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乌发的中药方(枯,黄,细,软)
乌发方 七宝美髯丹 组成:赤、白何首乌各500G,赤、白茯苓各500G,牛膝240G当归240G枸杞子240G菟丝子240G补骨脂120G 用法:赤、白何首乌用米泔水浸泡3—4日,瓷片或竹片刮去皮,用洗浄的黑豆2000G放木笼内,铺一层黑豆,再铺一层首乌,这样层层铺,至这二味药铺完,用砂锅盛水,将笼放锅上,加火,把豆蒸熟,去豆不用,换黑豆如前法再蒸,共九蒸九晒,将晒干首乌捣粉,赤白茯苓去皮捣末,用水洗浄,去筋膜及漂浮者,再用人乳2500ML拌匀,晒干捣粉;牛膝去苗,酒浸一日,和首乌第七次同蒸,到第九次止,晒干捣粉;当归酒浸,晒干捣粉;枸杞子酒浸,晒干捣粉;菟丝子水浸生芽,再用酒浸一夜,晒干捣粉;补骨脂用黑脂麻炒香,捣粉;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服3丸,早晨温酒送服,午时姜汤送服,忌诸血、鳞鱼、萝卜、蒜、葱。制药过程忌用铁器。 功用:乌发,补肾,固精,壮阳,延年益寿 主治:头发早白,遗精,阳痿,男性不育。 评注:本方为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熄常服方,本方后世流传甚广,是著名的乌须美发方。方中何首乌大补肾精,乌须黑发是其主要功能。白首乌是萝藦科植物大根牛皮消的根,有使毛发变黑的效果,并提高免疫力,配以乌发的黑脂麻、黑豆,止白发的牛膝,以及补益肝肾、滋养精血的菟丝子、补骨脂、枸杞子、当归、人乳,使本方乌发作用强而有力。方中用赤白茯苓,取其健脾利湿,防止补药碍消化,以及促进补药吸收的作用。 延年益寿膏 组成:赤白何首各500G(黑豆拌蒸晒)赤白茯苓各500G(人乳拌蒸晒)怀山药120G(姜汁拌炒)川牛膝(酒炒)250G甘枸杞250G杜仲(去皮,姜汁炒)250G破故纸120G(黑脂麻炒,去麻不用) 用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盐汤或酒送下。 功用:乌须延年,填精补髓。 主治:须发早白,早衰 评注:本文为明代嘉靖皇帝所用七宝美髯丹的加减方 胡桃粥 组成:胡桃 粳米 用法:先将胡桃去皮研膏,再以适量水煮粳米,将熟时加入胡桃膏,煮熟即可,早晚空腹食用 功用:润肤益颜,黑发乌须 主治:白发、早衰 评注:慈禧太后常吃胡桃,至年老面容不衰。胡桃有补肾固精,温肺润肠,通经脉,润血脉,黑须发之功,常食令人肥健,头发变乌黑,骨肉细腻光泽。粳米能壮筋骨,补肠胃。本方以胡桃滋补之功效,得粳米之气,相得益彰,补中益气,益肾养血,润肠健胃,故能润肌肤,黑须发。 清宫加味青娥丸 组成:破故纸(酒浸,炒)90G熟地60G大茴香60G 薢75G杜仲120G(去皮姜汁浸,炒)巴戟60G核桃肉150G青盐15G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45G,空腹用黄酒或白开水送下,一日一次 功用:补肾阳,滋阴津,乌须发,兴阳事,驻颜色 主治:肾虚,白发,阳痿等 评注:本方中破故纸、杜仲、巴戟补肾益精,添髓,强壮筋骨,熟地补肾滋阴,填精补髓,养血润燥;核桃肉温补肾阳,乌须黑发大茴香和胃调中;青盐引诸药入肾,合而能补肾阳,滋阴津,乌须发,兴阳事,驻颜色。 青娥丸 组成:破故纸180G(用脂麻同炒变色,去脂麻,取末150G)杜仲(锉)150G胡桃1250G(去壳、汤煮、去膜) 用法:上为细粉,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至50丸空腹温酒送下,盐汤送下亦可 功用:黑须发,延年 主治:须发颁白 评注:方中破故纸即补骨脂,功能温补脾肾,现代药理证实,补骨脂为光敏活性物质,用其酒精提取液外涂,配合黑光照射,可治斑秃。补骨脂与脂麻同炒变色,意在吸取脂麻的有效成份,而脂麻是乌发、生发的圣药,能抗衰老、益精液、养血,疗皮燥发枯,生秃发,杜仲补肝肾,益精气,胡桃补肾固精,润血脉,黑须发,常服骨肉细腻光润。胡桃含锌、锰、铬、维生素E,能保持心血管的健康,保持内分泌的正常功能和延缓衰老,其所含的蛋白质(17—27%)、脂肪(68---76%)结构特殊,易被人体吸收,能丰富磷脂,增强细胞活力,对防治动脉硬化有明显作用。胡桃有“长寿食品”之称。 铁瓮先生琼玉膏 组成:新罗人参750G(为末)生地黄8000G(洗净,捣取汁)白茯苓1350G(为末)白沙蜜5000G 用法:上件药,人参、茯苓为细末,蜜用生绢滤过,地黄取自然汁,捣时不用铁器,取汁,尽去滓用;药一处拌和匀,入银石器或好瓷器内封用,如器物小,分两处盛,用净纸二三十重封闭,入汤内,以桑柴火煮六日,如连夜火即三日夜,取出,用蜡纸数层包瓶口,入井内去火毒,一伏时取出,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出水气,取出开封。每晨服2匙,晨朝以温酒化服;不饮酒者,白汤化服。 功用:黑发、延年 主治:发白,早衰 评注:此为明代宫中常用方,方中生地黄滋阴养血,且能清虚火,人参大补元气,茯苓、白蜜补肺健脾、益血和营、驻颜悦色,合而用之,能填精补髓、益气养血、乌发荣发、润养容颜,故有黑发、延年之功。 万寿地黄丸 组成:生地黄240G天冬(去心)240G菊花120G枳壳(去瓤,麸炒)120G 用法:上为细末,酒、蜜、面粉为丸,如梧桐子大,初每服30丸渐加至40-50丸,空腹温酒送下,晚饭前服 功用:滋阴补肾,黑发坚齿,益寿延年,抗衰老 主治:发白,齿松,早衰 评注:本方为宫廷所用方,方中生地黄滋阴补肾、养发、乌发、固齿;天冬养阴、乌发生发;菊花补肝益肾,枳壳行气健脾,开胃除胀,以防滋腻滞胃,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黑发坚齿、益寿延年、抗衰老之功。 返老还童丸 组成:肉苁蓉(酒浸)巴戟(去心,酒浸)蛇床子(炒)八角茴香,菟丝子(酒浸)牛膝(去芦,酒浸)川楝子(盐炒)五味子 山药 茯神 黄芩 续断 楮实 槟榔 人参 干姜各30G乳香 木香 沉香 母丁香 白檀香各15G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饭前空腹送下,一日一次。阴虚内热之人禁用。 功用:温补脾肾,乌髯黑发 主治:脾肾阳虚型头发早白 评注:此为明代御医方贤等所用方,其中肉苁蓉、巴戟、蛇床子、菟丝子、沉香、八角茴香温补肾阳,牛膝、续断补肝肾,强筋骨 ;人参大补元气;川楝子、山药、楮实 干姜 木香 白檀香健脾、理气和胃; 茯神安神益智, 五味子补肺;乳香活血祛风,黄芩清热泻火,槟榔杀虫破积;诸药合用温补脾肾,行气活血,使肾气充、气血行而毛发得养自然变黑,人也就显得年轻了,但方中以温燥之品为主,功在温补肾阳、健脾益气,故对阴虚阳亢之人禁用。 巨胜七子丸 组成:甘菊花90G 旋复花90G吴白芷90G白茯苓90G牛膝90G覆盆子75G(炒)旱莲草45G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温酒送下,饭后再服30丸,良久少饮酒,引动药力,如此每日报三次。忌生萝卜,猪羊血,葱,蒜,服2个月,头发变黑 功用:乌发 主治:白发,气血亏虚,肝肾不足 评注:方中甘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旋复花活血泽发;覆盆子补肝肾、固精明目;旱莲草补肾益阴、凉血,牛膝得酒则能补肝肾。本方滋补肾阴、生精补血,故能滋养发质,使白发变黑。猪羊血行血活血,有违旱莲草等凉血止血之功;生萝卜、葱、蒜辛温害目,和甘菊花、覆盆子等补肝明目药相背,故忌。本方名“巨胜七子丸”巨胜子即黑脂麻,但方中无此药,疑缺。 神仙乌云丹 组成:何首乌240G(放砂锅内,和黑事同蒸半日,去豆,用好酒浸7日,晒干,如此蒸晒7次)补骨脂120G(酒洗,砂锅炒黄)旱莲草60G槐角60G胡桐泪30G枣肉1000G胡桃仁250G 用法:上药除枣肉,胡桃仁外,均研制成细粉,然后再放入再枣肉、胡桃仁共捣泥为丸,如梧桐子大。饭前服50—70丸,盐开水送下,连服3个月 功用:乌须黑发,返老还童 主治:中老年人精血不足,头发早白 评注:何首乌补肝益肾,祛风养血、黑髭发、悦颜色、长筋益骨,长肤延年,现代药理表明:何首乌能降血脂、能延益寿;补骨脂补肾助阳,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槐角清热润肝,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胡桐泪清火热;枣肉补中益气;旱莲草、黑豆皆有乌发之功。该方阴阳双补,温养肝肾,清除虚热,外以祛风固表,内以温润固清,故能防病治病,兼有乌发之功,用治头发早白,使之返老还童。
编辑本段昆明湖历史沿革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元朝定都北京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开挖通慧河,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注入湖中,成为元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
明代湖中多植荷花,周围水田种植稻谷,湖旁又有寺院、亭台之胜,因为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水俱佳,酷似江南风景,时人尚有“西湖十寺”与“西湖十景”之誉。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钓鱼取乐。明朝一些诗人常把西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描绘成宛如“江南风景”,“环湖十里,一郡之盛观”。明朝时,每年桃红柳绿时,京城百姓扶老携幼,争往西湖踏青赏春,名曰:“耍西湖景”。
至清朝,乾隆皇帝决定在瓮山一带兴建清漪园,将湖开拓,成为现在的规模,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命名昆明湖,乾隆皇帝在昆明湖泛舟的诗中写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养老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多学科分析研究证明,该湖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
编辑本段昆明湖风景
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因为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水俱佳, 明朝一些诗人常把西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描绘成"宛如江南风景","一郡之盛观"。乾隆在昆明湖泛舟的诗中写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昆明湖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桥。颐和园昆明湖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颐和园昆明湖的南边是建园时有意保留下来的小岛,用十七孔桥与湖的东岸连接起来。按照中国历代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理水方式,在湖内建有“南湖岛”“治镜阁岛”和“藻鉴堂岛”三个中心岛屿,并且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建成西堤。粼粼的湖水,蜿蜒的堤式,错落的岛屿,以及隐现在湖畔风光中的各式建筑,组成了颐和园中以水为主体的绝色风景。颐和园昆明湖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昆明湖上的主要景物有西堤及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
颐和园的昆明湖,是北京近郊最吸引人的水域。颐和园中昆明湖的水面占公园的四分之三,昆明湖根据水域的分割状况,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大湖、西湖和后湖。其中西湖又可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昆明湖绕流万寿山后山脚下的溪河,称为后湖。后湖也可分为后湖和谐趣园湖两部分,但主要水面集中在大湖。昆明湖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水域广阔,景色秀丽,每年夏秋季节,大量游人纷纷而至。人们在昆明湖泛舟消暑,微风拂面,微波涟漪。西望玉峰宝塔,立于青山之上,北看佛香高阁,处于翠柏之间。远山近水,诗情画意,使人暑意顿消。当人们在风和日丽的夏秋之际,立于岸边,放眼观看,湖面上汽艇、画舫,载着游客环湖游览,条条小船,乘着游客划桨而航,桥、岛、殿、阁,倒映水中,湖面上生气勃勃。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
编辑本段《昆明湖上好山园》
侯瑞华
入冬以来,颐和园内昆明湖因蓄水闸截流,干涸见底,吸引无数好奇游人下湖探秘。日前,有人还在知春亭西北湖底从一建筑遗址的三合土地基底部洞穴内掏出一只冻死的大乌龟。
说起此处遗址,确实鲜为人知。此地基之上建筑,大约被毁300余年了。因为乾隆开挖瓮山泊,“展拓湖光千顷碧”,是始于1750年。从那时起昆明湖蓄西山诸泉之水,直到1991年市政府拨款对昆明湖进行240年以来的第一次清淤。这之前,该遗址一直淹没于水下。1991年冬的机械化清淤,本人有幸经历全过程,夜间目睹挖掘机与坚硬的地基石碰触打出的火花。几天后,文物局等有关部门将遗址清理勘查,结果记载于《颐和园志》:瓮山在明末文人的诗集中曾被称为好山,这名称一直沿用到了清漪园创建时期,并反复吟唱在乾隆皇帝描写湖山景色的诗中。昆明湖清淤时,在距乐寿堂南面约100米,距耶律楚材墓西面约200米处的湖底发现一处建筑遗址,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场勘查有两处较完整的建筑基础(上面第一层是分口青砖,第二层是大块长方青砖,第三层是用三合土铺成的三层墁,最底层是三合土与碎石块、柏木钉混合做成的基础),也有许多柏木钉纵横排列深埋于湖泥之中。在发掘遗址的过程中,清理出许多明朝到清初的青花瓷片及少量的铜钱等小件文物。根据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记载推测,此处建筑遗址是很有争议的“好山园”。好山园见诸记载很少,仅在乾隆十五年御制诗《题耶律楚材墓·诗序》中有:“墓在瓮山好山园之东,昔年营园时以其逼近园门……”句。(此诗镌刻于耶律楚材墓前的龟驮石碑之上)证实在建清漪园之初,于瓮山东麓、耶律楚材墓之西确有好山园,但建造年代及规模不详。许多人对该园是否存在有异议。1979年,清华大学建工系编写的《建筑史论文集》第二集“北京西北部的园林”中有如下叙述:“元世祖忽必烈采纳郭守敬建议,于至元二十九年在昌平白浮村筑堰,把神山诸泉之水先西行后转南,流经青龙桥,再绕过瓮山而汇聚于南面瓮山泊……水位得到控制。附近陆续有园林建成。好山园就是其中的一座……明正德年间,以好山园为行宫,一座改瓮山为金山,故好山园也叫金山行宫。”此文还录有文人诗咏,有清人沈德潜《西湖堤散步诗》:“左带平田右带湖,晴虹一路绕菇蒲。波间柳影疏间密,云际山容有忽无。遗臭丰碑旧阉竖,煎茶古寺老浮屠。闲游宛似苏堤上,欲向桥边问酒胪。”文中说的“遗臭丰碑旧阉竖”指好山园曾一度是宦官魏忠贤的私园。
1985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编写《颐和园……中国园林建筑的传世绝响》中载:“关于瓮山东麓的小园林好山园的情况,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为明代私家园林,曾一度归魏忠贤所有;一说建于乾隆初年,位置紧邻耶律楚材墓之西北,可能是清漪园玉澜堂前身。
乾隆15年初建清漪园时的御制诗序中有:“昔年营造时”之句,分析此园的建造应在乾隆初年。至于好山园具体位置,于1991年昆明湖清淤时得以现场勘查。有正殿、配殿及游廊基址。可证明乾隆十四年挖湖以前,该处确有小园林建筑。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好山园的历史提供了佐证。大湖放水前,人们游览颐和园,经过玉澜堂前的九道湾,不用下湖就可将该遗址放于视野内。
编辑本段歌曲《昆明湖》
《昆明湖》
歌手:后弦
放春周游忘三千里
昆明送湖见面雨
错当苏堤
轻影瘦湖边投张绿
新撕小翠绸缎衣
将错就错乘春美意
岸离昆明十七句
诗兴拥挤
云茶素眉等水来请
两毫春意透湖心
别了低不语
平仄心牢记
春来怒放春归爱不提
湖拥山水厅
心却住昆明
化装茶马送你离去
昆明转身湖水换成泪
我欲把心寄给春再暖一回
去年藏的柳絮己珍贵
趁思念不备把冰融成泪
昆明转身湖水换成泪
我欲把心寄给春再暖一回
去年藏的柳絮己珍贵
趁思念不备把冰融成泪
误把昆明爱
爱比不爱更失败
败给矜持后现代
代我对爱说声Bye!
误把昆明爱
爱比不爱更失败
败给矜持后现代
代我对爱说声Bye!
辗转昆明客暖旁席
斯文同窗普洱语
不知所云
冷暖互探过两三句
寒暄偶尔有人应
缘起丹青久违生趣
挑灯共勉为半题
月也妒忌
针线再问问过桥女
绣花愿落谁家绿
桌对椅叹息
转学令千金
湖边昆明摘下半只梨
春过冬要醒,
挪走窗外景
哑雀还想共唱连理
昆明转身湖水换成泪
我欲把心寄给春再暖一回
去年藏的柳絮己珍贵
趁思念不备把冰融成泪
昆明转身湖水换成泪
我欲把心寄给春再暖一回
去年藏的柳絮己珍贵
趁思念不备把冰融成泪
半杯茶半杯湖底沙
半句话半首蝶恋花
半杯茶半杯湖底沙
半个人伴奏冷笑话
昆明转身湖水换成泪
我欲把心寄给春再暖一回
去年藏的柳絮己珍贵
趁思念不备把冰融成泪
昆明转身湖水换成泪
我欲把心寄给春再暖一回
去年藏的柳絮己珍贵
趁思念不备把冰融成泪
昆明湖的眼泪
半年前蒸起跟着云飞
南追慢慢打下雨水
还给了彩云下的茶杯
昆明湖的眼泪
半年前蒸起跟着云飞
南追慢慢打下雨水
还给了彩云下的茶杯
《昆明湖》的曲风在第一张《古玩》专辑“宫调RnB”风格之后,透出全新“RnC” (RHYTHM & china)风格的走向,在现实与古典交汇的基础上,大量融入了幻想主义元素,幻想是主人公在现实中心态的写照,两部分首尾呼应,文字的描述风格上,使用了近代古白话文的手法,把幻想与现实的两个时空串了起来。
此曲是后弦游历北京颐和园中的昆明湖冬景之后创作。里面也夹杂着多年前后弦对春城昆明的印象。
在编曲上,作为全创音乐人,后弦努力突破自己的音乐制作极限,第一次尝试把曼陀铃、尼龙吉他、钢琴、中提琴为代表的西洋组合与长笛、古筝、扬琴代表的东方组合等多达三十轨风格配器交汇融合到了一起。营造出独特的弦式听觉盛宴。
《昆明湖》为3EP《九公主》“走神”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曲。主题:情感。
进入大厅,就是那个龙头那个地方,进去直接向前走就是,到那右拐,第一个路口左拐走到头再左拐,走到头右拐就看到楼梯。
《热血江湖》摆脱了传统武侠网络游戏阴暗血腥的游戏风格,提倡一种“明朗而愉快的武侠”精神。画面上即不会太随意又不会过于沉重,画面干净清馨。活泼可爱的人物造型,并在外观上采用角色的Avatar系统,按身份的不同变换着多样的衣裳和修饰。
幽默生动的游戏元素
借助漫画的巨大影响力,和幽默武侠的轻松思路。《热血江湖》似乎在众多严肃的武侠游戏面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除了轻松幽默之外,还显得格外现代和时尚。
比如创建的新角色会在不同的位置显示多样的动作,树上坐着的角色会用渴望的眼神直视玩家选择自己,或晃着腿,或打盹等,另外游戏中不时闪现的时尚符号表情,比如人物尴尬时头上流下的巨大汗珠等流行漫画表现风格,让人在游戏过程中感到亲切又放松。
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关于滇池名称的由来有四种说法。
1、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滇池因“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这是从地理形态上讲。
2、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者,颠也。”也有的认为是彝语的“甸”,即大坝子之意。
3、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证,《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氐羌“叟族”、“僰族”或“填戎”),楚将庄蹻入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先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4、第四种说法认为:“滇”是壮语的“亭”或“祠”,指祠堂的所在地。
扩展资料:
形成演变
滇池属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大约中生代末与新生代初(距今约7000万年),古盘龙江已发育,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使昆明附近成为宽浅的谷地。
到新生代中新世晚期(约在1200万年前),云南大地发生多次间歇性的不等量上升,后又出现南北向的大断裂。断层线以西,地壳受到抬升,形成山体陡峻的西山,似从湖畔拔地而起。
断层线以东相对下沉,加之晋宁县西南部与玉溪市交界的刺桐关山地的抬升,导致古盘龙江南流通路被阻,积水而成为古滇池。
还有一种说法与此说吻合,认为古滇池属红河水系,从刺桐关流入红河,后来当滇池水域降在1940米以下后,经过漫长岁月,刺桐关抬升海口河下沉,滇池出流受阻才改道由海口河向西转北流入金沙江水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