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YmZVdsz6i5fD8Am0-aIEA
?pwd=df8t 提取码:df8t简介: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已做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的12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马未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0W9MUp3txuTCSBfWZJZDg
提取码: 7ji2书名: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
作者:马未都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08-7
页数:199
内容简介: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已做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的12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2章,既对陶瓷及陶瓷历史等层面做了宏观描述,也对历代名窑,以及宋、元、明等朝代瓷器做了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5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增色不少。《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作者简介: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此外,他还撰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设有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
thunder://QUFodHRwOi8vYWlrYW5keS5vcmcv55m+5a626K6y5Z2bX+mprOacqumDveivtOmZtueTt+aUtuiXjyjkuozljYHkuIkp6Zm255O355qE5pS26JeP5LiO6L6p5LyqLnJtdmI/ZmlkPTN6eC1tUXk1QTczcG9PM0JNMFFZTmhJajE1ME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FBQUEmbWlkPTY2NiZ0aHJlc2hvbGQ9MTUwJnRpZD1FNTFERDdCQzAxQTkyODJCQTc3RUMxQzNCRUIzQ0JGNyZzcmNpZD0xMjAmdmVybm89MVpa
鄙视拿种子就走滴人!!!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fU1aovD5WJU1OUH34FRxA
?pwd=hppe 提取码:hppe简介:《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的作者是马未都。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马未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n9Fz5-Dd3gWsjdmbFIB7w
提取码:f6yw书名: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
作者:马未都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08-4
页数:200
内容简介:
全书共12讲,12万字,200幅图左右,四色印刷。
目 录
第一讲 陶瓷文明 曙光初现——陶器诞生
第二讲 变土为金 独步天下——早期瓷器
第三讲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窑
第四讲 高山仰止 卓越千古——官窑 哥窑
第五讲 云蒸霞蔚 如冰类雪——钧窑 定窑
第六讲 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宋代北方民窑
第七讲 仪态万方 分庭抗礼——宋代南方民窑
第八讲 马背驰骋 独树一帜——辽、金、西夏、元瓷器
第九讲 一统江山 君临天下——元青花
第十讲 苏麻离青 深入胎骨——明早期青花
第十一讲 各领风骚 谋求变化——明中期青花
第十二讲 火光炸天 四时雷电——明晚期青花
作者简介:
马未都,汉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马未都插过队,当过工人,1981年至199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任编辑。
从1980年起,马未都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十余年里他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后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
马未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