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如何鉴赏评估中国古代青花瓷器

糊涂的人生
无语的发卡
2023-05-07 13:22:27

如何鉴赏评估中国古代青花瓷器

最佳答案
老实的乌龟
甜美的大侠
2025-07-08 11:23:31

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收藏界才有了“元青花”的概念●元青花纹饰画得很“满”,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是代表作我国在东汉出现了青瓷,南北朝后开始出现白瓷。唐代的越窑秘色瓷和邢窑白瓷成为贡瓷,唐代湖南长沙窑的釉下彩和宋代的五大名窑等都是瓷中奇葩。收藏界最流行的是元、明、清的瓷器,有单色釉、彩绘瓷,彩绘瓷中以青花瓷的数量最多。元代以来,青花瓷成为瓷器中的主流。所谓“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先在瓷胎上绘画图案,再罩以透明釉,经1300℃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唐代,在元初得到发展,而真正走向成熟是在元至正年间。民国初年,英国的珀西瓦尔·大维德爵士从旅英华侨吴赉熙手中买下了一对“供养款”青花象耳瓶,这两只大瓶据吴赉熙所说是北京智化寺的寺藏之物,不过琉璃厂的古董商们都拒绝收购,他们认为是不值钱的明代青花。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约翰·波普博士以这两件瓷瓶为标准器,将供奉于伊朗阿尔德比尔神庙和土耳其托普卡比宫中收藏的80件中国青花瓷器进行详细比对,将元代青花瓷器从明代青花中分离出来,定名为元青花,从此改变了“元无青花”的学界定论。元青花纹饰画得很“满”,上下常出现莲瓣纹,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讲青花瓷不能不提青花料,元青花主要用两种料,一种是进口料,来自南洋,青料中含铁较多,特点是色泽浓艳,而且会产生一些铁锈斑;一种是产自云南会泽的珠明料,青料中含锰较多,呈青灰色。一般制作高档青花瓷,用的是进口料。这一时期现存的著名瓷器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鬼谷子下山》图罐、《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三顾茅庐》图罐等。●明永乐、宣德是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使用的进口料传说由郑和下西洋带回●宣德青花瓷落款没有固定位置,而后来的落款都在器物外底●明成化年间,青花瓷进入高峰期,改用国产料,讲究"留白",落款特别,最难模仿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瓷器是中国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时代,使用的进口青料,传说是由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料,不仅如此,其器物造型与纹饰特征都明显与伊斯兰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麻离青产自土耳其,色泽浓艳深沉,凝聚处常显现出黑色斑点,并渗入胎骨,用手摸之有凹凸不平感。这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比较轻薄、秀美,多无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而宣德的带款器比较多,对于落款,宣德正处于探索期,款可能落在各处,没有固定位置,有的在外沿,有的在内底,因此有“宣德款满器身”之说。后来的落款都在器物外底。永、宣之后,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瓷器数量较少,被称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而明中期的成化朝,历时23年,又进入了陶瓷烧造史上的重要时期。成化青花的特点胎薄、釉白、青色淡雅,此时由于闭关锁国,进口料已经用尽,于是改用江西乐平产的“平等青”料,蓝中略泛青灰色。成化青花纹饰疏朗雅致,结合绘画技巧,讲究“留白”,因此注重釉的质量,追求玉的质感,是青花的高峰期。另外,成化青花的款非常独特,“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歪歪斜斜,最难模仿。明晚期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有用产自西域的回青,最偏紫色,以及江西上高产的石子青,青中带灰黑。崇祯时期有产自浙江衢州的浙料,为靛青色。●清康熙“青花五彩”备受推崇,人物特点“有眼无珠”清康熙是青花瓷的鼎盛期。康熙青花瓷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特色是云南会泽产的“翠毛蓝”,青翠明快,呈宝石蓝色。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即所谓“青花五彩”,备受推崇。康熙青花五彩人物的特点是“有眼无珠”,即不画出瞳仁,且人物服饰层次分明,如果纹饰中出现了两个人物,身上的服色一定是一浓一淡。青花瓷在康熙朝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而瓷器的衰落则是在乾隆朝末期、嘉庆以后。雍正、乾隆时期的青花瓷器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显得生硬。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光绪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光绪时出现了一种“洋蓝”,是化学调配出来的,色泽青中泛紫,紫色漂浮在表面。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1950年,南京市江宁县朱元璋义子、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将军墓被盗,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就是被盗文物之一。这个青花梅瓶被盗墓贼挖出后,很快就被一姓陈的文物商人买走,当年,这个文物商人用七根金条换回了青花梅瓶(七根金条在当时可以买3栋豪宅)。评估篇●陈设器比用器价值高,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一瓶二罐三盘四碗”●人物图比植物图价值高,尤其是讲述历史故事的人物图最好;动物图案以龙最贵●高峰期作品比起源期作品价值高下面说到收藏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如何评估青花瓷器的价值?通常来讲,评估一件古玩艺术品的价值,可从四个方面考虑: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以及市场估价。所谓历史价值,是说这件器物产生于什么年代。1949年以前的器物都可以被称为文物,但器物是不是越老越好呢?未必。拿青花瓷来说,历史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高峰期、成熟期、起源期、衰落期。评估青花瓷的艺术价值,分为造形、装饰、图案三个方面。在造形中,用于审美的陈设器价值最高。陈设器又分许多种,价值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一瓶二罐三盘四碗”;除了陈设器,就都是有实用性的器物了,这里面价值高低依次是文房用具、明器、寝具、日用器。再来说装饰,分为彩装饰、釉装饰、胎装饰。而从图案的角度来说,价值高低依次是人物图、动物图、植物文字,尤其以讲述历史故事的人物图最好,越著名的故事越好。而且古代人物画很难模仿,头大、上身长、腿短,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动物图案以龙为最贵,植物以牡丹等富贵图案最佳。所谓科学研究价值,是指器物是否有纪年款识,是否纪年墓出土。如那对使元青花得以定名的元至正型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瓶子颈口有几行落款非常特别——“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说的是在元至正十一年,一个名叫张文进的人,为供奉香火而特意打造了一对香炉和花瓶。博物馆最注重文物的历史价值,但市场看的是艺术价值。此外还有完残程度、尺寸大小、珍稀程度、地域等因素,也影响着青花瓷的估价。如英国苏富比[微博]、佳士得[微博]拍卖的文物价格就比较高,因为那里是世界拍卖中心,汇集了大量的收藏者。器物是完整或残缺,价格差别极大。从尺寸来说,虽然是器形大的比较好,但也不是越大越好,现在拍卖中价格最高的多是一尺左右的器物,可观赏,亦可把玩。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上,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了折合人民币约23亿的天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就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元代是青花瓷器生产的成熟期)、艺术价值(陈设器、大小适中、人物故事题材)都很高,存世仅此一件,应属物有所值。明成化青花缠枝花纹瓜棱瓶高278cm,口径43cm,足径67cm。瓶为4瓣瓜棱形,口微撇,长颈中部起一圈凸棱,将颈分为上下两部分,丰肩,腹下内收,圈足外撇。底白釉无款。颈部共有纹饰三层,凸棱以上为海水纹、折枝花卉纹,其下为缠枝花卉纹,肩及足部边缘饰海石榴一周,腹部饰缠枝宝相花纹。明成化时期的瓜棱瓶造型比永乐时期更为清秀,其足变矮,胎更薄。成化时期的瓶、罐等琢器传世较少,类似此件形制的瓜棱瓶更属少见,此瓶为成化时期琢器中的代表作品,现存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通高237cm,口径231cm,足径142cm。罐直口,短颈,圈足。器盖平顶,微折沿,有环形抓钮。罐通体饰青花山水人物图案。青花娇艳青翠,清新明快,具有水墨画的艺术效果。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画中的文人高士、独钓老翁等形象生动。此器胎精体重,瓷质洁白细腻,为康熙朝民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最新回答
精明的大碗
迅速的身影
2025-07-08 11:23:31

您这个藏品不是乾隆的,是现代仿制的。
1造型不对,介于罐和石榴尊之间,说是罐吧,收足收得太直接了,就有些不伦不类了,有罐,水盂,石榴尊3种造型的特点,这就好比桑塔纳的车身配了奔驰的标志,宝马的轮胎一样。真伪显而易见。
2青花发色含混不清,浓艳漂浮。可以说乾隆年间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巅峰,无论官窑民窑在掌握青花发色上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晚清民国时期出现大量仿制乾隆朝(底款大清乾隆年制)为何不会是民国仿呢?理由如下
3釉面火气十足,釉质感呆滞,这是判定现代仿的重要依据,此器出窑不超过5年,在釉面残留有新烧器釉面所泛光泽。
由于鉴定与看实物有误差,此图又是局部图,我仅就从上所能得到的信息作出判断。代表个人观点,请您知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昏睡的云朵
害怕的高山
2025-07-08 11:23:31
清朝的青花瓷当推三代(即康熙、雍正、乾隆)最为杰出,而清三代中,又以康熙青花瓷最为著名。《陶雅》里说:“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康熙青花瓷胎质洁白,质地细腻,所罩之釉的色调呈浅蓝色或淡青色。康熙早期的青花瓷釉层薄,一些盘和瓶的底部施釉差不多呈干枯状态,或有缩釉点,这是鉴定的一个特征。由于这种类似玻璃釉的釉层较薄,形成明亮的白色背景,青花容易被衬托的色真鲜美。康熙中期,青花发色掌握得很准,往往呈现出纯蓝色,明亮爽目,鲜艳浓翠,成为康熙最为出名的青花色。康熙青花是继明永乐、宣德、成化青花之后又一个青花瓷的辉煌时期。康熙青花青分五色,画山水都可以显出层次,这自然是受到国画的影响。国画历来有墨分五色之说,仅仅以含水多少,就可描绘出层次丰富、具有立体感的山水人物。将国画这种技法运用到瓷器上来,康熙朝功不可没。正因为有如此特点,康熙青花才得以“独步本朝”。康熙青花瓷制作时常留有手指印的纹样,这是康熙青花鉴定的又一个特征。在纹饰上,盛行冰梅纹,山水画习惯用“斧批皴”技法。这时期出现了一些用象征手法和纹章图案来代替书写的款式,成了一个时代标志,常见的有玉兔子、半月形、灵芝、乔叶、梅花,虽然大部分出自民窑,但相当部分质量甚高。虽说康熙青花成就高于雍正、乾隆时期,但雍正、乾隆青花同样名贵,只是与康青比较,没有康青那么容易辨识罢了。雍正青花瓷青花发色比康青更纯正一些,画意也更精细,常常不像手工描绘,而像印刷所致;但细看,却能见手工这种描绘的笔触,这种似是而非的效果,极具欣赏价值。清三代官窑特别是雍正、乾隆两朝,画意通常在细节上做文章。比如一片叶子,有深浅变化,层次感强,阴阳不同,显出动感,而仿品做不到这一点。因此有时只要对比细节,就能立判真赝。放大镜下气泡有大小,但泽躁刺眼。再看清乾隆青花瓷器,造型十分工整,花纹精细极致,对称极致,技法老练,一看便知是宫廷大手笔所为。白釉底色略含青,为乾隆的典型色,纯正厚实,沉郁幽靓。放大镜下见气泡疏朗,大小不一,釉面玉质感强。可见一件艺术品的形成,光有金钱的投入、较高的机械化程度,是不行的,更需要艺术家的修养以及责任心。雍正、乾隆青花瓷较难区别。雍正青花采用的浙江上等青料,加工精细,因而呈色纯真幽静,淡雅匀称,有晕散现象。纹饰上已少见康熙时的人物故事,而多见传统纹饰,如花卉、花鸟、龙凤。乾隆初期的青花瓷与雍正没有多少区别,之后乾隆青花晕散现象渐渐不见了,青花发色也显得更为亮丽一些。从器形上说,前者可能略显轻盈,后者在装饰上更为繁复一些。雍正、乾隆瓷器的表面大都有橘皮纹,底部圈足皆呈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目前清三代高仿品不少,鉴定时一定要多种要素齐上,如有一个要素不对就要小心了。

柔弱的帆布鞋
受伤的枫叶
2025-07-08 11:23:31

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整齐的白猫
瘦瘦的小松鼠
2025-07-08 11:23:31
青花瓷是彩下釉中的一种,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其中又以景德镇产出的青花瓷最受收藏者的青睐。像如今品质良好的青花瓷,价格都是天价,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青花瓷进行鉴赏呢?要想能够分辨和鉴赏青花瓷,最基本的就是要多看一看书和实物,多了解一下青花瓷的制作程序以及青花瓷的胎色,釉色和纹饰,青花的特点,再结合实物进行锻炼鉴赏,慢慢的培养出经验。
掂重量
这可以算是鉴赏青花瓷,最普通也是最常规的一个手法,拿到青花瓷时先在手中掂一掂重量,因为各个朝代所用来治青花瓷的胚体的原料都不一样,通过重量能够粗略的分辨,这到底是哪一个朝代的青花瓷。
看色彩
质量好的青花瓷上面的蓝色必然颜色纯正,且质量真正好的青花瓷颜色是鲜明的,能够保存很久颜色也不掉,在进行把玩和观赏时整体会给你柔和细腻的感觉,这种青花瓷就是上等的青花瓷,也是最受瓷器爱好者青睐的珍品。
看青花
青花其实就是在白瓷胎上用金属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再在上面画一层透明釉,然后通过高温烧制而形成的一种青蓝颜色图饰的釉下彩瓷。在鉴赏青花时,我们要看它的颜色是否单一,在单一的同时却又有深浅之分,能够给你以层次感,并且颜色是慢慢的晕染开来,尽管青花的颜色单一却是给你一种华美的感觉,华美中还透着明净素雅,这种具有中国画墨分五彩艺术效果的青花瓷才是青花瓷中的上品。
看进口料
通过看进口料,能够分辨青花瓷是产生于哪个朝代。例如明代产生的青花瓷,其进口料是以青料为主,一般呈宝蓝色,常见的有黑屁。清朝乾隆时期的青花瓷,进口料一般是蓝中泛黑,色泽上看起来具有端庄大气的感觉,白又又给人以莹润肥厚之感。

诚心的老师
丰富的电脑
2025-07-08 11:23:31

清代青花瓷品类众多,以康熙青花瓷器部分款识辨别为例:

康熙青花瓷器的题款特点鲜明,无论在字体的写法或款识的布局上,在清代都是最为丰富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1、纪年款 :主要是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少见篆书款和草书款,字体雄健有力,端庄工整,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仿写前朝款识有宣德款、成化款、嘉靖款、万历款,其中有官窑青花也有民窑青花。

2、堂名款:又称“家堂款”。此种款识在清代较为流行,多数是民窑青花款,有“复香轩之清制”、“松柏堂制”、“美玉堂”、“三元堂制”、“永兴堂制”、“聚星堂制”、“来雨堂博古制”、“珍玉堂制”、“彩玉堂制”、“安素草堂”、“奇玉堂制”等。

3、吉言赞颂款:此类款识主要有“杏林春宴”、“世德留芳,禄在其中”、“沧浪绿水”、“奇石宝鼎之珍”、“益友珍玩”、“清玉宝鼎之珍”、“博古雅玩”、“永庆奇珍”、“美玉”、“玩玉”等。

4、标志、图案、花押款:有树叶、梅花、海螺、小兔、双鱼、灵芝、荷花、鼎炉、方胜、册本、爵杯、花卉等。

扩展资料:

清晚期青花瓷鉴藏知识:

咸丰(1851~1861年):咸丰青料使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咸丰青花发色淡雅或鲜艳,民窑青花发色灰暗或灰黑色。咸丰青花瓷造型趋向笨拙,官窑青花的时代风格与道光朝相若。其人物特点是鼻骨高直、隆起有勾,俗称“鹰钩鼻”。纹饰呆板,无生气。在工艺方面,一般胎体较前朝厚重,胎质粗松,釉质泛白,釉面稀薄,具有“波浪釉”的时代特征。

同治(1862~1874年):同治青料采用国产青料,可能是珠明料。典型同治青花发色清雅明艳。民窑大多发色蓝灰色,或黑淡和蓝黑色,但均显漂浮。同治末期开始用进口青料洋蓝,发色鲜亮,明艳泛紫,缺乏天然矿物青料的美感。

光绪(1875~1908年):光绪青花发色漂浮在釉中,而康熙、乾隆则在釉下;光绪仿永乐、宣德笔法,也用点拓法,但“铁斑”漂浮,比清早期仿品机械呆板。豆青地托粉青花少见了。光绪青花瓷的造型丰富多彩,纹饰图案丰富,笔致细而拘谨。工艺上,胎质细白坚密,但与清前期的相比明显松软;民窑则更觉粗糙、笨重。釉面稀薄,欠温润,釉色白中微闪青,已趋向现代瓷的纯白色调。瓶颈部两边或饰对称铺首衔环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康熙青花瓷器部分款识辨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晚期青花瓷鉴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