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晶石宋代名瓷一汝瓷介绍了文章汝瓷哪些内容?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淛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化土为玉,即为瓷。中国最早的瓷器,就是青色和白色,玉的颜色。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又烧制出了青花瓷和彩瓷。约距今1000年,伴随着海上贸易的发达,瓷器远销海外,精美的瓷器和高超的制造技术享誉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名片从丝绸变成了瓷器,中国被称为“China”。
常言说:“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窑远超其他瓷器的身价,除了由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之外,稀有性更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
汝瓷,河南省汝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汝州市而得名,形成过“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乱世藏金,盛世藏瓷。中国人对于瓷器的那份喜爱从古至今从未消退,而宋代更因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使得当时的瓷器制作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现今存世的古代汝瓷,一般认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
2004年07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汝瓷”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汝窑存世稀有是由几个因素共同导致的。
其一、汝窑的烧造时间非常短,只有20来年,加之其烧造工艺复杂,成品率极低,所以出产数量应该本身就很有限;
其二、汝窑为官窑,是上贡的御器,且其以当时看来十分珍贵的玛瑙为釉,因此生产的规模和数量都会受到很大限制;
其三、汝官窑作为中央官窑的产物,当年朝廷对汝官窑的管控非常严格,绝美的天青釉汝瓷更是专供御用,合格品被选入宫中,而其他的不合格品全部当场砸碎,就地深埋。1999年,在宝丰清凉寺的考古发掘中,发掘出天青釉类汝窑瓷器碎片数以吨计,是对这一说法的印证。基于这三点因素,汝官窑留存于世的数量必然相当稀少。
汝官瓷釉面厚泽滋润,含水欲滴,乳光莹莹,似玉非玉!甚是迷人!近观之釉面多布红斑。或如晨日出海,或似夕阳晚霞;或作七彩长虹,或为锦缎闪烁!其珠光宝气,典雅高贵无与可匹也,是故,古往今来人人皆欲得之!然无志者则只能望瓷兴叹矣!
汝官瓷胎质细密,胎骨坚薄,色如香灰,因其胎土中含微量铜原素之故!透过釉层薄处可见其胎骨微闪粉红色,故俗称“铜骨。汝官窑采用支钉烧和垫饼烧而种方法,官窑采用垫饼烧甚少,故难得认可,也因此历代仿品不用之!而民窑则有之!支钉烧时因其使用支杆甚小并为椭圆型状,少则三空多则五空到七空,而留下痕迹为芝麻形,若钉痕过大或为圆形方形三脚形者皆后仿!元明清民直到现在仿品多多,而数今日之河南仿得最好,然其岁月痕迹及古韵味却不如古仿!只要有灵性有基础肯钻研多请教能者并有到代瓷片为标本,识之者不难也!汝瓷之开片或做鱼鳞状,或做斜线形状,各种开片皆有不一而足!然其共同处乃深浅不一,看上去杂乱无章,那就是自然开片!开片唇口多有氧化而成锯齿状并在同条开片上齿之大小亦不相同,有的开片有土沁而有的则无,土沁亦是深浅浓淡不一,此为自然岁月所然,而非人力可为之!不管是传世品或是出土皆如此,只是状况不同而已!
汝瓷之釉下气泡不一而足,但皆为廖若晨星!而宝丰清凉寺之汝瓷气泡特少特小与其它窑口之廖若晨星之气泡不同!并在气泡四周显有莹莹晶晕!若是气泡于釉上釉下皆有而成重叠状时可定为仿品!因汝瓷胎骨细密坚硬,胎土结合紧密,在烧造中水份不易透入胎骨,故气泡自然不生!若气泡繁多则说明其胎土不精细胎骨不坚硬则可知之非到代之汝瓷也!元明清之气泡虽多但尤在釉层之中而并无重叠现象!故自气泡状况亦可知一二,配以造型,釉色,釉面,胎骨,支钉痕,开片,土沁和其它岁月痕迹及手感,再加上手中若有开门标本,则判断汝瓷真假新老并非难如登天矣!事之成败皆在于己,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莫以为拥有几十年之收藏者皆可为师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1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汝窑特点。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2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3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4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 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 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
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
5定窑瓷器的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为白色,釉质坚密光润。定窑瓷器的白釉多闪黄,故有“粉定”之称,釉面偶尔还有垂釉的现象,由此又有了“泪釉”的别称,定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
扩展资料: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
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礼尚往来之传统沿续几千年,陶冶了华夏古国万千巧夺天工的奇珍异宝。两千年以前,人们以青铜器为礼,上礼天地君主,下礼亲朋好友,青铜文明曾磅礴一时。
然而,自陶瓷从泥火中诞生以来,青铜淡出,陶瓷,集天地之灵秀愈见精美,逐渐成为礼器的主流。礼送陶瓷,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习俗,陶瓷所承载的礼品文化也随之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瓷器特点有:器型简约、重量轻、香灰胎、釉层薄等。鉴别方法有:看器型、看胎质、看釉色、看开片、听回音等。
一、汝窑瓷器特点
1、器型简约
汝瓷秉承极简风格,造型协调圆滑、内敛不张扬,追求浑然天成的感觉,不会出现很多奇形怪状和复杂的轮廓接耳等,这个是评判汝瓷的标准之一,宋代以后的瓷器和现代的铸造工艺过度追求其造型。
2、重量轻
汝瓷传承金银器的造型和风格,精美程度可以和金银器想媲美,制作工艺对重量的把控也是非常的严格,所以汝瓷的重量都比一般的瓷器要轻,而且非常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吹弹可破!
3、香灰胎
汝瓷胎体的断面接近香灰色,还原烧制时,汝瓷受气氛和温度的变化影响,胎体颜色深浅不同,部分足端有火石红现象!
4、釉层薄
汝瓷的釉层非常薄,一般的汝瓷釉层在02mm到05mm之间,大件汝窑胎釉才在05MM左右;这个也是判断汝瓷的关键点!
二、汝窑瓷器鉴别方法
1、看器型
器型是一件瓷器的最初构想,由于宋朝的经济比较发达,搞文化设计的瓷器专家们也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器型设计思路。主要是以内敛、端庄、朴实无华这几方面为主。简单说一个宋汝窑瓷器放在那里不认真研究,几乎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也恰恰是这样的与世无争、注重内修,造就了汝窑的稀有和珍贵所在。比如,一个小的椭圆笔洗,宋代瓷器专家都能将它做得类似小船一样的精美、考究。
2、看胎质
通常大家都知道汝窑讲求香灰胎之类的基本知识,我这里要讲的是汝窑胎质的厚度、密度和胎质的制作工艺。汝窑的胎一般都是具有细小空隙的,放大了看就如同我们吃的发面馒头一样,胎质里有很多非常细小的气泡,并且胎的厚度根据器物不同通常都是偏薄的,颜色是偏香灰般的灰白色。
宋人瓷器专家在制作的时候非常考究,无论是碗或者瓶类的圈底还是三足奁或者的水仙盆的足底,都是在主胎制作后粘结上去的,没有直接一个胎做出来的。也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先把主体胎做好,然后再将底足粘接上去,然后才进行胎质的烘烤的。有部分汝窑器物能看出这样的制作工艺的。
而且,胎质在制作过程中会有厚薄的细微变化,有的器物可以通过手感找到这样的变化来。比如宋汝窑的大碗,在胎质厚薄方面就是这样的变化的。
3、看釉色
宋汝窑的主要最具有代表的釉色是天青釉,但实际看到的颜色应该是类似水泥地面的颜色,主要以灰色为主了。宋汝窑的魅力也在于此,远看是灰色,放在手中仔细端详便有天青色了。 “雨过天晴云破处”是有这样的感觉的,实际再仔细端详还会有浅浅的红色的感觉。有部分出土的汝窑会有这样的颜色感觉的。
显微镜下看到的气泡都是稀疏的大大小小的气泡,偶尔会有死气泡。而且釉色一定是乳浊感的,偶尔会有红色、粉色的部分可以看到,或许就是玛瑙了。乳浊感的釉色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同北风吹过的散开漂移的白云,丝丝缕缕、若隐若现。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釉色中可以看到釉质的结晶颗粒,并且在釉色的表面有一种油腻的感觉。这类釉色不同于现在的玻璃釉色,是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而堆积出来的自然之美。部分出土汝窑的釉色会有土沁现象,自然土沁的釉色略微泛白,进入釉中。
很多器物的口沿、底足的釉色偏浅,会有部分胎体颜色的显露,这部分的胎体显露也是有釉色的,只是釉质很薄而已。
4、看开片
大家都知道鱼鳞纹、蟹爪纹这样的开片类型,现代仿品的鱼鳞纹开片也很美的。而宋汝窑的开片是很自然的开片,没有任何做作在里面。比如鱼鳞纹的开片是错落有致的,部分的鱼鳞片需要通过角度的变化来看到,而仿品的鱼鳞片一般比较清晰可辨,并且有一种漂浮出来的感觉。
无论怎样开片的汝窑瓷器,纹理都是很文静不张扬的,自然而然的形成,片纹都是饱满的。通过显微镜看到这样的片纹会看到有的像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有的直中有弯,有的如蝉翼粗细不匀。无论怎样的开片都充满了岁月的沉积,都彰显出“安静”、“自然”、“不争”。部分汝窑没有开片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5、听回音
由于汝窑瓷器属于半熟的烧造模式制作的,所以一般器型通过手指的轻轻敲击声音都是比较闷的感觉的,声音如敲击在木头上而不是瓷器上的清脆的声音。汝窑敲击声音的与众不同,是大部分汝窑的主要特点,也有个别的汝窑器物由于胎体很薄,也会有一般瓷器比较清脆的声音的。
汝瓷特点如下:
在众多的宋朝文化中,汝瓷文化更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汝窑瓷器也同样以精湛的工艺水平、秀美的造型风格、高雅素净的神韵让一批又一批的收藏者们为之倾倒。
汝窑瓷器有以下六大特点:在其瓷器的艺术造型上以简约为主;汝窑瓷器在其整体的重量上是十分轻盈的;汝窑瓷器在其胎体断面之处接近之处产生香灰色,香灰胎是汝窑瓷器所独有的特点之一;汝窑瓷器的釉层面十分轻薄,这也是与其他瓷器最大的不同之处;汝窑瓷器的碎片化;汝窑瓷器的底色呈现出粉红色。
一、汝窑瓷器的特点:
1、在其瓷器的艺术造型上以简约为主。
在汝窑瓷器发展的三十年间,一直都秉承极简的设计理念。在其瓷器的造型上主张整体的协调性,十分追求一种浑然天成之感。因此作为收藏的我们会发现,在收藏汝瓷的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造型怪异,或者是轮廓十分复杂的瓷器器型。而这一点正好也是收藏者们,用来鉴别汝窑瓷器真伪的一种辨别方法,因为在宋以后瓷器,由于过度的追求瓷器的造型美,反而没有汝窑的简约之美。
2、汝窑瓷器在其整体的重量上是十分轻盈的。
汝窑瓷器自出现以来,就一直以金银器的造型风格为主,甚至有部分汝瓷的精致程度完全可以与金银器相媲美了。汝窑瓷器在整体的烧制过程中,对其瓷器的重量把控的是十分苛刻的,瓷器之间的误差也都是控制在百克左右。因此总体来看,宋汝瓷的重量要比我们所常见的一般瓷器轻许多,并且此瓷壁也是十分的轻薄光滑,光泽感十足。
3、汝窑瓷器在其胎体断面之处接近之处产生香灰色,香灰胎是汝窑瓷器所独有的特点之一。
汝窑瓷器出现香灰胎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瓷器还原烧制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从而导致瓷器胎体上颜色深浅的变化,除了会出现香灰胎,还有部分汝瓷的胎底之处会呈现出火石红的颜色。
4、汝窑瓷器的釉层面十分轻薄,这也是与其他瓷器最大的不同之处。
据相关资料记载,以及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汝窑瓷器的釉层面一般在两毫米到三毫米之间,即使是大件的汝窑瓷器,其底部的釉层面也不过才五毫米左右,并且不会超过这一上限。这一特征的出现,同样成为了收藏者们鉴别汝窑瓷器真伪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