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元代瓷器的特点特征鉴赏

拼搏的香烟
俏皮的鱼
2023-05-05 04:17:11

元代瓷器的特点特征鉴赏

最佳答案
安详的煎蛋
负责的裙子
2025-08-03 14:14:05

元代瓷器的特点

元代景德镇瓶、罐之类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往往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处胎体接痕表现明显。

一般器物的足边不规整,有弯曲现象,说明元代制胎时不讲究修坯,因此显得成型工艺较粗糙。但小型器物也有精致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削足处理方法常见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挖足有深有浅。器物圈足不十分整齐,呈弯曲状。

器底可见螺旋状的切削痕,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较疏,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较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高足杯的'高足与杯身以泥浆拼接,交接处可以看见或浆色挤压泥浆,杯把足端的圈足厚薄不一。子扣套合结构的盖,采用子扣与器盖先成型后粘接工艺,盖上能清晰地看见接痕。碗的底部胎体较厚重,足内露胎,中心微微突起,俗称“脐”状,实为拉坯痕迹。

瓶、罐等大型器物底部中心处常见一内凹的圆点,在烧制大器时,为防止塌底,需在底部中心或稍偏处放一个用耐火土做成的圆饼或圆圈作支点,圆点就是由此形成的。大罐底部多为宽圈足,不规整,有的底中心有较浅的螺纹痕迹。一般大件器物胎体厚重,但重量适中,如超重或超薄都值得考虑。

关于元代瓷器

元代官窑瓷器吸引现代收藏家和“另类投资者”,可分三大品种:一为釉里红,二为青花,三为卵白釉枢府瓷,皆为景德镇所设立的“浮梁瓷局”烧造。

元代青花瓷以大型器为精,配合娴熟画法,辄予人磅礴刚健之感,甚引人入胜;但保存完整者极少,藏于中外各大博物馆的珍品不足200件;流落民间者甚稀,故身价倍增。

元代釉里红乃于中期创烧,呈色不稳定,常常发黑发灰,红色不鲜纯,且见晕散,盖釉里红属釉下彩,要用铜红作着色剂,以高温烧成,初期技术难以掌握,烧至摄氏1250度以上,铜元素易游离而散失;在还原过程中压力亦不稳定,难以变成呈鲜红的氧化亚铜,故烧成品少,釉彩纯正者更如凤毛麟角;历来拍卖多数以天价成交。

至于卵白瓷,精粗不一,压模印花制作水平参差;早期釉含铁多,白中泛青,后期釉层厚而失透,以致纹饰模糊,上品现已难觅。收藏家多偏重釉里红与青花。

元代另有烧制一种青釉器,甚受人忽视。例如附图就是元代较少有的青釉葫芦形瓷注子,高约13公分,富时代特色,乃继承宋代青瓷制作技术,但不如宋代者洁净莹润,传世完美品极少,十分难得。

瓷器的鉴别

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博底足。大致说来,元代器皿底足多露胎而质粗,明、清瓷器有款者底多挂釉(但也物有极少数底款有釉而周围无釉的),清中叶以后则露胎者渐少。但无论任中何时代的器皿,在圈足的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之处,大都可以看出胎质火化的特色。华物例如元瓷胎多粗涩而泛火石红色,明、清瓷胎多较洁白细腻而且很少含有中杂质,火石红色也减少甚至不见。这些一方面标志着胎土淘炼方法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进中华步,同时也自然形成了早晚、真伪之间的一条分水岭。

试以明代永、宣的砂底器皿而论华物,因为选料和淘炼技术较元代粗细,虽亦不免含有微量杂质,形成黑褐色的星华中点,但已少有凹凸不平的缺点,用手抚摸多有温润细腻之感。而明末清初中华的砂底器皿及后世仿品的胎质则比较粗糙,又如成化的瓷质一向以纯洁细润著博称于世,迎光透视多呈牙白或粉白色,并且具有一种如脂如乳的莹润光泽。而博华雍正官窑仿成化的瓷器尽管在造型、纹饰和色调方面都有相当成就,同时其釉质、胎质在表物面上看来也十分逼真,但若迎光透高则呈纯白色或微闪青色。

最新回答
有魅力的咖啡
丰富的野狼
2025-08-03 14:14:05

大家好、欢迎来到盛世皇廷私下、感谢平台给我们展示宣传出手的机会、今天介绍的是:浅谈元明清三代蓝釉瓷器的特点

以钴为着色剂的青花釉起源于唐三彩。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人发明的。钴是蓝色和白色的着色剂。钴蓝釉在釉料中熔化时,可烧成钴蓝釉,着色稳定。但亮蓝色釉,除了釉色纯外,还需要白色基质进行对比,以显示蓝宝石的理想釉色。景德镇陶工在元代发明高温钴蓝釉后,发明了明清回青、明清喷蓝、天蓝等釉色,色彩丰富,趣味盎然。
1。元代青釉

元代青釉产品十分罕见,世界上仅存12件左右。故宫博物院内的一块藏青釉白龙板,是清代藏族的一件古老文物。三爪白龙贴在盘子中央。龙纹刚健、刚健、动感。这是典型的元朗风格。同一张白龙盘在其早期被分散到国外。一个存放在日本展览馆,另一个是日本大阪现存的东京陶瓷博物馆。另一种蓝釉白龙梅瓶也是一种三爪白龙贴纸。原来有三个。一个是扬州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在法国集美博物馆,另一个在故宫。原来的颐和园被毁了。上世纪90年代在镇江地区出土的一种青釉白龙壶,是一种遗物。

一种是解放后在杭州出土的元代青花爵,另一种是保定出土的元代青花爵、元代青花杯、元代盘。这是代表元代青釉烧制水平的杰出作品。收藏,张。一个巴山,大鲁零号。三捏三捏。此外,在西亚还保存着大量的元代蓝釉白龙、白花、飞鸟和海马静脉,直径超过45厘米。它们分别存放在伊朗巴斯顿博物馆、阿泰尔神庙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博物馆。这些青釉瓷器应该是元代青花瓷的出口产品。

元代的青釉瓷器很少传下来,都保存在国家博物馆里。模仿者很难得到它们,所以他们只能用来模仿。现代仿制品主要产于景德镇。它们是在煤气窑和木窑中烧制的。只有把握元代胎釉造型的特点,才能鉴别胎釉的真伪。例如,虽然元朝的真货在锅底看起来粗糙,但当他们用手触摸时,感觉很光滑。新的模仿者要么太精细要么太粗糙,这并没有模仿真品的原汁原味。元代真正的青花釉色彩深邃,后一代仿制品多为蓝色,过于轻薄。
2。铟蓝釉

明清青釉俗称“靛蓝”。它继承了元代的传统,并继续燃烧。它的主要形状是陶瓷祭祀用具和陈设。明朝时,靛蓝是义德最受推崇的领袖。其釉色如深海般湛蓝,釉面均匀稳定。后来人们称之为“靛蓝”。与白釉、红釉并列,被誉为宣德彩釉的三大“上品”。宣德青釉陶器多为单色釉,但有一小部分描绘的是暗色花,还有蓝釉白花,多为断枝和鱼藻图案。官窑风格有蓝白暗两种。它们是“大明宣德年制”双线六字楷书段落。宣德蓝釉鉴定要点如下:

(1)蓝釉与蓝釉内外共存。

(2)沿“灯草”边缘的碗口、盘口少,线条多呈弧形、不规则。

(3)将脚部涂上瓷釉,向下看,露出胎儿。

(4)任何具有四个字符段落的人都是后面的副本。

(5)浅雕图案多为龙纹,白花罕见,白花采用叠放法制作,是一种突出的三维图案,但观看时似乎没有立体感。

(6)塑形碗和盘子是常见的,但瓶子和罐子很少代代相传。

在成华、弘治、正德时期,靛蓝釉陶器的传世并不多,尤其是在成华时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完整的传世陶器。然而,景德镇皇家工厂遗址出土的成华段青釉碎片表明,其生产从未停止过。弘治青釉与正德青釉的官方资金较少,主要鉴定是掌握两代陶器的胚胎釉和造型特征。

嘉靖青釉瓷器更为普遍。一是造型丰富多彩,二是釉色有了新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宫廷祭祀用具和展示瓷器外,青釉产品在日常用具中也很常见。釉色不仅是靛蓝,而且是一种新型的“绿背”釉。嘉靖靛蓝釉蓝略带紫色。有些釉料有小条纹,有些有褐色斑点,鞋底附近的釉料是黑色的。釉面呈淡蓝色,无眩光,有些器皿口部和脚部都涂上了一层彩釉。嘉靖回青釉多刻暗,均为六字楷书风格。形状包括盆、洗、碗、盘、杯、浮渣桶、剃须铲等,有的还浅刻龙、凤、云龙、扭曲图案。这些文物主要存放在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都是故宫博物院的旧物。
清代青花釉的生产一直没有中断几代人,都是传下来的精品。有深色的图案和金色的绘画。常见的形状仍然是宫殿祭品和陈设的陶瓷。官窑往往有官腔,做工精细。民窑也有靛蓝釉瓷器,主要用于寺庙祭祀。炉子和瓶子是最多的,也没有正式的风格,但它们是老年人。

一件藏品的成交离不开宣传!
以最低的费用,做最实在的宣传。
藏品宣传的意义:就是让成千上万的人看到这件藏品,其中有一个人购买就足已!
如果您也有藏品需要出手请告知!帮你安排宣传出手!

霸气的大白
闪闪的可乐
2025-08-03 14:14:05
元代瓷器明显特征,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
元代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
一、景德镇窑
(一)单色釉瓷
1、青白瓷: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主要品种。元代继续烧造,但胎、釉、造型、装饰方法等和宋代有所不同。元代青白瓷的胎子很白,坚致,细密,胎体较厚;施釉略厚,白中透青,不透明,除了部分光素无纹的以外,也有用刻、划、印、堆塑、点彩、镂雕等方法装饰的。常见刻蚜纹饰有云龙、卷枝、卷草、牡丹、莲瓣等;或在盘和碗内心凸印朵花,堆塑常用于器盖或器身的装饰,元代青白瓷器型较多,除了日常用的盘、碗、高足杯、瓶、罐、炉以外,还有一些新器型如葫芦形的执壶、扁执壶、多穆壶、匜、砚滴、笔山等。
2、白釉瓷:白釉也称卵白釉。元代白釉瓷数量不多,但制作精细。这类瓷器胎子极细白,坚致,胎体较厚;施釉亦厚,白中泛青似鹅卵,润如堆脂;多印花装饰,有云龙、龙凤、花卉、缠枝莲、卷草等。
3、蓝釉瓷:蓝釉瓷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新品种。它是以钴蓝为着色剂,经高温一次烧成的。元代昨釉瓷有光素无纹,有的饰有刻白纹饰,有的加绘金彩。
4红釉瓷:元代景德镇创新品种,是以铜红为着色剂、经高温在还原气氛虽烧成的。由于铜红的烧成技术比钴蓝还要难以掌握,因此成品极少。仅元大都遗址有少量出土,只有盘、碗、印盒等小件器物。
(二)釉下彩绘瓷
1青花:青花是用钴料在白色坯胎上绘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经高温一次烧出的白地蓝花瓷器。不罩釉烧出来的纹饿是黑色的。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大致可分为为两大类:一类多为小件器物,胎子轻薄,不甚精细,多为青白、乳白半透明或影青釉,青花的颜色灰暗迷蒙,纹饰稀疏但奔放洒脱,有的可以说相当潦草,所有钴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还有一类青花瓷器,以大件器物为多,其共同特点是大器者胎体厚重,小件轻薄,色白致密,透明釉白中闪青,青花颜色浓艳鲜亮,色浓处有黑褐色斑点,纹饰层次多,有的甚至多达十来层,来得很满期,但繁而不乱,层与层之间留一周空白,器底端两层之间无空白,每层纹饰内容之间没什么关系,如经常是在缠枝菊、蕉叶、缠枝莲、缠枝牡丹之间夹杂云凤、云龙、杂宝、海水江牙等,将毫不相干的纹饰组合在一件器物上。
2、釉里红:釉里红是用氧化铜在坯胎上绘画纹饰后罩透明釉,在还原气氛中一次高温烧出的白地红花瓷器。于花和釉里红除了所有绘画原料不同、成品效果不同以外,其制做技术、绘画方法和烧制工艺基本相同。只是釉里红的烧成气氛比青花的更严格,更不好掌握,元代釉里红瓷与元青花瓷一样,具有胎子细密、坚致、洁白,釉子白中闪青,非常光润的特点。纹饰多见缠枝菊、牡丹、莲花、云龙、云凤、云鹤、孔雀、芦雁、人物故事等,边饰多为变体莲瓣、云肩、灵芝云、蕉叶、回纹、弦纹等。器型多为大罐、高足杯、匜、玉壶春瓶、塔式罐、谷仓、大盘、碗、瓷雕人物等等。
二、钧窑
元代河南禹县继续烧造钧瓷,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了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略粗,有大气泡和宗眼。颜色一般是浅淡的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颜色一般是浅淡的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是器物上有紫红色彩班,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或浅褐色胎。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由于釉厚,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
三、龙泉窑
元代龙泉窑的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了四五倍,产量很高,除了民用,主要外销。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胎质比宋代的要粗厚但仍很坚致,白中闪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呈黄绿色或葱绿色。主要装饰方法是划、印、贴、堆塑、镂空、点彩等。贴花分有釉、元釉两种,多在碗、盘、洗的内心贴双鱼、小兔、荔枝、飞龙等,元釉的是元代新创品种,常见纹饰有折枝花、荔枝、莲花、月影梅、秋葵、灵芝、牵牛花、松竹梅;这时期新添纹饰有四如意、八吉祥、八仙、银绽、杂宝、山水等,还大量出现文字,因釉厚,纹饿不很清晰。元龙泉器型有盘、碗、罐、炉、执壶、洗、瓶、尊、高足杯、高足碗及人物塑像等。
四、磁州窑
元代磁州窑瓷器的胎子厚重,略显粗糙,多灰,施白色化妆土、釉子白中闪灰黄,有的欠精细光润,黑彩多闪黄褐色。装饰以素白瓷、白釉黑花为主。宋代出现的在黑彩上划纹饰的装饰方法,元代也有,一般用于在鱼、龙身上划鳞片或在雁、凤身上划羽毛。也有黑釉铁锈花、白釉黑花瓷上又罩低温孔雀蓝釉的,后者由于温度较低,釉子极易肃秒。白釉绘黑花瓷器纹饰常见的有龙凤、云雁、鱼藻、卷云、花卉、婴戏、人物故事、花鸟、诗句等等。元磁州窑瓷器的器型较大,多碗、盘、罐、瓶、枕、盆、扁壶、玉壶春瓶、高足碗等。
 

懵懂的金针菇
谨慎的唇彩
2025-08-03 14:14:05
值钱。元代的五彩瓷器,这个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市场价值在50万到100万之间,要看器物的完整程度和是不是官窑来决定它的实际价值,非常值钱。根据《明清瓷器鉴定》的描述,瓷胎是为元皇宫烧造的枢府素胎;施官窑枢府青釉;用红、紫、黄、蓝、白、绿或孔雀绿色彩,采取堆花立粉的技艺作装饰,再在轮廓内添彩,加嵌金片,纹饰为皇家传统的云龙纹、杂宝、如意、缠枝花和佛教意义的莲瓣、八宝、梵文。

光亮的刺猬
知性的西装
2025-08-03 14:14:05

极其稀少,没有具体的数字。

据知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所藏一只元代红绿彩狮纹玉壶春瓶,因存世稀少,品相完好,称之谓“镇馆之宝”。

红绿彩瓷多以白釉为主要底色,釉面滋润肥厚,其红彩是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彩,绿彩料为矿物料,呈色如翡翠般通透亮丽。绘画出多种题材的画面和纹饰,用笔流畅简练,使人感到十分明快鲜艳,整体画面构图和谐,视觉较使人震热。

《至正直记》卷谈到“红绿古彩古来有之,金以来时为上物,多定烧、限烧为上用,非市烩所能得也”。这样看来,红绿彩之珍贵程度在元代就可见一般了。而元代出现的这种红绿彩瓷器,属于真正成熟的釉上彩绘瓷器,开划了后代五彩瓷器的先河,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无疑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相关信息

红绿彩是釉上彩瓷品种,元红绿彩瓷器的彩也属于低温彩,红为矾红,是铁的发色,绿彩为铜的发色,这种彩由于是在800度左右温度烧结在瓷器釉上的,所以容易剥落,被称为釉上彩。釉上彩瓷器都需要在白瓷上彩绘而成,是典型的二次烧制产品。

与金、元时期北方生产的釉上五彩瓷器所不同的是,彩绘中没有使用黄彩,所以红绿彩与传统的五彩略有差别,属于“五彩”的一个衍生品种。景德镇窑烧制的釉上彩瓷目前根据实物资料可追溯到元代后期,红绿彩即是当时创烧的新品种,所以,称其为“景德镇早期五彩”不足为过。

动人的秀发
健壮的跳跳糖
2025-08-03 14:14:05
元代在中国陶瓷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宋、金时期的主要瓷窑——钧窑、龙泉窑、磁州窑等仍在继续烧造,但是元代制瓷业的突出发展则集中体现在江西景德镇瓷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上。

元代钧窑继续生产宋钧的传统品种,天蓝釉、月白釉和蓝釉红斑器,以月白色釉为主,此时已不见玫瑰紫釉和海棠红釉,造型多为民间生活用具,已不见陈设用具;装饰则采用色釉、堆贴花和镂雕三种技法。

龙泉窑早期以生产南宋时盛行的粉青釉为主,器型高大,胎体厚重,后期创烧出高足杯、菱口碗、凤尾尊等新器型。磁州窑以烧造白釉黑花器为主,造型具有硕大、浑圆、厚重的特点。

景德镇窑除继续生产青白瓷、白瓷和黑瓷外,还创烧出卵白釉、青花瓷、釉里红、红釉和蓝釉等高温色釉瓷以及孔雀绿釉等低温色釉瓷。元代青白瓷较之宋代略显青色,胎体增厚,器型增多;卵白釉瓷色白微青,造型以碗、盘、高足杯为常见,装饰手法以印花为主,刻划花为辅;在唐宋制瓷基础上烧制的青花瓷,色白发青,光润透亮,装饰纹样独具特色;此时创烧的釉里红瓷传世较少,其纹饰简单,器型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