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瓷器的特征
五十年代瓷器的特征是以民间传统日用陶瓷为主,产品包括碗、盆、罐、瓶等一些实用器皿。其釉色种类除黑、白、棕以外亦有黄釉、花釉、结晶釉、窑变釉等一些色釉。
五十年代的平定陶瓷沿着前人的成型方法,直接用手捏、塑和结合陶轮手工拉坯成型。这种方法随着岁月的流逝,一直延续到现在。
平定窑的产品仍有少量的手工拉坯。大量的产品是现代机械成型方法。是靠模具旋坯和滚压来成型的,手工拉坯一直保持,使它充分体现了民间手工艺术的风格,显示了传统的艺术特点。
扩展资料
中国瓷器的历史发展: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 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Al2O3陶瓷:氧化铝含量高,结构比较致密,具有特殊的性能,故称为特种陶瓷。Al2O3陶瓷材料是以氧离子构成的密排六方结构,而铝离子填充于三分之二的八面体间隙中,这是与天然刚玉相同稳定的α- Al2O3结构,因此陶瓷具有高熔点、高硬度,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陶瓷贴片硬度≥HRA85,仅次于金刚石的硬度,而且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耐磨性能十分理想,尤其是在高温氧化性介质或腐蚀介质中,陶瓷贴片的材料较之其它金属材料性能优越得多。
耐磨弯头陶瓷片
氧化铝陶瓷片
耐磨陶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