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绞胎瓷有什么好处
所谓绞胎瓷,就是将白、褐两种颜色的瓷土,相见揉合在一起,然后下绞、拉坯,制作成型;于是瓷胎上便出现白褐相间的纹理。由于绞揉的方式不同,纹理变化多端,或如木纹,或如鸟羽,或如行云流水,或如朵朵鲜花。再经施釉焙烧,便是绞胎瓷。绞胎瓷创烧于唐代。陕西、河南的唐墓,都有过这类瓷器出土;在巩县唐窑窑址,还曾发现绞胎瓷小花枕的残片。宋代以后,绞胎瓷的烧造便终止了
作为绞胎瓷发源地的修武人,对绞胎瓷的知晓是从记录片中得知,颇为汗颜。那天又到当阳峪,特意来到绞胎瓷厂,说明来意,董事长孟凡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领着我们来到博物大厅。
厅子不算大,大厅三面靠墙都是博物架,架子上摆满各色瓷器,主人告诉我,大厅正面架子上都是收藏品,左右两面架子上才是当阳峪的绞胎瓷品。从未涉足此类境地,随着主人的指引,看着一件件出落的清雅秀丽、形态可掬的瓷器,有如意、祥龙、茶壶、劲牛、奔马、生肖……,纹理如羽毛、如树叶、如草编、如流水……。我不得不为瓷器的身世大为惊叹,土坯子竟能演变的如此清秀、典雅!在一个羽毛纹的祥瑞瓷壶前,还放着几片瓷片,纹路和瓷壶一模一样,瓷片的断面纹理清晰细腻,与瓷片表面完全一致。见我驻足不前,主人也看透了我的心思,笑吟吟地解释说,这就是绞胎瓷的神秘之处,也是绞胎瓷名字的由来,这种工艺的瓷品花纹里外如一,不是描绘印染到表面的,而是在泥胎时就注定了她的色彩、纹路,经过无数道工序高温烧制而成的,民间又称透花瓷。
这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北宋年间尤为盛行,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几近失传,是孟先生花费了20余年的心血,终将这一古法绝技研习制作成功,其间的坎坷挫折、压力磨难可想而知。其中的羽毛纹“龙祥盛世立壶”已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孟先生也被评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代表性作品先后被故宫博物院、台北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等中外博物馆珍藏。看着这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精美瓷品,眼前仿佛浮现出千百年前的能工巧匠们汗流浃背,精工细作烧制绞胎瓷的情形。感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敬佩孟先生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将古老的绞胎瓷卓绝工艺,昭然于世。
看着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莹如玉,明如镜,透如水,纹如绘,或古色古香,或纯朴雅致,或喜庆吉祥,或雍容华贵,色彩诱人,让人流连忘返。绞胎的`神奇让人即刻蕴育出无尽的遐想,如大漠落霞,如远山呼唤,如波涛汹涌,如远古流沙,一眼一个故事,一面一种情怀,爱看、耐看、百看不厌。惊喜于绞胎而成的神秘,赞叹绞胎不可复制的唯美,一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绞胎瓷作品纹理相似但绝不相同的独特之处,毅然推翻了“一模一样”的千古箴言!
初识绞胎瓷,感叹它自身纹路的清晰透彻,表里如一,一如做人;钦佩孟先生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一如做事;惊异绞胎瓷土坯身世经烈焰蒸腾终究骇世脱俗的不朽传奇,一如修身;陶醉于绞胎瓷宁静无声,意蕴悠远的品格,一如养性。
千年古窑当阳峪,美轮美奂绞胎瓷!
一, 仙人掌茶
仙人掌茶属绿茶类,产于湖北当阳境内的玉泉山,制成后的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指,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始创于唐代玉泉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创制人是玉泉寺的中孚禅师。
二,双莲荸荠
双莲荸荠,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双莲荸荠外形椭圆,皮薄呈红褐色味甜肉质脆嫩,细嚼无渣。
双莲荸荠有它的独特之处,其水份达到854%、可溶性固形物达125%、可溶性糖达784%、淀粉达54%,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的含量远远高出普通荸荠和杂交荸荠,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高。
三,金水柑
金水柑又名鄂柑一号,是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选育成功的柑桔新品种。2003年1月8号被评为“全国优质果品",授予“中华名果”称号。现有大量金水柑出售,金水柑是当阳市农科部门精心培育的优质水果。
四,石马槽大米
石马槽大米是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特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因原产于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庙前镇石马村而得名,“两山夹一冲”地形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孕育出了优质而独特的石马槽大米。
其米粒自然光泽、颗粒细长、口感独特、软糯适宜、营养丰富、久食不厌,在当地有“白饭也能食三碗”之说。
五,当阳峪绞胎瓷
当阳峪绞胎瓷,河南省修武县当阳峪村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绞胎瓷”又名“透花瓷”,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泥采用独特的绞胎手工技法相间揉合制胎成型、焙烧而成。瓷器花纹由胎而生,内外相通,里外相透,一胎一面,不可复制,被称之为“编出来的瓷器”,因其表里如一的特质也被誉为“瓷中君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当阳峪绞胎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马槽大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水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莲荸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仙人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