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的柜子
2025-07-17 06:47:22
览文人雅士、汇聚书画英才、繁荣文化艺术、促进行业发展
元釉里红牡丹缠枝纹八棱梅瓶
高285cm 口径18cm 底径8cm
元釉里红牡丹缠枝纹八棱梅瓶
(牡丹纹及黑斑绿苔 )
元釉里红牡丹缠枝纹八棱梅瓶(底部胎质及釉斑)
元代釉里红采用二元配方制胎。也有学者说“元代釉里红是麻仓土制胎”。后者的意思就是说排除了瓷石的成分。仅从本站所说的这几件元代釉里红瓷器底部看,此话不无道理,至少都是麻仓土砂质胎。可麻仓土是一种砂土,若没有瓷石(粘土)在里边,缺乏凝结性,怎样制瓷泥做胎体,我们没有仪器,分析不了它的成分,亦不敢妄加评论。
(但我们对麻仓土曾做过一些尝试性的探讨研究,待后专述。)就其这两件梅瓶的底部看,粗糙,裂隙多,砂性大,与历史记载完全相符。
看表面包浆,应是传世的陈列器,但底足磨损程度却很小,这应该是麻仓土所含成分石英砂硬度极高所致。底部有白色釉点、有淡淡的火石红、瓶颈与最大直径处接胎等这些特点均与同时代器物类同。
微观,死亡气泡多,黄褐斑成片,老化程度严重。
釉里红创烧于元末至正中期,因为时间过程短,传世极少。这件釉里红梅瓶画法豪放,用笔娴熟,自然大气,不拘小节。画面栩栩如生,生动活泼。属于勾线(线描)釉里红,同属于釉里红的精致产品。
再看下面这一例:
元釉里红双凤云纹梅瓶
高275cm 口径2cm 底径8cm
元釉里红双凤云纹梅瓶(器型及一面凤纹)
元釉里红双凤云纹梅瓶(底部)
这两件都属于勾线釉里红。
元代釉里红产品不多,但题材广泛,有四季花卉、图案装饰、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等,题材上有其概括简洁的独特艺术效果。装饰构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疏朗,图层之间用留白分开。巧妙运用铜红发色特点,往往把纹饰集中在器物的中部,这个部位施釉均匀,有利于铜红发色,是烧成的最佳部位。而器形口部,底部,不利于铜红发色的部位,也都留白。
本馆所藏几件元代釉里红和其它几类元代瓷器一样,都来自传世窖藏。就这几件釉里红,从胎、釉、纹饰、色彩各个角度看,似乎是同时、同工、同窑产出,又被后人整体收藏的。
对麻仓土的一些探讨:
一、对历史文献的解析
我们知道,元代瓷器的辉煌成就,除了蒙元帝国皇权的威仪,大国工匠的匠心独运,最重要的还离不开麻仓土的发现利用,麻仓土与瓷石的二元配方制胎,为制作精美绝伦的元代瓷器创造了根本条件。
明万历初年,学者王宗沐先生撰写的《江西省大志》卷七《陶书砂土》条谓:陶土出新正都麻仓山,曰千户坑、龙坑坞、高路坡、低路坡,为官土。一百斤值银七分,淘净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土埴垆匀,有青黑缝、糖点、白玉、金星色……
根据王宗沐先生的这段记载我们分析认为:麻仓土是石英、云母等耐高温矿物质细碎颗粒的集合体。众所周知,王宗沐先生卷七的节题就是《陶书砂土》,麻仓土无疑是砂土,这种土的主要成分就是石英和云母。石英(二氧化硅),种类繁多,颜色多样,熔点1713°;云母(硅酸盐),白、黑、金色居多,分层解理,耐温绝缘,熔点高达1750°。在当时不具备化学仪器检测的情况下,这里的“青黑缝” “金星色”应是黑云母和金云母砂砾条形矿带和闪光物的视觉反应。“糖点、白玉”应是不同石英细碎颗粒满布原矿的视觉反应。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白玉主要有两个品系,产在昆仑山西段的和田玉的分子结构是纤维交织体,而产在青海境内昆仑山东段的昆仑白玉的分子结构就是石英岩颗粒。石英岩的细碎颗粒有玉的感觉就很正常了。石英和云母的细碎颗粒是很难形成粉状的,故被称为砂土。
二、设想麻仓土的淘洗方法:
因为麻仓土是砂土,无需粉碎,开采麻仓土矿,如同在沙漠里挖沙一样,从矿坑里拿来后直接淘洗。而瓷石原矿却是坚硬的板块,先粉碎再淘洗。淘洗麻仓土必定是在一个排水流畅的斜面上操作,这就产生了这种砂土按颗粒大小、比重大小沉淀的先后次序,上流的是比重大的粗砂(粗料),中流的是比重相对轻的细砂(细料),最后的沉淀下来的是粉砂(精料)。其中一部分杂质随水冲走,冲不走留下来的便是制胎原料。因为麻仓土价值很高,原矿“一百斤值银七分”,“ 淘净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晒干后的麻仓土一百斤就更加珍贵了。工匠们一定会十分珍惜,按不同档次分别收集、晒干、与瓷石配比、制胎。两种制胎土淘洗后都必须晾的很干,成为砂粉状,才好均匀的按比例配方。
元熙窑青花釉里红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一种宝贵烧制技术,也是中国陶瓷文化中的珍品之一。它在青花和釉色的基础上加上了一层红色色彩效果,形成了青花、白地、釉里红三种颜色的交织和谐效果。它不仅丰富了元代青花陶瓷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而且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釉里红在元熙窑时期主要应用在青花器物的装饰上,如花卉、鱼虫、瓶身等。青花釉里红的技法较为复杂,需要很高的烧制温度以及对釉色的控制。釉里红是在青花和釉瓷器已经完成后,在瓷器外表再添加一层红色颜料,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烧制而形成,因此它也被称为“三次烧制法”。这种工艺不仅难度大,成本高,而且每一件作品都是独特的,因此显得格外珍贵和稀有。
总的来说,元熙窑青花釉里红在青花陶瓷装饰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中国古代陶瓷文化中的一种无价之宝。
靓丽的苗条
2025-07-17 06:47:22
有。80年代建国瓷厂生产的青花釉里红棋子瓶是年代的印记,是非常有历史价值的,所以80年代建国瓷厂生产的青花釉里红棋子瓶有收藏价值。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间用釉里红加绘纹饰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
负责的春天
2025-07-17 06:47:22
1清雍正釉里红
明宣德时期原物与雍正时仿品的造型、纹饰、款识均相同,但两者也有差别。宣德原物口微撇,丰腹,高足,足微外撇。细砂底用手摸有滑润感,通体白釉,釉面有橘皮状小棕眼,外口边及底边积釉处,釉色浓泛青。
雍正仿宣德三果纹高足碗与真品比,口部撇度小,腹部深,细砂底少光润。口边及底边的积釉处青蓝色,釉面的橘皮棕眼非常细小。在款识方面,真假瓷器虽然都写在碗心,但真品字体大小不一,笔法遒劲有力;仿品款字体过于规整,拘谨无力。
真品的胎薄,釉面呈浅乳白色,细而温润;仿品胎较厚,釉面为青白色。三果的画法也稍有不同,宣德器三果为苹果、石榴、桃,雍正仿品把苹果画成两只连在一起的形状。
雍正时期御窑厂烧造的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瓷器质量最好,达到历史最高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人称雍正时期的釉里红为‘宝烧红’,发色呈鲜红色调,成品率高。
釉里红瓷器以仿宣德三鱼高足碗、盘、碗、三果高足碗、云龙碗、后三果瓶多见,还有蝙蝠碗等。釉里红呈色鲜艳十分成功,比康熙釉里红发色更为鲜艳,器物大多有‘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这个时期,除了白釉釉里红之外还有青釉釉里红团龙、团风纹样的器物;雍正时期青花釉里红器也是历史上烧造最成功时期,常见器物有水盂、小水洗,石榴尊、梅瓶、花盆、各式瓶、碗、杯、盘等。纹样有缠枝花、串枝花、三果、松竹梅、莲托八宝、莲池图、云鹤、八仙、山水、人物、百鹿等。
釉里红颜色大多浅淡,但也有鲜艳制品。其纹饰中用青花绘制的树叶和用釉里红绘制的桃子都十分鲜艳,能够烧出如此鲜艳的两种不同颜色;说明雍正时期釉里红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雍正皇帝对瓷器的要求非常高,雍正釉里红画得非常精细,主要特征就是:轻描淡定。画的笔道非常细,一点也都不晕散。而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经常发黑。因为那个时候,对温度控制不好。一旦温度高,颜色就飞了。所以工匠们,宁愿温度低一些,至少不会烧成一个白瓶。
2清康熙釉里红
而且康熙时期的釉里红,甚至包括康熙早期的一些瓷器,都不会写款。就算要写,一般也会写明朝的款。如果一个颜色偏黑的釉里红,上面还落有‘康熙年制’,肯定就不真。可越是这样,反而价值非常高。民国时期,很多收藏爱好都知道,康熙的釉里红可是了不得的收藏。
3清乾隆釉里红
乾隆则继承和发扬了雍正和康熙的态度。据《清档唐英奏折六十二号》记载:乾隆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唐英在北京,太监胡世杰奉乾隆皇帝之命,交给唐英釉里红挂瓶一件,画样一张。并传旨:‘看明瓷器釉色,照纸样花纹烧造几件送来,务要花纹清真。并将古瓷样式好者挑选几种,亦烧造釉里红颜色,俱写乾隆年款,送来呈览’。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唐英,但只要是对乾隆时期的瓷器有研究的人,肯定就知道唐英是何许人也。他是乾隆皇帝任命的督陶官,由朝廷亲自派到景德镇坐镇,专事管理和监督烧瓷。虽然这个督陶官的品级不高。可是权力非常大。
唐英也不负圣恩,他从四十七岁到景德镇,干了二十八年,一直到七十五岁。实在干不动了。才请旨退休。唐英在退休之后,才几个月的时间,就去世了。可见,他确实是干到了油枯灯灭。
当时唐英是直接可以跟乾隆对话的。可见乾隆对烧瓷的重视。现在很多博物馆里,都有落款“沈阳唐英”的国宝级瓷器。甚至唐英在景德镇时期所烧造的瓷器,行内人都称之为“唐窑”。可见唐英在瓷器史上的地位。
唐英当时把挂瓶看了许久,把样子和颜色仔细记在脑子里,拿着纸样回去,亲自督促窑工。一定要把釉里红的颜色充分表现出来,釉水要肥润、颜色要鲜明。这件事发生在乾隆初年,说明当时对釉里红的重视程序非常高,釉里红的地位也显得很高。
所谓的挂瓶,就是挂在墙壁上的瓶子。瓶子一般都是圆的或是方的,那怎么挂呢其实挂并只是半个瓷器的状态,前面有个弧度,后面是平的,可以挂在墙上装饰。当时的乾隆皇帝,很喜欢挂瓶。
当然,论价值的话,雍正时期或者乾隆时期的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还是不如宣德时期的。虽然雍正期的釉里红质量好,技术水平高。可是保有量也大啊,什么东西都是这样,物以稀为贵,越是稀少的东西,价格自然就越贵。雍正和乾隆时期,由于已经掌握了全面的技术,不管烧多少,都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4釉里红的衰败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明宣德
釉里红到了乾隆后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自然就谈不上突破,只是陷于一种程式化。随着乾隆盛世的结束,釉里红的黄金时代也跟着结束了。晚清的时候,咸丰一朝曾经烧过一些,咸丰的特点是,画的很细弱,软弱无力,以后就再也没有烧造过了。
酷酷的可乐
2025-07-17 06:47:22
有的。
釉⾥红三足爵杯元代
江西省景德镇市落马桥遗址出⼟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爵”是古代青铜酒器,也是祭祀⽤的礼器,流⾏于夏商周时期。釉⾥红烧制难度⼤,因为着⾊剂氧化铜在⾼温下易挥发,由于窑内温度不易控制故成品率很低,常见有飞红或者发⾊黯淡的现象。此杯釉⾊呈正红⾊说明烧制温度控制得当,体现了⼯匠制作技术的⾼超,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