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陶瓷涂片施工注意哪些
磨煤机陶瓷片修复施工要点:
1、磨煤机陶瓷片修复施工工艺流程:表面除尘机械除锈→清洗→涂陶瓷片胶→粘贴陶瓷片→自检、修整。
2、磨煤机表面除尘机械除锈:用角磨机将施工部位的浮灰、铁锈等清扫干净,露出本来刚体。手动机械打磨预处理:使用角向砂轮机按一定角度清洁和粗化,再用酒精清洁表面,使之具有一定的表面清洁度和粗糙度,除锈等级Sa2。
3、磨煤机清洗:除锈后用清洗剂将表面清洗干净。
4、涂瓷瓷片胶:将陶瓷片胶和固化剂按比例1/2调配,调胶时间在2分钟,使AB胶混合均匀,然后刮涂在施工部位和陶瓷片上,粘接剂涂抹均匀,不得有漏涂、气泡现象。
5、粘贴陶瓷片:将磨损凹凸不平的施工部位用得复康陶瓷修补剂修补平整,然后再将刮好胶的陶瓷片按顺序贴在施工部位,注意对好镶嵌部位,并镶嵌密切,用橡皮锤轻轻敲实。焊缝打磨平整,粘接牢固光滑,片间间隙不大于05㎜。
6、自检、修整:粘贴完成后进行检查,陶瓷片外表面光滑平整,无深度划痕及破裂现象,确保粘贴后平整,表面光滑,发现不合格处理行修整。
陶器,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将一些黏土或者是陶土捏制后,然后用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器具。陶器有着很悠长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粗糙的陶器发展成为今日精美的陶瓷,可以说是一件历史的见证物。在古代,人们制作的陶器物品大部分都是用做生活用品,而如今人们都把它当作古董工艺品去收藏。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陶器作品的制作流程。
八大制作流程
1练泥
练泥,具体来说就是从矿区中把瓷石采取出来。第一步,人们必须用工具把瓷石敲碎,敲成大约5到6厘米左右的块状,第二步是利用水碓舂把它舂成粉状,为了除去里面的一些杂质,还要将它进行淘洗,然后经过沉淀之后,把它制作成一块块的泥块。然后在泥块中加入水,可以用人手或者其它方法泥块中的空气挤压出去。
2拉坯
拉坯,是制作陶瓷形状的第一道工序。实际上就是把泥团放在一个转盘中心,然后按照自己想要制作的陶瓷物件的随手拉出大概的坯体。
3印坯
印坯,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些半干的坯作品,放在模种上,然后用手均匀的把坯体拍到模种的外壁,最后将胚体脱模。
4利坯
利坯,也可以叫做修坯或旋坯,就是将坯体放在辘轳车的利桶上,然后转动车盘,用刀具一边旋转一边削胚,目的就是让坯体的厚度变得一样,让表面变光洁。
5晒坯
晒坯,就是把加工好坯体放置到木架上晾晒。
6刻花
刻花,就是使用一些竹片、骨或金属制的工具,在晾晒干的坯体上面刻上一些不同的花纹或图案。
7施釉
施釉,就是帮胚体上一层釉。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施釉的工艺是很难掌握的。因为施釉时要做到釉色均匀是比较难的。制作时,要注意釉的流动性,才能准确把握这道工序。
8烧窑
烧窑,这是最后一道工序了,首先要把陶瓷胚体装进一个匣钵中,因为匣钵可以保护胚体不受污染。烧窑的温度要达到1300度左右,然后经过一天的烧窑,陶瓷作品就可以出窑了。
以上就是小编想要为大家介绍的有关陶器物品的制作方法流程,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一些可以制作陶瓷的作坊尝试一下。虽然以上的步骤流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想要制作出一个好看、精美的陶器作品是没有这么简单的。就拿刻花来说吧,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在使用刻刀来刻画一些细小的图案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毁了整个胚体。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1、原料:主要成分为粘土(可分为黑泥提高制品可塑性;白泥提高制品白度)和沙子(主要成分为SiO2,用于提高制品产品的强度等);
2、球磨:即研磨过程使原料达到一定的细度和均匀的成分,同时为了促进球磨,在研磨过程中应加入34%至37%左右的水。磨球混合沙子;
3、喷雾造粒:原理,在喷雾干燥塔中,利用从热风炉向下送出的600热空气和向上喷雾悬浮液的充分对流进行干燥和造粒,形成原料的中空颗粒。生产原料,保证压塑阶段原料的良好组合;
4、粉料仓内(原料腐臭):原料入仓自然放置48小时以上,保证原料水分的均匀性和物性、化学性质的一致性;
5、压机成型:压机和模具的吨位决定了产品的阻力、尺寸、开裂等主要缺陷,要是存在问题,将会导致瓷砖的整体质量降低,后期使用受到限制。
别墅大师为你提供当地建房政策,建房图纸,别墅设计图纸;
别墅外观效果图服务,千款爆红图纸任你选:> 注浆成形的生产过程由以上9道工序组成,其中:
吃浆就是模具吸附泥浆中的水分,形成坯体的工序
放浆又称空浆,是当坯体形成一定厚度时,排出多余泥浆的过程放出的泥浆返回浆池(或罐)回浆的方式有:(1)人工端桶回浆:(2)自然压力回浆,利用管道的坡度,使泥浆流回泥浆池;(3)利用泥浆泵抽回余浆:(4)负压回浆,即利用下注式压力注浆管道,用真空泵形成的负压,把泥浆抽回到泥浆罐在以上各种方式中,除第一种外,均属于管道回浆
巩固:放浆后坯体很软,不能立即脱模需经过一段时间继续排出坯体水分,增加其强度这段时间称为巩固巩固是注浆成形的主要工序之一,其持续时间约为吃浆时间的一半
在巩固过程中由于模型继续吸水,坯体含水率不断下降,坯体由于水分排山而逐渐收缩当坯体含水率下降到19—20%左右时(即脱模点),巩固过程结束,此时坯体很容易从模型内取山
脱模:从模型中取出粗坯的过程脱模点的掌握是一个关键脱模过早,坯休强度不够,脱模困难,且脱模后坯体易塌陷;脱模过迟,坯体会发生开裂
修粘:包括一次修坯、打眼与粘接等过程传统的注浆方式,脱模后的坯体内外表面都很粗糙一般需经多次修坯,而且粘接的工作量也很大现代采用高强石膏模或树脂模,压力注浆等手段,修粘的工作量已大为减少修坯、打眼与粘接这些工作都需手工进行,容易出现废品,必须掌握好坯体含水率
干燥: 预干燥(也称半干),即将坯体含水率从15%~17%(粘接时的含水率)降低到8%左右
传统浇注方式,坯体的预干燥是在注浆车间内进行自然干燥的在工人下班后的16小时内,注浆车间内保持高温度(33~40℃)、高湿度(40%一60%),使坯体缓慢的干燥经预干燥后,湿坯休的含水率从15%~17%下降到8%一10%要注意防止因干燥过急或干燥不均匀,而造成废品
现代注浆方式一般采用热风直接对坯休进行强制干燥,玻化瓷坯体预干燥收缩率为4%,粘土坯体预干燥收缩率为2%
二次修坯(修刷):是注浆成形的最后一道工序,将最终决定坯体的尺寸修刷时坯体含水量要少、刷坯用水也要少,不能有油污坯体修刷完毕后存放在28-35℃的室内,准备进行施釉
2 注浆操作过程要点
(1)注浆时,要擦掉模型上的泥缕,进浆速度不宜太快,以使模型中的空气随泥浆的注入而排出,避免空气混入泥浆中,以及避免使坯体表面产生缺陷
(2)浇注大型产品时,在棱角等收缩大的部位,注浆前,可在模型内的相应处贴上绸布,使各部分水分移动的速度尽量均衡,以防止开裂
(3)需上型芯成形的制品,事先在型芯上撒石粉,帮助脱模
(4)掌握好吃浆时间的长短,以保证坯体的厚度
(5)放浆前应敞开气眼,速度不宜太快,以免模型内产生负压,使坯体过早脱离模型造成变形或塌落
(6)修粘时,零部件坯体应比主坯体含水率稍低2%~3%
陶瓷注浆成形模具制造过程
1 模具的制造过程
卫生陶瓷模具的制造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需要高超的技艺为了制成供注浆使用的工作模,需经过一系列严密地工作其一般制造过程可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制作原型 原型尺寸与卫生陶瓷成品一致系根据设计图纸(或样品)做成若已有实物样品需进行仿制,则可省去第一步
第二步:制作原胎 原胎又称模种,其尺寸与卫生陶瓷坯体一致系根据原型经过放尺(增加干燥、烧成过程的总收缩)制成在有些情况下也可直接根据设计图纸或实物样品,经过放尺制成
第三步:制作凹胎 凹胎又称模种,系由原胎翻制而成
第四步:制作凸胎 凸胎又称母模,系由凹胎翻制而成它一般包括底模与模围或型芯与模围
第五步:制作工作模 工作模又称子模,系由凸胎翻制而成,供注浆成形使用
2 模具的材质与分类
(1)传统浇注用的石膏模具
其制造过程:将标准的β型半水石膏粉,加水制成石膏浆,经搅拌、真空脱气等处理,注入母模内,石膏硬化后,脱模,再经适当修整,装配,在50—60℃下干燥5~7天即成
(2)低压快排水浇注用的石膏模具
有带微孔管网和不带微孔管网两种带微孔管网的石膏模具与前面不同的主要是:在浇注前要先在母模内的相应部位(距浇注工作面2公分处),放入经过定型的管网,这些管网的接口,能与成形线上的真空和压缩空气管路相连接,以便浇注时排水、脱模和模具脱水
制造微孔管网的材料有:微孔玻纤软管,管径φ=75mm;编织网格用的尼龙丝φ=95um:网用的树脂浸渍液(系由树脂、催化剂、引发剂、滑石粉等配制而成)将这些编网材料在另一个专门制作的辅助母模内编成管网并固化,脱模取出后,用于制作母模
所用的石膏有β—石膏或α—石膏后者比前者抗折强度要高1倍;表面显微硬度要高60%,抗拉强度则要高山约2倍但标准稠度吸水率则低30%左右故α—石膏更适宜制作强度高的石膏模型
(3)适于卫生瓷高压注浆用的微孔树脂模具
这种微孔树脂模具分为带有管网的和不带管网的两种为能满足卫生瓷高压注浆要求,共抗压强度—般不小于20兆帕,在10兆帕压力作用下应无明显变形,透水率在010~013 m3/m2s这种模具的主要材料是树脂,其制造关键是高强度树脂材料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高压注浆的模具制造过程比较复杂,各公司公布的资料又很少,需要时可参阅“建筑卫生陶瓷工程师手册”第8章的有关内容
(4)化学石膏模具
与前述低压快排水模具制造过程基本相同共不同点主要是在模具材料中加入了能提高具强度的化学试剂
制作要点:化学石膏浆注入模具后,在凝固过程中,从微孔管网入口吹入压缩空气,使工作模内形成气孔,石膏凝固后从母模里脱出工作模修补表面的小缺陷,在非工作面涂刷防水层(20%虫漆乙醇溶液)
适用范围:化学石膏模具使用的压力范围是04—06兆帕,可用于中压注浆
3 注浆前的模型处理
对注浆用模具的基本要求是:(1)有良好的吸水性以保证有足够的吃浆速度,缩短注浆周期;(2)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包括抗折、抗拉、抗压强度,以保证制品不变形:(3)表面光滑、无油污和泥缕,易于脱模,坯体质量好,可减少修坯的工作量(4)尺寸、形状符合要求;(5)使用寿命长
模型的处理过程:
(1)烘干
烘干的目的是排出模型中过多的水分,以利于注浆成形注浆用的石膏模型,其水分含量最大不应超过19%,最小不低于4%
正常浇注中的石膏模型,一般在每天成形使用后,及时清理干净口缝上的跑边泥后,就放在车间内自然烘干保持车间内温度在28~35℃,相对湿度在50%~70%
若需在60—60℃下对模型进行烘干,则应组装成套,上紧夹具,放置平稳不要单件进行干燥,以免变形
(2)清理
清理就是清除使用后模型上的泥、碱毛、灰土等杂质
(3)擦模
擦模又叫刷水,是模型处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擦模未擦好,易出现塌、变形、裂等缺陷
擦模对成形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润湿模型,并擦出一层石膏浆,在模型表面形成Ca-粘土结构层,使坯体与模型能适当紧密的结合,达到湿坯不粘模和不出坯裂的目的
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如模型的新旧程度、干湿程度、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模型的形状和部位等)需要有不同的擦法,操作人员只能通过实践灵活掌握:
(4)组装
组装是注浆前模型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把需要组装在一起的模具部件,装卡牢固,塞严防浆口,准备注浆
陶瓷干燥法及干燥设备
11 卫生陶瓷生产对干燥器的要求
(1)要有良好的干燥质量,而且干燥制度要易与控制,操作方便灵活
(2)产量要高,并要利于下一道工序的进行
(3)能源消耗要少,在可能情况下应尽量利用工厂的余热
在自然干燥的老式企业里干燥的能耗很高,有的甚至达到生产能耗的40%由于干燥的操作温度较低,而陶瓷烧成又离不开高温窑炉,因此一般陶瓷工厂都有大量余热可供利用
(4)生产强度高,占地少
(5)省力,省工序,特别是易于和前后工序连成自动线,减少搬运次数
(6)对环境污染小现代注浆车间里有大量精密的机械设备,有时需要安排两班或三班生产因此,不能适应高温高湿的环境
1.2 干燥器的分类
(1)按干燥制度是否进行控制
可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由于人工干燥是人为控制干燥过程,所以又称强制干燥
(2)按干燥方法不同进行分类 可分为:
1)对流干燥 其特点是利用气体作为干燥介质,以一定的速度吹拂坯体表面,使坯体得以干燥
2)辐射干燥 其特点是利用红外线、微波等电磁波的辐射能,照射被干燥的坯体使其得以干燥
3)真空干燥 这是一种在真空(负压)下干燥坯体的方法坯体不需要升温,但需利用抽气设备产生一定的负压,因此系统需要密闭,难以连续生产
4)联合干燥 其特点是综合利用两种以上干燥方法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往往可以得到更理想的干燥效果
还有一些干燥方法,在卫生瓷生产中没有得到应用
按干燥制度是否连续分为间歇式干燥器和连续式干燥器
连续式干燥器又可按干燥介质与坯体的运动方向不同分为顺流、逆流和混流;按干燥器的外形不同分为室式干燥器、隧道式干燥器等
1.3 成形车间干燥系统
这种干燥系统主要适用于石膏模每天只成形一次(白班成形)的工厂,按间歇方式操作按照干燥制度能否调节分成以下两种干燥系统它们具有的共同优点是:坯体在脱模以后,无需多搬动即可进行干燥,不需另建干燥器,节省投资:能充分利用成形车间的热量和空间
(1)传统的成形车间干燥系统
过去传统的方式是在成形车间内安装蒸汽管道和散热器在成形工人下班后,打开蒸汽阀门,提高成形室内的温度,对坯体进行加热干燥
由于车间内湿度不能控制,加热效率很低,现在已较少使用
(2)带温、湿度自动控制的成形车间干燥系统
这种系统已属于人工干燥,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中,在各组台架之间均匀设置吹风管道(3支或更多)室外新鲜空气由抽风口被吸入管道内,与室内部分再循环的干燥废气混合,经过滤器除去空气中的杂质,再经冷却管、加热器,最后由通风机加压后送入吹风支管,对湿坯进行对位干燥
与传统干燥方式相比,这个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利用废气再循环,可以节约加热器的热量消耗;
(2)干燥制度具有可调节性配合自动控制系统后,可以按给定的程序,准确调节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因此干燥质量好
(3)采用多个送风口,对位吹风干燥,室内温、湿度比较均匀,能量利用率有所提高
热源可以用蒸汽、窑炉余热、或另设热风炉产生热风
图中所示即为采用蒸汽的情况,此时需要装设间壁式(又称表面式)热交换器,加热空气热交换器的形式,最好采用空气侧带肋片的热管式换热器
若是利用窑炉余热,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当抽取的热风是清洁的,没有混入窑内气体就可以直接掺入干燥废气,调整温、湿度后,作为干燥介质使用:当利用烟气余热时,可在烟道装设间壁式热交换器,也可将烟管通入成形室内利用其余热,但此时无法控制干燥制度;当抽取窑内冷却制品的空气时,因为容易混入烟气或杂质,最好经热交换后使用
另设热风炉的情况,可参照蒸汽加热器的办法处理
由于成形车间很大,室内热气体上浮,即所谓气流分层上部热气流具有大量热能而难以利用,下部又容易漏入冷风即使采用棉门帘等方法密封,也难达到理想效果一些厂家在屋顶安装多个吊扇,并合理布置再循环抽风口及送风口的位置,引导室内气流合理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于气流分层造成的恶果坯体的干燥制度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湿修后的坯体,其含水率较高;另一种是干修后的坯体,其含水率较低
2006-12-19 22:34:21
陶瓷坯体的干燥过程
在对流干燥过程中介质与坯体之间既有热交换,又有质交换,可以将其分为下面三个既同时进行又相互联系的过程:
(1)传热过程
干燥介质的热量以对流方式传给坯体表面,又以传导方式从表面传向坯休内部坯体表面的水分得到热量而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
(2)外扩散过程
坯体表面产生的水蒸汽,通过层流底层,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以扩散方式由坯体表面向干燥介质中移动
(3)内扩散过程
由于湿坯体表面水分蒸发,使其内部产生湿度梯度,促使水分由浓度较高的内层向浓度较低的外层扩散,称湿传导或湿扩散
当坯体中存在有温度梯度时,也会引起水分的扩散移动,移动的方向指向温度降低的方向,即与温度梯度的指向相反,这种单由温度梯度引起的水分移动称热湿传导或称热扩散
在实际的干燥过程中,水分的内扩散过程一般包括湿传导和热湿传导的共同作用
(二)坯体干燥过程的特点
干燥过程依次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加热阶段
由于干燥介质在单位时间内传给坯体表面的热量大于表面水分蒸发所消耗的热量,因此受热表面温度逐步升高,直至等于干燥介质的湿球温度,即到达图中A点,此时表面获得热与蒸发耗热达到动平衡,温度不变此阶段坯体水分减少,干燥速率增加
(2)等速干燥阶段
本阶段仍继续进行自由水排除由于坯体含水分较高,表面蒸发了多少水量,内部就能补充多少水量,即坯体内部水分移动速度(内扩散速度)等于表面水分蒸发速度,亦等于外扩散速度,所以表面维持潮湿状态另外,介质传给坯体表面的热量等于水分汽化所需之热量,所以坯体表面温度不变,等于介质的湿球温度坯体表面的水蒸汽分压等于表面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干燥速率恒定,故称等速干燥阶段
因本阶段是排除自由水,故坯体会产生体积收缩,收缩量与水分降低量成直线关系,若操作不当,干燥过快,坯体极易变形、开裂,造成干燥废品
等速干燥阶段结束时,物料水分降低到临界值,K点即为临界水分点此时尽管物料内部仍是自由水,但在表面一薄层内已开始出现大气吸附水
(3)降速干燥阶段
K点为等速干燥阶段与降速干燥阶段的转折点自K点继续降低水分,过程即进入降速阶段此时,坯体含水量减少,内扩散速度赶不上表面水分蒸发速度和外扩散速度,表面不再维持潮湿,干燥速率逐渐降低由于表面水分蒸发所需热量减少,物料温度开始逐渐升高物料表面水蒸汽分压小干表面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分压
由图3-15可见,此阶段排除的是大气吸附水当物料水分下降至等于平衡水分时,干燥速率变为零,干燥过程终止即使延长干燥时间,物料水分也不再变化此时物料的表面温度等于介质的干球温度,表面水蒸汽分压等于介质的水蒸汽分压
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取决于内扩散速率,故又称内扩散控制阶段,此时,物料的结构、形状、尺寸等因素影响着干燥速率
由于本阶段排除的是大气吸附水,坯体不产生体积收缩,不会产生干燥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