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瓷器的好坏?
瓷器不同于青铜器、古钱币需要包浆皮壳。我对古瓷器喜欢除去皮壳,真东西用不着残留它作为佐证。瓷器在中华大地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土层,面貌也不同。我们这里从水坑(古运河道)里出的瓷器瓷片,有的没有一点皮壳,光亮如新,但温润如玉,没有那种扎眼的火光气。
也有土里的瓷器业重腐蚀,连釉面也全脱落也,釉面已去,何来皮壳?我在洗瓷片时,对有附着物的,开始听信瓷友的话,用洁瓷净泡,结果附着物去了,釉面也变了色。后来在清洗时采用钢丝球刷,用点力也能除去。对整器上的附着物(主要是瓷器,不包括低温釉的)采用刀片或美工刀小铲去。我想,自然与人工做的粘附物相比较,前者粘附在瓷面上更牢一点,后者则没那么牢,有的用指甲就能刮去。
有些高仿品的确需要借助放大镜。我也碰到一些藏家,拿着放大镜转地摊,实是唬人而已。
对瓷器的气泡进行研究,紫窑烧的与气窑、电炉烧的不同。前者因为在烧制过程中不断添柴,每次添柴炉温便有所下降,瓷器釉面的气泡也就大小不一、有宇航局有疏,且有层次。而用气窑烧的瓷器,因温度高,釉面沸腾,气泡大小相同,且没有层次,很容易甄别。但高仿不同。到高仿店一看,无法区分。这些高仿者已有所悟,什么时候升温,什么适当降温,研究透了,用气窑与柴窑烧出来的瓷器别无二致。但是,运用这种“气泡学”可以区别一些不同高仿的东西,如果瓷器的釉面气泡大小一致,处在同一层,那肯定是现代仿品。瓷友雅玩,找的就是感觉。任何事都不同绝对化,气泡只是辨赏瓷器的一种方法。我曾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看不同的瓷片。比如先用10倍的放大镜看官哥汝钧瓷片釉面的气泡,再用40倍的放大镜反复看,找到其中的感觉。
有一部外国影片叫《闻香识女人》,现实中有不少瓷友闻香识瓷片。搞古陶瓷收藏,除了看器型、胎质、釉水、款识、痕迹、气泡等外,还有用鼻子闻的。不少搞老窑的瓷友均有此感受。一般出土的古陶瓷(主要是瓷化程度不高的、低温釉的)都有一股芬芳的泥土味。有的古陶瓷虽然离开土层时间很长了,但只要一碰到水,那股特有的泥土味就会溢出。像汉罐、鸡首壶、宋吉州窑等瓷化程度不太高的均可闻到。这种泥土味,比起那种作伪时掺入其他东西埋地后取出的新品发出的刺鼻腥味有所不同。有兴趣的瓷友不妨自己试验一下。当然,这种闻的方法也不能绝对化。听说,现在有一些仿者新品分别埋入不同的土层。如汉代瓷器就埋汉墓的泥土中;宋代瓷器就找宋墓的泥土掩埋,等几个月或半年取出后,不知是否也能达到真品的那种泥土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在不断减少,有的甚至接近了枯竭的边缘,所以需要不断探求新材料,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型结构陶瓷材料氮为典型的耐高温、高硬度及高耐蚀材料〔1〕,如碳化硅、化硅等。在特种陶瓷制品生产过程中,成形是塑造制品形体的手段。用户对陶瓷制品的性能和质量要求各异,这就使陶瓷制品的形状、大小、厚薄等不同,因此,成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特种陶瓷的成形方法有多种,如注浆成形法(坯料含水量或含调和剂量<38%)、可塑成形法(坯料含水量或含调和剂量<26%)、压制成形法(坯料含水量或含调和剂量<3%)等。压制成形可分为干压成形(粉料含水量为3%~7%)和等静压成形(粉料含水量为3%以下),多用于圆形、片状、简单不规则形状部件的生产。
干压成形时,由于压力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素坯内部密度分布不一致,从而影响制品的各种性能。为了提高素坯的密度,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不断增大压力的方法。压力增大,无疑会提高素坯的密度,但并不是压力越大越好,当超过极限压力时,压力反而会使素坯密度下降,其原因是由于层裂引起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新的—干压结合冷等静压的成形方法,研究了其压制方法——
对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2.2粉料检测2.2.1粒度
粉料粒度检测采用美国Honeywell公司的Micro-
tracX-100激光粒度仪。被测SiC粉料的粒径为D50=0.693um,绝大部分粉料粒径<2um。由此得出该粉料属
亚微米级范畴,且颗粒级配适当。
2.2.2松装密度及流动性
取一定量的粉料,采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生产的流动性及松装密度检测仪,
测得粉体松装密度为
0.91g/cm3,流动性为16.35s/30g。2.2.3显微分析
由图1SiC原始粉末的SEM照片看出粉料颗粒细小,级配较好,但还有少量团聚现象存在。经喷雾造粒后的粉料综合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其SEM照片如图2所示。
2实验
图1
2.1粉料选择
SiC原始粉末的SEM图
6
FOSHANCERAMICS
Vol.17No.11(SerialNo.132)
室温800℃(脱胶)!2150℃(保温
30min,烧成)
图3
烧结工艺流程图
3试验结果讨论
根据所测坯体的素坯密度、烧后密度与其抗弯强度
测量数值,分析比较各种组合下的综合性能,找出最优
图2
喷雾造粒后SiC粉末的SEM图
组合。
2.3试验方法
干压成形操作方法方便简洁,技术、资金投入少,但因其有压制制品形状简单、压制受力不均、易变形等多种缺点,所以一般与其他成形方法结合使用〔2〕。冷等静压成形的坯体强度大、密度高而均匀,可以成形长径比大、形状复杂的零件,尤其可以实现坯体近、净尺寸成形,在改善产品性能,减少原料消耗,降低成本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点〔3〕。结合上述两种成形方法的优点,本实验采用干压结合冷等静压的成形方法。取一定量的粉料,将其装入金属模具中预压制成50mm×50mm×10mm的方块,分别记为1#、2#、3#、4#、5#、6#、7#、8#、9#、10#、11#、12#,其中
耐磨防腐复合管在矿山、冶金、煤炭、电力和环保等行业需用大量的耐磨防腐管道。现有 技术中,这类管道有衬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聚氨酯等)管、内衬陶瓷 贴片复合管和离心浇注复合陶瓷管等。衬高分子材料管虽耐酸耐碱耐水解,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和高弹性,但存在耐磨损性能差等不足;内衬陶瓷贴片复合 管,虽硬度高、耐磨损性能好,但存在防腐性能差等不足;离心浇注复合陶瓷 管,存在内衬陶瓷层微观裂纹多,质脆易碎,容易局部脱落失效,且不耐腐蚀, 陶瓷层容易脱落等不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既具有高分子材料良好的 防腐性能,又具有陶瓷材料优异的耐磨损性能,且制造工艺简单,能满足各种 不同工矿需求的耐磨防腐复合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在外壳管内壁衬高分子材料作防腐层;防腐层 内壁衬N个陶瓷片而组成的耐磨层。所述N个陶瓷片而组成的耐磨层可以为陶瓷片的两端面即陶瓷片与相邻 陶瓷片的径向连接面为相互对应的凸凹结构,相邻陶瓷片在管道径向相互嵌合 形成360°机械互锁结构,陶瓷片的两侧面即陶瓷片与相邻陶瓷片的轴向连接面 根据工矿不同为平面、斜边或凹凸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N个陶瓷片,其中N^2。 本实用新型所述防腐层为高分子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管包括直管、弯管、三通管或异型管。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管为金属外壳管或高分子材料的外壳管。 本实用新型外壳管内衬高分子材料层作防腐层,耐磨层为粘贴陶瓷片,利 用拱型原理和上述陶瓷片的特殊结构形成的陶瓷层。陶瓷片的宽度、边角锥度和接角锥度等参数经CAD设计完成,不同口径的管径采用相匹配的不同规格的 陶瓷片,保证了底管内壁所贴陶瓷片排列紧密、间隙小和内表面平整;在装配 过程中,陶瓷片与陶瓷片之间、陶瓷片和高分子材料的防腐层之间涂有粘接剂 (根据输送介质的种类选用不同粘接剂)可确保陶瓷片互锁而形成的内层与底管结合紧密,陶瓷片不脱落。本实用新型把外壳管管道优良的力学性能、高分子材料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