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珐琅彩和景德镇珐琅彩有什么区别
宫廷珐琅彩和景德镇珐琅彩都是中国传统珐琅制作工艺中的代表,但有一些区别。首先,它们的起源不同。宫廷珐琅彩是明朝时期宫廷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经过清代继承和发展,成为了一种颇具特色的瓷器装饰工艺。而景德镇珐琅彩则是在20世纪初引进到中国的,是在传统珐琅工艺的基础上与西方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其次,它们的着色方式有所不同。宫廷珐琅彩采用的是化学变色法,即将金属氧化物混合后在高温下还原成金属微粉,然后加入适量的液体使之成为彩料,最后再涂在瓷器上进行烧制。而景德镇珐琅彩则采用的是手工着色法,通过人工调配彩料进行涂刷,颜色更丰富多样。最后,它们的风格也不同。宫廷珐琅彩注重的是衬托瓷器本身的质感和造型美感,追求的是稳重典雅的风格,如龙凤纹、花卉纹等;而景德镇珐琅彩则更注重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性,追求的是绚丽多彩的效果,如绘画式的花鸟题材、描绘人物故事等。
中国最顶级的10大瓷器是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清乾隆粉彩“万寿连延”葫芦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鸟暗刻松石绿釉如意双耳尊民国粉彩双耳尊、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八吉祥如意耳葫芦瓶。
1、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口部短小,肩腹部浑圆,下腹部瘦长,平底。通体绘有青花纹饰,肩部绘杂宝及缠枝牡丹花纹,牡丹可谓花中之魁,象征“雍容华贵,大气超凡”;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
2、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这是乾隆年代官窑花瓶,体态均匀,瓶身印有鲤鱼图案,瓶口还有吉字,是吉祥富贵的象征,是清三代瓷器中的巅峰之作。
3、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
此件作品高275cm,径宽33cm,肩丰圆,素底厚圈足,短直颈,唇口稍厚。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4、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这是汉族传统陶瓷的艺术珍品,在2014年4月8日中午举行的香港苏富比春拍“玫茵堂珍藏成化鸡缸杯”专场上,一举超过2011年春拍香港苏富比推出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创下中国瓷器在香港拍卖的成交记录。
5、清乾隆粉彩“万寿连延”葫芦瓶
这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于景德镇日臻完善。这只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
6、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汝窑瓷器珍罕至极,据悉,现存于世的仅有79件,其中只有7件在私人手中,这件创下纪录的笔洗即为其一,由一位日本藏家委托苏富比拍卖。
7、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这件瓷器是张永珍在2006年拍得的,是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瓷器中十分具有代表的作品。性该碗绘有杏花盛开,春风吹绿柳,双燕比翼飞。该碗造型秀美,白釉温润,工艺精湛,乃为乾隆珐琅彩瓷器杰作。
8、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鸟暗刻松石绿釉如意双耳尊民国粉彩双耳尊
这是在乾隆时期非常宝贵的官窑珍品,存世量十几件,在拍卖会上更是以天价拍出,创造了中国艺术品在西方市场的奇迹。
9、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件瓷器的话,那便是“秀丽”。此件物品为乾隆时期的代表作品,整个画面布局匀称,淡雅细腻,色彩相互层叠,富丽多姿。器高165厘米,撇口,细颈,垂腹,圈足,造型小巧秀丽,颈部饰以卷草形双耳,垂肩处的如意纹雅致婉丽。
10、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八吉祥如意耳葫芦瓶
“葫芦”在我国亦有“福禄”之意,寓意吉祥,其形态总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此件天价瓶形状便是葫芦形,上部呈圆形,下部为扁圆形,长方形足。
珐琅釉的主要的成分是矽酸盐类。需与不同材质的胎体结合,因此在制作技术上要兼顾釉与胎两者的理化性质。就是说,这些釉至少应调配到膨胀系数比胎质的小,同时熔点比胎质的低,才能完整地附着在器表以增添器皿的美观。
如康熙景德镇窑画珐琅荷花水丞,高46厘米,腹径47厘米。此器为铜胎,敛口墩形水丞。
器内外均施湖蓝略透明之釉,部分隐约露胎,器外表绘红白荷花数枝,荷花边立有一对鹭鸶,其中一只昂首回目张望,另一只则作低头觅食状。画面疏朗清新而富有变化。色彩雅丽悦目。水丞镀金,器底微内凹,光素无纹无款。根据纹饰风格及色釉堆砌而凸出画面的现象,应是康熙早期时的作品。
大约在康熙五十五年,即1716年前后,广州和欧洲的画珐琅器制作匠师先后进入内廷,参与指导和制作包括瓷胎在内的各种胎质的画珐琅器。
这一时期的画珐琅器,充分显示出薄、平、光、艳、雅的画珐琅器特点。珐琅质地细腻洁净,涂施均匀,表面打磨平整光滑,基本无砂眼,色泽艳丽明快,颜色丰富,达10余种。
作品除白色地以外,更为盛行以珐琅为地,具有浓重的皇家色彩。画面用笔工致,有如工笔重彩画,更具图案性效果,内容题材以表现富贵吉祥的写生花卉为主,早期那种飘逸洒脱的用笔方法已销声匿迹。
金属胎珐琅器是一种集金属制作与珐琅釉料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制品。它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点。
如康熙画珐琅十六瓣花式凤纹盘即为铜胎,盘口折成平台式,白地绘蓝色卷草纹,矮立的盘壁,内绘各色草叶纹,外饰各色螭纹,盘心中央渲染红色图案花,8只祥凤满布黄地的盘面;盘背白地,中央书褐色“康熙御制”双圆框双行楷书款,周围放射出8片卷叶纹,用褐色勾叶形及叶脉,以黄、蓝色釉渲染。
器形美观,釉料色阶变化多而光洁,画面层次分明犹如珐琅彩瓷,应为康熙晚期画珐琅技艺发展成熟阶段的作品。
该盘器形美观,釉料色阶变化丰富,画面层次分明与珐琅彩瓷相同。凤纹盘的中央渲染一朵图案花,8只祥凤展翅向外盘旋;盘背也自中心向外放射出8片卷叶纹,立壁的内、外也分别满饰各色草叶及螭纹。线条流畅,使祥凤充满动感。
凤纹盘既是非常精美的陈设器,自然也兼具实用的功能。康熙珐琅彩瓷和铜胎珐琅器一样多作色地装饰,少见白地画珐琅者。常见色地有红、黄、蓝、紫、绿、胭脂等色。纹饰以缠枝牡丹、菊花、虞美人、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心加寿和开光花卉等为主,画工严谨细腻,具有图案化的效果。
如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高72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57厘米。碗敞口,口沿下轮廓线缓收,腹部微丰,圈足。
碗内光素无纹饰。碗外以黄彩为地,其上以粉、蓝、绿、紫、藕荷等色彩绘8朵盛开的牡丹花。碗底蓝料彩方框内楷书“康熙御制”双行4字印章款。
蓝地者如康熙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高52厘米,口径11厘米,足径44厘米。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施白釉,有胭脂彩双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此碗在宝石蓝地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就的缠枝牡丹显得格外娇美,具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其他地色器物也很丰富,如康熙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高132厘米,口径44厘米,足径>54厘米。瓶撇口,细长颈,扁圆腹,平底无釉,里施白釉。通体饰珐琅彩,紫红地,蓝、白、黄彩料绘画纹饰,颈部饰变形蝉纹,中间连以变形小蝉,腹部饰折枝莲纹。底部方栏内刻楷书“康熙御制”4字款。此器是珐琅彩瓷器初创时期的一件佳作,其效果颇似铜胎画珐琅,风格朴实凝重。
康熙后期的画珐琅,充分显示出画珐琅器薄、平、光、艳、雅的特性,胎骨由试制阶段的厚重逐渐趋于轻薄,釉质温润细腻。器型种类增多,除碗、盘外,常见唾盂、香盒、花瓶、鼻烟壶、手炉等生活用品,同时,还用画珐琅技法仿造宣德炉。
唾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痰盂,清康熙画珐琅瓜瓣花卉唾盂,是清代画珐琅中的典型作品,花纹细腻,胎体厚重。铜胎,侈口、削肩,垂腹大圈足瓶。器内施浅蓝釉,外表黄地,颈绘图案花叶,瓶腹绘牡丹花叶三朵。底白地书蓝色“康熙御制”双方框双行楷书款,唾盂瓶腹绘饰牡丹花叶以浅色凸显花卉轮廓,至花心颜色渐深,花叶脉络则以深色线条描绘,细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