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天然活性化合物可能因为存在哪些缺陷而难以直接开发利用

朴实的鼠标
传统的钢笔
2023-05-04 20:48:24

天然活性化合物可能因为存在哪些缺陷而难以直接开发利用

最佳答案
平淡的招牌
心灵美的电源
2025-08-05 08:08:20

一、 色差 导致色差的原因也各种各样,原料、坯料加工、成形和烧成等各个环节,控制不好都会产生色差。 两批或两块之间色差 1、 进厂坯用原料质量波动 2、 颜料加入量为准确 3、 球磨细度变化 4、 色料颗粒大小及级配变化 5、 白料及色料的比例发生变化 6、 压制成形 7、 透明釉施加量发生变化 8、 烧成制度 单块砖上的色差 1、 无规律的色差:A混料器工作状态不佳, B、白料及色料的颗粒尺寸及颗粒级配相差悬殊 2、 规律性色差 产生这种色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推料器安装不当或发生变形等导致它与平台配合不良,喂料时将平台上粉料来回搓细后推入模腔造成。 二、夹层 夹层又叫起层、层裂、分层和重皮。出现夹层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模内粉料中的气体排除不畅造成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为二方面的原因:一、是粉料性能方面的原因,另一个是压机方面的原因 1、粉料性能对夹层缺陷的影响 ①粉料水份对夹层缺陷的影响 ②陈腐时间对夹层缺陷的影响 ③粉料颗料级配对夹层缺陷的影响 ④粉料结块对夹层缺陷的影响 ⑤粉料表面质量对夹层缺陷的影响 2、冲压制度不合理导致夹层缺陷 3、模具问题导致夹层缺陷 三、变形 影响变形的因素很多,如坯体配方、成形、干燥制度等都会导致变形的产生。对瓷质砖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烧成制度,主要是辊道上下温差设定不合理所致。 烧成对变形的影响 1、 翘角 这种变形的特点是坯体的四角都上翘,长度约为30mm,其余表面是平直或只有少许下凹,这种缺陷发生于窑的中间与两侧。它是由于烧成后期辊道平面上下温差过大所致。一般多发生在烧成过程的最后2-5分钟。解决的办法: ①、 如果出窑尺寸正确,降低烧成带最后2—3组(箱)辊棒上部的温度(5—10℃或更高,视调试效果确定)并对等升高辊道下面的温度。 ②、如果烧成后产品尺寸偏大,则仅升高辊道下面的温度5—10℃度或更多,(视调试效果确定) ③、如果烧成后产品尺寸偏小,则仅升高辊道上面的温度5—10℃度或更多,(视调试效果确定) 2、 角下弯 角下弯下好与翘角缺陷相反,它是坯体的四周都下弯,长度约30mm,其余表面是平直或只有少许下凸。这种缺陷发生于窑的中间与两侧。它是由于烧成后期辊道平面上下温差过大所致。解决的办法与上面的翘角相反: ① 如果出窑尺寸正确,降低烧成带最后2-3组(箱)辊棒下部的温度(5—10℃或更高,视调试效果确定)并对等升高辊道上面的温度。 ②如果烧成后产品尺寸偏大,则仅升高辊道上面的温度5—10℃度或更多,(视调试效果确定) ③如果烧成后产品尺寸偏小,则仅升高辊道下面的温度5—10℃度或更多,(视调试效果确定) 3、 上翘边 坯体沿进窑方向平行的两边向上弯,与之垂直的方向的两边变形不明显。产生的原因是烧成带前期(850—900℃或比最高烧成温度低50—100℃温度区)辊道上下温差不合理。解决办法:在该区域提高辊道上面温度5—10℃或更多(视调试效果确定),同时对等降低辊道下面的温度,使其略呈下凹,但绝对不能上凸,这样利用坯体下软化凸出点维持平衡,坯体因重力作用而恢复平直。 4、 凹面 坯体边缘下凹,如果是长方形坯体,长边比短边下凹更明显,凹面既可能是预热带辊道上下温差不合理所致,也可能是烧成带辊道上下温差不合理所致。解决方法: ①预热带产生变形 调整坯体配方,降低坯体的烧失量,如减少烧失量大的原料用量,少用或不用含碳酸盐、硫酸盐原料,适当加些熟料或瘠性料,从而降临低坯体的烧成收缩 ②适当降低坯体的球磨细度 提高成形压力,减少粉料含水量水率,从而提高坯体的密度。控制粉料粒度和提高填料均匀性 根据坯体变形情况,调节预热带辊道上下温差。坯体下凹时,提高辊道上面温度或降低辊道下面温度,如果坯体上凸,方法相反。 减少温度梯度,调整烧成曲线或降低辊道转速从而延长整个烧成周期。 ③烧成带产生的变形 如果出窑产品尺寸正确,降低辊道上面温度5—10℃或更多(视调试效果确定),并对等到提高辊道下面温度。 如果出窑产品尺寸偏大,则仅升高辊道下面温度5—10℃或多(视调试效果而定)。 如果出窑产品尺寸偏小,则仅降低辊道下面温度5—10℃或多(视调试效果而定)。 ④扭曲 坯体与窑轴平行的两边发生变形,距边缘70—80mm处上弯,随后距边缘30mm处下弯。这种缺陷形成的原因很多。 可能是坯体烧成之初,由于辊道下面温度较高,砖坯呈变形,这样,砖坯的两侧就成为支撑边,中部几乎悬空;当达到高温区时,坯体软化,坯体的左右两侧无法承受重力和辊道传动对它作用而开始上翘,同时支撑也随着坯体的变形而转移。当坯体两边翘到一定程度后,又由于受重力作用而开始下弯,从而形成扭曲。解决方法:先按角下弯缺陷加以处理,直到坯体为上翘时,再按上翘边缺陷处理解决, 可能是角下弯缺陷扩大,常在烧成带最后5—10分钟内发生。此时通常按角下弯处理办法来解决。 可能是急冷或急冷刚开始时,坯体在前进中互相挤压所致。可通过调节调速电机的转速和砖坯排列的间隔来克服。 ⑤海鸥翅变形 造成“海鸥翅”变形的原因可能是在烧成带的中部和末端,由于辊道上部的温度过高,使砖坯变形成凹面,此时砖坯的中部成为辊道上优先支撑区域。由于重力和砖传动中产生的应力,使砖坯中部逐渐上凸,直到烧成带结束,于是砖坯就成了“海欧翅”变形,必须避免由于机械原因或温度过高所导致的凸变形,然后适当升高辊道下面的温度,在烧成带的中部和末端设定适当温差,约不25—30℃。如果需要在烧成带前端也可同样设定温差。 三、开裂 引起砖坯出现开裂缺陷很多,有设备的问题,也有窑炉的问题,它是瓷质砖主要缺陷之一,裂纹缺陷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侧裂、面裂和层裂。一般在出现裂纹时,应检查每一个环节。成形之后,可用擦煤油方法来检查,从压机和干燥出口处小心取出砖坯 ,擦上煤油,即可检查出是否有裂纹。对于烧出来的裂纹,可以依据裂纹形状来判断裂纹产生的区域。急冷区造成的开裂,一般断面光滑,裂口锋利,预热带产生的裂纹,断面粗糙,裂口呈锯齿状,裂口边缘圆滑,裂缝中常流釉。 四 、压机导致开裂 因压机产生的裂纹有几种形式,有的未经烧结就可见裂纹,如崩裂和纵裂,有的则要在烧成后才发现,如边裂和坯裂。 (1) 崩裂 它是坯体的侧面有极细小的不规则裂纹。产生的原因是模具内衬板出模斜度不合适,使坯体在脱模时侧面受到磨擦力作用。解决的办法为调整内衬板出模斜度。 (2) 纵裂 它是砖坯背面中间位置有纵向裂纹。产生原因是模具的下模芯顶坯速度太快,坯体难以承受来自下模芯强大的冲击力,作用于坯体之上的反弹力集中在坯体蹭部件扩张,引起纵向裂纹。此外,下模芯调整不平,坯体在脱模时受力不均,也容易造成此种缺陷。 五、干燥开裂 它是指从干燥器(卧式或者立式)出来的坯体出现裂纹,裂纹一般出现在砖坯的侧面。产生干燥开裂的主要原因有: ① 粉料流动性差或填料不匀。 ② 粉料水分过高。 ③ 干燥温度过高或者干燥速度过快,即干燥制度不合理,立式干燥器各风门的开度匹配不合理,见前文的干燥部分。 ④ 干燥敏感指数高的原料(如膨润土)用量过多。 解决办法: ① 控制干燥敏感指数高的原料用量,稳定粉料水分,提高粉料流动性和填料均匀性。 ② 严格制定干燥制度,各风门的开度尤为重要。 六、烧成导致的开裂 在窑炉烧成过程中有两种开裂情况,一种是热炸,在预热带形成的开裂,另一种是冷炸,在急冷带形成的开裂。 (1)预热带产生的裂纹(热炸) 其特征是裂纹由边缘向中心不规则发展,这种裂纹易误认为运输碰撞开裂。其裂纹一般比机械破裂的要小,并以边裂为主,多发生在外侧。它一般出现在预热带前段。产生该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坯体入窑水分和窑头温度过高,窑头升温速度过急,或者是坯体游离石英和干燥感指数过高。 预热带裂纹可通过降低坯体入窑水分、窑头温度以及预热带升温速度来解决。一般要求入窑水分小于05%,窑头温度低于200℃。在窑炉操作中,可以调节排烟支闸的开度,调节器小第一、二对烧嘴来解决。有的地区昼夜温差变化大,气温骤降,出会产生裂纹,因为冷坯入窑,内部和表面温度达到一致要一定时间,如果窑头温度过高,使坯体内部和表面温度相差过大,导致坯表面的水排除太急,表面收缩过快,使坯体内部水分不易扩散渗出,由此产生较大的内应力,使坯体炸裂。所以要及时调整窑头抽力,或者在釉线加加热装置。 (2)冷炸 冷炸也叫风裂或风掠。开裂后断面光滑,裂口锋利,裂缝无流釉现象。它一般出现在冷却带,原因是冷却速度过快。主要是在冷却阶段,在573℃石英晶型转变时冷却太快。 瓷质砖的极限加热速率是冷却速率的二倍,瓷质砖的加热和冷却速率与瓷质砖在不同温度下不同的形状所表现的强度、温度、传导系数成正比,与弹性模具、制品厚度的平方、热膨胀系数成反比。应按照实际过程确定合理的升温和冷却速率。主要是控制573℃石英晶型转变时的冷却速率来解决。 ① 当坯体中游离石英高时,在573℃石英晶型转变造成热膨胀系数增大,应降低升温和冷却速率。 ② 当砖坯温度降到700℃以下,玻璃相开始固化,弹性模量增大,应掌握降温速率。但同时应避免出窑温度过高,可加大窑尾冷风量或冷气幕的冷风量来解决开裂,若不见效,就降低辊棒转速。 ③ 降低坯体配方中的游离石英含量,以降低坯体的膨胀系数。 七、表面硬裂 表面硬裂形似鸡爪,故又称鸡爪裂。主要是由于粉料水分不均匀或者填料不均引起。例如,料斗中的粉料陈腐后,产生很湿的泥团,这种泥团过压机前的振动筛时会散开,混入正常粉料中,引起水分不均匀。成形操作不当,使压出的坯体密度不一致,烧成时收缩不一致而造成开裂。解决该缺陷可以通过增加粉料的坯体陈腐时间、改善填料和成形的操作来解决。 八、崩边角 崩边角缺陷大多数是由成形等机械原因所致,它也是瓷质砖生产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 九、压机和模具影响 1) 推坯器所致。如果推坯器表面材料过于坚硬或者推坯速度过快,都会导致坯体边角破损。 2) 下模芯顶坯不到位。下模的上表面与坏体未能整体接触,可导致坯体缺角掉边。常用的克服方法:①调节模具下油缸液流量;②清理疏通下模芯基座上堆积过厚的粉料。 3) 粉料流动性。粉料流动性对模具填充情况及坯体均匀性造成影响。粉料流动性好,易充满整个模腔;流动性不好,模腔的四边部位不易填满,成形后坯体边角部位强度低下,容易造成坯体掉角。对于这种情况,即使不出现掉边缺角现象,也会出现前面的凹凸边和大小头缺陷。 4) 坯体强度。压制出的坯体强度高低,会直接影响坯体的质量。坯体机械强度高,在输送、装卸过程中,耐冲击和碰撞性能好,不致引起掉边角。一般要求坯体的最小抗强度是06~07%Mpa。如有必要,加大压机的成形压力。 十、其它影响因素 1) 干燥系统。干燥系统出问题的机会也比较多,进出干燥器时发生磕碰的机会较大。要经常注意该问题。 2) 釉线。现在大多数生产厂家采用大循环生产,线路较长,转弯的地方多,加上人为因素,很容易出现崩边缺角现象。 3) 窑炉,窑炉一般是分段传动,越往窑尾,速度越快,如果前一段快过后一段,则会产生碰撞现象。这种情况一般在窑头刚入窑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要经常注意窑头的入窑速度变化。 十一、黑 心 1) 黑心一般是坯体中的有机物未燃烧殆尽所致。白坯会呈黄-绿-灰,而红色坯则呈黄-灰-黑。颜色是由有机物或含铁化合物因氧化不足生成碳粒或铁质的还原现象所形成。所有降低瓷质砖透气性的因素都会导装粉料时不均。 2) 瓷质砖整个周边均出现黑心,一般是压机调节不正确,落模太快,排气过速,造成细粉在周边集中。 3) 瓷质砖中心大面积黑心,通常是由于颗粒级配不当,粉料过细,或者成形压力过高,或者釉料始熔温度过低,造成有机物和碳酸盐等物质完全燃烧前气体不能排去。 4) 黑心部分球状隆起,它往往是坏体中含有粗大的杂质颗粒或高水分的粉块。此类问题不能通过调节烧成操作来解决,必须注意检查粉料并严格过筛,同时注意检查来自设备所产生的偶然污染物,例如,喷雾干燥塔热风炉燃烧不良产生的积炭,压机漏油等。 要消除黑心缺陷,从窑炉操作角度出发,可从以下各方面进行。首先,要在600~650℃之间,充分氧化,使有机物有效地燃烧,因为在800~850℃之间(特别是加有锰红和棕红色料的坏体),釉已开始熔化,坯体也有部分开始玻化,其结果会阻止气体从坯体内排出。因此,在预热带应负压操作,以使其充分反应,让气体排出。为了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氧化分解反应,在保证不致引起预热开裂问题的前提下,可加快预热带前段的升温速率,供给充足的空气,以保证强氧化气氛,尤其是在预热带后段,空气可直接在烧成带之前吹入窑内,同时可冷却来自该带的热气,使800~850℃升温平缓,并使窑内呈强氧化气氛,可有效消除瓷质砖黑心缺陷。 克服黑心应掌握以下原则: 1) 在确定坯体配方时,应减少有机物含量高和含铁高的原料用量。 2) 提高空气过剩系数,造成充分氧化气氛或延长氧化时间(降低最高烧成温度,延长高温保温时间)。 3) 提高坯体的透气性促进氧化反应进行。注意控制坯料细度、含水率、成形压力和坏体厚度。在研制坯体配方时,要避免过早出现液泪。 4) 严格控制坯体入窑水分,以缩短排除水分时间,相应延长氧化反应时间,减少水蒸气与有机物反应形成还原气氛的机会。 5) 注意工业卫生,保持环境洁净,避免杂质混入。 十二、斑点和熔洞 斑点一般有黑斑和黄斑两种,斑点处呈现洞穴状的称为熔洞。这两种缺陷往往是同时产生的,斑点严重时就成为熔洞。另外,烧成温度过高,造成过火也是产生熔洞的常见原因。产生该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坯体中有如下杂质: ① 原料中含有含铁和钛的矿物,如黑云母、硫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等。 ② 原料粉碎和成形过程中由于机械的磨损而带入铁质,如机械铁屑、设备和工具铁锈皮、设备维护和修理时的金属屑和焊渣等。 ③ 环境污染和工业卫生不好而混入的杂质,如爆渣、泥沙等。坯体存放和输送条件差,表面落入尘灰及异物而入窑时未清扫干净。 这些杂质混在坯体中,经高温烧成后,就会产生斑点和熔洞。为了防止这种缺陷的产生,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 在原料球磨过程中,要认真进行除铁操作。目前,大多数陶瓷厂是采用湿法生产粉料,一般在球磨出浆时用磁铁除铁。其关键是要经常清洁除铁装置。如果除铁效果不佳则要考虑增加磁铁数或者加长吸铁槽长度。 ② 从泥浆池泵泥浆到喷雾干燥塔的中转浆池之前,泥浆一定要过80~120目筛,这样可以除去粗杂质。一般筛上料经煅烧后都呈或黑色,并且由于颗粒大,烧成后容易产生熔洞。另外,如果粗颗粒未除去,在成形时会在砖坯的表面产生划痕。 ③ 对回坯料的处理一定要格外注意除铁。回坯料中经常会混入各种杂质,必须严格清除,不经处理不得使用。 ④ 在压机的中转料斗前设置除铁装置,把好最后一道关,把粉粒中的含铁杂质减少到最低限度。 ⑤ 现在很多厂家的厂房采用镀锌铁皮(俗称星瓦)作顶,使用几年后会生锈,一到刮大风的天气,就会掉铁锈,落在输送带上会污染粉料。因此,最好能给粉料输送线做一个罩,对粉料输送实行密封保护。 ⑥ 加强工业卫生,落地的粉料不能直接使用。 渗花砖常见缺陷及克服 普通瓷质砖中出现的缺陷在渗花砖中也都会出现,除此之外,渗花砖生产中还会出现下列缺陷:边裂、渗花深度过浅或者过深、图案模糊不清和色差等。 1、边裂 这种缺陷是烧成出来的产品边上有长约2-5mm的细裂纹,不通底,深度只列砖的厚度的一半。大多数出现在沿入窑方向的坯体两侧,前后两侧很少发现。这种裂纹不容易看见,擦墨水才能发现,所以危害更大,一般当发现时已经有大量的缺陷砖生产出来。在抛光或者磨边时,这些细注的裂纹,在应力的作用下会扩展而导致砖破碎。为防止这种缺陷,要定期擦墨水检查有无裂纹产生。如果在抛光或者磨边时破碎率反常的高,除了检查抛光、磨边设备外,还要检查是否有边裂出现。 渗花砖都喷淋了一定时的助渗剂,总的入窑水份在15%左右,由于助渗剂只淋在砖的表面,表面的水份就更高,估计在3%左右。此时入窑,如果窑头温度很高,水分急剧蒸发,收缩量大,就会在砖坯上表面的边上出现裂纹,由于砖坯底部水份很低,蒸发量很少,不会出现裂纹。 解决此种缺陷的主要手段是调节窑头温度制度。从入窑到预热带要设定一个合理的升温曲线,尤其是预干燥带温度要低,为此调小窑头的排烟风机4的闸板,减少进入预干燥带的热量,同时适当减小排烟风机1的抽力,降低预热带的升温速度。此外调低预热带的闸板。如果这些方法还不能解决问题,则可以考虑关闭辊道窑上层的第一对喷枪。 边裂缺陷还与天气状况有关。在寒冷的冬天,由于气温低,坯体在釉线上降温快,助渗剂蒸发量少,使入窑水份提高,引起边裂。有时气温骤降,助渗剂蒸时突然减少,如果不及时调整升温曲线也会产生边裂。 为减少边裂,可以适当加长喷淋助渗剂后到窑头的釉线。也可以在釉线上设置加热装置,如红外线灯,或者把窑头排烟风机的热风引过来加热,提高坯体的温度,降降低坯体的入窑水份。 也可以采用在坯体的左右两边涂抹矿物油, 以防水分的急剧蒸发引起边裂。 此外,对干燥器的干燥水份要求比普通瓷质砖高,要求出干燥器的坯体水份在02%以下, 最后一点,在选用坯体的原料时,要注意尽量少用干燥敏感性原料,如膨润土等含蒙脱石类原料,可以减少边裂的发生。 2、色差 这里的色差是指坯体的色差。烧成出来的产品,一批与另一批之间颜色不同,有时相隔几个小时的产品也会出现不同色号,甚至于同时出来的产品左右两侧都不同色。渗花砖产生色差的原因主要是坯料波动和烧成条件变化所致。 有不少厂家,由于种种原因,原料的储存量偏少,有的只有几天的使用量,因而造成原料的化学组成波动很大。对于一次烧成渗花釉用原料的存量和加工,最好能按前面坯料部分的要求执行,对原料进行的均化处理。 空窑是造成色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厂家一次烧成渗花砖采用大循环生产方式,从粉料输送到入窑整个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造成没有生坯入窑—空窑。由于空窑会导致窑炉气氛改变,从而导致坯体色差。要解决空窑,除了保养好生产设备外,可以采取适量存坯的方式,让压机的产量稍大于入窑量,把多余的坯取下来放在存坯架上,当生产线出现故障时补充进去。这里要注意,用已经烧过的砖来补充,不能起到稳定窑炉的作用,因为,已经烧成的砖再烧一次时化学反应不同,所造成的气氛也不同。 此外,在选用坯体的原料时要注意,尽量少用对气氛和温度敏感的原料,例如降低粘土中的有机质的含量,可降低坯料对窑炉状态的敏感性,使得窑炉的温度和气氛稍有波动,不至于出现色差。 除了坯体引起的色差外,渗花釉也会引起色差。某些颜色的渗花釉对施釉温度很敏感,由于砖坯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渗花釉流动的显著变化,导致坯体表面所印的图案明显不同,即所谓的大小花现象。这种现象在气温波动大的季节尤其严重。 3、渗花图案模糊 该种缺陷指的是渗花砖抛光后图案很浅,或者模糊不表,甚至于图案不完整或者消失。产生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渗花过深、过浅和渗花釉横向扩散所致。 渗花过深,导致坯体中的着色离子浓度降低,使抛光后产品图案颜色很浅。一般渗花过深是由助渗剂施加过量所致。只要调整助渗剂的喷淋量就可解决该问题。另外,当气温过低时,没有及时关闭冷却风机,使得砖坯温度过低,也会出现渗花过深的现象。 渗花深度不够是渗花砖生产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而影响该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渗花釉的质量、砖坯的表面温度、丝网的网孔大小、助渗剂的施加量等都会对此产生影响。由于气温等因素变化导致渗花釉的粘度变得很大,必然使得透过丝网的渗花釉量减少。另外,如果选用的丝网网孔偏小也会使透过丝网的渗花釉量减少。砖坯表面温度偏高,会导致渗花釉渗透量减少,尤其是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夜里气温低,关闭了釉线上的冷却风机,当白天气温升高时没有及时打开冷却风机,使得砖坯表面温度过高。助渗剂对渗花深度的影响主要是,助渗剂的喷淋量不够,最后一次印花与喷淋助渗剂的距离过长,一般两者只要隔2米即可。 图案模糊一般是渗花釉横向扩散所致。当丝网印刷所用网孔过大时就会发生这种缺陷,只要适当调小丝网的孔径即可。另外,当渗花釉的粘度太小(流动性很好)时也会发生这种缺陷,这时就要调整渗花釉的粘度。渗花釉的粘度太大也会产生这种缺陷,有的厂家制备的渗花釉,以CMC为载体,当气温升高时,渗花番会变硬,造成印花困难,导致图案模糊。 大颗粒常见缺陷及克服 大颗粒瓷砖中除了有普通瓷质砖中出现的缺陷外,还有大颗粒瓷砖秘特有的缺陷。主要有两种:大颗粒周围出现裂纹,大颗粒严重偏析分布不均匀。 1、颗粒周围开裂 出现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是造粒时施加的压力过大,使颗粒过分密实,与基料的烧成相差过大,以致产生裂纹,问题的起因一般是颗粒易碎,收成率低面而加大了制块的压力,或者一开始就末考虑控制造粒制块的压力,导致压力过大。 解决该缺陷的办法是适当降低造成粒制块的压力。如果降低压力,造成成颗粒易破碎,可以在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坯体增强剂,提高粉料的结合性能,提高造粒的成率。 2、砖面颗粒分布不均 引起砖坯表面大颗粒严重分布不均匀的产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混料时未混匀,二是运输过程中以生自由卸料现象,导致大颗粒偏析,三是压机布料时所致。 对于第一个问题,只要加强混合即可。如果存在第二种现象4,则要考虑进行设备改造,用箱体运输坯料,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避免大斜度的皮带传输。压机布料时要考虑推料架的行程和速度,同时,在模具的前沿钻孔,让多余的细粉带回覆盖在砖坯边沿,在砖坯表面出现一条细粉特别多的带,影响产品的质量。致黑心现象:坯体过高的水分、过细的粒度、过高的成形压力,瓷砖过厚以及透明的始熔温度过低等。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什么意义建议,可以自己查阅下资料

最新回答
迷人的故事
粗犷的机器猫
2025-08-05 08:08:20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陶瓷行业的发展和审美的改变,仿石材纹理花色的图案逐渐成为主流的设计,这样接近天然石材的花色,跳跃性强,更加自然和美观,这种不属于色差问题。何为瓷砖色差?瓷砖色差是指一片砖与另一片砖的色泽差异,或同一片砖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色泽差异,然而建材陶瓷厂家是以一片砖与另一片砖的色泽差异进行分色。

因为瓷砖烧制过程中,不可能保证每批次控制的温度以及釉料 完全一样!所以才会有不同批次之间的颜色差异。将家具遮挡部位的瓷砖换成新买的颜色相近的瓷砖。比如说床,榻榻米,橱柜,等摆放固定家具的位置瓷砖换掉。这些被家具遮挡的地方,可以更换成其它颜色的,看不出来。

或者是某种品牌的瓷砖事先已声明购买后数量多有剩余的话不可退回,为了节约成本往往有很多人宁愿少买不够再补也不愿多买来浪费!所以就出现了不同批次购买同款瓷砖而存在的色差问题。款颜色配不上,可能是不同批次会产生色差,这样的情况目前虽然也还有,但是大部分的商家是很少产生这种问题了,解决方法是将相同批次,颜色的瓷砖贴在同一个区域,就可以啦

大家可能对瓷砖铺贴的过程不是很了解,但是个人认为大家应该对于瓷砖铺贴完成以后的验收有所了解。因为这些关系到我们瓷砖铺贴的质量。例如现在有朋友问这样一个问题:装修如何验收瓷砖?瓷砖铺贴过程中,容易因施工不慎而刮花或损坏瓷砖。验收的时候,就要首先查看瓷砖表面是否出现刮痕或难除去的污渍,砖面是否有破碎崩角的现象等。检查时看地面流水是否快速流尽,同时注意看瓷砖是否发生渗漏。在检查地面是否渗漏的时候,建议数次泼水,泼水后观察一段时间。

甜蜜的丝袜
畅快的蜗牛
2025-08-05 08:08:20
陶瓷窑炉常用的测温的是热电偶和测温锥配合。单独用一种的很少。
热电偶/热电阻温度计的技术优势:热电偶测温范围宽,性能比拟稳定;丈量精度高,热电偶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不受中间介质的影响;热响应时间快,热电偶对温度变化反响灵活;丈量范围 大,热电偶从-40~+ 1600℃ 均可连续测温;热电偶性能牢靠, 机械强度好运用寿命长,装置便当
热电偶/热电阻温度计在平时的使用中,用户也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高温高压和高速流体的温度测量(如主蒸汽温度),为了减小保护套对流体的阻力和防止保护套在流体作用下发生断裂,可采取保护管浅插方式或采用热套式热电偶,浅插式的热电偶保护套管,其插入主蒸汽管道的深度应不小于75mm;热套式热电偶的标准插入深度为100mm;
热电偶/热电阻温度计一般都应将其测量端插入到管道中心处(垂直安装或倾斜安装)如被测流体的管道直径是200毫米,那热电偶或热电阻插入深度应选择100毫米
当测量原件插入深度超过1m时,应尽可能垂直安装,或加装支撑架和保护套管
在生产中由于被测对象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测量要求不同,和热电阻的安装方法及采取的措施也不同,需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但原则上可以从测温的准确性\安全性\维修方便三个方面来考虑;
带有保护套管的热电偶和热电阻有传热和散热损失,为了减少测量误差,热电偶和热电阻应该有足够的插入深度;
为了使热电偶和热电阻的测量端与被测介质之间有充分的热交换,应合理选择测点位置,尽量避免在阀门,弯头及管道和设备的死角附近装设热电偶或热电阻;
为避免测温元件损坏,应保证其人足够的机械强度,为保护感温元件不受磨损应加保护屏或保护管等,为确保安全\可靠,测温元件的安装方法应视具体情况(如待测介质的温度\压力\测温元件的长度及其安装位置\形式等)而定;
凡安装承受压力的测温元件,都必须保证其密封性高温下工作的热电偶,为防止保护管在高温下产生变形,一般应垂直安装,若必须水平安装则不宜过长,并用支架保护热电偶若测温元件安装于介质流速较大的管道中,则其应倾斜安装

现实的镜子
和谐的小懒虫
2025-08-05 08:08:20
排名上面的都是一些大型的品牌,信誉不错的,其实这个排行榜根本没意义,建议多去建材市场看看,选择瓷砖的品牌也尽量选大品牌,质量有保障的。还要自己动手测试一下质量。做到自己有数。
检验方法:

1 可以进行敲打,声音清脆说明瓷砖瓷化密度和硬度高、质量好
(用手轻轻敲击地砖,若此砖发出"噗、噗"的声音那表明它的烧结度不够,质地比较次。若发出轻微的"咚咚"声,它的质地相对于前一块来讲就比较坚硬)

(其实方法很简单,用手去敲,高密度的瓷砖敲出来有玻璃清脆的香声。而低密度的瓷砖发出沉闷的砖瓦的声音。)

2 测测瓷砖的吸水率,吸水率越低,代表瓷砖的内在稳定性越高,也就越适合湿气或水分含量较高的空间(比如卫生间、厨房),不会产生黑斑等问题

3 用一杯水倒在瓷砖背面,水渍扩散迅速,说明吸水率偏高,反之则较低

4可以用硬物刮一下瓷砖釉面,如果留下痕迹,说明品质差

5 看看瓷砖的颜色清不清晰,凭肉眼看一下有没有针孔,针孔容易堆积脏物

6 瓷砖的平整度,侧面平直,铺起来容易,效果也好(目测法,将地砖置于平整面上,看其四边是否与平整面完全吻合,同时看瓷砖四个角是否均是直角,再将瓷砖置于同一品种及同一型号的瓷砖中观察其色差程度)

7 选择地砖时经常看到材料商放在地上使劲地踩,这只能说明他的地砖底部平整而不能说
明他的瓷砖质量好

8 在地面划一下,差的瓷砖因密度关系,完完全全象是一支粉笔,划到哪都印痕。

9 重点一在"看"。一看等级。优等品最佳,三等品和等外品则让人担心了;二看外观和釉
面。好的瓷砖无凸凹、鼓突、翘角等问题,边直面平。釉面光洁,无颗粒或色彩深浅不一现
象;三看图案。图案要细腻,无明显漏色、错位、断线或深浅不一。

10 重点二在"听"。以一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夹瓷砖一角,轻松垂下,另一手食指轻击瓷
砖中下部,如声音清亮、悦耳为上品,如声音沉闷、涩浊为次品。

11 切出瓷砖断片(一般可以向店家要已碎的残片观察),看断裂处。断裂处细密,硬脆,
色泽一致的为上品。

12 将水滴在瓷砖背面,水散开后浸润得慢的瓷砖密度大,视为上品。

13 除了颜色依您喜欢的外,您还要认真选择:首先从包装箱内拿出任意四块瓷砖,放在平坦的地面对比一下,四块砖是否平坦一致,瓷砖对角的地方是否嵌接。再就是用手掌敲击瓷砖表面,听声音:好的瓷砖声音比较低沉:而不好的瓷砖声音明亮,并有明显回响。当然,从声音上来评好坏是相对的。但第一种比较方法却不可轻视,国产与进口砖的最大区别主要就在瓷砖制品的规格一致性上。

14 一看砖的釉面,瓷砖表面要平滑、细腻;高光釉面砖应晶莹亮泽,亚光和半亚光釉则应
柔和、反光均匀。可试以硬物刮擦瓷砖表面,若出现刮痕,则表示施釉不足,表面的釉磨光
后,砖面便容易藏污,较难清理。二看产品尺寸是否标准,可用卡尺测量对角线,不规则的
瓷砖在铺装时会不成直线,造成不美观。三看变形,可用肉眼直接观察,看产品边直面平,
这样产品变形小,施工方便,铺贴后砖面平整美观。四看图案,花色图案要细腻、逼真,没
有明显的缺色、断线、错位等缺陷

15 看包装。首先看有无厂名、厂址及商标,以免买到“三无”产品。其次,看产品质量等级及吸水率的大小。一般来说,吸水率愈低的产品,强度相对较高,抗冻性也相对较好。如果用户购买陶瓷砖主要用于铺地或用于室外墙面,需购买吸水率较低的产品,如瓷质砖或炻瓷砖。如果用户购砖主要用于室内墙面,如厨房、卫生间墙面,可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产品,如陶质砖。但需要指出的是,该类产品对抗龟裂、抗热震性、耐污染性及耐化学腐蚀性要求相对较高。第三,看产品的摩擦性能。
如果用户购买陶瓷砖用于铺地,就需查看产品的摩擦系数及磨损等级。

16 看表面质量。
首先看花色是否美观悦目,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其次,距样品1米左右,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观察样品有无缺釉、裂纹、烟熏、落脏、釉泡、斑点、磕碰等表面缺陷;距样品3米左右,观察产品表面有无色泽差别,以便粗略掌握产品的光泽度。第三,用手或锤轻轻敲击样品,如果出现金属般回音,表明产品结构殷实;如果出现闷音,表明产品可能存在结构分层缺陷。

17 看产品的外形。首先看产品的实际尺寸与所标注的工作尺寸是否吻合。其次看产品的变
形程度,看产品表面是否平整、边角是否平直等。

18 瓷砖优劣检测六法

1、将瓷砖背面滴数滴茶叶汁或清水,待数分钟后,视其水滴吸入扩散的程度,不吸水或吸水率低则品质佳。

2、敲击瓷砖倾听声音是否清脆,声音愈脆,瓷化度、密度愈高、硬度佳。

3、以锐物刮擦瓷砖是否有刮痕,若有刮痕表示施釉差易使人滑倒,表面的釉磨光后,砖面弄脏将无法清洗干净。

4、瓷砖的颜色、色度清晰、自然者,表示瓷化度高,色度不清晰,瓷化度低。

5、选购时,在一米内以肉眼观察表面有无针孔,若有,表示釉面没有完全融合,易产生堆积污物的情形。

6、翘曲度的观察:以肉眼观看瓷砖侧面是否平直,若翘曲情形严重会影响日后瓷砖的牢固。

19 看瓷砖表面的白色是否恰当,色差是否明显,是否有裂纹,特别要注意检查是否有暗纹,看瓷砖的正面以及边缘是否镀满釉层。然后再从瓷砖的侧面观察,看其表面釉层上是否有斑点或疵点等。如果无上述特征,则说明瓷砖的质量较令人满意。二是听。将两块瓷砖轻轻碰击,如发出“当当”的脆响者,则说明其坯子压得紧实,密实度高,质量好;如其声音为“扑扑”的闷响者,则表示其坯子质地不密,或者有暗纹,其质量差。三是按。将瓷砖面朝玻璃平放,按其四角,以测定其平整度,因为越平整的瓷砖其质量也就越好,反之则次。最后,如果消费者需大批量选购瓷砖时,那就不妨废弃一两块瓷砖,将墨水滴在瓷砖的背面予以观察,如果滴入的墨水立即被吸收,则说明其密实度较差。

20 :(1)尺寸误差,几何尺寸是否标准是判断瓷砖优劣的关键,用卷尺量一量砖面的对角线和四边尺寸以及厚度是否均匀即可判断
(2)色差,随机开箱抽查几块,放在一起逐一比较,一般有细微差别是正常的,如果十分明显就有问题了,不过不同生产批号的瓷砖也有色差,购买时最好一次将数量买足,否则以后配色很难一致;
(3)裂纹,釉下层裂纹,表面龟裂;
(4)不平,釉层虽然光亮,但釉层内或釉层中有夹杂物;
(5)斑点,釉面颜色中孤立变异色点;
(6)外伤,碰碎或深度裂纹,边角不齐。

21 看外观
首先,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居室的功能要求以及所需的实地布局,从地砖的规格、色调、
质地等方面进行筛选。
质量好的地砖规格大小统一、厚度均匀,地砖表面平整光滑、无气泡、无污点、无麻面、色
彩鲜明、均匀有光泽、边角无缺陷、90度直角、不变形,花纹图案清晰,抗压性能好,不
易坏损。

看质量。
先从包装箱中任意取出一片,看表面是否平整、完好,釉面应均匀、光亮、无斑点、缺釉、磕碰现象,四周边缘规整。釉面不光亮、发涩、或有气泡都属质量问题。

看规则程度。取出一片砖,两片对齐,中间缝隙越小越好。如果是图案砖必须用四片才能拼
凑出一个完整图案来,还应看好砖的图案是否衔接、清晰。把这些砖一块挨一块竖起来,比
较砖的尺寸是否一致,小砖偏差允许在正负1毫米,大砖允许在正负2毫米

看色差。将一箱砖全部取出,平摆在一个大平面上,从稍远地方看整个效果,不论白色、其
他色或图案,应色泽一致,如有个别砖深点、浅点,这样会很难看,影响整个装饰效果。

第二、

看内在品质

外观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检测瓷砖的内在品质了。因为光看上去好看不行,还要看硬度,看耐磨度,看吸水率。这些直接决定了瓷砖的使用寿命,是一些非常关键的因素。硬度:拿一片砖去敲另一片,或用其他硬物去敲一下砖,如果砖的声音清脆、响亮,说明砖的质量好、烧的熟;如果声音异常,说明砖内有重皮或裂纹现象:重皮就是砖成形时,料里空气未排出,造成料与料之间结合不好、内裂,从表面上看不出来,只有听声音才能鉴别。耐磨度:耐磨度光凭感官是不能确定的,更多的可能要依靠一些技术指标。在众多的标准中,配度(也叫耐磨度)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它表明面砖容易磨损的程度,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五度:

Ⅰ度:耐磨损率最低,一般用于展示、墙面及活动极少的地方。

Ⅱ度:耐磨的程度要大于Ⅰ度的瓷砖,主要用于浴室、卧室等没有硬摩擦的环境中。

Ⅲ度:耐磨度适中,主要用于活动量较大的场所。如客厅、厨房等。

Ⅳ度:耐磨度较高。在豪华住宅的门厅、走廊以及公共场所使用非常适合。

Ⅴ度:
Ⅴ度的划分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但从理论上讲,具有超耐磨度,一般用于非家庭环境中,如机场、车站等。吸水率:吸水率也是瓷砖使用过程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判断瓷砖吸水率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一滴水滴到瓷砖的反面,看其吸收的速度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吸水和渗透速度越快的瓷砖,其吸水率越高,反之则越低。一般来说,吸水率低的瓷砖质地更加致密,品质更好。

笑点低的中心
直率的煎蛋
2025-08-05 08:08:20
正压是在砖刚进炉的时候,砖受热膨胀,所以炉内压力要加大,防止变形在砖走到炉3分之1的时候,要逐渐减压,到3分这2的时候,砖表面已经玻化,但内部还没有完全玻化,如果继续正压,就造成砖中间下陷,四角上翘。所以要负压,。但一般情况下,正压值是太于负压值的。

暴躁的店员
大方的流沙
2025-08-05 08:08:20
一、鲁山段店古瓷窑概况鲁山窑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鲁山县,宋时属汝州所辖,现隶属于平顶山市。鲁山窑又称段店窑,因在段店村发现而得名。窑址北距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25公里,东距平顶山市30公里,当地瓷土、煤炭资源丰富,为陶瓷生产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该窑遗址面积有20多万平方米,窑炉众多,文化遗存非常丰富。经中央、省、地、县文物部门多次调查以及省文物研究所1986年、1990年两次小规模田野发掘,获得大量的瓷器标本和窑具,证明该窑始烧于隋唐,延续至元明,其陶瓷烧制时间之长、遗物之丰富、品种之齐全、花色之多样,实属罕见。该窑瓷器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其中有花釉瓷、汝瓷、钧瓷、三彩、白瓷、青瓷、白地黑彩、黑瓷、绞胎、绞釉、酱釉、天目等;装饰手法有珍珠地、镶嵌等,器型几乎涵盖了一切日常使用器。唐代鲁山花釉腰鼓更使其产地段店名声远扬,产品受到了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及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均有收藏。该古窑址199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段店汝瓷的发现
段店窑烧制的瓷器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尤以唐代花釉瓷闻名中外。但段店在宋代还生产汝瓷(即区别于民汝的官汝或贡瓷),在古陶瓷界知道者甚少。有些器物如果不仔细看胎质,仅在釉色和器型上很难分得清窑口。近几年来曾有小贩收购到段店汝瓷片后冒充清凉寺汝瓷在古玩市场上出售,获利颇丰,可见段店汝瓷之魅力。
据了解,多年前段店曾出土过天青釉带小支钉满釉圈足盘、平底支烧小盘及满釉圈足、卧足支烧碗残片(见赵文军、赵文斌著《汝窑》,文汇出版社2002年),实际上它就是汝瓷,但这并未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富裕起来的段店村村民也舍弃了老屋,盖起了新房。在不少村民的院内及老屋下发现了多处古窑炉、窑具及其遗存,其中就出现了天青釉色的汝瓷残片,笔者就有幸搜集到一部分,器型有盘、钵、碗、瓶、壶、洗、尊以及香熏、套盒、盖盒、盏托、灯台、人物、动物、文房用品等,其品种、器型及烧造工艺与清凉寺出土的汝瓷近似。其胎体制作工艺经分辨有轮制、模制、捏制,烧制工艺有器底满釉裹足、圈足支烧,支烧处有三至六个细小支钉,在足墙底无釉垫烧。烧制窑具有垫饼、垫圈、支钉、支圈。釉色有天青、粉青、灰青、灰白、豆青、月白、卵白、青绿等。大部器内外满釉,釉质为石灰釉且稍有粘稠,有的釉质肥润如龙泉,颇有玉质感和失透感。器胎制作工艺多样,有素、刻、划、模印、镂空,装饰有莲瓣、龙、凤、鱼、鹿、蛙、海水、云气、折枝花纹等。胎土有土黄、白、灰白、深灰。胎质大部精细,有的似油腻感,部分胎土加工之精细程度极其罕见。产品烧成温度应高于1250摄氏度,瓷化程度高,敲之声脆。釉面大部开片为细小网状纹片、鱼鳞片,有的是大横纹、冰裂纹,甚至还遍布细小棕眼,有的并无开片。这些器物制作规整、工艺考究,有些还在施釉前先行素烧。从器型和用途来看,大部产品并不像是民间日常用品,也与同期生产的玻璃质青绿釉的民窑器物相比在工艺上差别很大,品种也无类似。有些器型独特,似仿制早期青铜器样式的祭祀礼器,如奁、尊、瓶等,有些器型古怪甚至叫不出名字。尤其一些龙纹、龙形器物的出现很具有官方色彩,其性质可能为官府定制或像清凉寺汝窑一样的民窑“贡御”瓷,这个结论是否确切,有待通过考古发掘来进一步证实。如果这一结论得以证实,那段店汝窑就是继宝丰清凉寺、汝州文庙和张公巷汝窑之后在河南发现的又一重要汝瓷产地。
三、段店汝瓷的器型及工艺特征
1 器型:有三足洗、三足尊、平底洗、碗、椭圆形洗、套盒、龙、狮形熏炉等,海水龙纹钵,除此外还有贯耳瓶、七管瓶、攒盒、鸟食罐、灯台、佛造像、文房用品等,还出现有模印文字和刻字的器物。
2 制作工艺:器物的制作工艺较精细,大量使用了模制工艺,使得器物形体规范、胎体较薄,有的器物胎釉厚度不到两毫米。因模具的广泛使用,异形器物也得以大量生产。
3 胎质:胎质坚硬致密,胎泥加工较精细,吸水率低。胎色有白、灰白、土黄,个别黑色。
4 烧成燃料及温度:大部分以煤炭为主要燃料,薪柴次之,窑温高于1250摄氏度。
5 釉色及开片:色调较多,有月白(有称白汝)、天青、淡青、灰青、青绿色,釉色较深的稍多些。个别釉面光亮如新,釉层较厚部分釉面多呈亚光。以煤炭为燃料生成氧化焰效果的器物其釉面色相不稳,有偏色现象。大多开细纹片,个别有大片纹,也有少量器物无开片现象。另外月白釉色的器物其釉层较厚,釉面开片较大,类似传说中的北宋官窑。
6 施釉方法:施釉饱满,尤其瓶类和其他器物的器内几乎满釉,足底垫物出现有窑粘现象。
7 试釉片:出现了大量的以天青釉为基色的深浅不一有各色阶釉面的试烧片,这些试釉片大部分采用器物素烧的残片进行试烧,一部分用较标准的梯形半釉半素且带圆孔的瓷片试烧,釉色由浅(月白)到深(深青灰),色差较大、品种较多、色相不稳。
8 质量:胎料加工较精细、密度大,手感重。
四、段店汝瓷生产的年代
1 段店窑出现的一些器物如莲座弦纹长柄灯台的造型有明显的五代遗风,且釉色有明显的钧汝不分的特征;还有一款八棱长颈执壶及套盒,造型有明显的五代典型风格,在北宋中后期其他窑口并不见有,推测其应为北宋早中期产品。
2 在段店出现的器物中还发现一个天青釉圈足满釉支烧折沿残盘,直径约16厘米,高08厘米,釉色青中透白,模制,窑粘严重,盘底部中心无釉处有印章形刻款,经辨认为“元祐年制”。这足可以证明在宋哲宗当政初期的元祐年间(1086-1093年)或更早时期这里已经在烧制相当成熟的汝瓷。
3 段店汝窑的釉色及制作工艺有显著的南方越窑的特征,而近年来学者研究发现越窑在北宋中后期开始走向没落,渐被新兴起的釉色莹润、如脂似玉的龙泉瓷所取代。据此,段店汝窑不会是师从北宋中后期落后的越窑而应是师从较早期(五代至宋初)的“越窑古秘色”。

明理的铃铛
缥缈的口红
2025-08-05 08:08:20
在窑炉的冷却带压力的平衡更为重要,这个平衡由急冷风、抽余热、缓冷气幕和窑尾冷却等组成。这种平衡既能影响烧制产品的冷却效果,又能直接影响产品的釉面亮度。在现代隧道窑和辊道窑中,都有比较先进的冷却系统,所以冷却效果很好,风惊缺陷很容易解决。在这个平衡系统中,既要保证产品有足够的亮度,又不能使冷风过多地窜入烧成带而影响烧成温度。说起釉面的亮度,在现代陶瓷窑炉中,它不仅与排烟抽力,急冷风的鼓入、抽余热和窑尾风有关系,而且还与烧成带烧嘴点的支数有关系,它涉及的是整个窑炉的压力平衡。所以调节时要综合考虑。
关于急冷区急冷温度的问题,由于现代陶瓷窑炉有比较先进的冷却装置,急冷温度是可以比传统窑炉低很多很多的,急冷的温度测量点一般是在急冷区的中央部位,这个温度在传统的窑炉上一般都会在800℃左右甚至更高,但现今的窑炉,由于冷却效果均匀,这个温度即使是在烧制卫生瓷这样的大件也能降到600℃,在烧制日用瓷和瓷片的辊道窑中还可以更低一些而不会出现风惊,原因就在于现代陶瓷窑炉中冷却装置更为合理,冷却效果更为均匀所致。急冷温度肯定和产品的实际温度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不同的窑炉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调试窑炉时还得根据窑炉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强求一致!
在冷却带的调整中还应注意尾冷却和缓冷气幕配合使用的问题。这些设置为调试窑炉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们的作用不仅可以解决烧成缺陷,平衡窑内压力,同时又可以调节窑炉出窑产品温度。解决冷却带来的缺陷关键就在于“均匀”二字,而这些设置能够保证上述目的的实现。由于在冷却带中,产品是向外释放热量,又由于热气上浮的原理。所以在冷却带中也有缓冷气幕风的设置,它不仅可以平衡冷却带上下温差,而且可以平衡预热带搅拌气幕风的压力。同时,它和窑尾冷却风配合使用还可以把出窑产品的温度降到满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