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北宋汝窑的窑口分布及各个主要特点,你了解多少

火星上的菠萝
超级的金毛
2023-05-06 07:08:21

北宋汝窑的窑口分布及各个主要特点,你了解多少

最佳答案
健忘的书本
受伤的冰棍
2025-07-19 04:48:05

汝窑,广义上讲,即原古汝州所辖的临汝、宝丰、郏县、鲁山等县所烧制的青瓷器物的统称,从狭义的角度,指朝廷派官专门监造供御青瓷的官窑器物。

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我国古陶瓷研究界及文物考古工作者三代人的密切合作,通过全面考古调查与重点挖掘,以及对采集到的汝瓷标本进行科学检测,终于在1987年通过考古钻探与试掘的方式,在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找到了汝官窑窑口,从而揭开了汝官窑神秘的面纱。经全面钻探,窑址总面积为110万平方米,后经发掘和密集钻探获知,锁定在清凉寺村内4800平方米的范围内,为汝官窑专业烧造区,专烧汝瓷御用品。在这个区域发掘出土的碎片标本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存的汝窑传世品完全一致,证明了汝官窑窑口的确切位置,从而正式破解了汝窑近千年的历史之谜。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内部)

同时,对各地博物馆收藏及流散在各地的汝窑民窑青瓷,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与重点发掘,并对不同窑口的烧造历史和产品特征,及其与汝官窑的区分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汝窑除宝丰清凉寺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而荣膺榜首,备受宫廷青睐,而汝窑之民窑也由于造型丰富,工艺讲究,釉层光滑,富于装饰,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独特风格,根据现有实物标本和考古资料,大致可以分为鲁山段店窑、临汝窑、汝州文庙窑、张公巷窑与东沟窑五种不同的类型,其窑口分布与产品特征如下:

1鲁山段店窑:位于鲁山县城东北段店村,据考古调查,窑址规模约在50万平方米以上,文化层的堆积厚达2-3米,最厚达4-5米,创烧历史悠久,产品丰富,延续时间长而盛烧不衰,其中汝瓷更具特色。晚唐、五代茶叶末釉的烧制成功,对宋代汝瓷的烧制有较大影响,而北宋早期豆青釉平沿折腹盘的出现,更为后来的汝瓷发展及工艺技术的娴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段店窑的品种多样,为汝瓷的全面发展,开创了先河。其主要特点:造型多样,工艺讲究,支烧、垫烧兼用,釉层光润,胎体灰白,有的火候欠佳,釉色浅淡,有的器底刻有纪念款识。釉下气泡模糊,形成与其它窑口的显著差别。

2临汝窑:除遍布汝州四乡,而临近汝州地区也到处有烧制,最远波及豫北地区的安阳、鹤壁,其周边的内乡大窑店、宝丰、禹州、许昌、宜阳、新安等,也设窑烧制与临汝窑相同风格的同类产品:造型讲究,制作精良,产品丰富,装饰性强。刻印花卉,线条流畅,坚固耐用,美观大方。有的在碗、盘内底刻、印有姓氏的招牌或吉祥语以招徕顾客,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当时社会的不同需求,其作品流散各地,并传世至今,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

汝州文庙窑遗址

3汝州文庙窑:也是近年来河南陶瓷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该窑位于汝州市中心,原文庙旧址附近,经钻探了解,该窑址范围不大,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进行了小规模的考古发掘,从发掘出土的残片,结合当地博物馆的官藏,以及流散在民间的传世品,可谓造型讲究,工艺精细,釉层匀净,胎坚致密,胎体灰白,支钉多为圆形米粒状,全满釉支烧,釉色多豆青、粉青与天青,也有少数豌豆青色。从造型艺术、工艺特征等与宝丰清凉寺汝窑有些雷同,显然是与清凉寺窑一脉相承,但其胎体结构,釉料配方及支烧方法,均与清凉寺汝窑有明显差异,更无玛瑙釉,与其它窑口也不尽相同,具有文庙窑自身的独特风格。

4张公巷窑:在汝州市区中大街与张公巷交汇处,经初步探查,窑址中心面积为3600平方米。该窑址2000年发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先后三次进行了小规模发掘,除发现有各种重要遗迹,还出土了一大批完整器和可以复原的瓷器及窑具。其特征仍属于汝窑系列,胎质灰白,粉白,洁白和少量浅灰,胎质细腻,薄胎薄釉,釉面玻璃质感强,釉层细润,釉色有淡青、青绿、灰青、卵青和极少天青色,但最典型的为豌豆青。这与上述窑口迥然不同。造型丰富,工艺精细,少数平底,多为直圈足,底有小米粒状支钉烧痕,釉下气泡小而密集,独具风采。

北宋汝窑奉华纸槌瓶

至于该窑口的属性、定位各有不同的见解:一曰北宋汴京官窑系列。根据现有出土的实物标本,确与北宋汴京官窑造型庄重、釉层厚润、紫口铁足、大而稀疏的开片,釉色月白、大绿差异较大,况且地理位置相差甚远,更无法得到印证;一曰为汝窑系列,系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停烧之后又一处重要窑口。总之,目前发掘面积不大,资料不足,连发掘者也说不出更多的依据来判定,是官非官有待进一步探讨。

5东沟窑:位于汝州寄料村东,窑址规模不大,属于北宋晚期——金元时期的窑址。器型有碗、盘、尊、瓶、三角炉、板沿洗、孩儿枕、香薰炉等。学术界曾有钧汝不分之说,实际两窑口地理位置相邻,又同属于青瓷系列,在胎土用料、窑炉结构上也很近似,在制作工艺上也有不少共同点。结合初步发掘获得的瓷片标本及在民间的传世品,其主要特点是:造型多样,工艺讲究,器施满釉,垫饼烧制。釉色主要有豆青、粉青、天青、月白,还有少量豆绿,其作品既有汝瓷釉层细润之特点,又在圈足底刷钧瓷常用的酱色护胎釉之特征,釉下气泡小而密集,显然与钧瓷汝瓷均不相同,它具有汝州东沟窑的“汝钧”风格,从而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品种。东沟窑的考古发掘与发现,为我们破解了神秘传说中“汝钧不分”的真相,并找到了“汝钧”的确切窑口和产地。

最新回答
寂寞的长颈鹿
明理的香氛
2025-07-19 04:48:05

特征与生产工艺

1、釉色

汝窑之不凡在其釉色,釉色以天青为主要颜色,亦包含天蓝、粉青、月白等色,有“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的美誉。

汝民窑的釉色则丰富多彩,不同釉色间有明显的地域性,即同种釉色的汝瓷主要由某一地区所生产。

2、器形

从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汝官窑瓷片分析,器型主要有碗、盘、钵、瓶、洗、盏、水仙盆、尊、盖等几类。采用手拉坯的方法制作,技法熟练。

碗、盘为日常生活器皿,故造型简单大方,仅以十瓣瓜棱形或莲口式予以点缀,美观实用。钵造型成敛口,下有凹圈足或矮圈足,小巧典雅,富有生趣。

瓶、洗两类造型多样,线条流畅。茶盏托造型讲究,富于装饰。而水仙盆分椭圆形和海棠式两种,设计精巧,显示了皇家的审美意趣。

汝民窑主要生产民间生活用瓷,造型多样,采用多种装饰技法。各窑口在装饰方法和装饰纹样上各有其长处。

3、开片

传世的汝官窑瓷大多器表有纹片,无纹片者极少见。汝瓷釉面的开片是在烧制过程中因为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一而出现的开裂纹片,这本来属于瑕疵,但在文人眼里却成了艺术效果,皇宫贵族也相当崇尚。

关于开片,文献纪载∶“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目前公布的汝窑传世品中,无纹片的只有一件,即是收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的青瓷无纹水仙盆。

由于汝窑以玛瑙作为釉料,所以不管是冰状纹片、浅开片或白色短纹片等,皆为鱼鳞状开片,没有纹线较长的大开片,这是汝窑与其他瓷釉面开片不同的地方。

4、支钉

汝官窑施釉技法精湛,多采裹足支烧,支钉很小,因此有“芝麻支钉”之说,使器表和器底全施满釉。另外也有少数采用垫饼垫烧法,器表和器底均施釉,圈足底则露胎无釉。

支钉的多少因器形大小而定,多者五个,少者三个,惟椭圆洗、海棠洗和水仙盆采用六支钉,四支钉者极为罕见。

汝民窑以垫饼烧制为主,少数为全满釉支钉烧制。相较之下,汝民窑的支钉稍大,如绿豆瓣。

扩展资料:

工艺原料

汝官窑的胎釉特征、烧制工艺等与同时代的其他青瓷有着明显的不同。其胎料所含的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铝(Al2O3)偏高,胎土淘炼精细,土质细腻,胎骨坚致,呈香灰和浅灰色。胎体内有形状和大小不一的气泡,是手拉坯的自然现象。

釉层厚而润泽,犹如堆脂,且胎釉结合紧密,施釉讲究。汝洲当地盛产玛瑙石,汝官窑以玛瑙作为釉料,釉色纯正,更显光亮莹润。如果在阳光下观察,会发现釉内散布微弱的红斑,是与其他瓷器迥然不同的特征。

文献纪载与发展历程

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带来稳定的社会秩序。农业生产力复苏、手工制造业开始蓬勃发展,尤其以陶瓷业为最,在宋王朝达到了巅峰。在此背景下,陶瓷业竞争激烈,各名窑相继活跃于舞台上,而为因应皇族的需求,北宋皇宫选定技术精湛的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由中央直权控制并派值官严格监制,民间不可使用。

其中汝窑以产地河南(故称汝州)而闻名,而被誉为五大名窑之首的即是汝官窑,出土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而汝官窑烧制贡瓷的时间前后约为二十年,从宋哲宗元祐元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086~1106年)。

南宋叶寘《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规定民间禁烧。传世的汝窑瓷器不足百件61件,可见其珍贵。而除了宝丰县清凉寺为官窑外,其余之窑口皆用作烧制民间之日用瓷。

感动的诺言
俏皮的睫毛膏
2025-07-19 04:48:05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元祐元年(1086年)至崇宁五年(1106年),南宋时就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流传到今天的真品更是不足百件,而窑址出土物,几乎都为废弃的残件破片。据相关资料统计,现今全世界遗存的汝窑瓷器,有序可循的共65件,几乎都为博物馆典藏,仅有6件属于私人收藏。
1992年一件直径8厘米的汝窑小盘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成交。2012年4月4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上,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比拍卖前估值底价高出3倍,刷新了宋瓷的世界拍卖纪录。
可以说是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忧虑的中心
贪玩的老师
2025-07-19 04:48:05
1、宋代汝瓷釉下无气泡。笔者曾用5倍、10倍、50倍放大镜重复调查,30余件汝瓷,件件如此,无一例外。现代有的仿汝瓷相同没有气泡,因而能够这么说,但凡宋代汝瓷,釉下无气泡;无气泡瓷器,纷歧定是汝瓷。

2、宋代汝瓷的比重比现代汝瓷仿品的比重小。任何物体遇热膨胀,遇冷收缩,汝瓷器通过近千年的热胀冷缩,就会呈现物理学上的“膨化表象”,比重变小。笔者通过测验,宋代汝瓷的比重在20-22之间,而现代汝瓷仿品则在30之上。

3、宋代汝瓷敲击时,声响消沉。由于汝瓷是高岭土烧造的,布局不坚密。现代汝瓷仿品敲击时,则宣布洪亮嘹亮的声响。

4、宋代汝瓷有规范的蟹爪纹。由于螃蟹是立行,不是匍匐,在沙难上会留下一个个孤立的小洞,而宋代汝瓷立确是“汁中棕眼隐若蟹爪”。现代仿品则看不到这种蟹爪纹。

5、宋代汝瓷釉面反映淡淡赤色。由于汝窑釉料有红玛瑙成份,所以汝瓷釉面才干反映出淡淡的赤色。现代汝瓷仿品,无论怎么看,也看不到淡淡赤色。

6、宋代汝瓷器大多数是天青色。由于公元1107年,北宋徽宗皇帝在居室看到一只天青色瓷器,非常高兴,窑厂投其所好,所以大多数汝瓷贡品为天青色,即有粉青、卵青、灰青,都离不开天青这个基调。现代汝瓷仿品,还未仿出宋代汝瓷的天青色。

7、宋代汝瓷缺少玻璃质感而有玉质感。这是玛恼釉的重要特征。而现代汝瓷仿品则相反,有玻璃质感无玉质感。

喜悦的手链
超帅的小馒头
2025-07-19 04:48:05
汝瓷的鉴定方法:1目鉴:看器形、釉色、胎质、开片、支钉。2与博物馆藏品或拍品进行对比3科学鉴定:热释光或光释光仪器检测并断代,老化痕迹鉴定。以下资料供参考:
一、釉色。真品的釉色青中泛蓝,纯净、温润,釉表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的光泽。它既不同于钧瓷的乳光,也不同于哥窑的脂光,而是一种类似于古玉般内蕴的光泽。釉较薄且平滑均匀地紧贴于胎骨,呈半透明状。借助二十倍的放大镜观察可见釉中气泡大而稀疏,犹如镶嵌在明朗夜空中的颗颗明珠,素有“汝器釉泡如晨星”之说,就是指釉泡清晰、疏朗而言的。新仿品的釉色青中闪黄绿色,施釉厚而不匀,乳浊而不透明,由于也加入了玛瑙石的粉末,所以釉表光泽很润,但不够清爽,有一种油腻的感觉。借助放大镜观察釉中的气泡相互叠压,联成一片,象是密集堆积起来的肥皂泡。
二、胎骨。真品的胎骨是深香灰色,也就是比柱香燃后灰烬的颜色稍深一些的颜色,从器底的支钉痕破釉处可看到这种胎骨的本色。凡宋汝窑器的釉表出筋或起弦线棱角的地方常见有浅赭的色调,俗称为“羊肝色”。
也许有人会问“胎骨本色的深香灰色,怎么会稳现出这种“羊肝色”呢?原来,坯体表面的金属矿物质在高温燃烧过程中与窑炉内的空气接触而充分氧化,自然形成一种铁红色的氧化面与深灰的胎色相衬,透过天青色的釉层,我们看到的就是这种浅赭色调的“羊肝色”了。新仿品的胎骨是白色的,较旧器份量沉重,器体厚,胎沉,足略小,口部不是采用真品平切的修坯方法,棱角分明,薄而爽利,而是修成一个流圆的唇口,由于新仿品的胎体和釉层都很厚,所以腹壁凸起的三组弦纹也显得模模糊糊,粗软无力,显现出一种肉粉的色调。
三、纹片。真品的纹片是“蟹爪纹”。美妙异常,在开裂程度较深的碎纹中,交错掺杂着许多无色透明的短线纹,较深的纹片是浅赭色的,较浅的短线是无色的,两者交织叠错,迎光观察时发现所有的纹片都是斜茌的,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纹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在这种恰到好处的程度上,的确是巧夺天工的一手绝活。新仿品纹片大小不一,很淡、很浅,基本上是无色透明的,毫无规律可循。
四、支钉。宋代官用高档瓷器入窑前,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汝窑支钉一般为单数,有三个、五个、七个的,六个支钉的器物只有椭圆水仙盆一种。真品是七个支钉,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新仿品也是七个支钉,痕迹大如绿豆,四周的釉被掀起,形成一个个的小槽坑。迄今为止我们没有见到有任何一件仿品能够再现出宋汝窑瓷器清幽美妙,超尘脱俗的美学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