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宋代开片瓷器及气泡特征

现实的抽屉
轻松的飞鸟
2023-05-06 01:17:54

宋代开片瓷器及气泡特征

最佳答案
大气的嚓茶
开放的奇迹
2025-07-21 15:33:18

宋代开片瓷也应属青瓷类,之所以单分出来,是因为这类瓷器以自然开片为饰。在烧窑过程中,因胎、釉受热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在冷却过程中致使釉面开裂,这本来是烧瓷过程中的毛病,但这种缺陷却受到文人士大夫的赏识,视为珍奇,宋代创烧了开片瓷。

当时烧造开片瓷有名的窑厂有汝窑、官窑、哥窑等。汝窑瓷器的釉层较厚,釉中有少量较大的气泡,古人称之为“寥若晨星”。钧窑瓷器的釉中一般都有大小如针孔的稀疏大气泡,以及由中小气泡组成的气泡群,各气泡虽然大小不一,比较稀疏,但各气泡间的距离大体均匀。

扩展资料:

汝窑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氧泡,在阳光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莹润如堆脂的质感。

官窑瓷器选料精细,用料考究,胎质细腻,胎色呈紫黑色,足边及口沿釉薄处呈紫褐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釉厚如凝脂,釉面莹润如玉,光泽柔和。釉面有粉青、翠青、灰青、米黄等多种。釉面纹片是官窑器物的特征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宋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

                      人民网-宋代瓷器的价值和市场行情

最新回答
朴素的蜜粉
醉熏的皮带
2025-07-21 15:33:18

特征与生产工艺
1、釉色
汝窑之不凡在其釉色,釉色以天青为主要颜色,亦包含天蓝、粉青、月白等色,有“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的美誉。
汝民窑的釉色则丰富多彩,不同釉色间有明显的地域性,即同种釉色的汝瓷主要由某一地区所生产。
2、器形
从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的汝官窑瓷片分析,器型主要有碗、盘、钵、瓶、洗、盏、水仙盆、尊、盖等几类。采用手拉坯的方法制作,技法熟练。
碗、盘为日常生活器皿,故造型简单大方,仅以十瓣瓜棱形或莲口式予以点缀,美观实用。钵造型成敛口,下有凹圈足或矮圈足,小巧典雅,富有生趣。
瓶、洗两类造型多样,线条流畅。茶盏托造型讲究,富于装饰。而水仙盆分椭圆形和海棠式两种,设计精巧,显示了皇家的审美意趣。
汝民窑主要生产民间生活用瓷,造型多样,采用多种装饰技法。各窑口在装饰方法和装饰纹样上各有其长处。
3、开片
传世的汝官窑瓷大多器表有纹片,无纹片者极少见。汝瓷釉面的开片是在烧制过程中因为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一而出现的开裂纹片,这本来属于瑕疵,但在文人眼里却成了艺术效果,皇宫贵族也相当崇尚。
关于开片,文献纪载∶“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目前公布的汝窑传世品中,无纹片的只有一件,即是收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的青瓷无纹水仙盆。
由于汝窑以玛瑙作为釉料,所以不管是冰状纹片、浅开片或白色短纹片等,皆为鱼鳞状开片,没有纹线较长的大开片,这是汝窑与其他瓷釉面开片不同的地方。
4、支钉
汝官窑施釉技法精湛,多采裹足支烧,支钉很小,因此有“芝麻支钉”之说,使器表和器底全施满釉。另外也有少数采用垫饼垫烧法,器表和器底均施釉,圈足底则露胎无釉。
支钉的多少因器形大小而定,多者五个,少者三个,惟椭圆洗、海棠洗和水仙盆采用六支钉,四支钉者极为罕见。
汝民窑以垫饼烧制为主,少数为全满釉支钉烧制。相较之下,汝民窑的支钉稍大,如绿豆瓣。

满意的樱桃
悲凉的期待
2025-07-21 15:33:18
汝窑历来被视为青瓷之典范,其特殊的釉色与玉质感总是引人赞叹。究竟汝窑釉色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是什么样的材料组成与烧造技术造就了汝窑的不凡?本文藉由对本院四件宋代汝窑水仙盆的显微观察,并结合过去相关的研究成果,从微观的结构来说明其宏观所呈现的美丽形象。此外,在这几件宋代的水仙盆中,其中一件无纹,即无开片现象。究竟如何烧造出这种举世无双,美丽优质的汝窑?

●汝窑釉色的成因

汝窑青瓷的釉色是结合许多化学与物理效应而成。在着色剂方面,主要是以铁为主,虽然釉中亦包含其他微量的锰,铜等着色元素,但因其含量甚低,远少于铁,因此对釉色泽的影响不大带有二价铁的釉,一般呈浅绿,绿,蓝绿或深绿色调;而带三价铁的釉则呈黄或棕**泽。汝窑主要是在还原气氛下烧造而成,因此通常呈现绿色基调。

除了釉料的化学组成外,釉中所含粒子也会因对光的散射效应不同,产生不同的视觉色彩效果。

对光的散射效应可以从「天空为何是蓝色」与「雾为何是白色」这样问题切入来理解。天空呈现蓝色,主要是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的作用,即大气中有尺度远小于太阳光(可见光)波长的微小颗粒(小于一百奈米),对光造成散射的结果。在瑞利散射中,散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四次方成反比,蓝色光由于波长较短,因此散射强度较大,这也是何以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

另一方面,如果大气中的颗粒半径接近或大于可见光波长时(即颗粒半径介于数百奈米到数十微米之间),入射光大部份沿前进的方向散射,这种现象称为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而这样的光会呈现白色或灰色,这就是雾(颗粒大于入射波长)看起来是白色的原因。

一般天空中的实际颜色是各种散射效应的综合。前述的效应也发生在釉的结构中。虽然宏观看来,汝窑釉质洁净素雅,温润柔和,但若从微观来看,釉中实际上充满了异相不均匀的显微结构。釉的组成包括玻璃相,微米级析晶或非均质微粒,奈米级与次微米级分相结构,气泡,未熔物等。这些异质多元物相与光的交互作用的总合,却呈现了迷人的外观!

●水仙盆的显微观察

有关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四件宋代水仙盆的显微结构之观察,目前仅利用简易手持光学显微镜初步进行检视,放大倍率介于五十倍到两百倍之间,能看到的尺度主要为微米级以上的结构。

釉中的玻璃质并非单一相,在主要的玻璃基质中含有少部分连续但孤立的不同的液滴相。由于这些液滴相为奈米级结构,因此对光造成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效应,形成蓝色效果。虽然无法利用光学显微镜看到水仙盆釉中奈米级的分相液滴,但水仙盆釉中微微的蓝紫色泽便是来自此一分相结构的光学效应之贡献。

●开片与无纹水仙盆

本院所藏四件宋代汝窑水仙盆,除了一件无开片外,余三件釉皆有开片外观。膨胀系数也有异,在烧造冷却过程中因为收缩速率不同所产生。一般汝窑釉的膨胀系数大于胎的膨胀系数,因此,在胎釉冷却过程中,釉层的收缩大于胎的收缩,釉受到胎层的拉伸而承受张应力。由于张应力超过釉层的抗张强度,因此釉层便出现断裂纹,即开片。而开片的形貌与胎釉的配方,烧造时温度,冷却速率及釉的结构等皆有密切关系。

在多件水仙盆中,无纹水仙盆是唯一一件没有开片的汝窑。然而如何烧造出无纹的釉层?

观察有开片水仙盆釉的显微结构,可以发现开片多沿着气泡及玻璃相所在位置产生,主要是有气泡及玻璃质的地方抗张强度较低,较易产生裂纹。若为了避免釉产生裂纹,让釉和胎的膨胀系数相同和接近是一个良好的方法。无开片现象,关键应该是在于烧造技术上。

如果视釉质的清澈纯净为一种完美的结构,则汝窑釉的显微结构显然充满了缺陷:未熔物,析晶,液 - 液相分离结构,气泡,裂纹(开片),表面针孔,凹凸起伏以及缩釉等各种现象。不过,从微观来看,是一种缺陷,但这些微观中的物质与结构,却在光与物质的交互作用下,产生了宏观完美温润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透过。显微观察,也解释了无纹水仙盆之所以无纹的可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