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为什么化学实验中加热时放入碎瓷片可以防止爆沸

香蕉鸡
壮观的白羊
2023-05-05 09:00:57

为什么化学实验中加热时放入碎瓷片可以防止爆沸

最佳答案
自信的楼房
年轻的柜子
2025-07-30 15:16:38

纯净的液体缺少汽化核心,加热超过沸点仍不沸腾的热滞后现象——加一点杂质后(本质是带入了微小气泡),沸腾滞后被打破,产生沸腾液体中的气泡在沸腾过程中起着汽化核的作用,当液体中缺少气泡时,即使温度达到并超过了沸点,也不会沸腾,形成了过热液体过热液体是不稳定的,如果过热液体的外部环境温度突然急剧下降或侵入气泡,则会形成剧烈的沸腾,并伴有爆裂声,这种现象叫暴沸.暴沸的结果是使液体的温度回到沸点.暴沸有时是危险的 在液体中加入碎瓷片的原理与加入杂质相同,主要是通过孔隙凝聚水蒸汽,使成为气泡浮出,防止爆沸

最新回答
矮小的导师
甜美的网络
2025-07-30 15:16:38

首先你要了解沸腾的原理,所谓沸腾,就是液体达到沸点以后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那么所谓暴沸,就是汽化过程太激烈,不容易下边的实验操作。加入陶瓷片的作用就是将液体内部激烈汽化的气泡稳定,或者说阻挡了大气泡上浮的力量,所以。。。。。。。。

疯狂的星月
唠叨的乐曲
2025-07-30 15:16:38
如果火孔被积碳堵塞了,或者火孔与反馈针没有对正,火焰不能直接烧灼到反馈针,就会熄火,所以需要疏通火孔,矫正反馈针;热电偶老化了,提供给脉冲器的信号强度不够,脉冲器也会关闭电磁阀,需要更换热电偶;反馈回路不畅通,譬如虚接、老化或者反馈针搭铁,信号无法到达。,需要进行线路的检修。建议联系专业维修解决。燃气灶保养:做好灶头的清洁工作:可以采用水煮法清洁,盛满一锅水之后将灶头放入锅里开始煮,加入适量的清洁剂,水热之后有无会自动剥离。打火孔清洁:将灶头取下来,对着光,用牙签清理出气孔一次。灶头上堆积的碳化物和焦屑,可以用小细刷清除,也可以用细铁丝将出火孔逐个戳通。 定期清理火盖上的火孔才能有效防止堵塞。巧用牙签,有时候觉得燃气灶火苗比较小,但是又找不到原因,很可能是燃气的出气孔因为有杂质所以堵塞了,大家可以先看看,然后试着用牙签拨动几下,看看是否能够管用,要是有效果的话就是因为这个出气孔堵塞了,要是没有效果,大家要及时的找专业人员来上门看一看问题在哪里,自己不要随便的拆装维修。

默默的缘分
炙热的香烟
2025-07-30 15:16:38
电子打火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把一块压电材料块(晶体结构)一端接上一段细导线,此导线与在打火机出气口处的金属材料形成一个缺口,通过机械机构使撞击块的撞击时与气源开启同步。当撞击块以一定的冲击能量或力撞击压电材料块的另一端时,压电材料的内部分子就会强烈振动,并将振动能量传递到导线中。由于导线的截面积与压电材料块的截面积之比悬殊很大,在导线中分子的振动就有了很大的加强趋势。当导线的端点分子强烈的振动撞击缺口处的空气分子时,空气分子也就产生强烈振动。空气分子振动的运动轨迹就是我们看见的电火星(电弧光)。这些电火星(电弧光)实际上就是导线分子强烈振动并向打火机出气口处的金属材料传递能量时空气分子振动的运动轨迹,说明缺口处的空气分子振动很厉害。按照振动理论的说法振动强烈就是物质温度很高,当这个温度超过打火机内的液化气的燃点时,跑出来的气体就会被点燃,形成火焰,火焰就是剧烈振动着的气体物质分子影象。这就是打火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其他电子打火装置的道理与此相同。
用陶瓷的压电效应,对于特殊的陶瓷片两边加压,会产生电的定向流动,从而产生电流,如果拆开那个小元件,就会发现最下面的陶瓷片和用于敲击它的机构,这种陶瓷就是压电陶瓷。相对应的,如果给它通上电流,它就会产生振动,最常见的就是陶瓷峰鸣器,就是一种上面有白色陶瓷的一种金属圆片。如果通上电后,所发出的声音频率很高,在超声范围内,就是B超探头中发射超声波的元件
关于打火机的发明:
过去一般认为打火机的图绘最早出现在公元1505年德国纽伦堡地区一名贵族MartinLoffelholz拥有的手卷之中,另外有人认为打火机装置也有可能是出自文艺复兴大师李奥纳多·达文西(LeonarddaVinci)之手,在他的手卷CodexAtlanticus中也有类似机械的图绘。不过由于该页的时间无法确定(绘成时间可能在1500-1519年之间),所以两者虽然类似,却无法能够肯定地将之归功于达文西,因为达文西的图绘也可能是在看到别人的发明后记录下来的。
现代打火机按使用的燃料可分为液体打火机和气体打火机;按发火方式可分为火石打火机和电子打火机。
最原始的打火机是从燧石点火枪衍生出来的。带强弹簧的扳机扣动时,击打在火石上产生火花,点燃于树叶。
1823年德国化学家备贝莱纳在实验室发现:氢气遇到铂棉会起火。这一发现引发了他试制打火机的念头。德贝莱纳用一只小玻璃筒盛上适量的稀硫酸,筒内装一内管,内管中装入锌片,玻璃筒装一顶盖,顶盖上有喷嘴、铂棉和开关,内管中锌片与硫酸接触生成氢气。一定量的氢气产生的压力将内管中的硫酸排入玻璃筒内,打开开关时,内管的氢气冲到铂棉上起火;内管与玻璃筒内的压力重新平衡,硫酸再次进入内管,与锌片反应又产生氢气。如此世界上第一只打火机便告诞生。但它有体积大不便携带,玻璃壳易碎,硫酸溢出有危险等缺点,没能普及作用
1920年法国出现了灯芯式打火机,灯芯是用硝石粉浸过的,容易被火花点燃,后来,改成将灯芯浸在苯中的苯打火机,这种打火机有时漏燃料,而且要经常更换灯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气体燃料打火机,逐渐取代了苯灯芯打火机。将从天然气中提取的丁烷气压缩到打火机中,使用时,丁烷气体从打火机的顶端喷嘴中喷出,由打火装置点燃,火焰的大小可通过调节喷气量来控制,丁烷气体用尽后,可从打火机底部的活门装填。
打火机的点火系统也经长期改进,日益完善,老式的打火系统是由火石和火石轮组成,火石是铁和铈做成的合金。1906年奥地利化学家发现这种合金材料具有产生火花的性质,将火厂装入打火机,靠机盖上的铁轮锉的磨击,使火石产生火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弹药专家使用压电效应引爆炸弹。在炸弹的前端装上像酒石酸钾钠和一些陶瓷类的晶体,受到强力冲击时,会在瞬间产生高压电荷,引爆炸药。战后,日本成功的将压电效就用在打火机上,在三四万分之一秒内产生6000—8000伏高压,使产生的火花点燃丁烷,省去了干电池或火石。
日本东海集团公司是世界上首家发明和生产一次性打火机的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