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宣德未有之奇——五彩龙纹抱月瓶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巅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抱月瓶,亦称“宝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抱月瓶外形最早来源自宋元时期西夏民族的“马挂瓶”,系典型少数民族器皿汉化后的风格,极具特色。此种器形发展至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为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直到雍正中后期停烧,而乾隆年间又开窑复烧。 本器为清雍正仿明永宣抱月瓶,其造型源自阿拉伯铜器。器型端庄隽秀,壶细口,直颈,扁圆形腹,椭圆形圈足,平砂底无釉,肩部饰对称的如意形双耳,这在整体视觉效果上达到均衡虚实之美。通体釉质莹洁温润,色泽沉稳高雅。直颈,颈、肩处饰如意双耳,扁圆形腹,秀美端庄。胎体细腻,釉面莹润 腹部以五彩装饰,绘制人物图案,构图疏朗,人物神态传神,色彩亮丽,绘画细腻流畅,图案写实,生趣盎然,器型、纹饰风格上均为仿明永乐式样是雍正仿永乐瓷器的佳作。 雍正瓷器的造型与装饰工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思别致,注重上下比例之间的协调、空间关系的适度、整体的统一,可以说厚重古拙与轻盈秀丽兼而有之,达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程度。在仿古方面更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体现了高超的制瓷技巧。景德镇御窑厂受雍正皇帝的影响,仿烧前朝作品达到高潮,尤以仿烧明代永乐、宣德、成化这三朝的青花最具水准。
宣德龙纹大缸底是麻布纹的。宣德市位于湖南省境内,这里自然条件不错,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宣德的陶瓷制造业单位很多,例如宣德玛西亚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龙纹大缸很著名,缸底是麻布纹的。
关于明早期龙纹的画法有如下回答:
明代龙头的绘画风格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明早期包括洪武,永乐,宣德这些时期的龙纹,它们受到元代风格影响很深,龙头威猛雄壮。头扁长,有张口和闭口两种,张口者上颚长口吐舌,两眼圆睁,有眉一根和多根,且多为直立式样,有长短须,须多飞舞,有的须卷起,有的上冲,有的后飘,有双鹿角。
它们的绘画风格凝重豪放,笔法苍劲有力龙头最是威严。明代早期的龙纹瓷器数量众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官窑的制品,制作精美。到了明代的中期正德前后,龙的纹样有了一定的改变。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封建制度受到冲击, 有一部分民窑开始烧造有龙图案的瓷器。
民窑式样影响了官窑这个时期作品。中期的龙头部装饰为长形,有平衡感。鬃毛和眼毛都直立于龙头垂直。两眼平行排列。须上唇有二根飘动,下唇有须有一些飘动。龙发多为后飘和上飘。 龙头呈现的温顺和善的表情。中期的龙的图案有了的定式,其画风比较写实,图案细致,器物装饰规整。
明晚期以嘉庆,隆庆,万历为代表的三个时代。这时的龙首上颚比下颚长,鼻子成如意形在上颚顶部,嘴巴像猪,故被叫猪嘴龙。后期的龙脸多出现正面龙,这种画法的正面龙的方头宽额,额上有王字样,其样子和早期比凶猛不足,但很雄壮。我常常说明晚的龙是“牛头豹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