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著名船闸有多少道
好多,推荐看看姚汉源老先生的《京杭运河史》第三、四、五、六编。另,京杭大运河船闸虽多,但最重要的几个应都在会通河段。比如济宁的天井闸、会源闸,那是元代运河的分水枢纽;济宁汶上县南旺镇的柳林闸、十里闸,是明代和清代会通河的分水枢纽;临清的板闸处于会通河和漳卫河的交会,也十分重要。另外在过江、过淮的地方船闸也十分重要。另,聊城土桥闸的发现被列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土桥闸,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大运河岸边的土闸村。2010年12月,考古学家们对土桥闸发掘完毕:深达75米、南北长68米、东西宽62米,规模宏大。出土瓷器、陶器、铜器、铁器和玉器近万件,石碑两通。瓷片大部分为明清时代的遗物,有青花瓷、青瓷、白瓷、青白瓷、蓝釉瓷器、粉彩和釉上彩。碗、盘、壶、杯、盒、人物塑像应有尽有。在这些器皿的底部,大部分有底款,底款跨度从明朝的永乐、成化、宣德到清朝的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同时,也发现了少量的宋元时期的碗、盘、罐等瓷片。这些瓷器标本的发现,为研究明清时期的陶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物标本。此外,在发现的铜钱里面,存在日本“宽永”年号的铜钱。在出土的数百件铁器中,不仅有生活用具,而且还有船上用具、造船或者加固船板器具,还有河闸相关设施附件。这是运河山东段发掘的第一座古河闸现场。“对土桥闸遗址的发掘意义重大,堪比菏泽古沉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徐光冀深有感触地说:“土桥闸是目前京杭大运河上进行系统考古发掘的、保存条件最好的古代运河水利工程之一。”土桥闸建于明成化七年,清乾隆二十三年重修,至1840年,一直由运河管理机构(河道总督)管理,是当时运河上的重要水利设施。记者看到,发掘出的土桥闸由青石堆砌而成,结构基本完整。土桥闸由闸门、墩台、东侧的月河及运河两岸的进水闸、减水闸等组成。闸口呈南北方向,在闸口底部相邻石块上都凿有燕尾槽,并由铁扣固定。在迎水和分水底板两侧立有密集的木桩,据专家介绍,土桥闸底部采用木质梅花桩、碎石灌浆等固基技术,闸墩砌石采用燕尾扣连接,对整座河闸起到保护稳定作用。整个工程设计合理,施工精心,虽历经数百年,仍非常坚固,对研究运河漕运历史及水利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垒砌河闸的石块,每块重达数吨,在古代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修建如此规模的河闸,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建筑水平。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介绍,土桥闸对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据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拟利用聊城境内的运河河道,为了保护土桥闸,将在土桥闸旁边修建一条暗渠。
一,扬州的古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的区别是从长度和基础这两方面看:
1从长度看区别
扬州的古运河没有京杭大运河长。只是其中一部分。
京杭大运河是整个的运河,比扬州古运河长。
2从基础看区别
扬州的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基础。
京杭大运河始于扬州的古运河。
二,扬州的古运河和京杭大运河的联系是:扬州古运河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是京杭大运河的发端,它就是吴王夫差在扬州开挖的邗沟。京杭大运河被国家确定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三,水线路划分和界定是:据史料记载,当年隋炀帝就是以扬州为中心,大规模全线开凿京杭大运河,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的。
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开凿邗沟(从江都(今扬州市)邗口至山阳(今淮安市)淮安末口),以通江淮。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扩展资料: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
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一部扬州运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古代扬州发展史。运河哺育了扬州,是扬州的“根”。
作为“运河城”的扬州,在新的世纪,应对运河文化资源加以大力开发和利用,通过旅游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扬州六圩口—镇江谏壁—常州—南浔,全长224千米,贯穿江苏的扬州、常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县市,沟通了长江、太湖水系,与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的省际河流相连。
当前有苏、鲁、皖、沪、湘、鄂、川等13个省市的船舶在该段运河上航行。截至2010年,航道全部达到四级标准,可通航500吨级船队,年货运量已超过1亿吨,超过江苏境内长江航道的运量,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
航行船舶的密度超过了德国的莱茵河,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刚建成的谏壁船闸日均船舶通过量已达10万吨以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扬州古运河百度百科——京杭大运河 (古代运河)
参考资料:
希望能帮上你直接预约:点击进入。
微信公众号预订进入“隋唐大运河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参观服务-门票预订。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占地约477亩,地下1层,地上3层,设有中心厅、展览、临时展览、公共服务、教育等功能区。 宛如唐代宫殿建筑群的天际线,彰显洛阳盛唐的魅力和文化象征; 内部通过结构与空间的融合,层次丰富,暗示“运河桥”的主题; 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上,通过唐三彩碎瓷片的装饰,彰显洛阳盛唐的魅力和文化象征; 屋顶与墙面融为一体,辅以青砖、清水混凝土等元素,使博物馆更具艺术气息和洛阳特色。 博物馆以“国运——隋唐大运河文化展”为基本陈列,以贯穿大运河历史的时间线为线索,将整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形胜天下,运河中心”,“千年运河”。 “万物和睦”、“东方昌盛、国家昌盛”、“古今中外,源远流长”,诉说着隋唐大运河带来的城市繁荣和文化交流, 并显示洛阳的城市地位,位于隋唐运河和运河的中心。 大运河的发掘背景和天才的技术成就,是人类杰出的创造,它对广大公众具有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