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祠堂与民居的区别
区别在于它们的功能和建筑特点。徽州祠堂是徽派建筑中的一种,是用于祭祀祖先和家族英烈的场所。徽州祠堂通常建在村庄或城镇的中心位置,规模较大,建筑风格独特,有着丰富的装饰和雕刻。徽州祠堂的建筑形式多为宅基地,即以前的祖宅改建而成,通常由三进院落和两侧厢房组成,中间是祠堂大殿。祠堂大殿通常是三开间或五开间,有着精美的装饰和雕刻,其中以木雕、石雕和砖雕最为著名。而徽州民居是徽派建筑中的另一种,是徽州地区居民的住宅。徽州民居的建筑形式也多为宅基地,但通常比祠堂小,规模较为简单。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如厅堂式建筑、围墙院落和飞檐翘角等等。徽州民居的装饰和雕刻相对简单,以木雕和砖雕为主,常常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湛工艺和文化内涵。因此,徽州祠堂和民居的主要区别在于功能和建筑特点,祠堂用于祭祀祖先和家族英烈,规模较大,建筑风格独特,装饰和雕刻丰富;民居用于居住,规模较小,建筑风格简单,装饰和雕刻相对简单。
修祠堂有什么讲究
修祠堂有什么讲究,祠堂是我国珍贵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建筑,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民俗等信息,得到了更集中的关切。那么修祠堂有什么讲究?
修祠堂有什么讲究1一、 祠堂建筑文物价值的认定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中规定:实际存在,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历史文化遗存,均应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祠堂古建筑具有如下条件之一的予以认定:
1、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存在;
2、建筑物本体重修,但原有风格或形置基本保留;
3、建筑物整体迁移,在新迁址占有独立地域范围。
整体搬迁后,在新址有独立的地域范围,所以继续保留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位。在祠堂修缮前,一定认真做好认定工作,以利于祠堂建筑申报文物保护单位,最好请文物管理委员会的专家帮助认定。
二、 修缮中应注意的问题
修缮古祠堂建筑,做好维修方案只能保证质量的30%,真正要做好,70%在施工。比如材料的选择、加工;原构件的拆卸、保护、复原、安装,都是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从目前的祠堂建筑来看,本地区的大多为明、清样式。在修缮过程中,要认清祠堂建筑是明式还是清式的。明清祠堂建筑从形态上看基本上是相同的。布局均采用路进式;建筑结构都是传统的木构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还有抬梁、穿斗混用的;从色彩上看,都是粉墙黛瓦,黑白两色。
明清祠堂建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首先,从体量上看,明式比较偏矮偏小,清式偏高偏大。
其次,从屋面上看,明代建筑比较舒缓,有明显的弧度,清代建筑则比较陡直。屋面有弧度的做法叫"提栈"又称"举折"始于宋代,明代比较普遍。
从柱础上看,明代多用木鼓礅,少用青石鼓礅。青石鼓礅一般带都有雕刻,内容多见花卉,线条简洁流畅,手法饱满圆润。俗称"青石价沿木鼓礅"就是典型的明代做法。清代多用石鼓礅,材质大多为花岗石,以素面为主,少雕刻。
从柱础上看,明代多用木鼓礅,少用青石鼓礅。青石鼓礅一般带都有雕刻,内容多见花卉,线条简洁流畅,手法饱满圆润。俗称"青石价沿木鼓礅"就是典型的明代做法。清代多用石鼓礅,材质大多为花岗石,以素面为主,少雕刻。
从梁架上看,明代一般不用山雾云,要用也比较简洁。清代则多用山雾云,并且大而繁。
从墙体砌筑方法上看,明代一般为实砌,且多用叠涩砌法。梢间山墙内侧,一般贴有砖细墙裙。清代有实砌,有空斗,也有下实上空混合砌法,但未见有叠涩砌筑的做法,也很少使用砖细墙裙。
从梁枋、门窗雕刻风格上看,明代简洁流畅,饱满圆润,富有动感。清代繁琐,程式化,缺乏生气。灰塑水作的风格与木作基本一致。
祠堂建筑的"三雕"即木雕、砖雕、石雕,有负载传达信息的任务,有劝谕、认知、教化的作用。明清两代的"三雕"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
祠堂建筑在修缮过程中,要尽最大努力去考察、研究。认清了祠堂建筑的自身特点,在建筑面前保持谨慎的头脑,十分细心地对待,尽可能把它们的原状--历史的、科学的、文化的、社会的特点保存下来,流传下去。这样才能把修缮工作做好。
三、 祠堂的功能和布置
在祠堂功能和布置上,应在传承民俗习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祠堂里比较重要的活动区域是最后一进的享堂,是用来摆放神位进行集体祭祀的地方。进入享堂就可以看见堂屋中央放着的神龛,神龛被分为两部分,中间是神位,两侧是祖板。神位一般是用木头制成的长方形立碑,立碑下面有基座,中间写着"天地国亲师"等神的称号,上面一般装饰以精美的木质雕龙。
祠堂已经成为宗族的主要标志之一,它的功能首先是供奉神灵和死去祖先的牌位,成为祭祀祖先的场所,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同一祖先的认同和纪念,墙上的祖训、家规还使人们的行为在一定仪式的基础上形成规范,所以祠堂的兴建还表明人们表达其宗族观念的行为模式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
伴随着人口的繁衍和宗族组织的扩大,祠堂的功能化。祠堂不仅成为宗族祭祀和聚会的场地,还让同一宗族的成员产生家族和血缘认同,并且起到传授宗族知识、规范成员行为、调节人际关系和经济互助的作用,因此祠堂的功能,不只是祭祀,还有社交、娱乐、教育、裁判、外交等事宜,也归于祠堂行使职权。
现代的祠堂布置,不光应该追求建筑的高大雄伟、富丽堂皇,更应注重宗族文化的挖掘,为此家谱国际专门提出一套解决方案,花巨资打造一台查谱一体机配合家族祠堂软装方便家族文化的传承。
四、 如何做好祠堂建筑的"四有"工作
祠堂建筑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后,做好"四有"工作是保护好祠堂的基本工作。
四有"即有划定的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保护的专门机构或人员。
建立记录档案,是对祠堂建筑所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记录档案应当包括祠堂建筑本体记录等科学技术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行政管理等内容。要充分利用文字、音像制品、图画、拓片、摹本、电子文本等到形式,有效表现其所载内容。
做好祠堂建筑的"四有"工作,是对祠堂建筑科学管理最为有效的办法,我们应当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做好祠堂建筑的"四有"工作。
修祠堂有什么讲究2祠堂修建改造须知的几点
一;祠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庄严殿堂,坐向要旺,环境要适宜,动工日时要吉利,这样才有利于子孙的生发。祠堂也叫香火堂,香火,顾名思义就是发人丁,传宗接代,承顶祖上香火。祠堂重建的功用可以救房发丁,族中如有过弱的房头,就可以通过建筑窍法救起弱房,如有寡妇,中宫就要按尺寸抽空以消除后患等。
祠堂
祠堂修建改造,古传法则论,24山家喜忌各有不同的严密要求,并具公式化。如上中下三座、左右偏房、中宫(坐山位)、屏风、祖牌、神台、天井、地坪、水沟、排水、建筑结构分布、高低大小尺寸、由内向外的能见度等等,统统这些都是很讲究的。
得不到真传的人是不懂祠堂建造的,不懂装懂为人行事,一旦给人子孙留下祸根,就是天大的罪过。己知和所闻,东西两省历来凡建造祠堂的,十有七个是出事的,实例枚不胜举。
“三年寻龙,七年点穴”、“三分峦头,七分理气”、“三分立向,七分做作”。住宅或坟墓建筑工程的学问与规范很多,最好在博学多才的明师指导下进行,才能完整化。如不严谨小心,一旦触犯规忌,就会异常引发争斗伤病或其它怪异事,造成人口不安。当找出这些鲜为人知的原因并处理后,才可平定。但唯恐工程难毁,事难处理而损失巨大。
祠堂是历代祖上所居,不要轻意惊动神灵,钱不是万能的,修建祠堂的前提是:
1、年久老朽,不得不修。
2、原址失衰,污染破坏严重。
3、人丁越来越衰退败弱。
4、出孤寡,房份中有个别房头将败绝。如果不符合条件中的一条,最好不要乱搞,否则容易弄巧成拙,求福不成反惹祸。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讯变的越来越方便。更能拉近各地宗亲间的距离。使得有些地方为修建祠堂,都伸向外地宗亲募捐了,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问题。今天,你向他们募捐了。明天,他们那里也要修建了,你们是否有责任反捐呢?祠堂,每个地方都有,要靠当地的宗亲能力和实力去筹建,而不是伸向外地宗亲去募捐。
外地宗亲应该要为当地的祠堂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是为了取悦某些人去资助外地的,对自己当地的祠堂反而不闻不问。如果各地修建祠堂都要面向全国去募捐,刚开始会很好的进行,时间一久就会矛盾出现。甚至,有些地方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修建祠堂,也要去运作一下,如果钱不够,反正可以向外地宗亲募捐的吗!
能募捐到皆大欢喜,募捐不到,好了,直接把矛盾转化在外地的宗亲身上了。这样一来祠堂修不成,还把宗亲间的亲情变成怨情。祠堂,当地的宗亲当地造。有多大能力造多大祠堂,千万别鹜高好远!
修祠堂有什么讲究3一、建祠堂的风水有何讲究吗?
1、一般来说过于祠堂顶端的楼房的风水其实会很容易招来阳气,阳气过于的旺盛那么房子的磁场也就很难的稳定,在风水的格局中,楼顶如果是阳光过于的充足,也都会很容易产生光煞,一旦光煞受到了影响则会非常不利族人的健康。
2、祠堂楼顶中的风水也都讲究着方正不缺角,缺角的房子最不利的那就是财运的发展,如果在楼顶建房,那么房子最好是以方正形为主,否则在家居中容易会有破财和耗财的'说法,很容易使房屋不聚财。
3、如果族人里有孕妇时是绝对不可以建修建祠堂的,就是小小的修造那也要避免,就算是换磁砖也不行,这属于大忌,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对孕妇造成流产,而且也会影响着人的性格,给人造成一种压抑的性格,不利身心的健康。
二、关于祠堂附近的自建房风水又有何讲究呢?
1、祠堂附近平房的住宅不可建在丁字路的交叉处,也就是像垂直线的垂直的,点的部位也就是住宅前面不可以有直冲而来的巷和路,否则会祸害无穷。
2、住宅的基地,前低而后高那是大吉,反之前高而后低那则是不吉。
3、正对大门绝对不可有大树,因为在农村祠堂附近房屋的风水认为,大树在门前不但阻扰阳气进入屋内,也容易使屋内阴气出不来,就从实际的生活来说也对家人出入不便,如果下雨打雷也会招雷电的危险,在秋天树叶易落入室内也无法保持请洁。
4、在村里祠堂附近的住宅最好是不要比周围的建筑高,农村的房屋风水认为这样的房子会使钱财不保,从现实情况来说,这样的住宅也有好多的危险,如遭遇火灾,风灾和空袭等都会首当其冲,也没有可以遮档阳光的条件,阳盛阴衰,阴阳不调等都可能会影响家人的健康。
5、祠堂附近住宅的基地或者房屋成三角形者,若前尖后宽那叫做田笔,住了之后会人财两损,尤其容易引发女人带来的灾祸,或对女人本身不利。后尖前宽者叫做火星拖尾,农村的房屋风水认为,这样的住宅为大凶。
6、在村里祠堂附近的住宅最好是不要比周围的建筑高,在农村祠堂附近的房屋风水认为这样的房子会钱财不保,从现实来说,这样的住宅也有好多危险,如遭火灾,风灾,空袭等都首当其冲,也没有遮档阳光的条件,阳盛阴衰,阴阳不调等都会影响家人的健康。
祠堂传统文化内涵
祠堂传统文化内涵,在生活当中,我们在老家都会见到祠堂一样的建筑,一般指的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是儒家文化的体现,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所以不是一般人所拥有的,下面我整理了祠堂传统文化内涵。
祠堂传统文化内涵1一、祠堂的作用
1、家族里各房子孙有办婚、丧、寿、礼等事,族亲们便利用这宽敞的祠堂作为活动场所;
2、祠堂也是族长们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接受处罚,甚至驱逐出祠,在某种意义上说,祠堂就是封建道德的法庭;
3、祠堂还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族人们在这里举行宴请宾客等文化娱乐和社交应酬活动;
4、大家族的宗祠还附设学堂,让族人子弟在这里读书求学。正因为祠堂的功用如此之大,故其建筑是相当讲究的。
古建筑·祠堂
二、祠堂的分类
祠堂的种类繁多,随着历史的发展,祠堂衍生了很多的门类和功能。从形制和规模上看,它们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却又都叫祠堂。所以,祠堂划分是很复杂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木制祠堂
(一)属性分为三类:庙祠、专祠、宗祠
1、庙祠
庙的出现比寺要早,它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最早把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叫做"宗庙"。宗庙的设置与宗法制度密不可分;古人把祀神之处也叫"庙",如"城隍庙";王宫的前殿也称作"庙",如"庙堂"、"廊庙"就是指朝廷。对胸怀大志有栋梁之材的人则称"廊庙器",意思就是在夸此人能够肩负起朝廷重任。
2、专祠
专祠是指为了纪念其功德,而为特定的人或神建立的祠宇。有大功德于民者,得敕封神号专立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在立功之地或原任职之地建立专祠。这些纪念某人功德性质的专祠,由于民间对它们的祭祀崇拜之情,其保存时间和流传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家族性质的祠堂。
祠堂内部
3、宗祠
总祠
数县之内范围较大合族共祀的宗祠,为宗祠中较大的宗族组织,它虽然仍是血缘维系的宗族组织形式,但祭祀的范围已经超出了同姓同宗的血缘关系,包括了较大地缘范围内的同姓同族不同支派、血缘相对较远的族系,甚至包括有一定血缘关系的异姓家族。
宗祠
此类宗祠即俗称的祠堂,它是从支宗或若干家庙(家堂)聚合升格而成。无锡惠山古镇祠堂群较多,它是以一个同姓、同宗各支的宗族共建合祀先祖的祠堂。
祠堂天井
(二)祠堂按照其建筑目的分为公祠和私祠:
1、公祠
纪念出身于当地的官宦,并有一定建树的人物,称为某公祠或节孝祠等。公祠有两种修建方式:一种是民众集资修建的。还有一种是皇帝颁诏修建的,如山西省代县县城东20公里处有个"杨家祠堂",就是为了纪念宋代爱国将领杨业父子的,是元代时他的第十七代孙奉旨修建的。
古建文化·祠堂
2、私祠
私祠是同一姓氏的族人为祭祀其祖先而自行出资建立的、本家族私人性质的祠堂。一般称为某氏宗祠,在南方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有祠堂,如张氏宗祠、王氏宗祠、李氏宗祠、赵氏宗祠等。
近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文化机构、相关专家、民间团体以及广大民众,都开始并且越来越重视中国几千年来积淀的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发展,这使得全国许许多多祠堂得以重新修缮重建,祠堂文化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开始被世人所重视。
祠堂建筑是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财富和文化艺术瑰宝,从祠堂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可以体会中华几千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祖先的是非功过,所以,保护中国的`古老建筑—祠堂,就是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财产。
祠堂传统文化内涵2祠堂是人们祭祀祖先、贤哲或神灵的房屋。
它包含了三个要素:
一、祠堂是祭祀的建筑;
二、祠堂祭祀的对象有三个类别:家族先祖,名贤先哲,山川、天地和神灵;
三、祭祀场所为房屋。
三者缺一不可。
祠堂文化贯穿着怀念祖宗、敬老爱幼、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通过祠堂文化,扩展到各个家庭,促进整个社会祥和和安定,对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一定的价值。
几十年来,
福建池家福宗贤利用各种机会,
游遍了福建池氏鲤腾公支系下的相关宗祠(包括下文提及的十二个宗祠),把有关资料和实地采集的不大全面的各地池氏宗祠、祖厝、堂号资料汇集在一起,颇具深度研究历史古迹和古今文化的价值。
祠堂传统文化内涵3在古代,祠堂的区分是有规矩的。人们也是按照这个规矩来区分,并沿袭传承下来:
宗祠:
也叫公祠,是供奉始祖或始迁祖为一世的祠堂。
祖祠:
或叫公祠,是供奉一世祖之后的子孙的祠堂,是各支系(或房派)的祠堂。通常为始祖或始迁祖的子孙迁居外地的各支系(或房派)为祭祀方便所建的祠堂,称祖祠(或叫支祠)
家庙:
在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家族祠堂里有做官的,叫家庙
宗庙:
或叫太庙、祖庙,是指皇家的祠堂。
生祠:
生祠不同于常见的祠,它是用来纪念活人的,立生祠始于西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为纪念官员功德,表达对他的深厚感情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庙。如狄仁杰、靖江生祠岳王庙。
祠堂里供奉祖先牌位,象征祖先的精神和形体,也是族人聚会的地方。还具有缅怀先祖、激励后人、传承血脉文化、宗祠文化、寻根问祖的属性。祠堂是沿袭古礼,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地方,理应遵循古代区分祠堂规矩。
祠堂是用来干嘛的
祠堂是用来干嘛的,很多人的老家都有祠堂,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那么祠堂是用来干嘛的呢?
祠堂是用来干嘛的1祠堂释义: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用途:
1、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2、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
3、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
4、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
祠堂是干什么用的
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此外,也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事件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常在祠堂进行。
一般把家庙,称作祠堂。祠堂,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的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杰出理学家朱熹作《家礼》,始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
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 — 1566年),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过侯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是用来干嘛的2一、传统的作用:
1、祭祖:祠堂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
2、正俗:是家族宗亲联系、汇聚、议事、定规、处理族里大事和“正本清源、认祖归宗”的活动地点。兼有办理婚、丧、寿、喜等大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处。
3、教化:是族人进行礼制、礼法、礼教宣传教育的活动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
4、权利:是宗族以族长为代表的最高权利机关和权威的象征。族长由宗族推选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
5、法庭:是传统上的道德法庭,族长有绝对的行权权威。是处理家庭内部事务、树优立榜、赏勤罚懒、化解纠纷、处理矛盾的地方。凡有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罚,直至驱逐出本族。
这五项作用,其中祭祖与正俗过去现在都一样,只要不是搞封建迷信活动,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至于教化、权利和法庭的作用,尤其是法庭的作用是国家法律所不允许的。
只能在国家体制、法律、法规、规定和准许的范围之内,主要对团结、凝聚族人合力和约束族人不良行为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现代的作用:
祭拜的含义是崇敬和缅怀,感悟宽厚与仁爱,是继承和发扬,而不是寻求祖先的庇护和保佑。敬祖是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的一个追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依托与精神安慰的传承。
一个人如果不思进取,每天都只是跪在祖宗的灵前,很虔诚、很恭敬地祈祷祖先来保佑庇护,而不去劳动创造,结果只能是饿死。因为仅凭祈愿,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所以明确祠堂的现代作用意义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祠堂的作用在保持了祭祖和正俗的基础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结交流的基地:族人通过在祠堂内进行一系列传统健康有益的活动,进一步调动族人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团结族人、增强凝聚力,促进交流,增进友谊,最终达到互帮互敬,团结友爱,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2、传承和发展乡俗文化的平台:祠堂本身就是家族变迁史的集中地,也是一个地域的民俗博物馆,是家族内的精神家园。通过了解祠堂的建筑风格、文化起源、社会历史作用;族谱、族规、族训的文化渊源,先祖的开拓创业精神,历代贤达明智的进取意识等等。
达到了解家族、传承、变迁的缘由,掌握家族、民族历史,进一步掌握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同时影响、教育族人,特别是年轻人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为家族、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使家族、社会、国家更加兴旺昌盛。
3、促进与搭建和谐的载体:家族建立一系列的“扶贫助残、奖勤罚懒、标榜立新”等制度,开展“树新风、扬正气、尚科学、促和谐”为主旨的活动。促进家族内部比、学、赶、帮、超,比贡献、学科学、赶先进、帮后进、超先贤。
全面杜绝黄赌毒盗,弃恶扬善、崇贤举廉。对特殊困难族人给予资助,对在各行各业对社会、家族做出突出贡献的族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在祠堂建榜铭文,在族内广泛宣传学习,对个别族人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和制止。
从而达到族内的事务有人管,族内好事有人传,促进家族内部和谐统一,进一步推动全社会的和谐。
祠堂是用来干嘛的31、祠堂既然是祖宗神灵聚居的地方,供设着神主,那么祭祀先祖就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每逢春秋祭祀,全族聚会,齐集桐堂,由族长或宗子主持,作礼设祭。清明扫墓,先到祠堂,祭神主,然后分别至各房各家的墓地祭扫。
2、祠堂的另一种重要功能是珍藏宗谱、纂修宗谱。宗谱是一种通过记传、论志、图表等形式,将宗族的血缘亲疏、辈分、家规、家法等情况和谱系等记载下来,以为本姓宗亲们掌握、遵照的特殊史籍。
3、祠堂的助学育才功能。祠堂里.在族人所捐赠的公田中,有助学的作用.专门用作对本族子弟助学、奖学或开设义学、义塾之用,通过读书走上仕途,也是光耀门庭、荣宗耀祖,提高整个家族声望的大喜事。
4、祠堂又是宣讲学教礼法的课堂。祠堂在祭祀仪式开始之前,专人向族众进行“读谱”,讲述祖宗艰难创业的历史,定时读家法族规,宣讲劝戒训勉之辞和先贤语录。
5、祠堂还是讨论族中事务的会场。族中遇订重大兴革事宜,关系全族之厉害者,如推选族长、兴建柯堂、维修家变、购置大片族产、同邻族打官司等等,都由族长召集全体成年人在祠堂开会讨论。
6、祠堂又是家族的法庭,如果说家法族规是家族的法律。那么家法也是封建国法的补充。族长就是家族法官,可以在祠堂执行家族的法律。在柯堂里判族中违反家法或族长认定违反家法的民刑案件,从公处分惩治。
7、其他,祠堂里每当风俗年节或族内重大的喜庆活动,祠堂又是全族欢庆或娱乐的场所.大一些的祠堂,通常有戏台建筑.好戏连台,既是唱给先祖们听的,更是演给宗族内男女老少们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