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的巨人
2025-08-04 04:36:46
我认为有价值瓷片虽然破碎但它丰富的信息对我们鉴赏古瓷很大的帮助它直观的提供
给我们对于古瓷的胎,釉,器型彩料,纹饰,等方面提供非常可靠的依据,为我们
能区分各朝各代,真品仿品是学瓷必不可少的实物资料瓷器非常容易破损留
传至今也很难特别是官窑的噐物本就不多今天要收集官窑瓷都十分困难以
后只有越来越难
淡定的冬天
2025-08-04 04:36:46
这个问题很复杂,没法这样去笼统的比较,宋官窑与元青花个有各的精品,我觉得,宋官窑(哥汝钧定官)中汝窑最为珍贵,全品全国也就10几件,现在的工艺无法复原它的那种天青釉的,元青花珍贵是近年拍卖市场出了几个元青花的天价拍品,让人们觉得很热,很贵,很火。相对来说,元青花的存世量还是大一些的,尤其是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不过很多产品,我们国内都几乎看不到(像那种“反”青花)。所以宋官窑与元青花哪个更珍贵,要看你用那件宋官窑和那件元青花去比了。
感动的鞋垫
2025-08-04 04:36:46
官窑与民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像是并驾齐驱的两辆驾马车,一驾直接通往宫廷,一驾通往广大的民间市场,它们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相互影响着,相互促进着。它们烧造的瓷器型制基本相同:一是生活日用瓷器,如盘、碟、蛊、碗、罐、壶等;二是陈设玩赏器,如瓶、樽、花盆、香炉等;三是文房用器,如笔架、笔筒、笔洗、水盂、印盒等。但民窑烧造瓷器的量比官窑大,官窑瓷器相对来说更为衿贵。
瓷器收藏应走出“重官窑轻民窑”误区
有人说,瓷器收藏,就要收藏官窑,而且要好的、精的,那才有价值。这话听起来没错,也似乎是收藏之道,但仔细琢磨,就显得有些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了。目前,不少的古瓷器收藏者把眼光瞄向了历代官窑瓷器,而对于民窑乃至民窑瓷器精品不闻不问,甚至于鄙视。搞收藏的人谁都知道官窑名贵,谁都想连做梦都想拥有。可是,在现实收藏中,要达到这个要求可谓难之又难。
先不说资金问题,就说整个市场上能碰到多少官窑瓷器,几乎是凤毛麟角。珍贵古瓷相当稀少,自古便受到人们的珍视,如宋代汝、官、哥、钧、定这些珍品瓷器,目前国内外博物馆的存世量几乎都有数可查,民间虽无法统计,但数量一定不会很多。正因其十分珍贵,乾隆皇帝得到这些珍品,也要御笔题诗,铭刻器底,足见其稀少珍爱的程度。
至于市场上的明清官窑瓷器数量,看看历年市场上的成交记录就一目了然了。前些年,同是那些器物转来转去,少有“生货”出现,说明数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在古瓷器收藏中,要讲究实际,端正心态,切不应该好大喜功。收藏本身就是讲究随缘的,如能碰到历代官窑瓷器那当然最好。既然官窑瓷器我们望尘莫及,我们还是把自身收藏定位在民窑瓷器上。
这些年,随着整个艺术品市场发展成熟,收藏也逐渐趋于理性化,官窑瓷器价位如日中天,动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过亿。官窑瓷器价位也带动民窑瓷器的水涨船高,尤其是民窑精品。譬如除宋代五大名窑以外的钧窑、定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吉州窑和建阳窑八大民窑系的瓷器等,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