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了几十年的老汝窑杯什么样?
好的汝窑杯等同于文玩,顶级的汝窑品牌比如青澹或者晓芳在设计上是没有使用年限的,只要保存得当养几十年都特别正常,被人精心呵护养出来的杯,经年累月还是光彩夺目。
建议用同一种茶养汝窑杯,经常用它来泡茶喝茶,而且在使用过后记得清洗干净,别留茶渍。一般来说红茶养汝窑是最容易开片的,而且开片的颜色也会比较深,当然也可以用绿茶铁观音来养,就是开片的颜色会比较淡一些。
汝窑茶具的养与藏
(一)汝窑的养
1 把玩时应将汝窑内外洗净,避免有油污接触汝瓷。
2 使用时,可用养壶笔沾茶汁滋润汝窑表面,此后可欣赏汝瓷表面蝉翼纹之变化(长期使用的汝窑器,出现茶纹属正常现象,纹理更具古韵。
3 使用汝窑器后,可将茶渣清除干净,用清水冲洗晾干。
4 汝窑在未使用时,可静置于干燥、清洁雅室之内。
(二)汝窑的藏
1 汝窑应选通风良好、干燥、清洁雅室之内摆置。
2 汝窑器经过细心的养护及把玩之后,会出现独一无二的灵性,其蝉翼纹的变化更是每件都不同,这也是就造成了世上独此一件的局面,实为收藏之佳品。
3 藏汝窑器不可长时间闲置,须于使用中,方可观赏其纹理与茶为一体的美学变化,有赏心悦目之功用。
4 藏者可用心去感受汝窑的文化精髓;化泥土为永恒,口味极致美学典范。
百度百科-汝窑茶具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蝉翼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
唐英时的仿品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窑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扩展资料
汝瓷,河南省汝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汝州市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存世的古代汝瓷,认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窑
1、釉面:汝窑(汝瓷)真品的釉面光泽和开片,是经历过时间的洗礼釉面温润如玉的光泽和细密、古朴、自然的开片是仿品所达不到的。仿品汝窑瓷器,以现代技术手段空值釉面开片,同时仿汝窑瓷器因时间短,釉面的开片将会持续一个长久的过程。
2、陶土成分:对宋代汝窑瓷器的窑址众说纷纭,更何况宋代汝窑瓷器的陶土及配方了,因陶土和釉料出产地也已不同,其中的成分和含量与真品所用是不同的。现代人即使有了与宋代真品烧造时的胎土和釉料的配比,工拉胚的技艺也未必能够达到古代工匠的熟练程度和皇室严格的要求,现代仿品多是灌浆手段。
3、色泽:北宋真品汝窑瓷器从釉色上分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现代仿汝窑则不是。
扩展资料:
汝窑的特点如下:
胎色
汝窑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俗称“香灰胎”,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
釉色
汝窑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
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器型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