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青花瓷怎么制作的?
中国的青花瓷是烧成的。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扩展资料: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
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
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花瓷
青花洋蓝是说青花瓷器,上面的蓝色颜料是进口蓝色颜料,俗称洋蓝。青花洋蓝一般都是晚清民国瓷器。
洋蓝是清代中晚期从德国、日本等化工染料工业发达国家进口的化学料(分析纯或化学纯氧化钴),呈色虽然也蓝中泛紫,但因非常纯净,没有天然矿物料苏麻离青中的杂质和微粒,也没有铁锈斑。
洋蓝俗称“洋料”,它由景德镇查裕顺颜料店总经销,其中以“墨鹤牌”为名牌。。由于洋蓝价廉“物美”,受到市场的欢迎。
扩展资料:
洋蓝和苏料及珠明料的区别:
至正型”元青花用的苏麻离青料、明代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用的回青料和清末民初用的“洋蓝”都属于进口料。
苏料含铁量高,烧成后釉面有“铁锈斑”出现,而回青和洋蓝都没有“铁锈斑”。它们的呈色都有青中泛紫现象,但苏料微紫、青翠靓丽,回青紫色较重但纯正沉稳和耐看。
珠明料发色蓝正且美(乾隆青花开光描金粉彩大碗),与洋蓝较易混淆,但珠明料纯正沉稳;
“洋蓝”色泽显得过于艳俗、不雅,青花飘在釉面之上,有扑面而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