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铺贴前需要泡水吗?
瓷砖贴之前是一定要泡水。因为瓷砖的内部有很多细微空隙,这些空隙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如果要不泡水或泡水不充分的话就直接铺贴,瓷砖就会将水泥的水分给吸走,使瓷砖与水泥连接的部分会出现空隙,粘结就不牢固,而且会造成空鼓或瓷砖脱落的问题。
一、不泡水的瓷砖好还是泡水的好?
瓷砖泡水的好。瓷砖泡水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吸收水泥砂浆的水分,如果不泡水就会造成瓷砖空鼓、脱落、甚至是裂纹的情况出现。
瓷砖本身是有一定孔隙的,提前泡水,是为了让它的孔隙充分吸水,这样在铺贴的时候,它的吸水率就降到最低了。
二、瓷砖泡水多久合适?
由于瓷砖的吸水率不同,因此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但是一定要让瓷砖把水“喝饱”,不再冒气泡为止。此外,还要根据天气来决定,雨季湿度大,可适当的减少时间。夏季天气干燥,要适当的增加时间。
三、哪些瓷砖需要泡水?
吸水率小于05%的瓷砖在铺贴时无须泡水,釉面砖与地砖吸水率一般大于10%,在铺贴时一定要泡水。
瓷砖按吸水率克可划分为:瓷质砖、炻瓷砖、细炻砖、炻质砖、陶质砖,具体吸水率如下:
1、陶质砖:吸水率大于10%。
2、炻质砖:吸水率大于6%小于等于10%。
3、细炻质:吸水率大于3%小于等于6%。
4、炻瓷质:吸水率大于05%小于等于3%。
5、瓷质砖:吸水率小于等于百05%。
四、瓷砖泡水要注意什么?
1、水深
首先要选择一个比较大有盆子来泡瓷砖才行,这样水才有足够多,水深不能低过盆中堆放瓷砖的高度。
2、瓷砖叠放
放进水盆的瓷砖,这边要提醒一下就是要注意釉面向上、陶面朝下。如果釉面朝下,这样就是容易出现那种瓷砖角因磕碰导致掉瓷现象发生。
泡水完毕以后记得从盆里捞出瓷砖时,一样的要把瓷砖的釉面朝上。因为如果釉面的尖角着地容易磕掉瓷。最好可以做到就是在在地面垫上包装纸箱,这样就可以将瓷砖背靠墙面放置。
3、泡水时间
不同瓷砖的吸水率不一样,所以说它的泡水时间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说像吸水率越高,泡水时间就是会相应越长。检查瓷砖是否“喝饱水”,那么就可以看一下泡的瓷砖是否还会冒泡。
4、水温
泡瓷砖的水温只要跟室温接近就可以了,要注意不能使用过低的水温,否则就是会影响瓷砖吸收水分。
5、泡水后多久能贴
瓷砖“喝饱水”后,这个时候就可以把这它取出晾干,待瓷砖表面无水印时就可以将它进行铺贴。
相信很多业主在装修的时候都看到过装修师傅将刚刚买来的瓷砖泡水吧也许很多业主就要疑惑了,好好的瓷砖,为什么要泡水呢泡水不会把瓷砖给泡坏吗?泡水不会让瓷砖的质量受损吗?实际上,瓷砖泡水是瓷砖铺贴前的一个重要步骤,关于这些知识,或许一般的装修师傅是不会告诉你的!
一、瓷砖铺贴之前为什么要先泡水?
市面上的一些瓷砖在使用之前是需要先泡水的,这是因为泡水可以避免瓷砖吸收水泥砂浆中的成分,造成空鼓、脱落的现象,特别是墙面的瓷砖铺贴,泡水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此外,有经验的装修师傅也会先将墙面洒上一些水,就是这个道理。
刚刚买来的瓷砖,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缝隙,而我们事先将瓷砖泡水,则可以让瓷砖充分吸收水分,吸收完之后,缝隙也就达到了饱和,之后铺贴的时候,就不会在吸收水泥砂浆了。
二、是不是所有的瓷砖都需要泡水?
上述我们曾经提及,有一部分的瓷砖在铺贴之前是需要泡水处理的,也就是说,并非是所有的瓷砖都需要泡水的。那么到底有哪些瓷砖需要泡水呢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瓷砖的吸水率来判定,若是吸水率低于05%,则可以省略泡水的步骤,若是高于这个值,则必须要泡水。例如咱们厨房的釉面墙砖和地砖,一般吸水率都在10%以上,则必须先经过泡水处理。
三、怎样给瓷砖泡水的方法是正确的?
既然是泡水,当然要将瓷砖整个浸入到水之中,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先准备一个大盆,然后再将瓷砖放置于其中浸泡。一些不负责任的施工队往往只会往瓷砖上洒水,效果自然不如浸泡好,而懂行的业主则会主动叮嘱装修工人准备好大盆。
四、瓷砖泡水的时间多久比较合适?
事实上,因此瓷砖的材质不同,吸水率不同,因此,行业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虽然时间的多少没有标准,但是最终需要达到的效果却是差不多的,一般来说,置于大盆之中的瓷砖没有了气泡冒出,则说明它“喝饱”了,则可以取出来正常使用了。
可以说,装修是一门大学问,装修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我们装修最终达到的效果,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业主居住是否可以安心,上述讲到的瓷砖铺贴泡水相关事宜,相信也可以帮助大家在装修中避免不少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