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为什么把景德镇称作瓷都

清脆的蚂蚁
健壮的大门
2023-05-06 03:27:37

为什么把景德镇称作瓷都

最佳答案
痴情的皮带
大气的小鸽子
2025-07-20 20:52:48

引 言 景德镇是江西省东北部一个市镇,地方不大,但名声很大,无论古今中外,都知道景德镇以产“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而成为举世瞩目的瓷城。“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这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对景德镇的高度评价,景德镇也当之无愧。 景德镇的形成阶段 景德镇在东晋叫新平镇,唐武德四年改镇为县,仍叫新平。因其雄居昌江南岸,又叫昌南镇。北宋真宗时(公元1004--1007年)改名为景德镇。当时,景德镇烧制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扬海内,真宗皇帝赵恒派官员到镇督造瓷器,贡奉朝廷,并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写上“景德年制”四字。景德是真宗年号,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改名为景德镇,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景德镇瓷器名闻天下,但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瓷器的,目前尚无定论,据史书记载:景德镇陶瓷业是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即东汉时代开始的;经过三国、魏晋到公元六世纪的南北朝时代的陈朝,它的瓷业生产已较有名气了;唐代景德镇产的瓷器被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廷,”名震天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发现唐代及唐以前的窑址和实物,在这个地区所发现的最早的窑址及瓷片,均为五代时期。在没有找到新的实物证据前,只能把五代作为景德镇瓷业的开始。 五代景德镇 五代时,景德镇瓷业已初具规模。当时,景德镇制瓷还没有使用高岭土作瓷坯原料,仅用瓷石作原料。这种单一的原料制胎,史称“一元配方”。用瓷石制成的坯,在高温下易变形。为减少变形,陶瓷工就把底足加厚加重,以承受上面的压力,这样瓷器的造型风格受到一定影响。五代时,景德镇的主要产品是青瓷和白瓷。青瓷,胎呈灰色,与当时名噪南方的浙江越窑制品风格相近,其质量上乘的制品几乎达到乱真的程度。白瓷较精,白瓷胎致密坚实,吸水率低,色调纯正,与北方白瓷接近,但透光度更好。五代景德镇烧制白瓷的成就,对于该地区宋代青白瓷的制作以及明清时期彩瓷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景德镇也是南方最早生产白瓷的地方,它开始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但从全国范围来说,那时的制瓷格局是“南青北白”,即南方以浙江越窑青瓷为代表,北方以河北邢窑白瓷为代表,景德镇窑同它们相比,还稍逊一筹。五代是景德镇瓷业的起步阶段。 宋代景德镇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社会恢复安定,生产得以发展,制瓷业也进入到一个“百花齐放”的繁荣时期,各地名窑名瓷不断涌现,其中官窑、汝窑、定窑、钧窑和哥窑被后人称为五大名窑,成为当时制瓷水平最高的代表。受其影响,景德镇的制瓷技术日益成熟,规模迅速发展(瓷窑多达300余处),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宋代景德镇主要烧制青白瓷一种品种。这种瓷器因釉色青中显白,白中泛青,介于青、白之间,故得名(也称为影青、映青、隐青)。青白瓷,清淡高雅,俊秀挺拔,享有“饶玉”之称(即饶州之玉,因景德镇在宋时属饶州)。它是景德镇独创的一种瓷器,因而也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珍贵的品类。 青白瓷以日用器为主,饮食具有碟、盘、碗,酒具有注子、注碗、杯;卫生具有钵、洗和各式香薰,照明具有灯盏,瓷枕有象枕、狮枕等,盛化妆品和香料的盒更是丰富多彩,还有浮雕人物。齐全的品种说明,景德镇瓷工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器物的成型方法;而且还出现了较细致的分工。 此时,瓷工们对成型质量非常讲究,坯胎已做得很薄,坯体表面也加工得十分精细,再辅之刻花、篦点、篦纹和印花装饰,与影青釉相互配合,相互辉映,使青白瓷真正收到了光致茂美的艺术效果。它常见花纹有牡丹、莲、梅、卷草、凤、鱼、婴戏等。北宋前期,青白瓷多光素无花纹,器形规整,釉质润洁,有“冰肌玉骨”之誉。北宋中期以后,刻花、篦点、篦划纹饰在器物上大量出现。南宋以后,盛行印花装饰。其纹饰题材,布局方法,明显受到河北定窑影响,因而又被称为“南定瓷”(即南方的定窑)。如果从瓷器的致密度、透光度、烧制技术等方面比较,青白瓷比定窑瓷好,青白瓷的白度和透光度都很高,已接近现代细瓷的标准。此后,社会上大量使用的白瓷都是在青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青白瓷的出现,使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它以其独特的风姿而具备了与同时代的其它名窑名瓷一争高下的实力。 色质如玉的青白瓷一出现,就倍受人们喜爱。这也使它的销售市场极为广阔,不仅销往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大量销往海外。青白瓷对江南地区的瓷窑影响很大,出现了许多模仿青白瓷的瓷窑(共计有8省34个县),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青白瓷系是江南地区两大瓷窑之一,影响面之大,居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 宋代是景德镇瓷业全面发展的阶段。 元代景德镇 元王朝于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门烧制官府用瓷。为什么元王朝要把唯一的为皇室服务的瓷局设在景德镇呢?这是因为蒙古统治者崇尚白色,以白为贵,当时,景德镇大量烧造青白瓷,这种白色调瓷器博得了蒙古统治者的喜爱。这便是他们把瓷局设在景德镇的主要原因。浮梁瓷局的设立,使景德镇倍受“关怀”,它得以集中全国各窑场的优秀工匠,得以垄断优良的原料等,这为瓷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元代结束了宋、金、西夏对峙的分裂局面,社会趋于稳定,蒙古统治者虽不善于治国之术,却大力提倡海外贸易。那时,中国的瓷器输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的海上贸易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必然刺激各种手工业发展,它对于在宋代已有广大市场的景德镇制瓷业来说,无疑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元代景德镇瓷业的辉煌成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元代景德镇瓷工凭借其出奇的创造力,在制瓷工艺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发现了新的优良的制瓷原料——高岭土,并把它掺进瓷石制胎,这便是著名的“二元配方法”。高岭土(此土产于景德镇市东北45公里处的东埠高岭村的高岭山,故名之,它也是国际通用的专门术语。此后,就把这种能制瓷的白色粘土通称为“高岭土”)的应用,是元代景德镇的伟大创举,在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其一,迎来了瓷业的繁荣。南宋后期,景德镇出现了原料危机,上层优质瓷石枯竭,瓷业生产陷入困境。高岭土的应用,使过去无法利用的藏量巨大的中下层瓷石得以使用,从而使景德镇瓷业安然渡过了南宋以来的原料危机,迎来了元代瓷业的兴旺发达,也为明清景德镇瓷业的蓬勃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其二,减少制品变形。高岭土掺进瓷石制胎,提高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使制品的烧成范围增宽,变形减少,成品率提高。高岭土在瓷胎中起到骨料作用,因而能烧造颇具气势的大件瓷器。高岭土的应用,改善了瓷器的理化性能,景德镇瓷器由低火度的软质瓷变成高火度的硬质瓷,从而完成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次巨大的、质的飞跃。其三,降低了成本。高岭土是土质原料,采掘方便,仅需淘洗即可使用(瓷石需经长时间粉碎后才能使用),这样,瓷器的成本必然会有所降低。高岭土的应用,是元代景德镇瓷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给景德镇瓷业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枢府器”是元代官府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一种白胎白釉瓷器(因有的器物上刻有“枢”、“府”二字,而得其名)。同青白瓷相比,枢府器胎体稍厚,釉色偏白,呈鹅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瓷器。它具有烧成温度高,胎釉结合紧密的特点,而成为一代名品。卵白釉瓷分精、粗两类。精制的制品基本为白乳浊釉色,有印花装饰;较粗的制品一般胎体厚重,素面无纹饰,釉色白中略显灰青。卵白釉的出现,为青花和釉里红的艺术效果提供了物质条件。元代景德镇另一个巨大成就,就是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蓝彩瓷器)。清新明丽的青花瓷取代了元代以前的刻、划、印花等装饰技法,而成为我国陶瓷装饰的主流,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青花瓷的出现,使其它大部分古老的窑场都相形见绌,它昭示着景德镇瓷业的高度发展。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优良的使用价值,赢得了古今中外人士的喜爱,为此,青花瓷的生产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绝大部分供外销,主要销往伊斯兰教地区。销往这一地区的青花瓷器多数是大件器,各式盘的口径一般在35--45厘米之间,大的达58厘米之多。这是适应当地生活习惯,为人们围在一起,席地而坐吃抓饭时所使用的。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的又一重要发明。釉里红也是釉下彩,在操作上亦与青花相同;与青花不同的是,青花的着色剂是氧化钴,釉里红则为氧化铜的呈色。元代釉里红的呈色红而不鲜,朴实无华, 象征吉祥与富贵,深得人们喜爱。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也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器。青花和釉里红的综合装饰,有着奇特的艺术效果,二者相互衬托,显得和谐高雅。它至今仍为景德镇瓷器中的名贵产品。此外,金彩、珐华彩、红釉和蓝釉等,也是当时的新品种。这些颜色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瓷器的彩饰技法,它表明景德镇瓷工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色剂的使用方法。元代景德镇的瓷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开始进入黄金时代,它为明清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明代景德镇 明代景德镇瓷业在宋元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宋元以前,名窑遍布全国,各名窑产品各具特色,并且都有各自市场;但制作水平相差无几。从明代开始,景德镇瓷业的技术水平和烧造规模都明显地超过各地窑场,其产品几乎占据了全国主要市场,而至精至美的宫廷用瓷也几乎全部由景德镇供应。由此,景德镇成为 “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瓷业中心。这一局面的形成,除了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有利的地理环境外,御器厂的设立也有重要作用。在元代浮梁瓷局的基础上,明洪武年间,朝廷又在景德镇设立了御器厂,亦即官窑,专烧皇室用瓷。为满足宫廷需要,官窑不计成本,讲究质量,向高、精度发展,同时还不断开发新品种,从而也带动了民窑的发展。民窑为了扩大市场,也不断提高质量。这样就出现了“官民竞市”的繁荣景象。据史料记载,明代景德镇制瓷最盛时期有官窑58座,民窑900余座,从事瓷业的瓷工达10余万众,出现了“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的盛况。清清昌江水,悠悠贯城过。在这条古代景德镇主要的交通运输道上,每日装运瓷器的“舟帆日日蔽江来。”瓷器为景德镇这座江南山区的古镇,孕育出资本主义的萌芽,带来了空前的兴旺。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景德镇民窑的分工很细,从瓷土开采到瓷器烧成,要经过72道工序;同时,官窑的分工也极其细致,御窑厂内有大碗作,酒盅作等23种专业分工。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力,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当时,所产瓷器的瓷质细腻,釉色精美,艺术造脂相当高。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产品,其它各类品种也很出色;还能烧造气势宏伟的大龙缸和薄如蝉翼的薄胎瓷。按制瓷工艺分有: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四大类。釉下彩是指青花,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因彩绘在生胎上,着釉后一次烧成而得名。明代景德镇青花器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由于绘画用的钴料和绘画题材、笔法的不同,明代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往往各具特色,千瓷百态,例如早期青花色泽浓艳凝重,中期浅淡秀雅,晚期鲜艳且蓝中泛紫,末期则蓝中带灰。此时,官窑青花精细优美,民窑青花也不乏精致之作。在青花的制作和青料的运用上,明代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而成为中国青花瓷发展的顶峰。釉里红的制作在洪武时发展到极盛阶段,宣德釉里红器也颇有盛名,其后,釉里红器逐渐减少。青花釉里红创烧于元代,但未见成功之作,明宣德时,烧制出了较成功的青花釉里红。釉上彩是指在已烧成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彩在釉上而得名。明代景德镇釉上彩品种丰富,有单彩、三彩和青花五彩等。青花五彩创制于宣德朝,盛行于嘉靖、万历朝。嘉靖、万历青花五彩浓艳夺目,不但官窑器精彩纷呈,民窑器也争奇斗艳,青花五彩制作技艺步入一个新阶段。斗彩,是釉下青花同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工艺。真正的斗彩创造于明成化年间,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但以成化斗彩成就最高、名气最大。颜色釉是指各种色泽的高温釉和低温釉。它有一种色泽的单色釉,也有多种色泽施于一器的杂色釉。明代景德镇的颜色釉瓷,主要是官窑制品。明代的白瓷属于高温颜色釉。明代白瓷胎体薄、白度高,这种白瓷釉色柔和,给人以“甜润”的感觉,被称为“甜白瓷”。此后,各朝的白瓷均别具一格,如宣德白瓷“光莹如玉”,嘉靖白瓷“纯净无杂”,万历白瓷“透亮明快。”高质量的白瓷为彩瓷的迅猛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永乐,宣德时成功地烧造出高温铜红釉器,即“祭红”,它是我国陶瓷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色调纯正的红釉瓷,也是景德镇瓷工的又一重大贡献。宣德以后,高温铜红釉渐趋衰落。此外,明代景德镇烧制的高温蓝釉、柿色釉、黑釉和青釉等都有极高的成就;其低温的孔雀绿釉、铁红釉、黄釉也很出色;嘉靖时,杂色釉制作特别兴盛。 明代景德镇瓷器大量外销,它不但销往亚洲和非洲,还销往欧洲。随着瓷器的输出,明代景德镇的瓷艺也对世界各国的陶瓷产生了影响。在埃及、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制作 的陶器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明代景德镇瓷器的影响,有些产品模仿得非常逼真,在形状、图案、纹饰上与明代景德镇瓷器的风格很接近。随着瓷器的输出,景德镇制瓷技术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先传到朝鲜、日本、越南、泰国、中东等国家与地区,稍后,经阿拉伯人传到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丹麦等国,为欧洲制瓷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明代景德镇瓷业的成就是巨大的,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明代景德镇无可争辩地成了中国的瓷都,也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瓷城。 清代景德镇 在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中国瓷都的地位。瓷业生产仍分官窑和民窑两类,但官窑和民窑的关系与明代相比有区别,它废除了明代官窑官办官烧的制度,采用官搭民烧制度;取消了明代那种对民窑限制性的禁令,充分释放了民窑的发展潜力。民窑的生产规模,专业分工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烧制技术普遍提高,精细瓷器不断涌现,清代官窑瓷器多为民窑所出。官窑、民窑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促进了整个瓷业的发展。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业得到了巨大发展,进入了我国古代陶瓷史上极盛的黄金时期。其全盛时期,制瓷工人有20余万之多。法国传教士殷弘绪(汉名)在康熙51年(公元1712年)写的信中这样描述景德镇:“景德镇拥有一万八千户人家,一部分是商人,他们有占地面积很大的住宅,雇佣的职工多得惊人。按一般的说法。此镇有一百万人口,每日消耗一万多担米和一千多头猪。……”《浮梁县志》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包围着的一座巨城,也像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这里的数字可能有些不准确,但它却实实在在反映出清初景德镇瓷业已十分繁荣昌盛这一事实。就整个清代来说,景德镇瓷都的地位比明代更突出:全部的宫廷用瓷由景德镇供应,社会上绝大部分民间用瓷也由景德镇供应;景德镇瓷器还销往世界五大洲,其中销往欧洲的瓷器的数量非常巨大。当时的外销瓷,大多是按照外国指定品种、器形、图案和色彩进行制作的。这些对景德镇的制瓷技术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清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康熙年间,景德镇瓷工对窑炉进行了改革,他们吸取了北方馒头窑和南方龙窑的优点,发明了蛋形窑(其形状像半个鸡蛋覆于地面,故名为“蛋形窑”)。蛋形窑也叫镇窑,又因其以松柴为燃料,所以又把它称为“柴窑”。它以容量大,烧成快和利用还原焰见长。我们知道,决定瓷器品质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原料,二是窑炉烧成技术。因此,窑炉便构成我国优秀传统制瓷工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蛋形窑在我国陶瓷史及窑炉技术史上有特殊地位,也对欧洲的陶瓷窑炉产生了重大影响。蛋形窑的出现,为景德镇瓷业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其次,改进制备工艺,在瓷胎上大大增加了高岭土的用量,使瓷胎的理化性能大大提高,达到了现代硬瓷的标准。清代景德镇的瓷器,胎质坚实致密,略呈半透明状,釉色洁白纯净,莹润如脂。这为彩瓷和颜色釉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青花瓷仍是清代景德镇最主要产品,其中尤以康熙时的民窑青花最著名。康熙青花题材多样,色分五等,成为整个清代青花瓷的代表。除康熙青花外,康熙釉下彩还有青花釉里红,釉三彩和各种色地釉下彩,它们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其中釉里三彩是康熙朝创烧的新品种。康熙釉上彩也是百花争艳,康熙五彩便是其中一个著名品牌。它的重大突破就是用釉上蓝彩代替了明代青花五彩中所用的釉下青花,并将黑彩也用作釉上装饰,丰富了彩色,是一种纯粹用釉上彩料绘就的五彩瓷。此时,瓷工利用国外进口的珐琅彩料烧制出颜色丰富的珐琅彩瓷;景德镇瓷工又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参照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创制出一种新的釉上彩——粉彩。此外,康熙斗彩、素三彩也相当出色。康熙颜色釉更是品种繁多,美不胜收。光红釉就有铁红、铜红、金红之分;蓝釉有天蓝、霁蓝、洒蓝之别;既有变幻莫测的窑变花釉,又要别具一格的结晶釉;它们之中,尤以郎窑红和豇豆红而享誉天下。雍正一朝时间虽短,但它的制瓷成就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品种之多,制作工艺之精湛,都是其他朝代所无法比拟的。雍正朝的颜色釉,以仿官窑、哥窑、汝窑、钧窑为最有名,仿制技艺均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境界。其青釉的烧制水平攀上了历史的顶峰,釉里红发色鲜艳,成为空前绝后的杰作。在康熙粉彩的基础上,雍正粉彩的技艺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无论官窑、民窑、粉彩瓷的制作都非常讲究。自雍正开始的整个清代,粉彩成为了彩瓷的主流,它和青花两个品种在整个景德镇烧制的瓷器中占了极大比重。另外,低温胭脂水釉的制作水平也创了历史新高,炉均釉则是雍正朝首创。乾隆时期,景德镇瓷器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攀上了历史的新高,其精美奇巧的造型,五彩缤纷的釉色,华缛多姿的纹饰,都堪称一代之奇。若单从成型技巧角度看,乾隆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确实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它竭尽制作之能事,无论大件器小件器,均不惜工本,精益求精。青花、斗彩、珐琅彩、金彩、粉彩制品,在继承雍正的传统上,都有极精致的产品;高温和低温的各种色釉如红釉、蓝釉、青釉、松石绿釉等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乾隆朝的另一个突出成就是,极大地发展了特种工艺瓷,如“象生瓷”和“仿生瓷”。象生瓷是用瓷土塑造植物、动物及干鲜果品的形象。所仿胡桃、藕、石榴、茄子、花生、螃蟹、海螺等形象,几乎与原物不能分辨。仿生瓷就是用瓷器仿制各类工艺品。所仿古铜器、漆器、竹木器、牙角器和玉石器都得心应手、惟妙惟肖。纵观乾隆一朝,其瓷器的特点是以“奇”、“巧”取胜,它雄伟浑厚不及康熙,精致茂美不如雍正;而特种工艺瓷的制作技巧则有鬼斧神工之妙。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过去中国瓷业的鼎盛时期,乾隆以后,景德镇瓷业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作为中国瓷业中心的景德镇受到了很大打击。 小 结 景德镇制瓷业从五代到清代历经千年而长盛不衰,这在世界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她虽然不是瓷器的发明者,但却能集历代名窑之大成,以精湛的制瓷技艺和高度的瓷业成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陶瓷的最杰出代表。景德镇瓷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同时,它也是我国与东西方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因此,景德镇陶瓷理所当然地在我们伟大民族的文化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最新回答
酷炫的鞋子
斯文的灰狼
2025-07-20 20:52:48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誉称。景德镇生产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了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以宋真宗皇帝的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尔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景瓷的发展跃为历史颠峰。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丰富的陶瓷资源,绚丽的陶瓷艺术,陶瓷文化和艺技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
汉代时景德镇的地区就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础上,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两晋、南北朝时期,新平镇陶器生产已经逐渐向瓷器过渡,虽然当时烧制的温度不是很高,烧品质量还不算不乘,但式样和釉色已达到较高水平,新平镇因此名声渐起。到隋唐,这里烧制出名副其实的瓷器,完成了由陶到瓷质的飞跃。
历史发展到宋代,南北名窑林立,突出有汝、官、钧、定、哥五大名窑,而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从宋代开始,景德镇独创了一种叫做青白瓷的新品种,这种瓷器青中有白,白里泛青,釉色像玉一样润泽有光,在温润的釉色下,刻花、印花的纹饰清晰可见。元朝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专门督促瓷器的生产。北方陶窑的烧制技术也随着南下的工匠传到这里,景德镇的陶瓷烧得越来越白,瓷坯上的釉色渐渐变得像鹅蛋壳一样的颜色,人们把这种瓷称为卵白瓷。元朝的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常常定制这种白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枢府瓷。
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白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到元朝中期,景德镇的白瓷烧制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创烧了成熟青花、釉里红及各种单色釉品种。尤其是高岭土的发现和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制胎法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瓷器的物理性能,使瓷器的烧制温度达到了1300摄氏度以上,出现了世界陶瓷史上划时代的高温硬质瓷。随后出现一种在素白色的坯体上描绘图案的釉下彩技术—用钴料在瓷胎上作画,然后盖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烧制好的瓷器质地洁白细腻,散发美丽迷人的蓝白色调,轻轻一敲,就会发出银器一样的声音,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青花瓷。中国青花瓷一露面,立即被各伊斯兰国家、大小苏丹奉为最珍贵的宝贝和收藏。检举补充回答: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建立明王朝。景德镇设立了御器厂,由朝廷委派督陶官并由国家投入资金,专门为皇室和朝廷大臣们烧制祭祀和生活用品。不惜人力,不惜工本,在满足宫廷需要的前提下,景德镇生产出当时世界上最精美的瓷器,景德镇迎来了制瓷业的兴盛时期。
在品种上,明瓷的异彩纷异呈也是空前的。这个时期,又创造成功了薄如蛋壳,轻若绸纱的薄胎瓷,以及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纹饰丰富的瓷板书。还有精妙无比可以乱真的各种仿古瓷。
十五世纪初,三保太监郑和携带大量丝绸和景德镇烧制的瓷器,七次出使当时称为西洋的南亚和西亚诸国,诱发了中国海外贸易的热潮。
在郑和出使西洋一百年后,葡萄牙人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开辟了欧州通往东方的新航线。1513年,第一艘葡萄牙商船到达广州,从此,景德镇的瓷器随着欧洲人的商船大量进入欧洲市场。随后制瓷技术也开始传统入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公元1369年,明朝政府以国家财力支持景德镇瓷器生产,并且在镇上的珠山一带建立御器厂,专门为朝廷烧制瓷器。明朝中期,景德镇的制瓷业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的附属地位,成为分工明细的手工业行业。
公元1644年,清朝顺治皇帝入关,承袭了明朝皇帝修建的紫禁城,也承袭了他们远在江西的御器厂。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执政的150年时间景德镇的陶瓷业又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继承了明代的工艺和品种,而且还有不少的发明创造比如康熙时的青花瓷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增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珐琅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下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斑谰绚丽奇观的“窑变”等等。其他如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豇豆红最为著名。总之,清代的景瓷,其品质、造型、釉彩都达到空前水平,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清朝把明朝的御器厂改为御窑厂,选派内务府官员驻厂督造,这时的制瓷技艺日益精湛,品种也更加丰富多彩。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中的玲珑瓷、粉彩瓷和高温颜色釉,正是在这期间发展起来的。
清朝后期,景德镇陶瓷生产受到外国洋瓷器的挑战。由于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战事频繁,政局动荡,外贸入侵,市场缩小,景瓷生产也受到严重摧残,陶瓷生产一落千丈。延续500多年之久的御器厂也寿终正寝。民国时期,社会仍不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特别是日寇侵华期间,景德镇多次遭受日寇飞机的轰炸,坯坊、窑房大面积遭受破坏,全镇瓷窑能营业税的只有33座,处于奄奄一息境地,整个瓷业生产陷入低谷。不过沙漠中也有绿洲,在这个不景气的时代里,瓷业生产在操作方面却有所进步,如出现脚踏辘轳车,手摇碎釉机,石膏模型铸坯,雾吹器吹釉等较先进的方法。特别是清末宣统二年,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宣告成立,标志着景德镇陶瓷进入一个企业化时代,显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这家公司在设计上比较多元化,而且有不少创新,制作也十分精巧,同时还进行一系列技术革新,试行机械生产、贴花纸彩瓷、以煤代柴烧造等,有较大的促进力。民国期间,瓷业改革者杜重远为景德镇陶瓷工业的改革倾注了心血,他力主重新振兴景瓷,成立陶业管理局,自任局长。从外地招揽人才,培训瓷业工人,制订改革陶瓷工业的各项措施,促使景德镇瓷业生产焕发出勃勃生机。

务实的睫毛
调皮的西牛
2025-07-20 20:52:48

景德镇市, 别名 “瓷都”,为江西省地级行政区(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省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是浙赣皖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之一。景德镇陶瓷享誉全世界,历史上是官窑之地。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景德镇市是世界瓷都,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地区。景德镇曾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等称号。

瑶里镇,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距景德镇市区 50公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美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瑶里境内现开发有五大景区、数十处景点,分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大类:汪湖生态游览区、瓷茶古镇游览区、梅岭休闲度假区、高岭土矿遗址园区和绕南瓷器主题园区。

瑶里古村落大多临水而建,自古以来青山常绿。瑶里境内矿藏丰富,但从未进行过开采,因而瑶河未受到污染,一直是清澈见底。瑶河观鱼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瑶里物华天宝,人才辈出,是西汉长沙王吴芮、南宋开国侯李椿年、清朝工部员外侍郎吴从至等历史名人的故里和邻里。开国元帅陈毅曾在此工作和生活过,并领导了新四军改编。这里有展示徽派“三雕”艺术的狮冈胜览、程氏宗祠;有展现封建家族礼仪思想的进士第;有再现革命斗争历史的陈毅旧居、抗日动员大会会场、红军游击队驻址;有印证往日繁华景象的明清商业街、徽州古道;有反映瑶里风土人情的灯彩、地戏,等等。

瑶里地处山区,多在海拔600~900米之间。最为秀丽的景色当数汪湖生态游览区和梅岭休闲度假区,那里山峭林密,景色雄奇,95科648种木本植物在这里茁壮生长,数百种野生动物在林内繁衍生息。那里既有流泉飞瀑、奇石洞天;又有千年樟群、原始森林;集山、水、岩、林为一体,聚险、奇、峻、秀于一身,汇四季景色变幻为一时,是一处寻幽探奇的旅游佳境。 

瑶里制茶历史悠久,是浮梁重要的茶叶产区,历来作为“贡茶”进奉朝廷。其叶色清香持久,滋味甘醇绵长,形态纤细匀称,条索紧细,白毫披露,银光隐翠,属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 这片古老而有神奇的地方,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是人们享受大自然的绿色仙境。她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融历史与民俗为一身,是旅游休闲、访古修学、寻幽探奇的绝佳之地。

古窑民俗博览区位于景德镇市瓷都大道古窑路1号(伊龙大酒店旁),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景区主要景观有古代制瓷作坊、镇窑、佑陶灵祠、古窑群、天后宫、瓷碑长廊等50多个;主要节庆活动有“祭窑神”、女子瓷乐队演奏以及拉坯、画坯等古代制瓷工序表演。历代古窑展示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等景点,展示了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

陶瓷历史博览区内的古建筑群古朴清雅,气势雄伟;古作坊构造简捷,布局合理;古窑房构架精巧,质朴实用;古工艺流程精确,分工精细。 这里群山环绕、名花翠竹点缀其间;明清瓷业建筑和世俗民居建筑、古代手工制瓷工艺的全过程,构成了极富内涵和独具特色的陶瓷历史古文化区。

浮梁古城位于景德镇市郊,距离景德镇市区8公里。 浮梁古城建于唐元和十二年,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浮梁古城是历代浮梁县治之所在。景德镇历史上一直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叹“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充分体现了浮梁古城瓷茶文化源远流长。

浮梁古城内有全国唯一的五品古县衙和宋代佛塔——红塔;浮梁古城有气势宏伟的古城门楼、浮梁古城堪称世界一绝的历史文化长廊、正在申报世界纪录的千年瓷坛;曲径通幽的千年古井;体现陶瓷文化的精品陶瓷馆魁星阁;在建的宝积寺和韵琴湖等。浮梁古县衙为江南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县衙,也是全国仅存的四处古县衙之一,1987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衙署内陈列了古代官服、刑具、十八般兵器、讯杖、官轿、夹棍。衙院内宽敞空旷,古木参天,中有40米长条古路面甬道,直通大堂。 浮梁县衙被誉为“江南第一衙”,是因为浮梁的知县是官居五品,浮梁地处皖、浙、赣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洪岩仙境,位于江西乐平市东北部,其自然风光奇特,人文历史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而且交通四通八达,距瓷都景德镇48公里,离中国第一画里乡村婺源80公里,至三清山公只需2小时路程,距龙虎山120公里离庐山200公里。洪岩仙境风景区距景德镇市区约50公里,距乐平市区38公里,毗邻婺源、德兴两县市,是江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和景德镇市最佳十景之一。

兴奋的柠檬
勤劳的万宝路
2025-07-20 20:52:48
·景德镇瓷器
◆瓷器产品简介 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郑和下西洋与景德镇瓷器 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公元1405年 (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 , 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海外需求。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乐观的秋天
欢呼的戒指
2025-07-20 20:52:48

“古彩”即釉上五彩,承明代传统而得名,“康熙以古彩见长”。吸取绘画技艺,“铁线”勾描笔力刚劲,平涂色彩略分深浅,格调明朗又称“硬彩”。成为主流。典型有康熙“古彩举鼎大盘”,清秀透彻技艺出新。五彩瓷盆,图案吸取了花鸟画的特点,用较为厚重的色料,绘制了一个百鸟争妍的画面,折沿下有“大清康熙年制”款。“素三彩”,有康熙“素三彩八骏大盘”,苍劲古朴可观。

“粉彩”是创新品种。始于康熙年间,“雍正以粉彩著称”。是以“玻璃白”涂底,乳浊作用产生不透明效果。运用渲染法,颜色由深到浅分浓淡明暗。油料调色火度较低,色彩柔和匀净,又称“软彩”。典型有“雍正粉彩团花蝴蝶纹碗”,外壁彩绘圆形单元纹样,“喜相逢”构成。色彩淡雅立体,格调温润清新。乾隆“粉彩描金瓷尊”,原存圆明园海晏堂,通体霁青釉,口沿、颈及肩腹部有金彩叶纹和缠枝莲纹,近底处饰粉彩凸雕莲瓣和联珠纹。整器造型端庄,极为精致。

“豆彩”“豆青地加彩瓷器,创始于康熙,盛于雍正”,是豆青地与开光、粉彩结合。

“珐琅彩”吸取珐琅釉色绘瓷。“康熙时烧制成功”。初用外来色料,能表现复杂题材。黄蓝紫等色作地,双勾仿掐丝纹式,为铜胎珐琅格调。雍正时自制料,突破程式结合五彩技法。如雍正“珐琅彩三友花瓶”,手法如画、清秀雅致。在脱胎瓷上描绘花鸟、走兽、山水、人物等,“乾隆时为极盛”。脱胎白瓷运进京城施绘烧制,多为“宫廷秘玩。”特点是轻、薄、坚、细,纹饰微凸,质地凝练色泽晶莹,宫苑胡姓艺人制品,俗称“古月轩”。

“金银彩”色釉描金、抹银外,五彩加金银更为流行,有戗金、炙金、描金、泥金、抹金等多种,如乾隆“粉彩镂空转心壶”,开光镂空花如圆窗窥视、粉彩花纹凸于紫红、正黄地色上。镶金口、涂金耳、勾金边,富丽堂皇。乾隆“仿古铜牺耳尊”,茶褐色底,勾墨线、填红、绿彩、镶金色。富金属光泽,极为逼真。

“素胎彩”不上面釉,用颜料作地色而绘纹,又有单色涂饰,仿竹木效果。装饰手法极尽所能,但仿铜、石、竹、木等,失去瓷的本色。

魁梧的皮带
机灵的河马
2025-07-20 20:52:48

景德镇瓷器在景德镇陶瓷批发大市场买最好。

景德镇陶瓷市场是以景德镇地区实体陶瓷销售为基础的市场,细分日用陶瓷市场、艺术陶瓷市场、仿古陶瓷市场、创意陶瓷市场、学生陶瓷市场、园区陶瓷市场等。景德镇陶瓷市场。

主要有国贸美术馆、西客站陶瓷城、锦绣昌南、国贸陶瓷广场、明清雕塑园、樊家井古玩市场、陶瓷大世界、红店街、莲社北路艺术街、陶瓷学院一条街、曙光路古玩市场、景瀚陶瓷广场。

景德镇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名扬天下,虽然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品种,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什么样的新品种都脱离不了这四大名瓷。选购工艺陶瓷,并非价格越高越好,而要靠自己的鉴赏能力。

购买景德镇陶瓷注意

一、看颜色

景德镇制瓷素有“白如玉”的美誉,购买时可以先看看瓷质是否白里泛青,如果是白中透着乳黄或其他杂色,八成是低劣的瓷器。

二、听声音

听陶瓷敲起来的声音,景瓷“声如磬”,轻轻一敲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三、比硬度

试陶瓷是否够硬,景瓷都是高硬度瓷,用金属工具在陶瓷上一划,毫无痕迹。

四、测导热

试导热速度,景瓷是高密度瓷,与其他瓷器相比更加厚重,导热速度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