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的手套
2025-07-21 16:13:19
一直以来,择水而居是人类生活的传统。而古人建城也大多依河而建,因河而兴。诸如,永定河之于北京、海河之于天津、渭河之于西安、汾河之于太原
因为有大河才孕育了文明,因此,史学界一直都有“先有永定河,后有北京城”之说。
事实上,北京有5大水系,西南有大清河水系,西部有永定河水系,西北有温榆河水系,东北有潮白河水系,东部蓟运河水系。这5大水系又分别有很多支流,大大小小加一起有180多条河流之多。而这其中对北京影响最大的一条河要数永定河了。
北京永定河
永定河,已有160万年的历史。它的上游在山西,流经内蒙、河北、北京、天津。永定河裹挟着上游从黄土高原带来的肥沃泥土,来到北京。在出山后,经过千百万年的冲击,形成了洪积冲积扇,北京城就坐落在永定河的洪积冲积扇上。
追溯北京城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其形成和发展与永定河息息相关。
永定河在历史上有六十多个名字,漯河、湿水、桑干水、清泉河、清水河、浑河、小黄河、无定河、卢沟河、永定河它之所以有这么多名字,是因为它的水一直在发生变化。
如今的永定河,正是一两千年来形成的地貌。古永定河的水非常大,北京的清河、沙河、一直到大兴都是古永定河流经的地方。
商代,永定河从三家店出来,一路向北流,今天的昆明湖、圆明园、清华大学也都是当时永定河流过的地区。
在永定河的影响下,北京到处都是水,到处都是沼泽,北京海淀区的名字就说明了这一点,海代表大,淀是浅湖的总成。在华北地区人们都把浅湖叫做淀,最有名的是白洋淀。
如今在海淀区,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水面,比如:昆明湖、福海、北大的未名湖、清华的荷塘、紫竹院、玉渊潭等等。
因为海淀有山有水,从明代开始人们便在这里营建园林。
到了清朝,满清入关后没有烧宫殿,便将财力用在了兴建园林上。
在海淀,前后150年,绵延20余里都是大规模的园林。最著名的要数三山五园,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其中玉泉山静宜园最早,金朝金章宗的行宫就在玉泉山,而清漪园就是现在的颐和园。
永定河往东流以后,流到玉渊潭、紫竹院、北海、后海一带。永定河退了以后,留下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在低处的地方就有很多泉水。比如,紫竹院就有紫竹泉,紫竹泉形成了紫竹院湖。
湖水和流出昆明湖的长河一起往东流过了白石桥,往东来到动物园的中心湖,再到展览馆的后湖,继续流就到太平湖,通过高粱河流到了积水潭。积水潭往东南流是后海、什刹海、北海、中海,往东流就进入金水河,进故宫,然后流到菖蒲河。
再往南从台基厂往南,流到三里河,到前门一带,有很多斜的胡同,都是故河道。这些水是老舍先生笔下的龙须沟、金鱼池,再向东南流就到龙潭湖,注入通惠河。
北京城从一个小居民点,变成一座大城市,历经三千余年,它始终是在永定河的边上成长起来的。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是永定河水滋养了北京城。
(责编:李兆年)
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
本文系BeijingCom原创稿件,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典雅的小天鹅
2025-07-21 16:13:19
永定河,古称㶟水,隋代称桑干河,金代称卢沟,曾是一条迁徙无定、善淤善决的河流,故名“无定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经过大规模治理后,河道相对稳定,为祈望其永远安定,再无水患,康熙帝赐名“永定河”。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流域面积47016平方公里,全长747公里,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区、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共43个县市。
苍 雄欣乐 上河图的一角画卷
红霞满天 挂车彩云里的摇 篮
历史上永定河的水源十分丰富,地下水资源充足,清冽甘美的西山诸名泉主要是永定河通过石灰岩渗滤而来的,这些名泉之水汇成多条河流,流经今天北京城区大部分区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今天的什刹三海、积水潭、龙潭湖、莲花河、高梁河均为古永定河河道的余脉。特别是明清时期,正是因为有了永定河间接提供的水资源,才使西郊一带的皇家园林得以不断扩展。
三国时期,永定河上曾修建过北京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戾陵堰、车厢渠,这个水利工程效益最好时灌溉北京周边100余万亩土地,前后使用数百年之久,对北京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可以说历史上的永定河是京城的“生命水道”,滋养了北京城,养育了北京人,被北京人称之为“母亲河”。
满意的金鱼
2025-07-21 16:13:19
永定河是中国北京地区最大河流,海河五大支流之一。
永定河位于北京的西部。
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全河流经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在天津汇于海河,至塘沽注入渤海。
是海河水系北系的最大河流,流域面积为 47016 平方公里。
上游源於山西省宁武县的桑干河,在河北省怀来县纳源自内蒙古高原的洋河,流至官厅始名永定河,流域面积508万平方公里。
流经山西、河北两省和北京、天津两市入海河,注入渤海。
主要支流有壶流河、洋河、妫水、清水河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永定河流域持续多年干旱少雨,下游常年处于断流状态。
上游有两大支流,南为桑干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北为洋河,发源于内蒙古兴和县,汇合于河北省怀来县夹河村, 开始称永定河。
发源于北京延庆县的妫水河也流入永定河。
上游处在太行山、阴山、燕山余脉、内蒙古黄土高原,海拔 1500 米 以上,植被、地形、气候条件差,有八个产沙区,土壤侵蚀严重是永定河水泥沙含量极大的主要来源。
官厅山峡及下游上段是北京段,流经门头沟区、石景山区、丰台区、房山区、大兴区五个区。
由官厅水库至门头沟三家店,长度 1087 公里 ,平均海拔 500 - 100 米 ,短距离内落差从 450 米 降至 100 米 ,山峦重叠,沟谷曲曲弯弯,坡度变化大,水流湍急。
下游从三家店出山,入京津平原到渤海口,形成古道洪冲积扇面,海拔在 25 米 至 100 米 之间,在近 80 公里 的流程中水流相对平缓,泥沙大量沉积,至河床高于地面,历史上改道多次,极易发生漫溢决口。
1985 年永定河被国务院列入全国四大防汛重点江河之一。
从三家店以下至天津的入海口,河道全长大约200公里,在水利系统将其分为三家店至卢沟桥、卢沟桥至梁各庄、永定河泛区和永定新河四段。
永定河流域夏季多暴雨、洪水,冬春旱也严重。
上游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水混浊,泥沙淤积,日久形成地上河。
河床经常变动。
善淤、善决、善徙的特征与黄河相似,故有「小黄河」和「浑河」之称。
因迁徙无常,又称无定河。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大规模整修平原地区河道後,始改今名。
1954年建成蓄水22亿多立方米的官厅水库,才基本控制了上游洪水。
激动的小蚂蚁
2025-07-21 16:13:19
北京最知名的河流,肯定是永定河,即便你没听过这条河,也该听过卢沟桥,这座桥就是在永定河上的。永定河形成已久,几百万年前已经有了,在它的上游有两条分支,分别是桑干河和洋河。桑干河的名气同样很大,也是永定河的主要汇入来源,和洋河汇合之后,进入到官厅水库,然后流出来就是永定河了。官厅水库在以前是北京的饮用水供应源头,但后来水质越来越差,已经不在用来饮用了。永定河经过了北京、廊坊、天津后,进入到渤海湾,回归了大海的怀抱。
很多老人都说,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你知道为什么吗?
永定河冲出了北京平原
永定河的上流是黄土高原,和黄河水一样,水里的含沙量很高,所以它在本地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小黄河。上游带来了这么多的泥沙,经过北京这一带,因为地势的平缓,所以泥沙逐渐的沉降下来,经过了几百万年的冲刷和积累,形成了北京平原的地貌。北京的小平原占据了整个北京大部分面积,特别是在古代,这样的地貌非常难得,所以才有了多个朝代在此建都的情况。
永定河冲刷出来了适合人类居住的平原地貌,还带来了大量的淡水资源,有了这两样,就能吸引来古人猿。所以在这里,很早就孕育出了古代文明,成为了古人类聚集的地方。周口店出土的北京猿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几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在此生活,并且学会了制作石器的技能。
中华文明的开端
在史记中记载,在大概5000年前,黄帝联合了炎帝的部落,一起进攻蚩尤的部落,当时的战争发生在逐鹿,这应该是有记录的最大规模的部落战争,所以逐鹿之战一直被大家铭记。而逐鹿就位于永定河流域。在这次大战之后,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才有了后面的华夏几千年文化,我们叫做炎黄子孙,就是从这开始的。
永定河的治理
拥有小黄河称号的永定河,和真的黄河一样是暴脾气,说改道就改道,毕竟它也是含沙量非常高的河流。所以流域人民也遭受到许多水害灾难,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在建国之前有记录的800多年里,它一共决堤了81次,大概是十年发生一次,这个频率是非常高的,还有9次改道的记录。清朝就经常因为永定河的改道,造成大量的百姓伤亡,民间都称这条河为无定河。
为了治理这条河,康雍乾三代皇帝都投入了庞大的资金和人力,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特别是于成龙专门奉旨前来治理清淤,获得了多年的安稳。为了让这条河不在改道,康熙特意赐名其为永定河,希望它永远安定。永定河的安定,才有了北京城的安宁,所以说它是北京母亲河,一点都不为过。
大方的棒棒糖
2025-07-21 16:13:19
通过地表地貌形态、地质构造、全新地层分析(包括冲积物岩性对比、沉积相分析),以及卫星相片、等等方法,北京平原永定河古河道,大体可分为四条:
1、
古清河古河道:永定河出山后,由石景山向东西东北经海淀洼地——西苑——圆明园——清河——温榆桥,宽一般达3-4km,最宽5km,最窄也可达17km,在古河道中一株古树的碳14测年达7200年左右,但其延续时间可能相当长,直到《水经注》时代还有“漯余水”之名,即“漯水”(永定河古名)的余水。其中的圆明园,成为京郊最负盛名的圆明园所在地。
2、
大金沟河:永定河出山后东流经过市区的一条大河。在市区以西不同时代形成了三支,北支:从石景山起,东流经杨庄、八宝山、到半壁店,继续东北流经恩济、紫竹院、动物园、德胜门、和平里,接坝河;中支:从德胜门分支,向南经积水潭、什刹海、北、中、南海,前门、金鱼池、龙潭湖、左安门、马驹桥,这是从元代开始直至今天北京的主要水源地;南支:由半壁店向南经玉渊潭、西便门、宣武公园、陶然亭,后在玉渊潭又向南有一分支,即经莲花池南下的古洗马沟,是唐、辽、金的水源地
3、
漯水:永定河出山后流向东南的故道凉水河,隋唐是永济渠,曾是运粮草为唐太宗征高丽的重要通道。
4、
今永定河:金建卢沟桥
这里有古河道的图,可以看看
>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作用:,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在今广西兴安境湘水上游开凿灵渠,分湘水一支西流,经今兴安溶江注入大溶江,沟通湘、漓二水,今称兴安运河。灵渠使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接通,从此黄、淮、江、珠四大水系皆有运河相连,黄河流域的船只可以由水路直航岭南地区,这是中国水运史的一大发展。
隋: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元:
元朝的大运河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要从江浙一带运粮到大都。但隋朝的大运河,在海河和淮河中间的一段,是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和东南伸展的。为了避免绕道洛阳,裁弯取直,元朝就修建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
- 济州河和会通河。从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市)到东南产粮区,大部分地方都有水道可通,只有大都和通州之间、临清和济州之间没有便捷的水道相通,或者原有的河道被堵塞了,或者原来根本没有河道。因此,南北水道贯通的关键就是在这两个区间修建新的人工河道。在临清和济州之间的运河,元朝分两期修建,先开济州河,再开会通河。济州河南起济州(今济宁市)南面的鲁桥镇,北到须城(在今东平县)的安山,长150里。人们利用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以汶水和泗水为水源,修建闸坝,开凿渠道,以通漕运。会通河南起须城的安山,接济州河,凿渠向北,经聊城,到临清接卫河,长250里。它同济州河一样,在河上也建立了许多闸坝。这两段运河凿成后,南方的粮船可以经此取道卫河、白河,到达通州。会通河是元代时为了使大运河南北贯通而修凿的,河上曾建闸三十一座,以调节流量,故名闸河。但因水源不稳定,河道时患浅滩,不胜重载,故元一代漕粮北运仍以海道为主;元末,会通河废弃不用。
- 坝河和通惠河。由於旧有的河道通航能力很小,元朝很需要在大都与通州之间修建一条运输能力较大的运河,以便把由海运、河运集中到通州的粮食,转运到大都。於是相继开凿了坝河和通惠河。首先兴建的坝河,西起大都光熙门(今北京东直门北面,当年这里是主要粮仓所在地),向东到通州城北,接温榆河。这条水道长约20多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差距20米左右,河道的比降较大。为了便於保存河水,利於粮船通航,河道上建有七座闸坝,因而这条运河被称为坝河。后来因坝河水源不足,水道不畅,元朝又开凿了通惠河。1292-1293年,负责水利的都水监郭守敬(1231-1316年),从昌平引水源到积水潭集蓄起来,然后经皇城东侧南流,东南去文明门(今北京崇文门北),东至通州接白河。全长82公里。这条新的人工河道,被忽必烈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建成后,从南方来的大批漕船可直达城内积水潭。积水潭成了繁华的码头,“舳舻蔽水”,热闹非常。 元朝开凿运河的几项重大工程完成后,便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利用了隋朝的南北大运河不少河段,如果从北京到杭州走运河水道,前者比后者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 目前国外著名的大运河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这些运河的长度不但都比我国的大运河短得多,而且也都比隋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时间晚1000多年。。
参考资料:
希望能帮上你
安详的朋友
2025-07-21 16:13:19
我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河流的滋养使得文明得以产生和发展,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米索不达米亚文明诞生于密西西比河和底格里斯河后之间,中华文明诞生于长江和黄河之中,河流孕育了人类的先祖。 在《管子·乘马篇》中也记载了河流之于建城之重:「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无论是从地理概念还是行政概念,无论大到国家还是小到一村一镇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河流。 说到北京就不得不提到永定河,永定河是北京五大水系之一,也是北京城内最大的水系。永定河自河北省怀来县幽州村流入北京城,经过门头沟区、石景山区、丰台区、房山区、大兴区。 650千米的永定河贯穿北京西部,流经半个北京,是北京城的缔造者。在历史的奔袭中,它的洪积冲积扇造就了北京平原,为古人类的生存开辟了新的空间。据《水经注》记载,历史上永定河被称作湿水、治水、漯水、浑河、卢沟河,永定河的名字始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因为永定河河水经常变换河道,使得周遭的居民常年被水患困扰,清 为了安抚百姓,安定河道遂改名永定河,期盼河水永远安定,造福一方。 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1956年开始建设三家店水闸,1959年三家店水闸放水,沿着永定河引水渠流入玉渊潭,然后在三里河向南拐,从西便门汇入前三门护城河,并分流到西护城河、南北护城河,最终汇入通惠河,北京城内的河流恢复了原有的活力。三家店作为永定河入城的闸口可谓至关重要,明清之际,三家店就是京西大道的起点,是西山通往京城的咽喉要道,了解三家店过去的历史就是永定河的起点。 三家店村在北京门头沟区的龙泉镇,永定河出山口处,西连大西山,东为北京小平原,由于受到山水形态的制约,所以村落沿河狭长分布。三家店始于何时现已不可考,但普遍观点认为建村应不晚于辽代,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家店村发现了金代墓葬,村内观音庵内的碑记记载:「 ”庵创始于唐代,重修于宋、明。”更是把村子的历史向前推到隋唐时期。 三家店的得名正如字面意义,该地有三家店铺,根据《北京门头沟村落文化志》,村内最早的三户人家分别姓张、曹、牛。元代至元二年,为了增强漕运,郭守敬提出重开金口河,「 ”上可致西山之利,下可广京畿之漕。”于是三家店便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明代的三家店依旧承担着漕运职责,京西地区是京城煤炭的重要供给地,京城百万之家,皆以煤炭为薪,作为京西入口的三家店见证了百年来驼队、马队运输煤炭的历程。清代时,三家店的商业开始繁荣起来,街道上商铺林立,五行八作样样齐全,综合村内现存的碑记,可知当时留下名号的店铺有三百余家。 到民国时期,这里的商业依旧繁荣,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火车的出现替代了驼队,入城口的优势也逐渐降低,特别是抗战时期,村子受到的影响很大,昔日的繁荣也被淹没在历史的轰鸣中,不复存在。 如今的三座店村还保留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形制完整,木雕石雕上还保有着原汁原味的记忆。春日来临,不妨趁着正好的春光和家人去三家店一睹当年京西第一要道的真容。 文/袁宇倩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投稿 / 认识民俗君,请加微信:beijingminsu 右上角+关注,北京民俗专注民俗文化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