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为什么有些古瓷碎了还很值钱

忧伤的橘子
忧郁的豌豆
2023-05-05 08:21:40

为什么有些古瓷碎了还很值钱?

最佳答案
舒服的雨
细腻的裙子
2025-07-31 11:20:00

中国是瓷器之国,几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从生产瓷器的那一天起,就有瓷片的产生,那时的人们在烧制瓷器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残次品,而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埋入地下。

明晚期珐华器盖残片

尤其是官窑烧制瓷器中产生的大量瓷片,皇家有专门负责此项瓷器烧制的官员,进驻窑厂,监督制作,而且在制作时不计成本,精工创新。例如皇上要求此批制做100件瓷器,那么必须烧制出几百件以上,精心挑选出100件瓷器后,剩余的瓷器全部要打碎深埋,不许任何一片流入民间。

明宣德仿龙泉窑青釉碟残片

古瓷片以传统文化为依托,隐藏着巨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目前出土的古瓷片依然是考古工作者进行断代的最好标尺。另外,部分具有唯一性的古瓷片,还填补了科学空白。通过研究分析,古瓷片还对探寻人类的历史足迹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古瓷片也是藏家学习瓷器鉴定相关知识的最好材料。

明成化青花缠枝花卉纹碗残片

抛开这些就说一点,也是值得收藏的,那就是美啊,残缺之美也是一种美。

明嘉靖素胎六边梨形执壶残件

收藏古瓷片要有所选择。民国以前的瓷片,由于时间较近,存世量比较多,因此收藏价值不大。明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古瓷片因用途狭窄、烧制量少、造型奇特,则皆可列入收藏范围。从年代上看,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清三代官窑瓷片的升值潜力极大,晚清、民国时期一些有名头作品的古瓷片也颇具升值潜力;从器型上看,观赏器瓷片的价值要高于碗、盘、碟之类生活器;带口沿和底足的,所含的信息量大,研究和收藏价值相对较高。

该回答资料摘选自文藏百家号《收藏家眼中的维纳斯―残片之美》

作为一个门外汉,我想和前辈们交流一下,我所知的古瓷片的价值:

1:部分图案较完整的古瓷片是会讲故事的,述说着那个年代的人文风貌、生活百态、国民实力、匠人之心等等。

2:古瓷片,对于中国的考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挖掘地层的时候可以根据出土的古瓷片判断某座城市的初始时间和当地在某个朝代某些年份当时百姓的生活品质状况、国力情况等等。

3:根据古瓷片的年代、完整程度,存世量、窑的等级、工艺的程度、釉料的选择、胎体的选择等等来判断其价值!

4:古瓷片对于瓷器爱好者来说,肯定是比完整瓷片便宜很多,也满足了很多爱瓷人对各朝代各种品相瓷器收藏。

5:近些年国内市场有一批专门炒古瓷片的群体,使得古瓷片的价格抬高了

最新回答
干净的玉米
机智的水蜜桃
2025-07-31 11:20:00

过年回家,当看到父母鬓角的白发渐渐增多,当父母说“你不再是个孩子了”的时候,当看到父母的身体再也没有原来的康健,甚至渐渐需要我去照顾他们。这时的我才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再依靠父母的肩膀,而自己的肩膀将成为父母的依靠。

当我做事情畏首畏尾的时候,我意识到我长大了。
年少时,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虽然会犯错会挨骂,但总是越挫越勇。长大后,我们避免了低级错误,但也没有了开始的勇气。
生病了不敢再硬扛,因为还有人需要我们照顾;发个朋友圈,要考虑会被谁看到,父母看到会不会担心,朋友看到会不会笑话,等等,很多事情不再那么执着,也不再那么肯定,更害怕出错,开始畏首畏尾,因为觉得有些错误无法挽回。

当一个人发现自长大了,不外乎有下面几点:

1丶吃饭的时候,父亲也会给我倒一杯酒。
2、突然有一天发现,原本依赖的人成为了自己想保护的人。
3、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抱怨和哭,而是怎么解决。
不再像以前一样,受了点委屈就找人倾诉,或者在朋友圈、qq空间发泄一通。
更多的是隐藏自己的心事、独自解决。
4、天冷了,会主动穿上秋裤的时候。
5、父母在做重大决定之前,会来问问我的意见。
以前觉得这种话语权还挺让人羡慕的,长大才发现,这不是权力,而是担当。


6、父亲开始向我倾诉他的彷徨与不安的时候。
7、不再热衷于追星,看到喜欢的明星不会有惊声尖叫的感觉。
你心里明白,只有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其他人都是过眼云烟。
8、做一件事之前不会满世界宣传。
不会生怕别人不知道,而是在背后偷偷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9、大方的认同别人,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就比如现在双击屏幕,马上解锁一个隐藏功能。
10、敢于承担责任,不会逃避问题。
你很清楚,“爸爸”那一声的责任有多重。
11、过年了,再也没有「压岁钱」的时候。
12、开始刻意提升自己。

土豪的项链
俏皮的金针菇
2025-07-31 11:20:00

1、磨损:用细砂轮磨平毛糙的地方,主要是胎底,同时将瓷器放在地上来回滚动,用硬器轻轻敲打出崩口,如有需要,还可用玻璃裁刀在瓶内外划出鸡爪纹。

2、剥釉:剥釉最好是在沿口上,用什锦锉刀的尖端先撬出一个缺口,然后继续延伸。

3、戳破气泡:用利器将釉面的大气泡戳破。器物的底部一般来说釉层较厚,比较好操作。

4、去火光:将氢氟酸兑水各半,用刷子均匀涂刷器物的表面,由下往上刷,釉层厚的地方涂刷时间可长些,薄处可相对短些,一般涂刷半分至一分钟左右后,即马上用水冲洗干净,以免时间过长,釉层表面腐蚀得太厉害会毫无光泽。如果觉得太亮,表面涂点色拉油,会使它温润如玉。

5、做色:其目的是给人一种已用旧、若脏东西都跑到瓷器缝里去了的感觉。用高锰酸钾溶液,掺入少许红糖,涂遍器身,底部足圈重点,约48小时后用干布擦拭。所有露胎处、开片处几乎都呈不同程度的紫褐色。如果觉得底足颜色太深,可用洗衣粉擦洗,用细砂纸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视觉上给人以误差。

6、做土锈:在缩釉处、露胎处以及想做土锈的地方涂少量502胶水,拍上黄泥,黄泥最好是墓土,其中带有少量老石灰。也可以在器物的某个部位放上几枚铁钉,撒点盐。一个星期以后,瓷面上的铁锈用刀刮不掉,盐酸也难以洗去。

7、陈旧感:器物的底部扔点甜食碎渣,吸引虫子,结上蜘蛛网,撒上蟑螂屎,蒙上灰尘。

扩展资料

用瓷土烧制精细的瓷器是中国特产。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东汉出现青釉瓷器。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

五代瓷器制作工艺高超,属北瓷系统的河南柴窑有“片瓦值千金”之誉。柴窑是后周柴世宗官窑,传说周世宗要求柴窑生产瓷器“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但至今尚未见到柴窑传世品或发掘实物。南瓷系统以越窑“秘色瓷器”著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器做旧

专一的手套
大胆的巨人
2025-07-31 11:20:00

碎掉的瓷器有价值吗?五分钟告诉你瓷片收藏里的门道 。

古时候瓷器碎了,大部分人可能就扔掉了,殊不知,这留下来的碎瓷片到了今天竟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时下碎瓷片标本大幅度涨价,尤其是珍贵的、稀少的更是一片难求。一块元青花标本,如果绘画的非常出彩,发色艳丽、器形少见,价格再高都供不应求。

瓷片不仅仅是一块残片,它也是我们认识古陶瓷真品的最好的工具书,我们能够通过瓷片标本来感受古代老瓷器带来的鉴赏信息。

也正是这个特点,有多少古陶瓷爱好者在苦苦的找寻着这些残片,学习鉴赏陶瓷的深谙这点,所以,瓷片标本才被更多的藏友们认可、抢购、炒作。

古瓷器能够完整的保留至今的毕竟还是占少数,有句话叫做“十老九损”,不少的古瓷器由于年代的久远或人为的破坏,变得残损和破碎。

作为古代一些有名窑口出产的瓷器,它往往会成为我们这些后人们研究和考古古文化的重要物证依据,所以具有重要意义的,像南宋的五大名窑瓷片(汝,哥,定,钧,官)龙泉窑,元青花瓷片等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收藏,不单单是为了“一夜暴富”,更重要的是为了传承文化,弘扬文明,陶冶性情。古瓷残片本身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好的瓷片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缩影。

我们可以从古瓷残片残存的图案、文字、色彩、胎釉、开片等方面和细节上,管窥到某一段历史、人文、政治,填补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空白。

明理的香菇
有魅力的小懒虫
2025-07-31 11:20:00

对于陶瓷制品,相信大家不会陌生,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是陶瓷制品,常见的陶瓷制品就有碗或者杯子,陶瓷本质上是属于易碎品的,如果我们在使用碗的时候不小心将碗摔碎了,这个碗一般就只能扔掉,但是如果这类陶瓷制品只有一些小小的地方出现了裂缝,还是有被修复好的希望,大家就可以用陶瓷胶水去粘贴,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陶瓷碎了用什么粘。

陶瓷碎了用什么粘

通常比较专业的粘制陶瓷的胶水是云石胶,它是和速凝剂一起配套用的,但是往往我们没那么专业一下找来这胶水;那你还可以尝试比较常见的瞬间粘着剂101,或者更常见的AB胶,但是效果都没有云石胶好!如果你追求粘接牢度的同时希望外观的美感,那选择无影胶吧,现在用于陶瓷相粘的无影胶的牢度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强度,虽然与环氧比差了点。

陶瓷碎了粘接的方法

在正式粘贴之前首先要清洗,清洗是为了洗去陶瓷片上的附着物,便于拼对。一般情况下用水洗即可,但对于水洗不掉的结晶盐,可用相应的化学试剂和药品清洗。清洗晾干后要将粘接物适当加固,再进行拼对和形状还原。一定要将整个碎片拼对完成后再用胶水粘接,这样才能保证碎片之间的粘接更紧密。如果是新的破损面则不用表面处理,如果是陈旧的破损面则需用丙酮将其擦净、晾干;

对于小的碎块只要用502粘住就可以了,对于大的碎块、而且块数较多则用SGA胶粘,粘接方法可用“逐块粘接法”,即首先将较大的2块粘好且基本固化后,然后—块块地逐次把其余几块粘好,注意每次调胶不要太多以免浪费,定位方法可以用细绳捆扎、压敏胶带固定,也可用502胶定位,方法是在涂SGA胶时在裂口中留出一点空白,粘合之后在此空白处滴上一点502,502很快固化就起到了定位作用;合拢后在胶末固化前就擦净残胶,SGA胶12h即可固化。

在上文中,我们介绍的是陶瓷碎了的相关信息,其实如果陶瓷碎的不严重的话,人们完全是可以用一些手法去将陶瓷修复好的,所以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介绍了陶瓷可以使用什么样的胶水去粘,知道了什么胶水可以使用之后,大家就可以正式开始粘贴自己的陶瓷了,所以在文章的第二部分,我们介绍的是陶瓷碎了粘接的方法,大家可以按照文章中的步骤去进行。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

之前去泰国就只看到了大皇宫,没看到其他寺庙总觉得有些许遗憾。在这样虔诚国度里,每一座寺庙塔身多镶有各种彩色的陶瓷片,都包含着各种很深远的意义。郑王庙就是曼谷的一座古寺,规模宏伟,在泰国仅次于大皇宫及玉佛寺,位列第三位。寺庙以佛塔著称,其中有一座“拍攀”大佛塔高达79米,因外形酷似法国“埃菲尔铁塔”,故而被戏称是泰国曼谷的“巴黎铁塔”。

金碧辉煌的大皇宫等著名泰国寺庙大都集中在湄南河的东岸,而在河的西岸却有着一座历史悠久特色的郑王庙。该佛塔建于1842年,造型精致、高耸在云霄,并且塔身还镶嵌有各种色彩的陶瓷片、玻璃和贝壳等美奂美仑的装饰图案,充满十分浓郁的佛教氛围,令人肃然起敬。

宝塔上面都是用瓷片拼贴而成的各种佛像,形象生动,雕工精美。据说这座寺庙与华裔的泰王有关。据传修建寺庙的瓷砖大都来自中国,当年中泰两国友好贸易往来,海运时怕船重量不够,就用一些碎瓷片来压船底,结果聪明又节俭的泰国人在修建这座寺庙的时候,全部利用来自中国的这些废弃碎瓷片来加以修饰,没想到竟然做出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经典。

华裔泰王叫郑昭,名信。祖籍广东,因其早年丧父,后被昭披耶节基收做养子。13岁时郑信由养父举荐进宫当一名侍卫,后又被任命为达府太守及柏却武里的总督。1760年,大城王朝被缅甸侵略,大城失守后,郑昭率兵突围,终于收复失地。暹罗人民拥戴其为暹罗国王。郑昭于1767年登基,创建泰国。这座寺庙就是为纪念郑昭而建,由此可见泰中两国的历史情谊深厚。

凶狠的店员
文艺的秋天
2025-07-31 11:20:00
反应容器是指用来完成介质的物理反应、化学反应的容器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化工、医药、化肥、炼化等行业反应容器作为一种承压设备由于工艺上的需要被大量使用。
反应容器有:①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等;②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等;③不能被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漏斗等。
反应容器是指用来进行物质的化学反应的一类容器设备,常见的有反应器,发生器,反应釜,分解塔,合成塔,聚合釜等反应。容器内的大多数反应是在高温、高压,甚至超高压条件下进行,参与反应的原料以及催化剂多为易燃、易爆的物质,反应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率高。反应容器爆炸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和有毒、易燃、易爆物料泄漏而引起的火灾易导致建筑物倒塌、人员大量伤亡,有的甚至引起连锁爆炸,将整个车间、厂区夷为平地。加强对反应容器火灾爆炸事故的研究,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十分重要。

老迟到的大门
野性的纸鹤
2025-07-31 11:20:00
柴窑瓷器判断标准:第一,符合柴窑特征: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薄如纸指釉层,青如天指青色系列如天蓝、天青、粉青、影青、月白、豆青诸色。第二,用排除法,判断此瓷器不是其他窑口。第三,瓷器来历,地下出土、宫廷藏品、世代家传。 柴窑窑口:柴窑在河南郑州之中牟柴窑村,新密柴窑村,管城东西大街。根据《中国台湾网》 (2006年05月08日)一文南水北调文物调查:东虢国和黄帝的诱惑 报道,柴窑遗址位于中牟境内,据记载为后周时所建,专为皇室烧造贡品。柴窑和钧窑关系极为密切。相传钧窑原为柴窑故有工匠所组成,而且钧窑与后周显德时在郑州设立的柴窑相距不远。位于中牟境内柴窑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柴窑的真相是个很好的机会。 新密发现大规模古遗址报道 ,新密市文物普查队在牛店镇月寨村柴窑自然村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大面积的古窑址,采集了一些瓷片,确认这是一处五代至宋代的瓷窑遗址,为探索我国历史上的柴窑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根据20世纪90年代在郑州管城东西大街的考古发现,发掘出大量窑炉、窑具、青瓷片、青瓷器,出土瓷器在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储存,考古证实管城为柴窑遗址之一。郭葆昌《瓷器概说》对柴窑器介绍道:"柴窑在今河南郑县。 一,国家馆藏,清宫内府曾有收藏的记载。据《清高宗御制咏瓷诗》一书有四首咏柴窑器的:《咏柴窑碗》色如海玳瑁,青异《八笺》遗。土性承足在,铜非箝口为。千年火气隐,一片水光披。未若永宣巧,龙艘落叶斯。《咏柴窑枕》 《遵生》称未见,安卧此何来?大辂椎轮溯,春天明镜开。荐床犹蟹爪,藉席是龙材。古望兴遐想,宵衣得好陪。坚贞成秘赏,苦窳漫嫌猜。越器龟蒙咏,方斯倍久哉。《咏柴窑如意瓷枕》过雨天青色,《八笺》早注明。睡醒总如意,流石漫相评。晏起吾原戒,华祛此最清。陶人具深喻,厝火积薪成。 从这几首咏柴窑器的诗文看,乾隆皇帝不但欣赏到柴窑器物,他还亲自睡过柴窑如意枕。否则,他老先生不会有"睡醒总如意"的感受。据民国赵汝珍《古玩指南》一书中记载:"柴窑传世极少,故宫中尚可见之。"传说蒋介石出逃台湾,把故宫内藏的柴窑器带走了。 二,根据清代《国学导航- 香祖笔记》 ●卷五记载,一贵人买得柴窑碗一枚,其色正碧,流光四照,价馀百金。始忆陆鲁望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可谓妙于形容。 三,上海博物馆和北京近来发现有两件柴窑器。上海博物馆有件产于五代的"白瓷镂雕殿宇人物枕"。此枕既非景德镇产品,又非定窑产品。而北京有件五代"白釉刻花碗",北京专家对此碗认定为五代时产品,为北方瓷,既非定窑产品也非景德镇产品。 四,根据《传记文学》2007年8期记载, 觯斋藏瓷是先生为故宫抢救的又一批重要文物。郭宝昌,字世五,号觯斋,古玩铺学徒出身,后为袁世凯管总务,是著名的瓷器鉴定家和收藏家。1935年郭氏逝世后,藏瓷为其子女郭昭俊等数人所有。1945年9月在先生将离重庆前,马衡对先生提到郭瓷是一批重要文物,到北京后可与郭家谈一谈,最好不要让它散掉,将来归公家收藏才好。到京后,先生找到郭昭俊与他协商。因郭瓷不是敌伪资产,除收购外,别无他法。郭昭俊同意由公家收购,唯收购经费无着。先生只好去拜谒前辈朱桂辛(启钤)先生请示杨铜、郭瓷两项如何办理。正在无法进展之时,一天忽接到桂老电话,命前往,告知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将来桂老家,命先生赶快把办理杨铜、郭瓷多方受阻的经过,写成“节略”,等宋来时当面呈交。宋看过“节略”后,表示马上由他去办。朱氏又请最熟悉郭家情况的中南银行经理张重威从中协调。1946年2月24日,觯斋藏瓷由宋批准出资收购,从郭家运到故宫,存入延禧宫库房。这批郭氏藏瓷时间跨度大、种类繁多,几乎囊括了中国陶瓷史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不但有很多精美的宋瓷,还有故宫藏品中罕见的乾隆粉彩仿古铜彩牺耳尊。瓷器共计四百二十二件,包括:后周柴窑瓶一件、唐昌南窑宫碗一件、唐邢窑三件、宋景德镇窑十件、宋钧窑九件、宋东窑八件、宋汝窑四件、宋官窑三件、南宋官窑四件、宋龙泉窑八件、宋哥窑六件、宋定窑十一件、宋建安窑三件、宋建阳窑五件、宋河南窑一件、宋磁州窑一件、南宋吉州窑九件、南宋广窑五件、金宿州窑三件、元临川窑二件、元枢府窑五件、元景德镇窑一件、元钧窑天青窑二件、元龙泉窑二件、明钧窑三件、明景德镇窑十一件、明处州窑一件、明德化窑五件、明洪武窑二件、明永乐窑九件、明宣德窑二十七件、明厂官窑八件、明成化窑二十九件、明弘治窑二件、明正德窑九件、明嘉靖窑五件、明隆庆窑一件、明万历窑二件以及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大量瓷器。 五,根据《大河网—河南日报》一文网友呼吁拯救柴瓷报道,炎黄文化博物馆馆长张杨带到大河网视频直播间的两件五代青瓷。嘉宾张杨谈柴瓷:第一,一定要是五代的器形。五代虽然在唐和宋之间,但是五代的器形和唐宋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碗类。第二,一定得是在郑州烧制的。第三,东西一定要精美。碗是菱口,有的是花口,有出筋,有瓜棱,有的碗底还有支钉。第四,一定是青色,或天青,或青绿。 嘉宾张杨认为:五代耀州一说有一定的参考性,因为五代之后,部分柴窑的工匠跑到了耀州,比照他们心目中的柴瓷来做青瓷。它完全是模仿柴窑,虽然器形上和柴窑有些相似,但在其他方面,比如说胎和釉,和柴窑是完全不一样的。至于说影青,就更不对了。因为影青是从北宋才开始有,不是五代的东西。再说,它是南方瓷,不是郑州产。因此,它不可能是柴窑。 嘉宾葛天才谈到:我收集了200多片郑州出土的有柴瓷特征的碎片。在郑州紫荆山路西、东大街路北一带收集到一些窑具和没有烧透的瓷片。据当时发现者说,这个窑当时呈“8”字形,窑口朝向东南方。用研究者的说法,应该叫葫芦窑,多给官方烧制陶瓷用品。由此推断,柴窑应该是在郑州。 六,根据《焦点网谈》报道,郑州老收藏家展示的柴窑瓷,第一个叫“天青釉喇叭形斛”,和那件日本学者展示的“青百合花瓶”(见焦点网谈3月19日报道)很相像,只是瓶颈比日本那件短些。 最老收藏家得意的,是他收藏的两个觯。这两个觯一个底部刻着一个“周”字,一个刻着“宋”字。两觯大小、纹饰、釉色几乎一样,只是后者的顶端多一道玄纹,颜色更加鲜亮。老者介绍说,觯是古时帝王祭天时使用的礼器,只有帝王一人可以举觯洒酒祭天。底部刻有“周”字的当是后周郭威、柴荣两个皇帝先后用过的祭天器物;底部刻有行书“宋”字的当是北宋皇帝赵匡胤、赵光义等用过的祭天器物。这两个觯都是孤品。 七,根据《新华日报》报道,日本一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学者去年10月在北京称,日本发现了绝迹千年的中国古代名窑柴窑瓷器。 64岁的日本伊豆高原艺术馆馆长对中如云先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保护座谈会”上,播放了他带来的《雨过青天觚——古窑至宝千年之旅》资料片,画面中的一件中国古代瓷器——青百合花瓶令在场的中国文物界人士大开眼界。 据北京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对中如云先生新著《至宝 千年之旅——发现绝迹千年的柴窑》介绍,9年前从日本一个茶具店发现的这件青百合花瓶是一件蓝色陶瓷器,高290毫米,呈喇叭状的开口直径167毫米,底座直径105毫米,瓷器釉面如油般光泽,瓶口留下了30多处修补过的痕迹。无论形状,还是大小,都像一只适合摆放在桌子上的花瓶。 30年前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文物的对中如云说,青百合花瓶是出自“后周的官窑”。根据牛津大学“热发光法”测定的结果,青百合花瓶烧制的年代为700年至1100年之前。他认为,青百合花瓶具备历史文献记载的柴窑特征,且修补的痕迹可推断到四五百年前。“虽然不能肯定它就是柴窑,但也没有证据予以否定”。 八,据《大公网讯》报道,大连市民刘志国家中有一套曾在箱中尘封了七八十年的瓷壶,他认为这是五代时期柴窑的古瓷。如果确实如此,它将是现存的唯一一件柴窑瓷器,将填补中国青瓷史实物的空白。刘志国称,「有人曾出价1200万元买回去收藏,但我没有同意。」 据《新商报》报道,这套瓷壶分瓷壶和瓷碗两部分,瓷质光泽细腻,瓷壶为「小口长流」,壶体为六瓣瓜棱形,壶柄弯曲带式,壶盖直颈、盖顶上有一尊卧式坐狮;瓷碗为花口,造型酷似一株莲花包蕾,花瓣间刻画著蝶形如意纹饰,十分精美。另外,令人称奇的是,每片莲瓣,在灯光映照下,都象是一个虔诚打坐的佛家弟子。 刘志国介绍了这套瓷壶的来历:他小时候,家中仓库里有一个红木箱子,里面有不少瓷器。「当时,谁也没把那些瓷器当回事,我和小伙伴经常拿那些瓷器去过家家玩,因此,大部分瓷器稀里胡涂地损毁了,现在包括这套瓷壶在内,只剩下七八件了。」后来,刘志国的母亲说,那箱瓷器是他父亲从故人手里得到的赠物。 九,根据《海峡都市报》报道,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林仁贵以收藏唐宋五大宫窑瓷器著名,他手里拥有了几乎绝迹的唐青花、唐五代柴窑瓷器。除了沉香木龙床,他还收藏了7张清代海南黄花梨龙床。另外,在河南省开封(五代后周京都)和濮阳(五代后周柴荣的澶州节度使府)发现有柴窑瓷器。 北京、上海专家针对北京上海藏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两件器物同为五代时产品。二、两件器物均为五代时精美白瓷。三、同为豆绿色。四、同为黄土胎。五、釉汁很薄。六、声如磬,从白釉碗上可以听到。七、从瓷化程度看,同现代瓷没有差别,这在1000多年前非一般窑可以做到。 综合分析,上海博物馆的"白釉枕"其品质应在当时景德镇和定窑之上。加上北京"白釉碗"的佐证,可以断定:除柴窑外,不可能有别的窑口能烧出如此精美的器物。由此,可以断定"白釉镂雕殿宇人物枕"应为柴窑产品。从而解开中国柴窑史的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