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第八章 从陶器到瓷器

落寞的火龙果
可爱的胡萝卜
2023-05-05 10:32:43

第八章 从陶器到瓷器

最佳答案
老迟到的心锁
平淡的嚓茶
2025-07-29 15:05:07

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首先我们得把陶器和瓷器分清楚。陶器是由熔点低的易熔的黏土制坯烧成的器具,加工比较简单,烧成温度偏低(只需要800℃至900℃,极少数达到1000℃左右),硬度较差,气孔率高,吸水性强。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瓷器是由熔点比较高的瓷土制坯烧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器具,烧成温度较高(约1200℃至1400℃),硬度高,气孔少,吸水率低,瓷器表面的釉色不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瓷土又常称为高岭土,高岭土因产于江西景德镇(瓷都)的高岭村而得名。瓷器判断的一般标准:一、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四、瓷器烧成之后,胎体必须坚硬结实,组织细密,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         白陶是瓷器的先祖。白陶是用瓷土或类瓷土制坯烧成的表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素胎陶器,烧成温度较高,在1000度左右。高温烧出的白陶,质地比夹砂陶、灰陶等更坚硬,吸水性弱。白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湖南高庙遗址发现白陶罐片,距今约7800年。湖南坟山堡遗址出土白陶,距今约7600年。湖南千家坪遗址出土的白陶,距今约7000年。浙江罗家角遗址出土的四片白陶片,距今6905±155年。湖南汤家岗遗址(距今6000年)发现带有彩绘的白陶,同时发现制作白陶的原料白膏泥( 学名叫作微晶高岭土,是一种纯净的黏土)层。生产白陶关键在于制坯的原料,类瓷土也好,瓷土也好,都需要白陶生产者不断长期试验寻找。白陶生产者寻找到了适合做白陶的瓷土,并发现了比较丰富的瓷土资源,会代代生产下去。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瓷土有了,制成坯胎,再完美地运用烧造技术,火烧得更旺了,达到瓷器的烧成温度,这个器物就是瓷器,就是原始的瓷器。何人何时发明瓷器,已经无从考查——因为古时用泥土烧制的器皿叫瓦或瓦器——“瓷器”对那时来说只是最好的瓦器而矣。“瓷器”一词最早见之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瓷”这个字在汉以前指“瓦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瓷”为:“瓦器,从瓦次。” 外国对中国陶瓷最初的称呼是“Chinaware”,“ware”发音是什么?就是“瓦”,“Chinaware”就是“中国瓦”。我们无法找到这个发明瓷器的工匠或作坊,只有牢牢记住,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一代又一代的无数陶瓷工作者的智慧结晶——瓷器的发展亦是如此。根据考古发现,原始瓷器起源于35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1980年山西东下冯遗址(公元前1900年-前1500年)出土20余片原始青瓷片。1953年在郑州二里岗商城遗址(现称郑州商城遗址,根据最新碳14测年数据为公元前1509-前1465年)出土一件原始瓷尊,身饰方格纹,上施青色薄釉,现藏于国家博物馆,为“国宝级”藏品。根据目前公布的材料,我国原始瓷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商代中期遗址和墓葬中都有出土,其创制时间远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中期。         考古发现的原始瓷器都是青瓷,原因就是釉里含铁元素,烧后呈现青色,当时的技术也去不掉这个颜色。含铁量越高,颜色就越深,由绿逐渐到黑;反之,含铁量减低,减得越干净,颜色就越白。这是原始瓷器在釉这方面不如后来的瓷器成熟。在胎质方面,原始瓷器的胎料(瓷土)未经淘洗或淘洗比较粗糙,不如成熟瓷器的胎料淘洗那么精细,这样原始瓷器就显得比较粗糙。在烧造温度方面,原始瓷器的烧造温度虽然也高达1200℃,但还是没有后来的成熟时期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的烧造温度高,所以原始瓷器既不如成熟瓷器精致细腻,也不如成熟瓷器色彩丰富。         商王朝原始青瓷主要器形有尊、罐、豆等。制坯原料未经处理,胎质较粗。胎色以灰白为主,也有灰褐色或淡。器物的成形都用泥条盘筑法,器形不甚工整,存在歪斜、高低不等和圆器不圆等情况。胎壁厚薄不匀,比较粗笨,烧结坚硬。器物的里外或者外壁施有薄釉,釉层厚薄不匀,常见流釉现象。釉色深浅不一,有青、青黄、青绿、黄绿、绿褐或茶叶末等色。胎釉结合较差,容易脱落。商代后期,情况有了较大改变,出现了专烧原始瓷的龙窑,质量大大提高。周王朝很重视手工业生产,陶瓷器作坊和工匠,都由官府管理。瓷器的生产制作,到周朝有了更突出的发展。周朝时期原始瓷器的考古发现也更加普遍,尤其是南方屯溪、句容等地的西周墓中,大量出土原始瓷器,器形更加丰富(主要器形有尊、碗、盘、瓶、瓮、罐、豆等),数量和种类都远远超过商朝。         从出现原始瓷器后,历经一千六七百年,到了东汉时期才发展出成熟的瓷器——青瓷。东汉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至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从东汉起,历经六朝,特别是到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时期,瓷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又一巨大贡献。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征服了世界,一说到瓷器就会想到中国,一提到中国也会想到瓷器,在英文中,“瓷器(china)”最终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这也说明,中国瓷器是中国的名片,是中国的代表。和平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运送着丝绸,还运送着瓷器。中国瓷器,作为中国的文明使者,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土与火完美结合的精妙艺术。         瓷器的发展,随着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用器。但是,因为良好的透气性等品质或价格相对较低的原因,陶器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砂壶、陶壶、砂锅、粗碗、缸、瓮、瓦罐、陶盆、砖等陶器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量使用。在精美的瓷器面前,有几个质朴的陶器,可以常常提醒我们:不忘初心。

最新回答
朴实的墨镜
温柔的未来
2025-07-29 15:05:07

我国黑有瓷器出现的较早,有的认为是东汉时期,还有的认为更早大约在商朝时期就有黑釉的雏形,总之黑釉是我国非常古老的瓷器色釉,但是公认的还是东汉时期黑釉瓷器发展的非常成熟。之后黑釉瓷器的生产历代经久不衰直至今天。谢谢

洁净的金针菇
舒适的星星
2025-07-29 15:05:07

青花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景德镇青花瓷在原料,工艺,设计等等领域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从元代青花瓷一直流传到2012年,景德镇青花瓷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2012年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2012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的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多数器物的胎体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国产料和进口料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青料,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类,尤以竹节高足杯、带座器、镇墓器最具时代特色。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纯情的御姐
体贴的黑夜
2025-07-29 15:05:07
自宋代以后,即兴起摹古仿制之风,特别是明清时期,仿古之风达到高峰,历代都有仿古赝品或造假古董问世,清末、民国时尤甚。还有的赝品来自朝鲜、越南、日本、东南亚等国以及台湾地区。因此要辨别伪品或仿品是何朝代、时期、地区所仿(伪),其主要特点、手段、影响如何,是古代仿品、现代仿品或是作假古董。还要弄清楚是整体模仿还是局部仿制,如有单仿造型、仿纹饰、仿釉色、仿款识之分,所呈现的仿品面貌特征都有较大区别。在仿品中有的是同时代仿制(明仿明或清仿清),或后朝仿前朝器物(如清雍正朝仿明宣德朝),有的是历代官窑仿官窑瓷,还有的是历代民窑仿官窑瓷等。此外,明清时期景德镇窑都有仿制宋代的五大名窑及仿越窑、龙泉窑青瓷等,都存在辨真伪的问题。
如明代成化、正德朝就有仿写前朝宣德款器物,嘉靖、隆庆、万历朝也有大量仿明成化、宣德、永乐官窑青花器物。到了清代,特别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仿古瓷更加逼真,此后,仿古风益甚,且种类丰富多彩,数量也达到历史高水平。这类古代仿品,有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制作技术水平很高,也有其较高的研究、收藏价值,因此对这类仿品瓷也要鉴别出其相应年代,弄清是仿自哪个窑口、哪个年代及其与真品的区别。
识真才能鉴假,在辨别真假之前,先要熟记历代古瓷真品的造形(包括主要器型)典型特征和总体风格及细微之处的特点,再将相似或存疑的实物与考古出土器物和馆藏传世真品进行比较,从纹饰、色调、胎釉、造型、工艺制作手法、款识字体写法特点等几方面情况综合分析,看两者之问在整体面貌及细部特征是否自然相符,与真品有否内在的联系,能否表现出时代共性。然后再对照文献资料考证,尽量找到仿品出处和时代依据。特别要仔细观察器物的细部,这常是伪品露出破绽之所在。青花瓷装饰艺术主要是以绘画手法为特色的,故鉴定重点除上述几方面外,观察纹饰、画风、笔法、彩料、青花呈色变化等显得尤为重要。
分期与断代
目前古陶瓷鉴定分期断代法,以明清时期为例,还是习惯于先按大的朝代划分,再按帝王年号细分。从器物断代科学性看,实际上这种按小朝代划分法不尽合理,因为按时代发展和器物变化规律来说,本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按照年代或时期(包括年限、时段)的早、中、晚划分可能会更符合实际情况。从器物鉴定角度看,划分的年限范围越小就越准确。 元代以前的器物,定出大的朝代即可,不必按皇帝年号分期,但其中朝代较长的还可分出早、中、晚三期(如唐早期、宋中期、元晚期等)。明清距离现代较近,各种传世品和出土文物都很多,在民间还有大量仿制品,情况较为复杂,因此要力求做到鉴定准确,尽量缩短时间跨度。下面的分期,分别把风格和年代比较相近的时代划分在一起,其中年号时间较长的要再分期(如康熙60年还可分出早、中、晚三期),有的处于朝代或帝王更替期,也可以初期、末期称之。
一、明代大体可分为五期:一期为明初,即洪武、建文,共35年。二期为明早期,又可分前后阶段,前阶段为永乐、洪熙、宣德,共33年;后阶段为正统、景泰、天顺,共29年,前后阶段共62年。其中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未见署官窑年款,瓷器风格亦有别于前后朝
代,故又被称空白期。第三期为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共57年,正德后期已开启晚明风格。第四期为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共100年;第五期为明末,天启、崇祯,共24年。
二、清代也可分为五期,一期为清初,顺治,l 8年。二期为清早期,康熙、雍正,共74年。三期为清中期,乾隆、嘉庆,共85年。四期为清晚期,道光、咸丰、同治,共54年,也叫晚清时期。第五期为清末,光绪、宣统,共37年。 以上只是大致的年代划分,另外还有几种特定时期(特指)叫法,如鼎盛期青花瓷(以永乐、宣德朝“宣青”时期为代表)、空白期青花瓷(专指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无官窑款时期)、“克拉克”青花瓷(专指以明万历朝外销西方的青花瓷)、转变期青花瓷(以明崇祯朝青花精品瓷为代表)、高峰期青花瓷(以康熙时期“翠毛蓝” 青 花为代表)、仿古瓷兴盛期(以清康、雍、乾三代以仿明官窑瓷为代表)、伪品泛滥期(以清末民国初制作的赝品为代表),还有祥瑞瓷(专指天启、崇祯时期带日本风格的瓷器)、南明瓷(专指明末清初建立的南明政权瓷器)、洪宪瓷(以署“居仁堂制”款瓷为代表)、厂‘彩(专指清中期景德镇制瓷胎运往广州彩绘的外销瓷)、浅绛彩(清末民初珠山八友彩绘瓷为代表)等。
三、明代洪武和天启、崇祯,清代顺治和光绪、宣统,分别处在朝代更替时期,器物具有过渡期的特征。明代除了空白期三朝外,不见正式署帝王年号款的还有洪武、建文、洪熙、泰昌几个朝代瓷器。洪武朝和空白期三朝只见到署干支年号款,建文朝4年,洪熙帝在位1年,泰昌帝仅在位30天,均无标准器传世,其瓷器面目不清。改朝换代对器物风格的影响,就日常生活用品来说,这种变化是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观,以及新原料、新工艺、新产品、新科技的出现而变化的,是渐变式而不是突变式。以上所说,主要是以青花瓷器的发展概况、时代典型特征和器物总体风格来划分的。但要注意在每个朝代更迭或过渡时期,前后朝代器物的面貌特征大多相似,前代往往孕育着后代的雏形,后代亦常常带有前代遗风,有的特征是很难截然划分清楚。
窑口与产地
宋元以前,南北各地有许多著名窑口,如唐代长沙窑,五代越窑,宋代景德镇窑、定窑、钧窑、官窑、哥窑、汝窑、建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等,百花齐放。因此,元代以前瓷器比较重视窑口的鉴别,重点应从釉色、胎质、造型、制作工艺以及烧造方法人手。到了明清时期,彩瓷十分盛行,青花瓷器已发展成为生产的主流。除江西是产 “青花瓷大省外,各地还有许多生产青花瓷的窑口,如福建德化窑、漳州平和窑、云南建水、玉溪窑、浙江江山窑等、广东汕头窑、揭阳窑等。这些地方瓷窑胎釉原料、工艺技术、窑炉结构及装饰风格等各不相同,品种繁杂,互有特色。从风格面貌来看,既大体相近,又似是而非。
还有不少国外窑口,如朝鲜、日本、越南、东南亚等国烧造的产品,大多深受宋元明清的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定窑、建窑、德化窑、同安窑等窑口影响,生产与之造型、釉色、装饰方面相似的白瓷、青瓷、青白瓷、黑釉瓷、青花瓷、五彩瓷等,有的与中国瓷器风格非常接近。这就要我们作出分析和判断,先分出古瓷的产地是南方还是北方(南北方有烧木柴与烧煤炭之别),再定出分别属于古今中外哪个窑口,最好还要辨别出窑口类别,如是属于龙窑、蛋形窑、阶级窑还是馒头窑,以及窑炉结构和烧造原理,然后要弄清楚窑口起烧的具体年代、停烧或延续的时间,还有烧制瓷器的品种特色及其使用的主要工艺技术手段等(如是覆烧、支烧还是垫烧,或是芒口、涩圈、满釉还是半釉等)。
明清以后,各地生产的青花瓷既有本地区特色,也有相互影响。胎釉、用料、制作工艺、烧造方法等都有所区别,但造型、装饰手法、图案题材内容等总体时代特征还是基本一致的。
在装饰风格方面,主要受景德镇窑的影响。在辨别窑口产地时,还要注意到各个窑口之间互相借鉴、影响、模仿及其传承关系。
除了传统的以产地命名窑口外,也有的是以人的姓氏来命名,如崔(国懋)公窑、周(丹泉)窑、年(希尧)窑、唐(英)窑等。还有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如宣德窑、成化窑、康熙窑、乾隆窑等。既有官窑和民窑、瓷窑和陶窑之分别,还存在官搭民烧或瓷陶混烧的情况,这些都需要搞清它的来龙去脉,并予以认真判别。

壮观的鲜花
健康的雪碧
2025-07-29 15:05:07

高古陶瓷受土壤中这些化学元素和侵蚀以及地温的影响,釉面产生开裂和腐蚀。开裂、腐蚀的胎体表面大量吸收泥土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随着时间逐渐粘积在胎体上,会形成“土斑”。

土斑有两种,一种称“蚕卵斑”,成颗粒状,像桑蚕产下的卵子一粒粒聚结在一起,大面积在陶瓷器表面形成。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剥除不掉。蚕卵斑形成与土壤中矿物质成份比例高有关,比较容易在低温度陶器上产生。

另一种称“蚯蚓屎斑”,成条形曲线状,形状尤如蚯蚓的屎,细而弯曲,小面积地粘积在陶瓷表面。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

鉴定方法:在投资高古瓷(民间俗称元朝以前产的陶瓷即为高古瓷)的时候有一个标准,就是一定要选择“名窑口、典型器”来收藏。比如说,唐代的名窑口是南青北白,南方以越窑的青瓷见长,北方以邢窑的白瓷取胜。那么收藏唐代瓷器时,就要重点考虑这两个窑口的典型器物。

而投资宋代的瓷器,就最好选择五大名窑的东西,宋代的五大名窑分别是汝窑、官窑、哥窑、定窑和钧窑。

就拿定窑来说,定窑又有粉定和土定之分,粉定是正宗的定窑,土定则是各地模仿烧造的产品,粉定的窑址在今天的河北曲阳,对于粉定的瓷器,投资者即使收藏不到带“官”字的,也要收藏一些胎白、釉好、图案漂亮的,这些瓷器极具升值潜力。

相比之下土定的投资价值就要逊色一些。 另外宋代建窑、龙泉窑等八大窑系的瓷器也符合“名窑口、典型器”的收藏标准,这些瓷窑的瓷器也都大有历史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容易保值和升值。

扩展资料

高古瓷器收藏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高古瓷器的历程来评估(即历史价值)。中国高古瓷器发展经历了起源期、成熟期、高峰期(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三个高峰期)、衰落期,从的艺术品市场行情来看,价值的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为:明清瓷器、宋朝瓷器、唐五代时期瓷器、六朝时期瓷器、原始青瓷、晚清民国瓷器。

2、从艺术性来评估(即艺术价值)。主要包括造型、装饰、图案三个方面。

3、从研究价值来评估(即科学研究价值)。如有纪年款的瓷器、在纪年墓中出土的瓷器,这些瓷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不是评估价值的主体,因此在高古瓷器价值评估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4、从其他因素来评估。包括完残程度、尺寸大小、珍稀程度、地域因素等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古瓷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古瓷

拼搏的眼睛
无心的发卡
2025-07-29 15:05:07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作为两片对接的狮子瓷器,早在我国的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比如说耀州窑、巩县窑等就有此类黑釉的对接狮子的,那么这种瓷器历经了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多见于灯台等,要看到具体的实物来判断就好祝您心想事成开心每一天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