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赏元青花瓷器?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元青花虽然不像有些专家说的:不会超过三四百件,但是相比而言还是不多的。正因为如此,市场上出现很多赝品,对于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难度加大了许多,所以出手要谨慎,再谨慎!元青花瓷起源元青花瓷器起源于元朝,元王朝(公元1271-1368年)立国虽不到一百年,但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却成就巨大,影响深远。在陶瓷领域里,元代算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有三个变化。其一,突破了宋代名窑林立、百花齐放的局面,自此景德镇一支独秀屹立在中华乃至世界瓷苑里,成就了其“瓷都”的地位。其二,改变了东汉以来瓷器生产以青、黑、白、青白等单色釉瓷为主的状态,彩绘瓷特别是青花一跃成为生产与生活用瓷的主流。元代彩绘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釉下彩,先后有以铁作着色剂的釉里褐,以铜作着色剂的釉里红,以钴作着色剂的青花;另一类是釉上彩,有红绿彩、五彩、沥粉挂彩(即后来人称之为珐华彩)。其三,结束了我国制瓷业历来是私人民营的体制。元蒙元政府于公元1278年(至元十五年)专门设置了浮梁瓷局主营窑务,秩正九品,隶属枢密院,到公元1352年(至正十二年)宣告结束(前后共74年的时间)。这种官民结合的生产体制,有力地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大发展。中国元青花瓷器创始于公元九世纪的唐代中晚期,由河南巩县窑烧制,国内外考古资料表明,它是远销中东、西亚的外销瓷。到了元代中后期,大约1330年之后景德镇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它的出现与唐青花没有关系,而是受了宋元时代之磁州窑与吉州窑彩绘瓷的影响,特别是吉州窑。景德镇在元代首先烧制出以铁作为着色剂的釉里褐瓷。1974年南朝鲜新安海底打捞出水的沉船中就有整件釉里褐花草纹、玉兔纹、犀牛纹的器皿,该沉船沉没的年代不会早于公元1331年(元至顺二年)。另据文献记载,元代景德镇画彩绘瓷的工匠大都来自吉州地区的永和人。元青花的特点1,从造型来说,与宋代相比品种明显减少,以日常用品的盘、碗、杯、碟、瓶、罐为主,另有少量的祭祀器、文房用具,很难看到陈设瓷。由于重视实用,圆器占了绝大多数。常见盘尺寸大,有撇口与折沿两种,大型折沿盘是为迎合伊斯兰人吃抓饭需要而烧造的。高足杯的高足大都是竹节状。2,采用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钴料。进口料含铁钴比高,呈色浓艳,蓝中闪黑,侧看有一层锡光,局部有下凹感,此种料大都用于高档瓶、罐一类大件琢器与大盘上。国产料含锰钴比较高,呈色浅淡,个别的灰暗,常用于民间日用的大众瓷上。3,用进口料绘画的高档瓷上纹饰繁密,主题突出,层次分明,以缠枝花卉者多;龙纹多为小头,三爪或四爪;人物画题材的元青花尤其少见,题材内容主要是戏曲故事、历史故事、高士故事、道教人物等。国产料绘画的普通瓷,纹饰简单,画笔粗率,以折枝菊花、梅花、栀子花居多。4,胎采用二元配方,高温烧制不会变形,色泽不白。釉色白中闪青,较少洁白。高档瓷多透明釉,普通瓷用乳浊釉。5,元青花很少书帝王年号款,极少的书许愿文款、记事款或刻干支款。元青花不是朝廷官用瓷,而是外销瓷。用进口料的高档瓷主要行销于中东、西亚、东非伊斯兰地区,而用国产料的普通瓷主要行销于东南亚一带。元青花瓷的鉴定元青花传世品很少,私人能收藏到它也很难得,大多数玩瓷人能亲手把玩一下的机会且不多。因此如何鉴别元青花却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尤其在高仿技术很成熟的今天,市场上以假乱真的假货混杂极乱的条件下,无论是专家、行家都会容易“走眼”。过去许多专家们曾作过不少贡献,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这些方法去面对出土文物,仅仅是为了断代,都是可行的。如果对市场来说,在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条件下来判别真假则显得无能为力了。我认为要学会识假就要掌握那些想仿也仿不成的特点,从特定的条件下去发现这些特点是目前还来不及仿的东西,至于今后造假者跟上形势又出新招那我们也只好甘败下风了。我对元青花真仿识别的要点提出初步的建议,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或补充。1、在按照元青花基本特征(胎釉、造型、纹饰)进行观察后,并不存在疑问的前提下再进一步观察其老化程度,如果是“生坑”出土物应该有牢固的土斑和土腥味,如果是“熟坑”的传世物则风化、氧化、磨痕、染旧等自然老化明显,而不是碱咬或人工打磨。几百年前的东西和现代新品之间的比较应该好判断。2、真元青花的胎质有两类,一种为白灰色,一种为黄白色。这是由于几百年前的瓷土矿所决定的。那个时候的工艺设备和生产水平所限,其烧制出的胎质比较疏松,其中含有粗大颗粒,显得不那么细腻、不密实、不光滑,而今天的瓷土是洁白、细润、密实的且很光滑,这特点想仿也仿不了。3、元青花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期,为唐、宋青花萌芽期的继续。成熟期,也就是元朝至大代到至元代,这个时期生产青花已经过渡到正常水平,最后发展到顶盛期,也正是国外大批贸易要求出口元青花的时候,由当时中东地区伊朗国人带来的钴矿石,要求按外国人生活习惯烧制大型青花器的至正时代,故又有叫“至正型”青花。这种青花色泽极好的原因是用了国产矿石和进口矿石二元配方的结果。(含钴量超过05%)。这三个不同时期所用的青花料中由于含钴量的不同则釉色也不相同,早期的浅灰色青釉已不复存在,故早期元青花很好鉴别。中期的元青花色泽明亮,但青花以兰为主,泛点点灰色,很幽青柔和,与近代青花都不同,唯独这几年来高仿至正型青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仿品的兰艳浓重的程度实不易区分。因此凡遇到至正青花时应多从其它方面进行比较,不应被色调所迷惑,但一般高仿品虽色泽相近,其老化程度远远赶不上自然老化或刚出土的真品。4、对早期、中期和至正型青花的区别可以借助镜下观测汽泡的形成,我们发现早期和中期的元青花的釉下极少气泡或不存在气泡,只有至正型元青花才有气泡,且小气泡多,大气泡少。这一点也是仿制者难仿成功的。更是鉴定的一个主要指标。5、借助科学仪器帮助鉴定。以上只是本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我百度空间里有元青花瓷片标本和最近菏泽古沉船出土的元代青花龙纹梅瓶,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1看器型。器型往往给人的印象最深刻,董行的人,第一眼看到一些“移花接木”过的赝品青花瓷,他们就会说:“在那时没有这种器型”。的确,现在古玩市场上一些不伦不类的青花制品,器型古灵精怪。一些造假商贩故意烧出一些器型独特的青花瓷说是“孤品、绝品”来蒙骗广大收藏爱好者,碰到这类制品应远远避之。
2看纹饰,在现仿的青花瓷中,大部分仿品要么都是仿制博物馆馆藏精品,要么仿制拍卖过的一些天价青花。真品青花瓷的纹饰绘画是以古代匠师们的绘画工艺的精湛、细腻、豪放著称,由于古代匠师们经过长年专业的纹饰绘画,炼就出一手娴熟高超的绘图技巧,有着“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之气势,所以在素坯上布局、作画如在渲纸上作画一样,运笔疾快,一气呵成。在纹饰绘画技法方面多运用了中国传统书画中常用的皴、点、擦、勾、染等技法,所以古代匠师绘出的纹饰有着浓郁的水墨画味道。只要是认真看过他们所绘纹饰的人,都会被他们所绘纹饰的精美度而深深折服。新仿青花瓷的纹饰绘画多参照一些信息后观摹,因为是要仿制,所以下笔不从容,显得拒紧。绘出后纹饰只有形似神不似,与真品绘画功力差之千里。
3看胎釉和色料。在古代的青花瓷上,都能看到匠师们所遗留下的一些时代“信息”。如在传世的晚明民窑青花瓷中,都会因胎体提炼不净而出现瑕疵、粗松等现象,釉面多少会有缩釉、漏釉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一些窑裂现象。真品青花瓷的釉色大多是白中泛青,釉质不稀薄。而仿品的釉质稀薄,釉色要么就是偏青,要么就是过白,要么就是过灰,釉色很难拿捏到位。不同时代所运用的色料钴矿也不同,又如元代至明早期多运用进口色料苏麻离青(苏勃泥青)所绘出的纹饰晕散且有铁锈斑。而现代仿品色料多运用现代化工制品,虽然有些仿制出了一些效果,但是和真品有所不同。真品釉面上的铁锈斑成下凹状,而现代仿品的铁锈般是凸起的,铁锈般痕过于明亮飘浮。
4看底足。真品青花瓷的底足遗留给我们更多的时代“信息”。如在明代中晚期的民窑青花瓷中,器物的火石红就比较浓重深沉,底足上一般会有古代匠师修坯不精而出现的一些“跳刀痕”现象和器底圈足内的粘有窑砂现象,这些现象为我们断代、鉴别提供了良好的依据。现代的一些仿品中也有的仿制出了火石红,但是与真品所出现的火石红不同,真品火石红的形成是随着岁月经过长年的氧化从胎体中渗透出的,现代仿品不可能出现火石红,就用颜料涂抹后入窑烧制后仿造出火石红的效果,这种火石红现象不自然,显得较为呆板,而真品的火石红的出现在胎釉结合处,缩釉、漏釉处似乎出现的比较合理,而仿制出的火石红则不符合火石红出现的规律。
5看气泡。在30倍的放大镜下观看真品青花瓷,可以清晰的观看到釉层中有一层无数的气泡,真品青花瓷的气泡通透舒朗,不漂浮,釉下的青花也紧贴胎骨不上浮。而新仿青花的气泡不是过大就是过于细小繁密,要么气泡漂浮,釉下青花则漂浮在釉层中。对于这种气泡鉴别法,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炼习,才能慢慢领悟。
6看器物口沿。现在的古玩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故意作旧后的残器,在一些刚烧好的青花瓷口沿或底足故意人为敲击或使用手钻磕口作旧后,形成使用过的破旧感来蒙骗收藏爱好者。
7小心粘泥器。在古玩市场上见到过一些青花器粘有的泥土,这类青花器也应避之。据笔者找到的大量出土青花残片看,上面的所粘的泥土都很湿,土中含水量大,都可以轻意的洗掉。都没有像古玩市场上青花器粘土黄泥斑的特征,据说这种特征是用老土中掺入蛋白粘于瓷器上烧制后而形成的。
8小心高仿器。现在的古玩市场上的高仿器物层出不穷,当遇到一些觉得是不开门的器物时,如果有疑问或把握不准时,您要三思而后行,最好放弃,以免上当受骗。
以上几点是笔者自我鉴别新仿青花的一些方法,此外还要注意一些如老器新工、新瓷老底、新瓷故意打碎后粘粘等作旧手法,另外就是再多捡一些真品青花标本进行长时间观看比对练习,田间地头、施工工地到处都有古代青花残片。再一点就是上博物馆中多看真品、到古玩市场多看赝品,只有这样我们对青花瓷的鉴别才会大大提高。
元青花的鉴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型。窑工们在器物工艺把握上非常熟练,分段接胎塑造器形是基本工艺,器形朴实优美,手艺潇洒自如,淳朴的窑工在被压迫、管制的环境下,靠着祖辈传下来的高超娴熟手艺,创造出的每一件艺术品,看上去都会有时代印痕,我们理解的神韵就要从器形上找到,看型是第一关。
二、看青。元青花的青花色彩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的,这种青花色调,是根据器物的质量来使用的,各地区的元青花色彩不是统一的,并不都是铁锈斑明显深入胎骨,也不都是有夕光和触摸有凹凸感觉,有时候一件器物会出现几种青花色调,这样的装饰手法,既能节省优质青料,又能突出主题,还能感觉出青花色泽所表现出的层次感。
三、看花。绘画是元青花的一大特色,画面不断创新,流畅随意、豪放粗犷、精美粗细结合,笔功有速度、笔法有气度,不迟钝而有气势。我仔细研究认为,一些人物故事场面的绘画,应该是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影响力的画家参与其中,甚至几件著名的人物罐有可能出自一人之手。这种超级水平的发挥,带动了整个元青花的水平提升。
四、看釉。真正上乘质量好的元青花,釉色很有特点,能感觉出幽兰绽放、靓丽坚硬,胎釉结合平滑细腻。普通元青花的釉同样有着一种气质,简单说可以用一个“润”字来形容,仿品元青花的釉则可以用一个“嫩”字来表达,这需要一定条件、一定时间去观察培养锻炼。
五、看胎。元青花的胎土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在每一件器物之上差别很大,越是高档产品,胎土越是淘练精细,总体越是坚硬匀称有空气,断茬处有凹凸面。有些胎土还能呈现出我们所说的“糯米胎”,这种胎质洁白细腻,使用在薄装、模印、器物上成型非常好。元青花大器看上去显厚重,但实际手头非常适中,不压手,给人一种稳重感。而胎土,是仿品的致命弱点,即便能够仿制出胎内的小气孔,仔细对比就会看出这些气孔没有自然活力,尤其表现在底足上。历史沧桑和自然痕迹是漫长岁月造成的,仿品是无法超越的。
六、综合看。元青花从制作到分配有很多等级,会有千变万化的情况,仔细观察,元青花都会多少带有一些缺陷,器形不够规正,生烧、过烧造成发色不够艳丽,有的还有少量窑沾窑裂等,窑工们会根据手里现有的泥料,随意制作出胎质薄厚不一的产品,要注意每一件器物胎釉的结合部位,区分淡淡的“窑红一线”的变化。
(一)胎足特征:
1、大件胎体厚重,上下分段制作,器外有接胎痕,器里有拚接痕或溢出的泥浆条,接底处更是如此,有的有泥绑条或有用手按压的痕迹。
2、砂底无釉或者有粘砂,部分玉壶春瓶是釉底。
3、圈足外撇或平底,削胎不够规距,底有向心旋削痕并留有乳突和大小不一的釉斑。
4、多数底足有火石红,但也有一部分无火石红。
5、小件器物圈足外有上釉时留下的指抓痕。
6、器形整体规整,局部欠平,留有空泡或修胎痕。
7、少数器胫部削胎过薄,烧制时乘受不了器物重量,造成塌陷或歪斜。
8、器里削胎随意,并留下深浅不一的旋纹,多不上釉,仅刷护胎水或薄釉涂得乱七八糟。
9、晚期元青花胎体有的较薄,胎中掺有砂粒,釉较薄。
10、有于胎土可塑性不太好,器物多有窑裂之类的缺陷,盘类尤其突出;相当一些大盘底部向上凸。
(二)元青花瓷器的釉面特征:
1、青绿色釉面,釉层较厚,由于釉面含较多的铁,釉色泛青绿。
2、浅亮青色釉面,釉层较薄,配用进口青花,大多数的元青花瓷器是这种釉色,釉厚的釉面常有桔皮纹。
3、卵白色的釉面,多配用国产口青花,釉层厚薄都有。
4、灰白色釉面,元青花由于玻老化严重,釉层中形成了较多的“玻老化粥样斑”使釉面灰白,纹饰晕散不清。
5、灰黑色釉面,由于烧结温度不高,晚期元青花瓷器有少数这样的釉面。还有些灰黑釉面是在瓷器的下部,也就是局部灰黑。
6、元晚期有些青花瓷器的釉面很薄,有的地方遮盖不住胎体,露胎处为桔红色
藏品甄选范围如下:
一、甄选对象中国境内的艺术品客户。
二、甄选标准
(一)甄选类别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
(二)体积重量每件物品的体积不得超过40×50×60厘米,重量不得超过5公斤。如体积重量超限,需额外加收费用。
温馨提示:《藏品甄选参考标准》
1、品相卖相
2、文化、历史意义
3、物品是否到代
4、稀有度
5、市场热度
6、材质价值
7、非法律明令禁止文物、奇珍等
元青花的鉴定方法都是通过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没有明确的方法,这里给出几个经验之谈供参考:
一、元青花一般胎体厚重,上手感觉适中;
二、器底无釉,多数器底有明显旋纹,个别有跳刀痕并黏有填砂。
三、青花色泽有浓艳、灰浇两种,均有铁锈斑;
四、具有圈足外墙斜削处理,往往留有浸釉时的手抓指痕,露胎部分呈褐红色;大件器底无釉露胎部分常黏有较大面积的釉块。
五、分段制造,拼接而成,接底痕迹十分明显,特别是罐类内壁釉面有不平状。
六、有人说元青花都有火石红,没有火石红不是元青花,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少元青花露胎处没有火石红。只要胎骨、釉面、青料、工艺、绘画等都对的,不管有没有火石红都是元青花。
鉴别技巧:
一、在收藏交流学习中一定要找对门路和结识良师,包括书籍资料一定要寻找正确,参考图标选用确保正确。
二、我们也是从学习标本入手的,标本就是古瓷碎片。这些珍贵的古瓷片,正是认识元青花、熟悉元青花、掌握元青花特性的法宝。通过大量的摸索研究总结,才能让我们的收藏研究达到从量变到质变升华,才能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去鉴别真伪,淘得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