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 电阻识别的问题
K g j表示精度,太学院了,上网一查都清楚,最好是没必要考这些没有用的问题,101是100、102是1000、104是100000,单位pf,从Uf到pf跨度太大,是十的六次方,所以中间加个nf,这样就是以千为一个台阶,uf、nf、pf。10nf=001uf、3n3=33nf=3300pf。223是22后面三个零,103是10后面三个零,682是68后面两个零,单位pf
01欧=01Ω、59千欧=59KΩ、62m欧你这里打错了,62M欧=62×106Ω=6200KΩ
据我所知,3位数的标注方法类似于电阻的色环标注方法,最后一位数字是倍率,比如100就是10×10^0=10×1=10pF,2位数的貌似一般都是直接标注,数字是多少就是多少,比如单片机上常用的晶振旁的电容标注30,就是30pF。以上是我的经验,没有找到具体资料验证。
瓷片电容222M/2kv表示2210^2pf=2200pf=22nf,耐压2千伏,最大容量误差为20%。
容量大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直接标明,如10μF/16V,容量小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用字母表示或数字表示。
瓷片电容的识别方法:电容的识别方法与电阻的识别方法基本相同,分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3种。电容的基本单位用法拉(F)表示,其它单位还有:毫法(mF)、微法(μF)/mju:/、纳法(nF)、皮法(pF)。其中:1法拉=1000毫法(mF),1毫法=1000微法(μF),1微法=1000纳法(nF),1纳法=1000皮法(pF)。
扩展资料:
陶瓷电容有二个端子的非极性元件,早期最常使用陶瓷电容是碟型电容器,比晶体管问世的时间要早,在1930年代到1950年代就应用在许多的真空管设备(如广播接收器)中,后来陶瓷电容也广泛使用在晶体管设备中。至2007年止,由于陶瓷电容相较于其他低容值电容的高容量及低成本优势,陶瓷电容仍广泛使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
EIA也有针对电容的温度系数有三个字的识别码。对于不是Class1的非温度补偿型电容,第一个字对应工作温度的下限,第二个字为数字,对应工作温度的上限,第三个字对应在温度范围内的电容值变动。
陶瓷电容的电感性较其他主要电容器(薄膜电容或电解电容)要低,因此适用于高频的应用,一般可以到达数百MHz,若在电路上进行微调,甚至可以到达1GHz。若希望达到更高自共振频率,需要使用更昂贵及少见的电容,例如玻璃电容或云母电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片电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