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明代永乐,宣德,洪武年间青花瓷主要特点都有哪些

机智的老虎
热情的花卷
2023-05-05 14:18:13

明代永乐,宣德,洪武年间青花瓷主要特点都有哪些?

最佳答案
虚幻的蜜蜂
壮观的心锁
2025-07-28 03:38:00

明永乐朝高级定制景德镇瓷器特征

明永乐朝典型器有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的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龙纹款青花云龙纹刻海水宫碗等一批器物是明永乐朝青花瓷的典型器物。

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造型曲线圆巧,圈足足墙内外斜坡,足墙根部宽于洪武时期的器物,足端平切。器型有玉壶春瓶、大勺和高足把盏,高足把盏有口径8厘米和口径15厘米两种规格,杯靶有粗短、细高、中凸一棱下外撇三式,碗有口径13厘米和20厘来两种。纹样多为适合纹样,于口沿、近圈足处、圈足有装饰带,改变了元青花的主体纹饰、辅助纹饰多层装饰带的布局。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五彩。釉色白中稍泛青,釉汁肥润,均为满釉。此朝历22年,值得注意的是出土的青花瓷上均无帝王年号款,一件青花云龙纹碗的圈足内绘一条青花云龙,此为图案款,表明此碗的等级是御用品,传世品中见花样款,均开宣德朝以后圈足落款之先河。工艺上,高足杯的高足均为中空。瓶、罐类修胎工整,接胎痕不明显。勺的边缘露胎,系覆烧。

青料:明永乐朝青花瓷所用的青料有两类,一类发色浓艳,有“铁锈疤痕”。此类经测试为高铁低锰型进口料,即“苏泥麻青”之类;另一类,发色稍淡而雅致,其上“铁锈疤痕”比较少,此类青料未经测试。明永乐朝青花瓷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出土品于景德镇市明御窑厂旧址永乐地层出土,以明永乐十七年(1419)前后为线,分为前后两期。

明永乐朝高级定制景德镇瓷器前期:明永乐三年以及以后的几年间。纹饰有折枝、缠枝、团花的牡丹纹、莲花纹,梅花纹。器型有大盖罐、菱花口折沿或圆口折沿大盘,均为细砂底。此类大型器均于明永乐初年为郑和下西洋而烧造的赏赍品或工部外销瓷。后期:明永乐十七年前后。典型器中五龙纹玉壶春瓶即为此期。瓶身绘五爪云龙五条,一大四小,下腹绘海涛,圈足饰朵云一周。此期器物的主要纹饰有龙纹、云凤纹、海水鱼纹、海水海兽纹、海水仙山云龙纹、宝相花纹、什锦花卉纹、莲花纹、莲瓣式轮花纹、折枝菊花纹、梵字等,边饰有莲瓣纹、朵云纹、卷草纹、连续回纹、缠枝菊纹等。画笔有实笔与勾勒渲染两种。

纹饰布局有疏朗、繁密两大类,总体特征是清楚利落,一气呵成。纹样的细线条多为实笔,粗线条与纹饰为勾勒渲染,十分规矩,不出边线。主要纹饰多见各种折枝瑞果,如荔枝、石榴、香椽、桃子等,还有缠枝莲、牡丹、苜蓿、莲瓣、莲池、云龙、藏文等纹样;边饰有莲瓣、梅朵、卷草、蕉叶、朵花等。胎质细腻洁白,小件器物胎体极薄,有分量很轻的浆胎碗--用瓷土上层的浆水沉淀后做成的碗,其釉汁肥润、匀净,白中泛青,多为极润的细砂底,亦有釉底。造型有梅瓶、玉壶春瓶、直口方流壶、扁瓶、僧帽壶、漏斗、花浇双耳扁瓶、绶带葫芦瓶、梅瓶、无档尊、莲子碗、折沿洗、折沿碗、菱口折沿及圆口大盘、压手杯等。

款识,内莲池纹外缠枝苜蓿纹碗的圈足内有雪花形款。此碗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山东曲阜孔府有藏。此类碗的纹样,有的是青花,有的为青花描金彩,款为金彩。压手杯内心有“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此外不见有款器物。工艺方面,瓷器的瓷土淘炼得比较细,拉坯工艺高,琢器横接口不明显。明永乐官窑青花具有“胎体轻、釉汁白、色浓艳、花纹疏”的特征。

明宣德朝高级定制青花瓷的特征

明宣德朝典型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宣德地层出土的青花器和传世品中的有款器。明宣德青花瓷的青料与明永乐朝青花瓷的青料相同。其他特征。以下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介绍,帮助鉴定13228173315老师鉴定

出土品:景德镇御窑厂明宣德地层出土,分前后两期。前期为明宣德一年至五年。出土器物有:海水瑞兽纹爵残片;篆书款“宣德年制”残片;砖残片;海水瑞兽纹大碗残片;外缠枝灵芝内折枝瑞果纹大盘残片,复原口径74厘米、底径63厘米、高109厘米;鹦鹉寿桃纹大盘残片,口径78厘米等。后期为宣德五年至宣德十年。御窑厂出土的器物上有扁菊纹或螭龙纹梅瓶、蓝地白花鱼藻纹高足杯、蟋蟀罐、鸟食罐、格子锦朵花纹蝶耳杯、梨式壶、双肩扁壶、海水龙纹梵文小把盏、七棱折沿花口钵以及各式花盆等。纹饰的布局、画笔与明永乐朝相同。

德镇御窑厂明宣德的高级定制青花瓷器,主要纹样有葡萄、菊花、山茶、牡丹、莲花、海石榴、石竹、灵芝、折枝牡丹、柿、菊、莲、山茶、桃子、灵芝、格子锦朵花、香草龙、海水飞翼龙、穿花龙、藏文等;边饰有大小双层莲瓣、实心莲瓣、如意云头、连续回纹、卷草、蕉叶、花瓣式曲折纹、席纹、海水、壬字云、点彩梅花、几何图案锦地纹等。品种有青花五彩、淡描青花、蓝地白花、黄地青花、青花浮雕等。小件器的胎洁白细腻,大件胎厚。底釉泛青,小器均为釉底,大器为砂底。造型有大有小,大至60厘米高的大盖罐,小至高度44厘米,可把玩于手心的鸟食缸。

传世品:明宣德朝传世品青花瓷,较之永乐器,除胎稍厚,造型曲线不及永乐的优美,绝大多数有款外,其余因素基本与明永乐时期的相同。款识:此朝历十年,绝大部分官窑器有款。砂底的罐、瓶、盘等大件及个别满釉小件,如鸟食罐,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形式有无边框的六字一行楷书横款,有边框的六字一行楷书竖款。釉底的碗、瓶、壶等在圈足内书款,形式有双圈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款,单圈六字二行款,双圈、无圈四字二行楷书款,双圈篆书款(仅出二件残器)。款识特点,以“”字为多,“德”字的“四”与“心”紧靠,中间无一横。“”字中“衣”的横画不过“刂”旁,“衣”的第四划的勾与第五划的撇不相连。工艺,见个别覆烧器,小鸟食罐,通体满釉,口沿去釉以覆烧。明宣德朝青花瓷的特征是:色凝重,花纹密,釉泛青,形增多,体加重,款大盛。

明洪武朝高级定制青花瓷特征

明代的青花瓷,官窑产品精益求精,晚期民窑以产品量大为特点。除了元代的窑场继续烧造以外,明代又兴起了许多新的窑场,著名的民窑窑场有:瑶里、胡田、观音阁、十八渡、董家坞等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优点,在明代瓷业生产中独占鳌头。这里主要考察有确切地层和纪年墓出土的器物及有纪年款的器物。

明洪武朝:至今确定为洪武地层出土的器物共有三处发现。第一处是1964年,南京明故宫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二处是1984年夏季,北京四中出土的一批残片,第三处是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一批残片;它们虽然都不完整,但是可以作为典型器来对照完整的传世品。除此之外,上海博物馆藏青花“春寿”云龙纹梅瓶与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为完整的典型器。明洪武朝的青花明显少于釉里红,完整器更少,但从大量资料的对比分析,此期青花与釉里红的纹饰和器型均相同。

此朝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一的国产料,但也不排除有少数使用元代剩余进口料的情况。这一时期青料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处亦能表现出青花的层次;第二类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则地散布在其中,似繁星密布;第三类青花色泽泛灰,釉面呈灰白色。由于这种色料中含有较高的金属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呈现出较大斑块状的黑青色,有的亦深入胎骨,呈凹凸不平状。品种主要是白地青花。

布局沿用元代多层装饰带和适合纹样两种。常见题材及特点如下:主体纹饰有各种花卉和龙纹。花卉纹有缠枝牡丹、扁菊、山茶、莲花、牡丹、菊花、月季花等什锦花卉组成的缠枝花卉纹。多用于盘、碗的内外腹壁。插在山石上的什锦折枝花卉、芭蕉园景、松竹梅,多用在较大琢器的外壁和大盘的底心。龙纹:龙的身体细长,典型的明清官窑龙纹,龙纹基本保持了元代风格,但改变了元代龙纹的矫健凶猛感,多为轮形五爪,亦有三爪、四爪的,爪与爪之间分得较开,猪形嘴,作张口伸舌状。辅助陶瓷纹饰有各式如莲瓣、卷草、回纹、意云、蕉叶、缠枝灵芝、海鸥戏水等。品字形云是明洪武瓷器的典型纹样,在多个品种上都有描绘。

胎釉:胎体洁白,瓷质缜密,但是与永乐官窑相比则显得粗厚疏松,胎体中有针眼状或细小的裂隙。瓷泥可塑性好,器物绝少塌底、夹扁的弊病。釉面肥润,白中泛青,圆器类口沿均有积釉现象,形成一圈明显的自然厚唇状。有些器物釉层较厚,可见细小釉泡攒聚密集,给人以温润柔和之感。尤其是浅淡的青花纹饰,在这种肥润的釉面下,更显幽青雅致。

造型明洪武朝青花瓷器的造型主要有碗、盘、菱花口盏托、执壶、玉壶春瓶、石榴形瓜棱大罐等。碗口径在20厘米左右与40厘米左右的两种墩式碗最常见,分直口圆唇和撇口两式,深弧腹,圈足平切,釉底。盘约20厘米和45厘米两种口径的盘子最常见。分菱花口与圆口两式。菱花口盘的造型为宽折沿,浅弧腹呈瓜瓣式凸棱,圈足平切。南京玉带河明故宫出土的青花三朵云纹盘残片无口沿,但结合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同样纹饰的完整霁红、霁蓝釉盘看,为浅腹,大圈足,圈足根内外呈斜坡状,内斜更甚,足端平切,砂底见大片窑红。

菱花口盏托口径约20厘米左右。宽折沿菱花口,方唇,浅弧壁,呈花瓣式凸棱,内心凸起一圈棱,用以置放杯盏,浅圈足,底无釉,见火石红。洪武时期盏托的方唇外侧多有二方连续回纹。执壶:高度为30厘米和20厘米的最常见。造型为小直口,长束颈,溜肩圆腹,腹部有弯曲长流,流口部与执壶颈部连有如意云形扁宽系带。颈部与腹部相连有弯曲板状凸棱执柄。柄上端有小圆孔系,壶盖为宝塔形宝珠钮,内插式。

玉壶春瓶,有大小两种,大者高30厘米。撇口,长束颈,溜肩圆腹,圈足,底釉。石榴形瓜棱大罐这种大罐是洪武时期的典型造型,有大小不同的规格,高度大者约60厘米以上,一般为50厘米左右。撇口,短颈丰肩,长腹下收,十二道瓜棱腹,束胫,圈足,砂底,有火石红。梅瓶:小口圆唇,短颈,略呈上大下小状,丰肩,下腹收束,胫部外撇,环形足,平切,外侧斜削一刀,砂底,中心凸起,局部见火石红。款识、工艺:款识仅仅见于梅瓶肩部用篆书书写“春寿”两字。工艺方面,琢器内壁见明显接痕,器物底部均见明显的火石红色,俗称“朱砂”底。

由此可见,明洪武朝青花瓷中牡丹花、扁菊花、云朵等纹饰均留有白边。缠枝牡丹、扁菊纹的叶子缺刻大,蕉叶为双茎,中间留空白;花蕊为细方格的扁菊纹。回纹一正一反两方连续。底足平切、有窑红。

最新回答
玩命的樱桃
贪玩的自行车
2025-07-28 03:38:00

从明代起,各种彩釉瓷和彩绘瓷逐渐流行,彻底改变了明以前以单色瓷为主的局面;在器型方面也丰富多彩,达到无物不备的程度。明代景德镇的民窑也兴旺发达,形成了官民竞市的景象。

明代官窑瓷的艺术成就突出。例如,永乐官窑以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宣德官窑则以青花和铜红釉最好,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两颗相映成辉的灿烂明珠。

总之,整个明代堪称中国瓷器制造的鼎盛时期。

洪武瓷器

肯定洪武瓷器的存在,是近几十年的事。过去很多国内的大型博物馆,都一罐把这一时期的一些陈列品断代为“元末明初”。随着近年考古出土物的多次明证,洪武瓷器才逐渐被人们认识。从目前所见洪武器物看,应该说其既具有元代瓷器遗风,又有明初特征。

洪武瓷器的胎质坚硬、街阿比,胎色有淡红、淡黄、灰白色等,露胎处多有泛氧化铁的红色。器物造型与元代、明永乐瓷器相似,如碗底足中间有乳状凸起,叠烧碗内中心一圈无釉;也有元代浅碗的形状,撇口,腹部丰满,圈足微收敛,平削底。洪武时期民窑器型多不规整,圈足内跳刀痕迹明显,器物露胎处可见旋削痕。

洪武瓷器的装饰方法主要有绘画和刻划两种。主要纹饰有云龙、动物、花卉、松竹梅、折枝梅、缠枝花等,其中以图案花卉纹多见;也有在碗心书写“福”“寿”字的;器物口沿常见几何纹装饰。民间用瓷纹饰简单,线条粗放,宫廷用瓷则纹饰精致得多。

↑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

↑青花花卉纹执壶

永乐瓷器

永乐瓷器的胎色白,胎质细腻,一般较薄而轻(脱胎器胎更薄),露胎处常泛氧化铁的红色。釉质润厚莹亮,似白玉,釉面上橘皮坑较少,釉泡小,施釉不匀处内有闪牙和青色的。永乐瓷瓶、罐多小型,碗没有大过23厘米的,特点是底足削得极为平整,碗口多外敞,边锋利,口以下收敛,至底部愈小,碗下有鸡心状凸起物;又有碗口微敞,碗身直至底而折者。多数盘、碗为圈足,红釉者圈足高,白釉者圈足底。

永乐瓷器的装饰方法有绘画、刻花、划花、印花等。青花器构图层次比元代少,比明中后期多。图案单纯,不繁复,但构图极紧凑,多做锥拱双龙、五龙、番莲、八宝等纹饰。瓷器上所作暗花,似隐似现,似突出却用手摸不出;清康雍时仿者则作粉状白线条浮于釉上,且纹饰较为清晰。折枝缠枝花与元代不同,花大而叶小,划花用铁线描,细而遒劲有力;清康熙仿永乐瓷部分用偏刀划,如宋代耀州器用刀状。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还有很多明代品种瓷器,如宣德瓷器、成化瓷器、弘治瓷器、正德瓷器、嘉靖瓷器、万历瓷器、天启瓷器、崇祯瓷器;小编就不一一介绍了

阔达的海燕
笑点低的网络
2025-07-28 03:38:00

明代瓷器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六种:

一、造型:一般都显丰满,浑厚,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二、胎体:一般都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及明末各朝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三、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瓷器中,大多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四、纹饰: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五、器足: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跳刀痕。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平削圈足,壁型圈足,高足等众多形状。

六、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干支款,图记款等。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等。

扩展资料:

瓷器品种

明代景德镇瓷器品种按其制作工艺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斗彩,五彩及单色釉,杂色釉。

一、釉下彩,主要指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蓝地白花等。

二、釉上彩,可分为釉上单彩和釉上多彩。

三,单色釉和杂色釉,品种繁多,绚丽灿烂,在中国陶瓷史上大放异彩,与青花彩瓷并重。

鉴定方法

如何鉴定明代瓷器,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

二、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晕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在后代的仿品中都不能准确再现。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

四、款识

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代瓷器

霸气的树叶
优雅的耳机
2025-07-28 03:38:00

废话不多说,直奔主题。图1、2、3、4、9为元代青花瓷片真品标本多角度,图5、6、7、8为现代仿元青花瓷片标本多角度。

从中可以看出,真品花叶内(例如图4)的勾拓用笔非常自然、有力、熟练,而仿品(如图5所示)的花叶,其勾拓用笔非常的做作,毫无力度。真品标本(图3所示)的植物花卉线条运笔苍劲,而仿品(图6所示)的线条非常的绵软,运笔没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明显在刻意描绘。真品标本的釉水虽然稀薄,但釉面坚硬、通透清澈,玉质感极强。仿品的釉水虽然想尽力做到与真品无二,但釉面火气大,釉子松软、浑浊。真品的釉面侧光看有非常明显的使用痕迹,表面的滑痕非常的自然,明显是无意当中形成的。而仿品的釉面虽然也做了牛毛纹(不了解什么是牛毛纹的可以侧光看一下自己的手机屏幕)之类的痕迹,但依然是刻意的,不够自然。真品的胎(图9)非常的细腻洁白,淘洗的比较干净,由于时间长,胎的表面已形成姜的氧化痕迹。仿品(图8)虽然尽量还原了元代青花瓷制作工艺流程,采用一比一的高仿技术诸如人工淘炼、模印制作等工艺,但胎色显然不是元代瓷石加麻仓土的二元配方,胎质粗湿,呈色铁青。真品标本的青花发色沉稳,明快艳丽。由于青料淘洗的干净,铁锈斑较少,这符合元代高档青花瓷器的工艺制作水准。仿品的青料虽然仿制苏麻离青,但矿物料已经绝迹,只能以化工料调和,发色漂浮,较为死板。铁锈斑的生成呆滞,过于刻意,没有真品铁锈斑自然流淌的痕迹。

以上几点粗浅的介绍,纯属个人臆断,对与不对,全凭列为看官任意处置。

美满的小土豆
粗暴的蜗牛
2025-07-28 03:38:00
景德镇人民瓷厂,1956年由公私合营的华光、群益、光大三个瓷厂合并而成,称“景德镇第三瓷厂”,1957年更名新平瓷厂,1969年改为景德镇人民瓷厂。 人民瓷厂是以生产经营青花瓷为主的国营企业,继承和发展了景德镇青花瓷的传统工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手工、刁镶、注浆和机压成型技术,技术力量雄厚,产品品种规格和装饰种类齐全,产品分日用瓷和陈设艺术瓷两大类。包含中西餐、茶、咖啡具、文具、酒具、烟具、碗、盘、杯,碟、缸、罐、瓶、钵,凉墩等系列产品。产品曾荣获三枚国际博览会金牌,二枚国家质量金牌,新开发的影青青花瓷荣获国家银牌,青花梧桐瓷和影青青花瓷系列产品。人民瓷厂是中国陶瓷行业中迄今获奖最多的、获奖规格最高的企业。 青花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历史悠久,素有“瓷中瑰宝”之称。它是用青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透明釉后经高温烧成,呈现青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釉面晶莹明亮,脂润如玉,青料溶于胎釉之中,水乳交融,具有清晰明显,古朴大方,庄重典雅的艺术效果和无铅镉毒危害,耐酸碱腐蚀,永不剥落,永不褪色的特点。既是理想的饮食器具,又有较高的陈设收藏价值。在青花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青花斗彩,影青青花保持了青花瓷的特点。丰富了青花瓷的装饰种类和艺术魅力。 这个瓷盘200元左右,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威武的大山
安静的犀牛
2025-07-28 03:38:00

284285286不像宋,依我看像五代的,窑口不好说,有争议

298299是天青的钧窑,像宋也像辽金

296是景德镇湖田窑的影青,也是宋的

青花都是清中期的普通民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