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古瓷碎片价格是怎么样的,好不好收到,多不多,在哪最多最好搞

雪白的画板
含蓄的草莓
2023-05-06 08:02:14

古瓷碎片价格是怎么样的,好不好收到,多不多,在哪最多最好搞

最佳答案
拉长的爆米花
调皮的导师
2025-07-18 21:57:53

山村里一般收不到好的瓷片,除非那里有一个比较大的窑口.比如龙泉窑.瓷片最热的市场在景德镇,北京,南京,扬州,杭州和上海,济南,福州等几个城市.其他城市的瓷片相对来说质量和数量都不高.你要元明清的瓷片的话,最好是去南京,北京,扬州,上海,福州,景德镇等城市去买;如果是唐宋元时期的瓷片,那么北京,南京,杭州,扬州是首选,河南河北等地其次.价格的话,具体看窑口,年代,工艺和稀有程度而定.我曾有一批福建窑口的青花瓷片,平均五角钱一片就卖了.因为那些都是普品中的普品.但同样景德镇窑的人物青花瓷片,却是五十元到两百元不等;如果是官窑或者民窑罕见纹饰,价格甚至高达千元.北京潘家园的最一般的瓷片一般10-30元左右,上海藏宝楼是8-15元;中档一点的,30-50元;精美品,50-150元;珍品,150-500元;稀品,上千元我个人最喜欢瓷片啦,你有好瓷片,和我交流一下哈

最新回答
洁净的蜻蜓
乐观的书包
2025-07-18 21:57:53

大部分鉴宝专家是可信的,古玩这个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真正的业内专家是很注意自己名声的,鉴定失败是有损行业口碑的,不存在为了蝇头小利的鉴定费而胡乱鉴定。

网络鉴定对于大多数民间藏友手中的藏品是可信的,

各个时代器物的造型、胎骨、工艺、绘画纹饰、釉色都有相应的时代特征,且古代器物都是手工制作,现代造假者即使能复原一两项特征,因为技法的失传,和机器的参与制作,必然留下很多破绽,这些破绽,对外行而言可能看不出,但是对于专家而言,不用上手,通过网络即可辨真识假。

如何选择网络鉴定专家

如何寻找到专家帮忙鉴定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儿。即使能够找到专家鉴定,也可能会遇到时间及地域上的问题。那么如何选择网络鉴定呢?

专家的地域性差异

藏品的出处自有定数:古代由于交通的限制,各种商品,使用工具的流通有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现在出土文物的也存在地域性差异。

比如:江苏徐州的汉墓多,徐州古玩市场上的汉砖像、陶罐就多;

山东淄博是齐国的首都,在收藏界享有盛名的齐国“刀币”多出自淄博,这也使得淄博古玩市场闻名遐迩。

众所周知,藏品的鉴赏能力出了知识体系,还和掌眼的藏品多少息息相关。因此专家对本地区藏品的熟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的藏品,根据藏品的地域性选择专家,鉴赏的准确度自然就高。

藏品在不同地区价值不同:目前市场上的藏品在不同的地方,其价格有差异。

如北京书画家的作品,在广州等地的价格就明显低于北京;而广州书画家的作品,在北京等地的售价又明显低于广州。北京的董寿平和广东的关山月,一南一北两支梅,在北京,关山月不如董寿平,在广东,董寿平则不如关山月,其实,两位大师的水平和功力不相上下,价格的差异只因地域不同。

又如,有人要在上海买进一尊15厘米高的黄杨木雕观音立像,价格一般为数百元,而同样大小、质量的黄杨木雕作品,在海南、福建地区的市场上,常常不足百元就能成交。

因此,想要了解藏品在当地市场的价值,选择专家的时候建议选择当地的专家。

收藏风格的差异:由于受地域文化和传统的影响,北方的收藏者喜欢重器、整器,“器无大小,以全为上”。而南方的收藏家却不以善小而不为,小到玩于鼓掌的文玩,甚至瓷片,无不藏之。

因此,重器多选择北方专家,瓷片、小藏品多选择南方专家。

专家擅长领域的类别差异

古玩,犹如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市场,东西多而杂,玩法也很多。作为一个鉴赏师,什么都懂那是不可能的,这就分开了大的领域,瓷器、青铜器、玉器、钱币、书画、杂项等。在这些大的领域下又有小的划分,比如,青铜器又分为饮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

在这些细分领域中,又会有朝代的区别。比如有的专家专注研究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有的专注明清瓷器。这就导致自己研究方向的古玩掌眼的多,专业知识也学得多,相比于其他,鉴赏准确率就高。

因此,选专家鉴赏的时候,专家简介要仔细看,专家的研究方向,也是藏友们选择的一个依据。

在域鉴APP(小程序里面),专家详情页面,有一个重要的信息鉴赏,专家们鉴赏过得所有藏品都会在上面展示,藏友们需要鉴赏的时候,多看一下专家以前的鉴赏记录。专家对那个类别的鉴赏信息最完善,网友评论最好,该类别的鉴赏准确性就高。

最后总结一下选择专家的注意事项

一、根据藏品地域选择专家

二、根据当地市场选择专家

三、根据南北选择专家

四、根据专家简介选择专家

五、根据专家鉴赏信息选择专家

美好的早晨
危机的可乐
2025-07-18 21:57:53
收藏瓷片当然可以与整器收藏一样,到古玩市场、地摊、乡下等地方去淘换,,但还有一些特殊的途径值得一提。
途径一:野外捡到宝贝。在过去,陶瓷基本上都是生活用品,人们打碎了可能就会扔了。几百年以后,这些瓷片就埋藏在地下。特别是像北京、西安、南京这些历史文化古城,往往一动土底下就有瓷片。因此建议一些朋友,也可以像搞地质、生物的人常到野外采集标本一样,去野外收集瓷片。比如可以经常到正在修建公路的工地上去楚摸踅摸,这就是很好的时机。
途径二:抓住城市建设的机会。搞基本建设与城市改造会有很多土方工程,经常会有一些瓷片出土,而通过这个方式淘换来的瓷片一般都是真品。此外,瓷片的种类与数量会因地区而定。比如北京是元、明、清三朝古都,明清时期的瓷器非常多,尤其是明代。再比如,古城扬州唐代的瓷片较多,因为当时它是一个港口,所以在扬州比较容易出现盛唐时期各个窑口烧造的瓷片。同样,杭州是南宋的者p成,瓷片也非常多,据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土了很多南宋时期的瓷片。因此,有些人出差或旅行时,会来到一个地方有针对性地重点收藏一些瓷片。
当然这种收藏方式是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并且不影响他人施工。通过这个方式淘换来的瓷片是不违法的,而到窑址去挖掘却是不被允许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四中兴建一栋教学楼时,出土了大量明代早期的瓷片,确切地说是洪武时期的瓷片。更早的在20世纪70年代时期,北京现在的北二环,出土了很多元代或明初时期的瓷片。北二环当时是明代的城墙,永乐时期建明代城墙时,基本上是两边打墙、中间夯土,有很多明代的瓷器等都埋在了城墙地下。因此,许多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都在北二环捡到过精美的明青花瓷片。
途径三:枯井下觅宝。瓷片容易埋在地下是有历史原因的,当时的垃圾不像现在这样集中处理,儿乎就是就地掩埋的状况。其中枯井也是瓷片藏身的一个地方。因为当时人们饮用井水,当一口井不出水时,人们就会把碎瓷片等填到井里,或者是打水时不小合落下瓷器。枯井下的瓷片一般保存得都比较好,因为那个时期地下水位比较高,有利于保护瓷片少受损失。

追寻的往事
专一的乌冬面
2025-07-18 21:57:53
马可波罗、汇亚、新中源、诺贝尔、亚细亚、蒙娜丽莎、东鹏、冠珠、钻石、斯米克
最新 2010年 中国 陶瓷行业 瓷砖 建筑陶瓷 建陶 抛光砖 地砖 瓷片 十大品牌 品牌排名 品牌排行榜
1、马可波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一线牌子,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
2、汇亚 (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陶瓷行业名牌,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一线牌子,广东汇亚陶瓷有限公司)
3、新中源 (中国驰名商标,陶瓷十大年度品牌,广东省著名商标,一线牌子,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
4、诺贝尔(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浙江省名牌,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
5、蒙娜丽莎(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广东省名牌,一线牌子,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
6、亚细亚(中国名牌,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上海名牌产品,一线牌子,上海亚细亚陶瓷有限公司)
7、东鹏 (中国驰名商标,价值品牌500强,广东省著名商标,一线牌子,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8、冠珠(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著名商标,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一线牌子,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
9、钻石(广东省著名商标,佛山陶瓷10强企业,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佛山钻石瓷砖有限公司)
10、斯米克(中国名牌,上海名牌产品,一线牌子,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中国陶瓷行业最具权威报纸对市场进行调查得出数据发布,2010年中国陶瓷品牌瓷砖类最新排行如下,仅供参考:
一线品牌:东鹏、新中源、汇亚、冠珠、鹰牌、蒙娜丽莎、马可波罗、金舵、斯米克、诺贝尔、冠军、惠达、亚细亚、宏宇、嘉俊、能强。

中上品牌:奥米茄、金牌亚洲、嘉达、嘉俊、骏仕、简一、金意陶、罗马利奥、欧美、特地、维罗、唯美、银鲸、意利宝、中盛、钻石、金舵、樵东、宏陶、金陶名家、蒙地卡罗、兴辉、萨米特、顺辉、王者、威尔斯、大将军、格莱斯、。
中下品牌:博华、百度、贝嘉利、标牌、冠星、爱和陶、博德、长谷、凡第诺、皇冠、华鹏、恒福、皇冠新世纪、辉瑞、海棠、华莎驰、惠万家、红协、金贝、金龙、九凌、金西洲、建球、金兴、金朝阳、卡迪雅、鲁班、朗高、利华、露华浓、利家居、龙驹、乐可、路易摩登、马可贝里、美陶、梦特娇、诺克威尔、欧罗兰、皮尔卡丹、涪陵、圣保路、升华、喜利得、圣陶坊、石湾、双喜、上元、陶城、特高特、威廉顿、现代、喜来登、新里万、新中瓷、裕景、优璐莱、远方、雅士、欧文莱、荣高、圣德保、双菱、卡诺尔、罗马、高夫。
末流品牌:爱佳、宝来、班力德、彩蝶、帝舵、迪凯门、登喜路、高的、个性、红灯笼、宏丰、华纳、恒诺、金怡、景业、康博、雷克、利维、麦德豪、名爵、迈克尔、玛拉兹、尼米奥、樵南、盛发、诗曼丽、圣罗兰、世外陶源、路易、华伦天奴、神韵、上意、天工、迅驰、新世域、小玉、皇帝女、意堡罗、亚洛斯、优诺、因特、雅陶典、卓丽、尊利、新南悦、紫砂。
排行榜说明:
1、本排行榜主要依据2010年1-3月份的市场(抽样)调查,消费者、设计师及有关机构的评论和评价等方面内容进行;
2、调查(抽样)区域:全国省会城市(除了港澳台、西藏)及宁波、北京、上海、西安、天津、郑州、武汉、南京、温州、大连、常州、临沂、佛山、深圳 、厦门、青岛等;
3、排行榜内容仅供参考;
数据来源:市场(抽样)调查、互联网调查和中国陶瓷行业评估机构。

甜蜜的季节
潇洒的学姐
2025-07-18 21:57:53
汝窑,北宋五大名窑之首。是中国传统制瓷著名工艺之一。因产于汝州得名。汝窑又是宋代伟满足宫廷特殊需求而设立的窑厂,又称汝官窑,自北宋以来就是品鉴家竟相珍藏的对象。

汝窑的由来:

汝州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隋文帝开皇初置临汝为伊州,炀帝大业初始改为汝州《汝州之名从此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伊州 ,领承休、梁、郏城三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以废鲁州之鲁山县来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伊州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证圣元年《公元695年》置武兴县。先天年《公元712年》在令临汝镇置临汝县。到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又以梁县西界二乡补充之,并移治于石壕驿。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以仙州之叶县来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许州之襄城来属。改汝州为临汝郡,属河南道,领梁县、叶县、襄城、郏城、鲁山、龙兴(今宝丰)、临汝七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汝州。

五代时,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废临汝县《变为镇》,划归梁县。

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升为陆海军节度,属京西北路,领梁、襄城、叶、鲁山、宝丰《原叫过武兴、龙兴》五县《郏县于崇宁四年,即公元1105年划归颍昌府》。到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占领。

金废军事建制,州、县仍隶河南路,汝州仍领梁、郏城、鲁山、宝丰四县。

从盛唐时期,汝州所辖临汝、郏县、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从蟒川坡上的严和店到东南的罗圈、桃沟、清凉寺直到鲁山断店,方圆百里之遥,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这里的陶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勤劳智慧的汝州人民在用泥巴制作陶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陶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为世上少见。激发了汝州制陶艺人们的聪慧技能,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使这一发现愈来愈成熟。

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微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北宋时间,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唐代,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长石砂岩、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汝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汝窑”出现的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赞语。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叶喆民为汝窑题诗两首:

漫道汝钧不可分,神前神后地毘邻。

天青釉色虽相近,各有千秋自超群。

亦见青瓷似窑州,花纹釉质岂同论。

历来名窑多品种,独具风格无比伦。

2002年3月30日,《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首发式将在我市举行。为让读者更多地了解汝瓷的历史、特点、现状等,本版今明两天特刊出两篇相关文章——《汝瓷史话》、《古瓷新花放异彩》,请读者关注。

中国自古就以陶瓷工艺名扬于世,在英语中China(中国)的原意就是瓷器。名列宋代五大名瓷的汝瓷,因产自汝州而得名,其创烧、形成与发展几起几落,历时数百年,博采众家之长,荟萃陶艺精华,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汝瓷瑰宝——汝官瓷,作为宋代宫廷用品,自公元1086年到公元1106年,仅短短20年间昙花一现,便消隐于战乱的尘烟。因为是御用品,不得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更使之成为稀世之珍。当今世界上藏有宋代汝瓷的博物馆不足10家,藏品不到70件,遂有“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件”之说。1992年秋,一件直径仅为8厘米的宋汝窑盘在纽约拍卖,成交价高达154万美元。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宋汝窑三牺尊又以5000万元港币的身价物易其主!

价值连城的汝瓷国宝,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陶瓷文化史上,又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

悠久的历史 丰厚的物华

中国名瓷“汝、钧、官、哥、定”,河南有其三。汝瓷出自平顶山。就目前的考证看,陶瓷古窑址在现今平顶山所辖的汝州、鲁山、宝丰、郏县及洛阳的汝阳南北150多公里内广有分布,大致分为两个自然区和6个生产区。

汝河东南区包括“严和店汝窑区”、“大营清凉寺汝窑区”和“段店、梁洼汝窑区”。其中严和店区目前已发现26个古汝窑场,产品以汝瓷豆绿釉刻印花为主,也有大量的天蓝釉、天青釉、月白釉、黑釉、花釉、棕红釉、挂彩和白釉等。遗物丰厚,器皿多样,为宋代汝窑早期遗址。

段店、梁洼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产品有缸、罐、壶、瓶、腰鼓等民用瓷。花釉具多,胎如坚石,釉质细润,蓝如宝石,云絮飘动,观之赏心悦目,史称花瓷,又曰“唐钧”,是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工艺品。唐代烧造花瓷的窑址迄今只发现五处,四处在河南,其中两处在平顶山。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黑釉蓝斑腰鼓和一件黑釉斑点壶,已被有关专家根据唐代《羯鼓录》中有关记载和对段店窑址出土物的调查,证实为“鲁山花瓷”。这一区域以鲁山段店为中心,接连白象店和桃花店,与梁洼明清时期兴起的汝窑相呼应,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集生产工艺、产品开发、烧成技术、经营管理之大成,鼎盛时商贾云集,对后期汝窑的兴起和我国陶瓷技术的开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

汝河东南区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宝丰大营清凉寺汝窑遗址(宝丰曾为汝州地域)。该窑址北距汝州25公里,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瓷片和窑具堆积如丘,窑址毗邻交错,遗物丰厚,既有汝瓷,又有钧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7年考古试掘,就发现了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在一个小窑藏坑内,一次出土较完整的各类瓷器20余件,其中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汝瓷盘,粉青釉刻莲花茶盏等,均为汝瓷传世佳品。其色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认定为汝瓷传世珍品。此次开掘揭开了汝官窑口之谜研究的序幕,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陶瓷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为进一步探寻汝官窑所在地,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出土各类完整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两千余件,其中的窑藏品与传世汝官瓷对照,胎釉完全一致。1999年,该所在清凉寺居民住宅便道上再次进行试掘,收获汝官瓷片上千片。2000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所对这一遗址进行了第六次发掘,在475平方米的区域内,清理出汝官窑炉15座,作坊2处,大型澄泥池2个,釉料坑2个,灰坑22个,还有一眼水井和大批形状比较完整、品种比较丰富的汝官窑瓷器和匣钵、垫饼、垫圈、支烧等烧具。同时出土的一枚“元丰通宝”,为汝官瓷的历史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年10月18日,省文物管理局、宝丰县人民政府在清凉寺召开了汝官窑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近20名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专家们高度赞扬了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的发掘成果,认为该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中国陶瓷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神秘的土地 稀世的珍藏

1978年冬季的一天,汝州市纸坊乡阎村的几个村民无意中挖出几件陶器。其中一件就是如今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彩陶缸——《鹳鱼石斧图》。经碳十四测定,这件国宝为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之遥。

位于郏县西北10公里的黄道汝窑生产区,早在唐代中叶,就盛产瓷器。窑址分布于黄道村东的马蹄河畔,总面积105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3米。产品主要有白、黑、青、月白、天蓝、紫红等釉色。有的碗、罐上还绘有花草图案,写着“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等字样,釉色浑厚质朴,光彩夺目,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都有黄道窑的花釉白斑罐。黄道窑的产品常以白斑花釉、黑釉、黄褐釉、天蓝釉、及茶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窑变出多种色彩,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工艺开辟了先河。而位于郏县西北15公里处的谒主沟汝窑遗址,是一处宋、金、元时期的古窑址,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产品多为民间用品,釉色有天青、天蓝、月白等,同时兼烧钧瓷釉色,如玫瑰红、葛花紫、龙肝、马肺、雨后红霞等。这里的山岭上到处都是优质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和釉料,至今禹州钧窑还来此购料。全国著名陶瓷专家叶喆先生有诗曰:“漫道汝钧不可分,神前神垕地昆邻,天青釉色虽相近,各有千秋自超群。”

汝河东北自然区另外两个生产区,一处位于大峪乡嵩箕山脉西侧。东侧便是禹州神垕镇,是生产钧瓷的重要基地。此地有72座汝瓷窑之称,已被文物部门发掘的窑场就有14个。产品主要是生活用瓷、文具、工艺品等。造型精致,光素无纹较多,釉色天蓝、天青为主,清雅庄重,汁水莹泽,釉面呈细碎冰裂纹,产品曾在开封宋宫遗址多次被发现。另一处位于汝州市内及郊区,这一带发现遗址8处,出土的古瓷片,有豆绿刻印花和天青、天蓝、月白等釉色。2000年5月,省文物局在汝州市中大街和张公巷的交汇处开沟发掘,出土了大量匣体钵片,其中两件保存完好。同时出土了大量独特的青釉瓷片,和清凉寺的天青釉汝官瓷完全一样。其色清雅莹润,釉呈冰裂纹薄如蝉翼,多为餐具、茶具、酒具、文具、工艺品。工艺考究,薄釉薄胎。一起出土的还有古钱币和粉碎的玛瑙釉料、刻花用的玻璃棒、雕塑用的骨器,素烧过的坯片等。

2001年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张公巷进行第二次挖掘,掘面40平方米,发现大量素烧胎片,除个别胎片能看出底部形状为传世水仙盆外,其他多不能辨别器型。出品胎片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不但继承了清凉寺汝窑的卷足支烧工艺,且有所发展,足部直、窄、矮和宋代其他瓷都不一样,匣钵种类繁多,桶式、碗式、盘式等应有尽有,底部和口沿儿涂有碱土。经过对出土釉料的试烧,成色和发掘出的瓷片一致,烧成温度在1250摄氏度,和史书记载汝官瓷烧造工艺相符。

2005年5月,一户居民在汝州市张公巷发现一层独特的物质瓷片,面积约40平方米,经汝瓷专家李廷怀试烧,各界考古学家认定为北宋官窑。该址出土的瓷片与张公巷的瓷片样品,从釉色和冰裂纹及器皿制作的精美程度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碗奁极相似。同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汝州年会暨汝瓷国际学术研究会在汝州召开,专家根据对宝丰清凉寺和汝州文庙、张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学测试,断定汝州可作为汝官瓷新窑器目标考查发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