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释电效应的技术原理
热释电效应与压电效应类似,热释电效应也是晶体的一种自然物理效应。对于具有自发式极化的晶体,当晶体受热或冷却后,由于温度的变化(△T)而导致自发式极化强度变化(△Ps),从而在晶体某一定方向产生表面极化电荷的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该关系可有式表示。△Ps=P△T式中,△Ps为自发式极化强度变化量;△T为温度变化;P为热释电系数。热释电效应最早在电气石晶体(Na,Ca)(Mg,Fe)3B3Al6Si6(O,H,F)3中发现,该晶体属三方晶系,具有唯一的三重旋转轴。与压电晶体一样,晶体存在热释电效应的前提是具有自发式极化,即在某个方向上存在着固有电矩。但压电晶体不一定具有热释电效应,而热释电晶体则一定存在压电效应。热释电晶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具有自发式极化,但自发式极化并不会受外电场作用而转向。另一种具有可为外电场转向的自发式极化晶体,即为铁电体。由于这类晶体在经过预电极化处理后具有宏观剩余极化,且其剩余极化随温度而变化,从而能释放表面电荷,呈现热释电效应。通常,晶体自发极化所产生的束缚电荷被空气中附集在晶体外表面的自由电子所中和,其自发极化电矩不能显示出来。当温度变化时,晶体结构中的正、负电荷重心产生相对位移,晶体自发极化值就会发生变化,在晶体表面就会产生电荷耗尽。能产生热释电效应的晶体称为热释电体,又称为热电元件。热电元件常用的材料有单晶(LiTaO3等)、压电陶瓷(PZT等)及高分子薄膜(PVF2等)。如果在热电元件两端并联上电阻,当元件受热时,则电阻上就有电流流过,在电阻两端也能得到电压信号。
时器及控制输出等电路组成。红外传感器BH 能在较远的距离探测到由人体移动所发出
的微弱红外线,当BH 检测到人体移动所发出的7~14μm 的红外信号后,BH 中的s 脚
便输出极微弱的信号直接送到IC1a 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IC1a 对信号放大约2200 倍后,
再由电容C1 藕合到IC1b 作进一步放大。IC1C、IC1d 构成窗口式电压比较器,当IC1d 输
出电压幅度在UA 和UB 之间时(小于UA,大与UB),IC1c、IC1d 的输出端均无电平输出;
当IC1b 输出电压幅度大于UA 或小于UB 时,IC1C、IC1d 的输出端分别都会有高电平输出,
经二极管VD1、VD2 相互隔离和“或”的作用从P 点输出控制脉冲信号。RW 用于设定
窗口的阈值电平,调节RW 可调节检测器的灵敏度。IC2a 和IC2C等原件是作开机延时电
路(刚开机时,电路各工作点尚还未被建立,P 点电压处于不稳定状态)。由于电容C3
的二端电压不能突变,IC2C的正输入端瞬间为1,故它的输出也为1,通过二极管VD4 向
电容C4 充电,则IC2a 负端也为高电平,输出为低电平,故P 点电平就被箝在低电平上,
保证了输出为低电平。之后随着电容C4 通过R4、R3 的放电,IC2a 的负输入端电位变低
(小于1/2VCC),则输出为高电平,二极管VD2 被截止,此时P 点电平就成了稳定状
态。IC2b 为P 点电压输出比较器。IC2d 等器件构成输出控制电路的积分延时器。改变电
容C5 的容量,则就可改变输出延时的时间。
3. 安装与调试:
在制作热释红外线传感器中,可以边安装边调试,当然也可以全部安装完毕后再作
总调。总之,首先要掌握它的工作原理,然后就能迎刃而解。刚开始可以先不装菲涅耳
透镜进行调试,把手在BH 上作来回移动,IC1b 输出否有较大电平变化,因为IC1a 和IC1b
是该电路前置放大器,增益过高信号会产生漂移,过低会使增益下降,被测距离变近。
所以在调试中一定要二者兼顾,缺一不可。然后再调节Rw,使检测反应最为灵敏。开
机延时时间应略大于P 点电压的稳定时间。输出工作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实际控制需要
而定。最后加上菲涅耳透镜再作进一步的调整。对红外传感来说不加透镜探测半径较近,
配上透镜后,其探测距离将十倍的增加。
器件简介:
适用制作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的光敏材料很多,使用最多的有:陶瓷氧化物
(PbTiO3)钽酸锂(LiTaO3)、硫酸三甘肽(LATGS)及钛锆酸铅(PZT)等。
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的结构示意见图(a)所示。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PZT(或其
他材料),在它的上下两面做上电极,并在表面加以一层黑色氧化膜以提高其转换效率。
它的等效电路是一个在负载电阻Rg 上并联一个电容的电压发生器,它的输出阻抗极高
而且输出电压也很微弱,故在器件内附有一个场效应管(FET)加以放大,并达到阻抗
变换的目的,见图(b)
常见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的外形见图(c)所示,TO-5 封装的透光镜设在管壳顶部,树
脂封装的透光镜则设在侧面。
根据不同使用需要,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的透光窗口使用不同的窗口材料,通常
它们在02~20μm 的光谱范围内其敏感度是相当平坦的,且不受可见光的影响。表1
是几种常见透光材料的用途。
不同透光材料的用途
根据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敏感元件的个数可分为单元件型和双元件两种,双元件型传
感器中有两个反相串联的敏感元件,见图(d)所示。只有一个敏感元件的则称为单元
件型。
双元件型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具有如下特征:
(1) 当入射的能量顺序地到两个元件时,由于两个元件反相
串联,故输出比单元件型要高2 倍;
(2) 由于两个敏感元件相连接,因此对于同时输出的能量会
互相抵消。由于上述特征,所以双元件型传感器具有下述优点;
1)可以防止因太阳光等非控制红外线所引起的误差或误动作;
2)PZT 元件同时又具有压电效应,所以双元件可消除因振动而引起的误差;
3)可以防止因周围环境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误差。
菲涅耳透镜:
为了提高热释电型红外传感器的接收灵敏度,通常备需要在传感器上加装菲涅耳透
镜。实验表明,传感器如不装菲涅耳透镜当检测人体走时,检测距离仅2m 左右,而加
菲涅耳透镜后,其检测距离可增加到10m 以上,甚至更远。
菲涅耳透镜的工作原理是将移动物体或人体发射的红外线进入透镜,产生一个交替
的“盲区”和“高灵敏度区”,这样就产生光脉冲。透镜有很多盲区和高灵敏度区组成,
则物体或人体的移动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光脉冲而进入传感器,从而提高接收灵敏度。
打火机中产生电火花的装置原理,其核心部件是压电陶瓷。压电陶瓷是一种可以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材料,当压电陶瓷受到外界的压力时,陶瓷中正负电荷中心发生分离,导致它的两个表面上分别积累正负电荷形成电势差。
电打火机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通过电火花点燃丁烷。所以,点火的关键在于如何产生电火花。
如果电荷积累足够多,产生的电势差将足以把空气击穿产生电火花,打火机正是利用这种电火花来点火。在打火机的点火装置中,通过按压顶部按钮在弹簧后中储存势能,然后通过突然释放储存的势能撞击压电陶瓷从而在一瞬间实现陶瓷两侧电荷的积累产生放电。完成点火。
打火机里面的丁烷随着使用次数越多而减少,故威力越来越弱。
扩展资料:
打火机品种分类:
1、火石钢轮打火机 其钢轮用特殊钢制成,外周有齿;火石用低温合金制成,燃点在160℃左右,发热量大。
火石被弹簧顶靠在钢轮面上,操作时受钢轮磨擦升温,产生引燃火。这种打火机操作不如其他打火机轻快,但产生的火花多,燃点率较高。
2、压电陶瓷打火机
发火机构内设压电陶瓷元件。压电陶瓷在机械应力作用下,引起内部正负电荷中心相对位移而发生极化,导致材料两端表面出现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因此,当压电陶瓷元件受到冲击压力时,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在尖端放出瞬时高压电火花,点燃燃料。
3、磁感应打火机
内有磁电转换器。操作时,磁铁与线圈产生相对运动,改变磁通,产生放电电压,使电极气隙间产生火花,点燃燃气。
4、电池打火机
以集成电路电池或普通电池为能源。当电容和变压器的电路导通时,产生高压电火花,点燃燃气。
5、太阳能打火机
经阳光或其他光照射后,其光电池将光能转为电能,充入蓄电池。使用时蓄电池对电容充电,升压线圈瞬间产生高反抗电动势,在绝缘的二级管间放出电火花,点燃燃气。
6、微电脑打火机
打火机内装有由电池供电的微型电脑,微型电脑的集成电路上有自动循环系统。操作时使电路接通即可发火。一旦火焰被风熄灭即可自动重新燃烧。
7、气态打火机
其标准压力在24摄氏度,超过104kpa。
8、后混式打火机
这类气态打火机在点火后空气与燃料混合燃烧。
9、前混式打火机
这类气态打火机的燃料气体与空气先混合作用后燃烧。
10、一次性打火机
这类打火机制作时充入燃料,不能重复充气。
11、可重复充气打火机
这类打火机可对其用外部气罐进行重复充气或插入新的燃料气箱。
12、可调节打火机
这类打火机提供可自由调整火焰高度的装置。
13、可自动调节的烟斗打火机
这类打火机提供一个在从直立到倾斜时可自动提高火焰高度的装置,这种装置是专门为烟斗设计的。
14、整蛊打火机
这类打火机主要是他的娱乐性,比如带有电人功能的整人打火机,通过发挥创意,设计师可以设计出很多品种的此类打火机,通常用于作为送人的礼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打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