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准确判断瓷器的年代?
自己鉴定古瓷器科学有效的简便方法太简单了!将瓷器放入一盆清水,少则几分钟,多则一夜)如果瓷器胎釉中释放大小气泡,则千万个小气泡布满器身,这是千年以上古瓷无疑!有的还有淡淡的棉絮飘逸。(凡近现代瓷器均无此现象)这是因为古瓷经千年岁月胎釉已经老化生成许多空隙,这些空隙是当年柴窑逐渐加温形成的细微裂隙,裂隙中充满了空气;也是古瓷胎釉疏松,时间长了形成裂隙;亦有大量死亡气泡内空,岁月更替充满了空气。水灌后水分将空气排出,所以形成了千千万万的细小气泡。近现代的瓷器用煤或气燃烧,升温快,气体排出也快,胎釉实坚,所以胎釉中没有裂隙。经多次多标本实验,300年之内的瓷器即使在水中浸泡时间再长也不会有气泡排出。这种方法胜过所有专家的“眼力”,如有老瓷器,不用花钱求人,自己鉴定即可,这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鉴别清乾隆时期瓷器的真伪大致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1、看釉面,乾隆瓷器的釉面大多有橘皮纹,也有的器物,如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卡看到较明显的针眼感。仿品多无橘皮纹,釉面比真品光亮,没有浑厚感。报131,名 420,热 236, 线70。
2、看器足,乾隆时期器物圈足,官窑中的霁红、霁蓝等一般均呈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仿品胎足多整齐坚硬,机械工艺明显。
3、看色料,乾隆青花瓷青色雅丽,纹饰中果实、叶瓣部位用点染法上色,有深浅不同的层次感。仿品多用涂抹法上色,也有用点染上色的,但青花色料较薄,浮于表面。
4、看装饰。乾隆时的器物,装饰图纹多为龙凤纹及吉祥图案。除部分装饰风格沿袭康熙、雍正遗风外,还有集堆贴、彩绘、镂空、色釉等多种装饰与一器的多彩釉器物,其色釉呈色鲜艳,独具特色。后仿品图纹多色彩沉郁、无光、画风无神、呆滞。
5、看款字,乾隆时的瓷器产量多,写款人几经易手,款字的变化也较多,其中“清”、“乾”、“隆”、“年”、“制”五字的笔画略有出入。民窑也多有写乾隆年号款的,也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浆胎是瓷器里面的一个特殊品种,是指明、清两代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的胎体轻薄、色如米浆的一种瓷胎,具有胎薄、体轻、质松、音哑、釉有细小开片等特点。 浆胎瓷器较为少见,且多为小件器物。
由于用细泥浆做胎,浆胎瓷就显得比较轻薄,其实是因为胎质相对较稀松的原因。有资料说浆胎瓷很薄,这是不对的,浆胎瓷本来就胎质松,再薄了就更难成型了。由于胎质松,还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胎和釉的收缩反差比较大,烧成的瓷器必然釉面开裂,这也成了浆胎瓷的一个显著表象。由于这种表面开片的现象,以及略微发黄的颜色,浆胎瓷还有另外一个更形象的别名,叫“煨瓷”。
据说浆胎瓷出现于明代。这件标本按照器型和纹饰,很有可能是明末的制品:
康、雍、乾浆胎青花自成一体。康熙一朝,浆胎瓷比较多见。康熙朝所见都是浆胎青花。康熙时胎体微泛土,釉面多为粉白或浆白色,有细碎纹片,纹饰较一般青花细腻。
雍正、乾隆时浆胎青花胎釉与康熙无大差别,少数有釉面不太平整的,青花纹饰则渐趋规矩图案化。乾隆晚期的浆胎青花,其胎质较松软细致,叩之有瓦声,胎色微黄,青花呈色有浓有淡,但都较为明艳,略带紫色倾向,白釉带乳白色,开细纹,莹润明亮。根据器型、纹饰和里面的青花装饰,可以断定这只茶杯是乾隆时期的器物。它的外壁采用了模印装饰,一周的芦雁和洞石花卉纹,十分别致。
清晚期多仿康熙浆胎青花,但胎质粗松,呈灰白色,釉面多有杂质斑点,似感硬度不如真物而欠莹润。最大宗的是光绪仿康熙的浆胎瓷。这一时期浆胎瓷的主要特点是,开片特征太明显,且较易染色,以至于很像哥釉瓷器,但胎质特征仍然属于浆胎。光绪的浆胎瓷还特别喜欢落康熙款。
有一种婴戏纹的浆胎小罐,比较多见,对比特征,比较容易确定这是清末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