而清晰。全器满釉支烧,外底留有圆点状支痕五枚。此件作品形制、釉色及口沿棱边的作法,皆雷同河南禹州钧台窑址的出土物。

金-元 钧窑天青单把洗

高6公分口径174公分底径79公分、敛圆口,浅弧壁,平底无足。口沿一道细棱边,一侧装饰一弦月形窄边,下接圆鋬。通体罩施天青色釉,釉色局部泛灰,釉层匀薄,口沿呈米黄边,釉质不透明,器内稯眼密布,器底满釉,留有三枚支烧痕,其中两枚呈圆点状,一枚滑掉不清晰。

金-元 钧窑天青海棠式碟

高24公分口沿最长224公分底部最长181公分、形仿金银器,作四瓣海棠花形,折沿,沿边凸起一道细稜。通体罩施天青色釉,釉色泛灰白,釉层较薄,积釉处可见流釉痕,口沿的稜边呈米**。全器满釉支烧,盤底流有圆点状支烧痕四枚,口沿稜边伤缺处,露出灰白胎色。

金-元 钧窑粉青圆盘

高29公分口径197公分足径118公分、侈口,折沿,周壁极浅,平底,浅圈足。釉色为粉青略泛灰,釉质匀细并有蚯蚓走泥纹。全器满釉支烧,底缘及沿边皆成米**,盘底并有五枚圆点状支痕。

金-元 钧窑天青釉碗

高59公分口径131公分足径44公分、敛圆口,深弧壁,平底并有矮圈足。施釉为天青色釉,釉色则呈青绿色。釉质较不透明,口沿则有一道米**边。圈足壁留下一道修釉边,足外壁、底缘与内壁无釉处,皆露赭土色胎。

金-元 钧窑天蓝釉碗

高83公分口径19公分足径76公分、敛圆口,口沿一道细棱边,深弧壁,圜底,矮圈足。通体罩施天蓝色釉,釉质乳浊,釉色蓝中带紫,釉层由上往下垂流,口沿釉薄呈现一道米**边,釉面稯眼明显,釉表开深色纹片。施釉至足际,圈足外壁积釉现象特别明显。足壁下端及底缘和内周壁无釉处,皆露赭褐色胎,外底釉层匀称。

元 钧窑粉青莲花式碗

高119公分口径227公分足径71公分、全器作八瓣莲花形,深弧壁,平底,矮圈足。外弧壁因莲花之形,呈现有如波浪般起伏的变化。通体罩施粉青色釉,釉质厚润匀净。施釉至足际,口沿一道米黄边。圈足外壁局部沾釉,足壁厚薄不均,足底缘亦不平整。倘若拿「钧窑粉青莲花式碗」与院藏南宋「官窑粉青莲花式盘」做比较,会发现同样形如花瓣的口沿,其最突出的点所对应到的弧壁,在官窑的作品中是凹进去的,但在钧窑作品中反而是凸出来的,这个特征倒与山西冯道真墓出土的「月白釉紫斑轮花盘」雷同,不过细究口沿的轮廓线,院藏「钧窑粉青连花式碗」远比冯墓出土者来得细致、清晰。

元 钧窑天蓝釉碗

高107公分口径217公分足径6公分、敛圆口,深弧壁,圆底,矮圈足,足壁微外撇。通体罩施天蓝色釉,釉质匀润清澈,釉层由上往下垂流,口沿釉薄呈现一道米黄边。施釉至足际,圈足外壁局部沾釉,胎面坚致光亮,足底缘不平整,圈足无釉处,露出土色胎。

元 钧窑月白釉碗

高82公分口径188公分足径6公分、敛圆口,深弧壁,尖底并有矮圈足。足壁微向外撇。施月白色釉,或因火候不够,釉色略成黄灰,釉质不透明。圈足外底滴一滴釉药,中心微凸,圈足壁、底缘和内周壁无釉处,皆露褐色胎。足底缘经刀旋削,内缘高过外缘。

元 钧窑天青紫斑碗

高89公分口径15公分足径46公分、敛圆口,深弧壁,尖底并有矮圈足,足壁微外敞。造型神似莲子碗,施釉为天青色釉,口沿一道米黄边,釉面浮现红紫色斑纹,形成蓝天彩霞的装饰效果。釉表面开浅色纹片,施釉至碗壁下缘,外底中心隆起,加施釉药一滴。足壁、底缘和内周壁无釉处,皆露出褐土色胎。足底缘经刀旋削,底缘高过外缘。

元 钧窑天蓝釉碗

高8公分口径183公分足径56公分、敛圆口,深弧壁,平底并有矮圈足,足壁微向外撇。施釉为天蓝色釉,釉色蓝中带绿,釉表开灰色纹片,口沿则有一道褐色边,釉层丰厚,由上往下垂流,于碗壁下缘可见积釉痕。整只圈足无釉,露黑褐色胎,外壁局部沾黏一些釉药。

元 钧窑天蓝釉碗

高72公分 口径175公分 足径57公分、敛圆口,深弧壁,尖底并有矮圈足。施釉为天蓝色釉,施釉由上往下并未完全至底部。釉层上薄下丰,口沿釉薄则有一道褐色边,碗壁下缘处有两滴釉滴垂流。整只圈足无釉,皆露出土褐土色胎。

金-元 钧窑天蓝三足炉

高76公分口径91公分腹围325公分、敛圆口,口沿一道窄边,短颈,腹部扁圆,三短足。通体罩施天蓝色釉,釉层丰厚,釉色蓝中带绿,口沿一道褐黄边,局部有褐色斑点,施釉至足际,三足釉汁积垂成厚釉。内底与三足底无釉,露出褐土色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