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宋代古窑址出土的一种官哥瓷片,釉面润如猪油,可惜数量极少,南宋以后失传停烧,以后各时期均未发现,一片难求,古瓷爱好者称此类瓷器为“青瓷猪油冻”;也有说,烧制此类瓷器必干柴十万斤,配以整车猪油方可烧成,故名“猪油冻”,弥足珍贵,收藏者若得一片,欣喜若狂。
猪油冻茶杯是哥窑。“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为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得哥窑(龙泉章生一窑),宫中名为“哥窑”的传世品,后世鉴赏家称其为“传世哥窑”。
哥窑:
明末和清代,论及哥窑的文献越来越多,但多为抄录诠释前人著作的产物,沿袭《春风堂随笔》和《遵生八笺》之说。然而对于哥窑器物特征的描述倒是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清晰。综合各类文献资料,哥窑的特征为:胎色黑褐,釉层冰裂,釉色多为粉青或灰青。
由于胎色较黑及高温下器物口沿釉汁流泻而隐显胎色,故有紫口铁足之说;釉层开片有粗有细,较细者谓之“百圾碎”。根据文献提供的线索,人们在浙江龙泉的大窑和溪口找到了生产类似器物的窑址。其产品为黑胎开片。
釉色以粉青和灰青为主,单色纹线,应为入土所致,用垫饼垫烧。上述特征及烧造年代均与文献所述完全相符。至此,宋代五大名窑的哥窑已成定论,其烧造年代为南宋中晚期,产地为浙江龙泉。
畅快的草莓
2025-07-22 07:37:36
这句话的原话是:“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是宋代形容钧瓷的,意思是就算有万贯家产,也不如一件钧瓷有价值。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 中国传统陶瓷烧制工艺的稀世珍品,为中国著名的五大名瓷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国之瑰宝”。
自宋徽宗起被历代帝王钦定为御用珍品,入住宫廷,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私藏。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盛誉。
扩展资料
钧瓷价值:
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好的送入宫廷,坏的打碎深埋,不准流入民间,因而工匠们得以把窑变精品呈现出来。这些工匠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性地建造了结构合理、性能优良的双乳状火膛柴烧窑炉。
这种窑炉火网面积大,能使柴质快速燃烧,升温迅速。火苗柔和,窑内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窑变效果的形成。同时,也研制了科学的钧釉配方,铜红釉的使用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陶瓷史》载: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钧红釉的创烧成功开辟了新的美学境界,对后代的陶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代钧瓷
热情的战斗机
2025-07-22 07:37:36
鉴定瓷器真伪和断代是初学收藏爱好者的首要问题,只要掌握鉴定规律,领悟其中诀窍,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你知道怎么辨别古瓷器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瓷器的辨别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在古瓷器的鉴赏上,观形看釉上手敲是几种常见的鉴赏方法。因为古瓷器有经济价值,所以历朝历代都有造假者,鉴定瓷器真伪和断代是初学收藏爱好者的首要问题,有的初学者觉得鉴定瓷器真伪知识过于深奥,往往望而生畏。其实只要掌握鉴定规律,领悟其中诀窍,疑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根据本人与其他专家的经验,鉴定瓷器应首先按程式进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远距离摆放好,先观形,看造型尺寸比例是否协调对称,因为古瓷制作十分讲究协调对称。
二、近距离再看釉,古瓷施釉较厚,釉面闪烁柔光;新瓷施釉较薄,闪火光。
三、看纹饰画工,古瓷纹饰多有寓意,线条都很自然流畅;新瓷运笔呆滞,线条僵硬。
四、看彩料颜色,古瓷施彩从视觉上看,感觉柔和,但施彩较厚,颜色发色也十分准确纯正;而新瓷施彩感觉生硬,但施彩却不如古彩厚。彩釉结合不紧,有粗松的感觉。
五、看底足,古瓷底足修整自然,足端刮釉留下的脚线流畅整齐。各个时期的修足都有固定的手法和尺寸。新瓷底足端脚线刮釉较浅,切足较随意,圈足一般都过于做作。
6六、看胎质,古瓷胎质细密坚致,上手感觉重量适中,因为每件瓷器根据胎壁厚度尺寸长短,都有固定数量的用料。新瓷胎质虽然也细密坚致,但因不能掌握古瓷胎壁厚薄和长短比例尺寸,所以和古瓷相比,上手的比重或重或轻。
七、看款识,古瓷官窑器大多都有款识,古瓷款识书写工整严谨,底款字都与主题图案相对应。
八、最后,还可以上手敲敲,听听声音,古瓷因为年代久远,胎质经过多年的风化,敲出的声音也显沉闷,新瓷声音则显清脆悦耳。
古瓷器的保养
对于古瓷器的收藏与保管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根据器物的不同造型和大小情况,灵活掌握,避免造成损失。如果千百年来储存完好的古瓷艺术品,一旦损坏在我们的手里,那真是永世的遗憾!
一、器体大的瓶、罐、尊移放时因形体大,一般都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应该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以免分量过重,使原来拼接起来的两节分离。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我们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 二、瓷器人物在取放时,须注意当心人物的须发和手指部分,因该部分最纤细,易损坏。同时在提放人物时,忌单手拿人物的头部,因人物的头部大多系 身子中去的,要防止头与身分离,所以应一手拿住人物的头部,一手托住人物的身子。
三、瓷器的大盘、大碗体质较重,移动时应该双手捧,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扣住边缘,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以防断裂。
四、薄胎的器皿,胎薄、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更须小心,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
五、带座、带盖的瓶器取放时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不能连盖带座一起端,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
遇到多人鉴别欣赏时,要一个一个来,待一个人欣赏完毕,把瓷器放到桌上,下一个人再来欣赏,不要两人将瓷器手递手的传着,以防万一失手。
在民间流传的瓷器经千百年的流通或土蚀,往往都沾有油渍和污点,收藏时常须经过洗刷清洁,使古瓷器神采焕发。
洗刷和整理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的技巧和方法
1、一般的污渍、土锈可以用碱性的稀释后的溶液如84消毒液,超市里都有售浸泡,视污渍的情况确定浓度和时间。当然酸碱性质不同的污渍应取不同的液体浸泡,如碱性污渍可用白醋和草酸浸泡,中性污渍用二甲苯浸泡等。浸泡以后再用猪鬃或尼龙刷蘸肥皂,或皁粉洗刷,再以温水冲洗,直到污渍退尽为止。须注意,洗刷时瓷器表皮遇到碱性物质更加滑溜,要心平气和,慎重拿放。
2、冬季洗刷薄胎瓷时,要控制水温,以防冷冻和遇热水爆裂。
3、有的瓷器的表里,因水浸太久,水锈黏附其上,不能除去,可用上述酸性液体浸数日,刷之即去,若水锈很厚,可用竹扦剔去。
4、粉彩瓷器,有的因彩色中铅的成分多,出现泛铅现象,可用药棉蘸淡硝酸擦之自去,再用清水冲洗。
5、如瓷器有开片哥窑或冲口、裂纹之类,污渍嵌入很深,浸之不去,可用棉纸蘸淡硝酸,贴在裂纹处,稍时污渍即除,但有的娇嫩的釉彩上不宜用此法,以免硝酸损伤釉彩。
洗刷瓷器最好用木盆和塑料盆,不宜用瓷盆和水泥盆,以避免瓷器碰伤。
昏睡的帽子
2025-07-22 07:37:36
瓷器,无疑是近年来在收藏市场升值较快的品种之一。但是自从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拍出亿元天价之后,各个时期的瓷器价格就出现了飙升。
在瓷器收藏中,最大的风险就是花了钱,而买到的却是赝品。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从而方便人们认识和研究古瓷的各种特征,以提高“眼力”。
从目前的收藏市场来看,从瓷片类别上进行收集,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关注瓷片的釉色,专收一些高古名釉瓷片,如唐越窑、宋汝、官、钧、定窑瓷片以及龙泉、耀州窑瓷片等。另外一种是收藏以明清民间青花绘画研究为主,由于这些瓷片价格较低,特别是在江浙地带的山区,随便挖挖,就能看到不少瓷片,因此这个群体是越来越大。第三类则是专门收藏元、明、清景德镇御窑瓷片,上至元青花、永宣青花、成化斗彩,下至清代官窑残片,尤其重视有官窑底款的瓷片收藏。由于现在官窑整器的价格比较高,因此即使是残片,价格也不便宜。
除了按照瓷片的类型,按照瓷片的图案进行收藏,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古陶瓷上的纹饰或图案,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都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和风格。以瓷器装饰常用的龙纹为例,各个时代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除了是瓷器鉴定的参考因素,也是当时的历史时尚、民族信仰、民间风俗以及美学、美术方面的珍贵资料,因此收藏有完整纹饰或图案的瓷片,价值相对也较高。
在收藏瓷片的时候,要牢记“贵精不贵多”,拥有太多的普通瓷片无异于垃圾,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许多唯利是图者制作伪瓷片出售,利用人们“破瓷片还会有假吗”的心理,使许多警惕性不高的收藏者上当受骗。同时,不要过高期待古瓷片的价值升值。一般来说,古瓷片除了一些特别稀有的品种,其他的是不可能具备升值空间的。
幸福的服饰
2025-07-22 07:37:36
1古瓷片对中国每个朝代瓷器的历史特点研究有着史料价值;2古瓷片是中国古代瓷器的活标本,虽然完成的器形我们见不到了,但是可以真实的见到古代经典的瓷器工艺瓷片。3古瓷片对研究个个窑口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古瓷片能够找到真实的历史数据。4古瓷片说明了我国瓷器烧造的历史悠久,拥有一个从陶艺到瓷器的一个完成的历史发展过程。5古瓷片让我们知道了现在失传的瓷器烧造工艺和器形。6古瓷片上都有颜色和画片,对研究古代绘画工艺和中国民俗时代特征也有很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