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的小熊猫
2025-07-28 01:02:22
青花瓷
最近几年,无缘由的喜欢上了青花瓷。天青,藏青抑或是其他
不可言喻的青色,都能使我为之动容。
在午后懒洋洋的阳光中,捧一本书,品一杯香茗,低眉欣赏几
笔婉转旖旎。那素净的白釉上或浓或淡的一笔青色,在不经意中,
消磨了时光。
在众多青瓷中,我尤其钟爱元代的青花瓷。变形莲瓣纹与云肩
纹饰元青花瓷的突出特点。一般以外粗里细的两道线勾勒莲瓣的轮
廓线,每片莲瓣之间不相连,莲瓣内加绘有花朵、云朵、火焰或琛
宝纹。这种纹饰多出现在口边、肩或足胫部,为白素的青花瓷添上
一抹华丽。
天青色为瓶身装饰出淡雅优美,藏青色为瓶身装饰出华丽浓烈
。无论怎样,从那淡淡青花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古典韵味。
透过檀香纸窗,看到蛊惑人心的一抹青白,暗藏于珠帘后的一
点卵白,都是一场无法言语的美好邂逅。
从瓶足萦绕而上的青花,在瓶口露出典雅的祥云纹,一切一切
的美好,都凝聚于青花上。而这,都是烧窑人的心事。把心中的情
感藏于青花中,不难想到,那浓浓淡淡的青花,究竟有着多少人的
缠绵悱恻,爱恨纠缠。
摩挲着手中的青花瓷杯,看着茶杯中央氤氲着的茶香和点缀其
中的几片茶叶,想到一句话: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注:这篇文章内容还不错,可以选取其中的片段组织文章
腼腆的世界
2025-07-28 01:02:22
《烟花易冷》:
故事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当时,以宋武帝刘裕为首的南朝宋,以及道武帝拓跋珪为首的北魏,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的时期。公元420年开始,南北朝之间因势力扩张以及疆土兼并,战争不断,其间南朝负多胜少。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病逝,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大举攻宋,先后攻取金塘(洛阳)、虎牢、滑台。430年,宋文帝刘义隆收复黄河以南失地,迫使魏军主动撤退,宋相继占领滑台、洛阳、虎牢。同年,北魏全线反击,连克金塘、洛阳、虎牢、滑台。
公元449年,拓跋焘大破柔然,之后兵指刘宋,宋文帝为阻止魏军南下,发兵北攻。由于宋文帝舍功采对,自戳良将,杀害裴方明等名将,使士气大挫,加上连年征战,国力渐衰,军中久无御敌之将,又不顾朝臣之反对,于太平真君十一年发兵攻魏,魏军后发制人,以号称百万之众强渡黄河,步步逼近,宋军无奈只得南撤,从此宋文帝再也无力争夺中原。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频繁南下攻齐(479年,宋中领军将军萧道成代宋建立齐朝),至此,北魏、南齐进行了长达23年的战争……
而《烟花易冷》的故事,正是对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一个凄美爱情故事的描述。
天下起了雨,将军看着门外的烟雨、思绪飘到了很远的地方……
宋文帝时期,一守城将军奉命驻守洛阳城,其间邂逅当地一名女子,一见如故,很快便私订终身。此时北魏来犯,将军奉命出征,临别时拉住女子的手:“等我打胜了后,一定回来迎娶你……”
俩人依依昔别,女子守在城门口,看着将军坐在马鞍之上,头也不回地离去……
将军此征一去便是数月,其间刘宋节节败退,宋文帝一气之下连斩二将,北魏全线出击,强渡黄河,宋文帝不听朝臣进言,发动强攻,不敌之下,洛阳失守。宋文帝只得撤兵,而重伤的将军则流落于他乡。 待将军伤复之后,本想回朝,无奈此时刘宋大势已去,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死,将军从未怕过,但想着曾经的誓言,加上对宋文帝乱杀良将之举已至心寒,无奈之下,委身于他乡,希望有朝一日平昔战火,再回到她的身旁。
他们惜别的城门,有一位女子经常坐在一块石板上等着心爱的人回来。每每遇到前方归来的人,女子便问有没有见过将军,但始终没有将军得胜归来的消息。
女子从未放弃过,仍然日复一日地等着。又过数十年,最后女子苦守将领不遇后,落发为尼。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终于传到了在将军耳里。
但将军不能回去,此时北魏已迁都洛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南北朝战争还在继续,他必须活下去,等到战争结束那一天……
不知道多少年,战争终于结束了。
将军第一次回到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地方。
一身平民打扮的他,来到残破的早已斑驳不堪的城门前,他走到他们分别的地方,在那棵早已枯掉的大树旁边,摸着那块她天天等待他归来时坐的石板……
城郊传来优雅的牧笛声,路过的人告诉将军,这里曾有一个女人一直等着她心爱的人归来……
重新踏足熟悉的土地,他心里的感受,却是那么复杂,仿佛一切又回到了羡煞旁人的当年……
他在这座残破的孤城里寻着她的踪影,但始终找不到,天上的雨纷纷落下……
他相信她一直在等他……
孤城的老者告诉他,她一直是一个人……到死那天都是……
僧人又回到蒲团之上,静静地坐着,敲打着木鱼……
天上的雨仍然在纷纷落下,落在禅房外那块石板之上……
《青花瓷》
第一段其实已经清晰地说明了歌词所描述的对象,“我”一边为素胚上色,一边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秀丽的江南女子。冉冉檀香中,心中微酸,再也画不下去,纵是丹青圣手,瓶上的牡丹终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忧伤。从文笔和选用的意象来看,开首直叙,并不词藻华丽,但是已然奠定全篇清韵雅致的基调。值得一提的是“去到”是典型的台湾的说法,改成“去了”更符合内地的语言习惯。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全文的点睛之语,优雅而深情。有人误认为“天正在等烟雨”等说法,是因为对青花瓷还缺少一定的了解。“天青过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色。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其实主要是湿度)所以说,烟雨天是出现天青色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天青色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且串联“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再加上动人优美的旋律,令人如闻天籁。“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一石三鸟,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依然秉承一边勾勒青花一边展开思绪,而伏笔一词其实对以后的结局作了暗示。“我”是否与曾经邂逅的女子缘悋一面呢。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同样的旋律再次吟咏,一个“晕”堪称绝妙,什么是晕?我举个例子,当你把一滴墨汁滴入一碗清水,看他缓缓扩散,这就是晕。人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朦胧的月光下,结局竟真的被打开了?朝思暮想的伊人看到了么?“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本句是一个标准的倒装,是的,看到了,如真似幻,似乎一切都融入了江南的美景里,似乎是个喜剧结局。然而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我”久念成痴,眼前出现了幻觉,朦胧月光消逝,不过更相思。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倒叙手法,交待和伊人匆匆相见,匆匆话别的来龙去脉,依然是一边勾勒一边追忆。不得不说方文山有着天生的对文字的敏感,连续三个惹字用得极妙,虽然“帘外芭蕉惹骤雨”活剥自前人诗句。顺便说说,这种方式也叫做“无理而妙”,最早来自元曲,显然骤雨不是芭蕉惹来的,这样说没有道理,但是味道就出来了。
纯真的书包
2025-07-28 01:02:22
你的泪光 柔柔中带沙 苍白的月弯弯勾出过往
夜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绝望
雨轻轻弹 朱红色的床 我已身在之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 化成一缕纱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菊花散满地上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 在湖面生霜
花已香完 飘落了灿烂 凋谢的石道上泥泞不堪
守末渡江 秋行拆两半 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
谁的江山 马蹄声狂乱 我一身的戎装胡萧沧桑
天微微亮 你轻声的叹 一夜惆怅如此委婉
菊花散满地上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 在湖面生霜
菊花散满地上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 在湖面生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