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金龙金刚菩提寓意
寓意上象征着平和与安康。1、五爪金龙手串是五瓣金刚菩籽。2、五瓣金刚菩提占金刚菩提树的80%,最为普通,在寓意上象征着平和与安康。3、五爪金龙是小金刚佛手的一个品种,俗称三日红,后期盘出来特别漂亮,要切记不要脏手盘,前期多用手套抛光去脏,用纳米刷多刷,前期打好底子,后期上手后颜色变化很快,半年左右就能牛津红。
今天分享的又是一条纯手盘5-6年的佛手小金刚,颜色包浆都到位,手感也舒服。
这串小金刚的搭配主要遵循极简风格,只是加了一个无相松石片和一对手打金片,这估计算可以忽略的配饰了。为了保证颜色整体统一,并没有加入其他材质。
值得介绍的就是这个个性三通,可以说整串的气场都是这枚佛头在撑着,而且味道还挺足。
佛头下面的小细节倒是做的到位,有局部的撞色和干干净净的弟子珠收尾。
这串适合性格内敛但又酷爱文玩珠串的朋友,整体颜色一点都不花哨,可以带到多种场合,即使办公室里也不会显得很扎眼
关注老孟收藏不迷路,不定期更新最新钱币收藏价格!
前言在古玩界捡漏其实算是非常难得一件事情了,现在的社会不像之前,信息不发达很多人都不懂,随便忽悠两句可能就把东西卖了,或者出的价格高一些别人也会卖掉,因为早年人们穷吃不上饭,什么都不当宝贝,所以那个时期捡漏还是非常容易的,当然也是因为早年捡漏比较容易,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觉着捡漏是一件寻常的事情,但是这里老孟想说的是现在这个时代,捡漏不可能,小赚可能会有,但是捡漏就不要想了,真正地漏不是让你赚钱,而是让你赔钱的!
古玩界的捡漏古玩界的捡漏其实就是早年很多人买古玩的时候以低价格买到非常值钱的东西,这其中的价格差距就是捡漏,当然这也跟早年的时代的有关系,当年潘家园也是诞生了很多捡漏王,但是如今你在去潘家园看看,基本上你就是被漏的那个,而不是捡漏的,潘家园的东西早就被人们筛选了上万遍,不可能还有漏等着你去捡,所以这种事情还是不要想了,不如踏踏实实的找个班上班挣钱来得踏实,至于马末都确实早年见到过很多漏,但是现在他还能捡到吗?显而易见的是不能,可能人家卖家都比他要精,所以赶上一个好时代也是尤其重要的!
捡漏的方法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基本上你就离被坑不远了,每个人都想捡漏,但是真正捡漏的又有几个人,千百年来也就出来了一个马末都吧,所以大家还是老老实实的玩收藏也好,看也好,千万不要有我能捡漏,我能捡大漏的心里,往往有这种心里的人基本上都被坑得倾家荡产,甚至比赌博坑还严重,现在的假货做得比真货还真,没有一点眼力真的敢接触古玩?估计假的东西还当宝贝呢,所以捡漏没有方法,更没有地方,只有坑你的地方!
结束语不管怎么说想捡漏都不是一个好的念头,最好还是放弃,要抱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古玩玩的是一种爱好,而不是天天想着做梦发财,虽然想象是美好的,但是要知道现实是非常残酷的,这么多年来除非是赶上好时候,不然发财的真没有几个,也没有听说谁捡漏发了大财,基本上都是赶上一波行情赚大了的,就像银元,其实就是一波行情赚的钱,前两年低价买的,现在的价格基本上都是三四倍,这就能算是漏了,但是赶上不好的行情,坑也能坑怕了你,所以古玩这个行业没有漏!
谢谢大家观看,欢迎大家关注@老孟收藏,大家有问题可以邀请老孟回答!
香炉里面放什么最好
玉器香炉
瑞兽钮象耳三足玉香炉 清代 玉器
此件玉香炉,象耳双环,盖饰龙纹,盖顶立一瑞兽。炉的中腹位置有两象耳,挂双环。上方有方折的两长护耳。身饰神兽纹,三足饰瑞兽纹,雕琢精湛。
凤耳活环寿命纹玉香炉 清代 玉器
此香炉为碧玉质地,盖呈盔形,雕饰卷云纹及兽面纹,顶镂雕盘龙钮。板延方口,上饰回纹,炉体浅浮雕兽面纹、如意卷云纹。侧面雕凤首,带活环。圆底,底部有五条环形。
青釉莲花形香炉 北宋 瓷器
此香炉方唇,直口,矮领,平折肩,曲腹,束腰,喇叭状台形高圈足。浅灰胎,质细密。釉色青绿略泛灰,釉面匀净光洁,无开片,玻璃质感强,施釉近底。腹外壁塑贴莲瓣,花瓣肥厚,瓣头出肩。喇叭形足面上凸起两道缓棱。
钧釉贴花鼎式炉 元代 瓷器
此香炉口沿平折,直颈,鼓腹,圜底,下承三象鼻形足。口至颈部附对称的两长方形冲耳,冲耳中部至肩部有动物形耳相连接,颈部饰有六枚花朵形鼓钉,腹中部对称贴附有两组兽面衔环铺首装饰。香炉造型典雅,釉色柔和温润,较为精美。河南钧窑烧造。
钧窑大香炉 元代 瓷器
该香炉通体呈天青色,颈部浮雕三只麒麟,正面中央有一方形题记,为楷书铭文,标出的制作时间为己酉年(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香炉造型浑厚硕大,表面堆积着厚厚的釉料,闪耀着珠光宝气,彰显出不凡气派,实为元代钧瓷中的稀世珍品。
铜胎掐丝珐琅彩螭龙耳香炉 清乾隆 珐琅
此器铜胎,形体壮硕,为铜鎏金双螭龙耳鋬,炉口及炉底为铜鎏金镂空莲瓣纹和缠枝花卉夔龙纹造型。下承四铜鎏金兽面足,腹部以蓝釉为地,运用铜掐丝工艺饰红,白,绿等花鸟蝴蝶纹图案,纹饰生动流畅,掐丝细腻,铜胎厚重。
镂雕龙凤纹三足香炉 清代 玉器
此器为碧玉质地。盖钮为镂空雕龙钮,盖身为八面,每面均镂雕龙凤纹。高浮雕双龙耳,板沿外伸,板沿饰活环数个。器腹雕花卉如意纹,浮雕三兽首足。整器造型奇特,雕工精细繁复,古朴凝重。
香炉
历代使用的香器包含博山炉、手炉、香斗、卧炉、香筒等不同形制的香炉,以及熏球、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铲、香匙、香筒及香囊等配套器具,使用的质料主要包括铜、陶瓷、金银、竹木器、珐琅及玉石等。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形状上常见为方形或圆形,方形的香炉一般有四足;圆形的香炉,都有三足,一足在前,两足在后放置。
孔雀蓝釉香炉 明中晚期 瓷器
炉为直口,宽唇,直颈内束,扁鼓腹,三袋足;颈上附一对绶带形耳。施孔雀蓝釉,部分剥落,狮钮及底露胎。
斗彩云龙纹三足香炉 明万历 瓷器
此香炉为三足瓜棱腹高耳炉,菱花圆台形盖,盖上蹲一兽。器表用青、红、赭、黄、绿、紫黑色绘出龙、云气图案,色彩斑烂鲜丽,布局致密紧凑,颈上有大明万历年制青花款识,两旁有青花和红、绿等色构成的回纹。
掐丝珐琅伊斯兰文乳足香炉 清代 珐琅
宽边鎏金口沿,束颈,鼓腹,三乳足。香炉内部为淡蓝色。颈部为海水纹及连珠纹,海水纹以下为一圈双线勾勒的如意云头,双线内填深蓝色,如意云头内填黑色,并有红色联珠。腹部三个开框,框线内填红色,框内底色为白色,内有黑彩阿拉伯文字。三个开框之间用莲花纹相隔,花内分别填以粉红、白、绿等色。框外及乳足部分均以淡蓝色为底。三乳足各有一朵牡丹纹,以白色及粉经红色相接,过渡自然。
伏狮钮双龙耳三足薰香陶炉 明代 陶器
此薰香炉造型古雅。采用贴花装饰工艺,炉盖上有圆雕伏狮,盖的两边镂空雕简洁的花瓣形成透气孔,以使香烟溢出;双耳作两条龙状,龙嘴咬着炉边口,龙上各系一小环;炉身中一边一条龙,前后相接;三足以怪兽饰之。
青花人物故事图香炉 清康熙 瓷器
此香炉为圆唇,敞口,矮颈内束,鼓腹,平底,外二层台矮圈足、足底露胎。颈部上为双圈、下为单圈青花弦纹,内为卷云杂宝纹;腹部为青花竹林七贤图;足肩一青花单圈弦纹。胎质坚硬、致密,胎色洁白、纯净。釉色透明、莹润。青花呈色明艳。康熙中期江西景德镇民窑烧造。
漆金粉彩开光花卉纹香炉 清乾隆 瓷器
金莲花钮雕勾莲纹碧玉香炉 清代 玉器
此器为碧玉材质,圆口圈足,镂雕折枝芙蓉为双耳,炉钮装饰金色盛开莲花,盖面为凸雕和浅雕莲花纹,鼓腹上雕浅地勾莲纹,花足外撇,此器造型端庄典雅,琢磨精细,为清代玉器佳品。
玉香炉 清代 玉器
此为海棠形炉身,绘缠枝花卉,肩饰莲瓣纹;板沿上,上竖两环耳,耳饰小朵花卉;下承三足,圆拱状炉盖开四个云形孔透香,花形顶钮,纹饰均绘在蓝色地子上。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直耳蹄足香炉 清代 珐琅
两直耳较高,接于口沿上,微向内倾斜。口部宽厚,束颈,球腹,三蹄足。耳部、口部、底足及内壁鎏金,部分已经剥落。香炉表面采取珐琅掐丝工艺装饰,但釉料气泡较多,色泽不均匀。整个器表底色为淡蓝色,颈部和三足纹花卉,腹部为缠枝缠莲纹。缠枝花卉的枝条是判定掐丝珐琅器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元明时期为单线掐丝,而至清朝康熙以后采用双线勾勒,中间填彩。
剔红三足两耳带盖香炉 清代 漆器
此香炉周身以剔红工艺,剔刻如意纹,三足两耳,精雕细刻,工事精巧。清代的漆制品以繁缛、精巧为主,通常在一件器物上综合了多种髹漆手法,及尽能工之事。
雕花石香炉 清代 石器
此石香炉的制作,由一整块石料雕成,分上下部分组成。上部分是石香炉,下部底座桌案形式,香炉盖顶雕刻莲花八卦图案,炉身雕有龙和寿字。底座腿部制作是常见于家具供桌形式。卷草纹装饰香炉在家具制作中地位很高,各时代权贵文人、高士极为重视。用石料作成更为难见。
浅灰陶龟驮四猴香炉 辽 陶器
此器为浅灰陶,底平,底座成龟形,龟体俯伏,龟首微伸出体外,双目圆睁,五官清晰,前后足缩在壳缘,每足有五爪。龟首后侧有尾,龟背上驮香炉一个,香炉内凹成圆钵状,香炉顶部,依龟首方向,前,后,左,右有三角形突起,各塑猴子一双。
香炉怎么用
在封建时代,香具的使用有严格划分。材质、大小、图案、重量都有一定的规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规制的香炉。如皇后用金香炉;太子、贵妃用银香炉;皇子、亲王用银香炉或鎏金、错金香炉;官员多用铜香炉等。宋代开始瓷香炉逐渐流行,除了五大名窑有专门为宫廷烧制的香炉外(这些香炉是不允许进入民间的),其它窑口烧制的瓷炉在民间也大量流行开来。目前市场上香炉品种繁多,铜炉造型基本上多仿制于宣德炉,但大部分做工粗陋且含铜量很少,时间稍长则氧化变色。近年来部分精致的瓷香炉又流行开来,许多造型考究、做工精细的小型瓷炉也是理想的选择。
常规来说,香炉的选择主要是从是用途、材质、造型、制作工艺等方面考虑。供炉一般尺寸要大一些,以防香灰掉落炉外,二是通过炉盖可以过滤香烟,使部分烟尘吸附于炉盖之上,减少烟尘对空气、佛像或房屋的污染。
室内用炉最好选择有盖的、造型精美的熏炉或卧香炉,以便使用篆香、盘香或线香卧烧,燃烧时间也比较持久,又可减少烟气、减少污染,使室内更加洁净。
香炉里面的香灰满了要怎么处理?
家里的香炉,要永远保持干净。我刚出家的时候,我师父常跟我讲,香炉的香燃完了,香脚就要拔掉,把炉内的灰抹平,千万不要挤的满满的、脏脏的,如果香灰太多,就挖一些起来,以尊重心放在花盆,不要让人家踩踏就可以了。
中国自古有香炉焚香之习俗,古人焚香很多,所以香炉的用途很广,除了礼仪环境所需要用的熏衣外,还是书斋里便于诵阅、有益于理解及记忆的文玩清供。香炉的材质五花八门,主要有金属、瑜石、磁、陶瓷、紫檀等,形状多样化,香炉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置于桌上的置香炉,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香印盘形等;二是持于手上的柄香炉,如莲华形、狮子镇形、鹊尾形等;三是坐禅时所用的钩香炉;四是灌顶时,受者跨越而以净身之香炉。香炉的器形多种多样,有鬲式、鱼耳、鼓钉、莲瓣、三足、五足、筒式炉等。
香炉收藏较适合中长期投资,收藏香炉一定要注重技巧。从文化艺术魅力来看,宋代香炉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宋代香炉代表了宋代瓷器的艺术精神,它独特的文化特色使香炉成为当时代表新文化的典型器物,所以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从香炉出身来看,官窑比民窑的作品更具有工艺价值。官窑是由官方营建主持烧造的瓷器窑,专供皇宫使用,只求产品质量,不计成本,可以说官窑所烧造的瓷器代表当时瓷业的最高水平。
从工艺造型来看,精制的香炉由于其精细的工艺而提升了其价值。因此,那些年代久远、质料名贵、雕工精美的香炉价值不菲。同时,因为香炉的体积大小不同,其价值差距也很大。一般来说,大体积的瓷香炉价值相对高些。当然,也有一些小体积的瓷香炉会例外。目前,只要是御制的香炉最受市场的青睐,并常常会引发各路藏家的竞争,另外,有一定年代、材质好、造型好的香炉也很受藏家的喜爱,在市场上也能卖出好的价格。后市随着香炉藏家队伍扩容,香炉的价格还会迭创佳绩。
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悠久,留下的窑址也很多。在历代瓷窑遗址中,元代窑址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出现了青花、釉里红、釉上彩等新的装饰工艺,元代是景德镇瓷器变化最大、进步最为显著的一个时代。
景德镇元代瓷窑遗址有珠山、湖田、落马桥、太白园、戴家弄、观音阁、四渡里、中渡口、曾家弄、银坑坞、塘下、瑶里、丽阳、历尧等处,其中以湖田、落马桥与珠山三地最为典型。
湖田窑位于景德镇市南约4公里的竟成镇湖田村,是我国古代著名窑场。遗址分布在南山大峰尖与南河之间的台地上,东起张家地,西至月光山,南始旗山,北到南河北岸,面积40万平方米。该窑场兴起了五代,历宋、元至明隆庆、万历间结束,是景德镇延续烧造最长的窑场之一。遗址出土器物以卵白釉瓷为主,还有黑釉瓷和一些青白釉瓷,其中青花瓷分布在南河的南北两岸,南岸以大器为主,有大盘、大瓶、大罐等,北岸多为小酒杯、折腰碗、高足杯等。
落马桥元代窑址在景德镇市中心南路红光瓷厂院内,堆积层出土有青花和青白釉瓷,还有少量卵白釉瓷、釉里红以及釉上彩瓷等,品种非常丰富,该地层中的青花器均为至正前期之物。
珠山遗址在市区中心,为现代建筑所覆盖。1985年5月,景德镇市区铺设地下电缆,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风景路(明、清御窑厂故址北端)发现一批造型奇持的瓷器残片,其品类有青花、霁蓝地白花、霁蓝地金彩、孔雀绿地金彩及卵白釉瓷等,其中有数量很多的双角五爪龙纹饰瓷片。据《元史》中禁止民间使用双角五爪龙纹,《元典章》中禁止民间使用描金、贴金,可知该类遗物为元代帝王专用,应是元官窑——浮梁磁局的产品。
湖田南岸遗物大而厚重,纹饰繁缛华丽,与伊朗、土耳其的传世品一致,北岸的小瓶、小罐、小杯与菲律宾一带出土之物相同。落马桥至正地层出土的青花器主要是为满足国内各地区各阶层及东南亚一带的普遍需求制作的商品瓷。珠山遗物则完全是为元蒙皇帝烧造的宫廷用瓷。
文中配图均为江西高安元青花博物馆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