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的10大奇珍,每一件都价值不凡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也是24位皇帝聚集天下奇珍异宝的顶级皇家藏宝之地,收藏有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品,数量达上千万件。故宫之所以让普通人流连忘返,在于它是一座藏宝巨库,它超越了普通人对于世上奇珍的想象。也因其价值,众多爱宝之人不惜以生命相护,创造了文化史上的奇迹。 下面介绍故宫里的十大奇珍,涵盖各门类,且价值连城,在此邀君共赏! 《清明上河图》 书画之宝:尘封库房 觅得名画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是公认的千古名画第一巨作,无价之宝。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全图分为三个段落。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各色人物。 该画首先收藏在北宋宫廷,曾在宫内四进三出。其最后一次出宫,是当年溥仪和溥杰偷偷运出宫廷,然后被带到长春,最终凌乱地堆在了东北博物馆的临时库房。1950年冬天,古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无意中发现该图。当时已出现多幅该画赝品,杨仁恺最初不敢相信这幅就是真品,经多方鉴定方确认其身份。 《平复帖》 法帖之宝:缝入衣被 国宝免劫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在于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被尊为「 ”中华第一帖”。创作时间至少在1700年前,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还要早60多年,至今不腐。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因有「 ”恐难平复”的字样,故取名《平复帖》。 陆机《平复帖》,纸本,手卷,纵237cm,横206cm 。 《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当作珍玩稀品赏给亲王,遂流出内府。民国期间,为恭亲王后人珍藏。1937年,为了给母亲治病筹措费用,恭亲王后人意欲出卖,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 ”平复堂”。不料日寇大举侵华,张伯驹携家人避祸到陕西,随身将《平复帖》缝入随身衣被,从而使文物得以保全。 局部 巴掌大的《平复帖》为什么那么珍贵?这首先要从它的作者陆机说起。他的祖父陆逊,就是策划智取荆州、指挥火烧刘备连营700里的东吴名将。他本人是西晋太康、元康年间最有声誉的文学家,其代表作《文赋》是中国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 局部 历史上不少书法名作,都是偶然写就。大约在无意之间,作者更能挥洒自如,「 ”佳作天成”。陆机的这个作品,使用秃笔书写,笔法质朴老健,笔画盘丝屈铁,结体茂密自然,富有天趣,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后人赞其「 ”秃笔蘸墨,抒发痛楚之情,其用墨确实是神乎其技,冠绝古今”。 《梅鹊图》 织绣之宝:一寸缂丝 一寸金玉 沈子藩梅鹊图轴,南宋,沈子蕃,纵104cm,宽36cm。 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此图轴丝质,依画稿缂织。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 ”通经断纬”的手法缂织,并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缂丝技法。所用丝线之经密度20根/cm,纬密度44-46根/cm,精工细密。是南宋时期缂丝工艺杰出的代表作。 图下方缂有「 ”子蕃制”、「 ”沈氏”方印,玉池有「 ”蕉林梁氏书画之印”、「 ”果亲王府图书记”、乾隆帝御笔「 ”乐意生香”,并钤有「 ”乾隆宸翰”、「 ”乾隆御览之宝”、「 ”三希堂精鉴玺”、「 ”石渠定鉴”、「 ”宝笈重编”、「 ”石渠宝笈”、「 ”乾隆鉴赏”、「 ”嘉庆御览之宝”、「 ”宜子孙”、「 ”重华宫鉴藏宝”等印记,可见这幅作品在清皇室藏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 ”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以其贵重而渐为皇家所垄断,现存传世缂丝珍品主要集中在故宫博物院。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陶瓷之宝:绝世郞红 成就名官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景德镇有句话说「 ”若要穷,烧郎红”,因为其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亦难烧成一件。18世纪初,江西巡抚郎廷极奉康熙之命到景德镇主持御窑,试图烧制出失传数百年的祭红,虽未成功,却成功地烧制出另外一种更为鲜亮的红釉瓷器,人们把这种瓷器以他的姓氏命名。 亚酗方尊 青铜之宝:商代酒具 大族象征 亚䣴方尊,商晚期青铜酒器。清宫旧物,为对器。一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较完好,为亚丑方尊,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圈足有残损,为亚酗方尊。 亚酗方尊为故宫青铜器的代表作品。青铜器的产生是古代中国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尊是盛酒器,流行于商早期至春秋战国时期。方尊传世较少。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出土了几件带有亚酗铭文的青铜器,从挖掘的墓穴来看,规模都不小,加上众多的带有亚酗铭记的器物,说明它们所代表的可能是一个大族。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 钟表之宝:五年制钟 奇巧之绝 17世纪前,中国皇宫一直以铜壶滴漏计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两个西洋自鸣钟叩开了中国宫廷的大门。 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为故宫钟表的代表作。高185cm,面宽102cm,侧宽70cm。此钟共有7套机械系统,分别控制走时、报时、景箱内的活动装置等,技术水准相当高。根据记录,此钟从乾隆八年接旨着手设计到十四年完工,历时五年多。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 宫廷之宝:铸杯冀望 江山永固 乾隆款金瓯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足高5厘米,口边刻有回纹。根据清「 ”内务府活计档”记载,乾隆皇帝对此杯的制作十分重视,不仅调用内库黄金、珍珠、宝石等珍贵材料,而且精工细作,曾多次修改,直至皇帝满意为止。因此,该杯一直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法宝。 「 ”金瓯”寓意国家政权,取名「 ”金瓯永固”则反映永远巩固地保持政权的一种愿望。它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当元旦子时,皇帝在养心殿,把「 ”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倒入屠苏酒,亲燃蜡烛,提起毛笔写下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漆器之宝:雕漆大家 技惊东洋 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但署张成款的一些雕漆器物,被疑作伪作。这件剔红盘,是公认的张成的作品,是具有历史性的作品。 元代是中国漆器工艺史上的辉煌阶段,雕漆工艺能人大量出现,他们均以刀法精细,风格瑰丽著称于世。尤其是张成和杨茂的漆器传到日本后,对该国木漆品工艺产生巨大影响,他俩创作的漆器精品,被日本美术史专家称赞是「 ”诚无上之作品”。 青玉云龙纹炉 玉器之宝:仿古玉器 乾隆题诗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体以「 ”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丁。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 ”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宋时,受理学「 ”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宋代的玉器形制便又多出了一个类别,那就是仿古青铜器玉器,简称仿古玉器。本器即以青铜簋为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多有增损变化,玉料也不是。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珐琅之宝:元代珍品 珐琅鼻祖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故宫珐琅的代表作品。元代出品,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 「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 ”景泰蓝”,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因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而得名。实际上,早在中国元代已出现掐丝制品。在《宋史·外国列传》中记载:「 ”大食国”本波斯之别称。「 ”大食”,是宋、元时期中国对西亚 地区的称谓。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该工艺大约于13世纪末,由 国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被称作「 ”大食窑器”、「 ”鬼国窑器”和「 ”佛郎嵌”。
故宫一共有1807,558件套文物。珍贵文物占932%、一般文物占64%、资料只占04%,几乎件件都是珍贵文物。
故宫今天这些文物被分了25个大类、200多个类别。
比如绘画,大家看到的《千里江山图》《五牛图》还有《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这些都是重要的绘画,一共53,000件。书法,像《兰亭序》、《中秋帖》、《伯远帖》这样的重要藏品一共有75,000件。
故宫博物院是收藏铜器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馆,一共16万件,其中特别珍贵的有1,670件带先秦铭文的青铜器。如,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还有11,000件金银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珐琅器,这些都是传世的艺术品。
玉石器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骄傲,中华5000年文明,甚至上溯8000年的历史,通过故宫的玉石器收藏,可以把它串联起来,串联一个完整的历史链条。如,黄玉勾连谷纹剑首(战国),白玉凤纹环(汉),乾隆款带皮白玉桐荫仕女图山子。
陶瓷,故宫是世界收藏陶瓷最多的一座博物馆,是个天文数字,一共有367,000件,95%以上都是出品于景德镇的御窑瓷器。如,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等等。
此外,故宫还收藏有11,000件雕刻工艺、13,000件其它工艺。有一类非常有趣的藏品,叫生活用具。还有一些食品,比如中药、比如普洱茶。
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下面一个炕席,两米一六长,居然是用象牙做的炕席。文房四宝、纸墨笔砚一共是68,000件,数量也很多。我们还有6,200件明清家具,非紫檀即黄花梨。
今天我们所说的“一带一路”,故宫是明清时期“一带一路”的重要的支点。大量的通过“一带一路”的使臣纳贡、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实物保管在故宫博物院里面。比如西洋钟表,18世纪的西洋钟表收藏最多、品质最好的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着2,200架西洋钟表。如,铜镀金自开门人打钟。
扩展资料:
近日,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发布了一组考古成果,包括首次发现的元代地层、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宫廷御用瓷器碎片埋葬坑等。其中,元代地层是近两年来故宫考古的突破性发现。
在王朝更迭中,被埋藏在地下数百年的元代大内,也就是元朝皇宫,近日在故宫博物院内露出端倪——隆宗门西发现的一组建筑遗存中,发现的瓷片、瓦片等将地层时代回溯至了元代。
这一发现在故宫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作用,对研究紫禁城元明清三代和北京城中轴线变迁,乃至紫禁城历史及中国古代建筑史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元代皇宫遗址在紫禁城内的证据元代地层验证元皇宫位置
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介绍,地层位于隆宗门以西,经考古发掘确定其层位关系由晚及早分别为:清中期的砖铺地面和砖砌排水沟;明后期的墙、门道基址、铺砖地面、砖砌磉墩和明早期的建筑基槽;最下层的素土夯筑层和夯土铺砖层基槽。
特别是最下层的这组遗存从层位关系判断为该遗址最早的一组堆积,结合其包含物推断其年代指向为元代,按照考古发掘就晚不就早的原则,可将年代定为元代,里面一个明代的碎片都没有。李季表示,这一发现在故宫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作用,对研究紫禁城元明清三代和北京城中轴线变迁,乃至紫禁城历史及中国古代建筑史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元大都和元大内(皇宫)的所在一直扑朔迷离,而故宫作为皇家遗存,处于元明清的核心地带,具有唯一性,所以专家一般推断元代皇宫可能在现存紫禁城附近,或是西侧至北海琼岛区域。
我们一直在寻找线索,明代建故宫时曾重做地基,将元代工程基本清除,活儿干得特别干净,所以此次发现非常罕见。
此次考古发现的元代地层,则可以确定元大内就位于此处,剩下的定位则有待未来发现,就像拼图一样,李季说,但是能否拼完要看考古成果。
慈宁宫花园发掘宫殿建筑遗址
昨日公布的还有慈宁宫花园东院遗址成果,发掘出了一处保存完好、规模宏大、工艺考究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
李季介绍,此处遗址由地钉、桩承台、磉墩、夯土层、夯砖层等遗迹构成,推测其时代为明早期,为研究紫禁城历史和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提供了新的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发现的元代土层也是沿着此处宫殿遗址发掘而得。
清宫垃圾坑出土重要文物
另外还有一处位于紫禁城西南角的南大库瓷器埋藏坑,其实是当年的‘垃圾坑’,李季开玩笑说,当年清宫废弃的瓷器会被砸碎埋在此处。
如今这里成了大宝库,占据了数个首次:首次在紫禁城内发掘出土有意识埋藏的御用瓷器碎片坑;首次从考古学上证明了皇帝对御用瓷器从生产初端到使用末的全程垄断;首次在宫廷区域内发掘出土嘎巴拉碗。
李季说,这座大宝库补证了文献所记这类法器残损、收库保存后走向的缺环,为研究清代宫廷作坊的管理体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北京故宫博物馆里面的文物特别多,里面有25个大类,有清代的家居就有6200件,还有认识的紫檀,黄花梨等家具都是留下来的精品。
一、北京故宫博物馆中的展品
北京的故宫文物是特别多的,他有绘画里面的千里江山图以及五牛图,还有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都是重要的绘画,在这个博物馆中都可以看到,它们都属于古时期的文物。北京博物馆的文物它有自己的分类,有200多个分类,有绘画有青铜器,有字体,还有一些瓷器,都是传世的佳作。里面有很多清代的陶瓷,我们知道中国的陶瓷艺术是比较出名的,能够有上万件,而且都是出自景德镇的瓷器,每一件都非常精美,上面还有一些雕刻技艺,每一个产品都需要精心的保管,还需要维护,你会发现这些都是用树叶染的,它们都是天然的做出来比较难保存也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
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不仅有这些,还有文房四宝以及纸墨笔砚都能够达到很多数量,也是大家不可估量的,明清的家具是紫檀的也是黄花梨的,在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这些商品贸易流通的比较快,还通过文化的交流将这些食物才能保存在博物馆里,还有以前的西洋钟表,这些都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也可以发现里面有一些乐器,数量也很大,这些都是文物上面有文字以及历史的讲述,它是国宝,也可以看见安阳殷墟的甲骨,这些都是有纪念意义的。故宫博物馆的价值是很高的,在人们印象中,故宫就是一个历史文化浓郁的地方,加上这些文物的点缀,会发现中国的文化是比较悠久的,也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故宫的文物被分了25个大类、200多个类别。比如绘画,《千里江山图》《五牛图》还有《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这些都是重要的绘画,一共53,000件。
书法,像《兰亭序》、《中秋帖》、《伯远帖》这样的重要藏品一共有75,000件。
还有2,800 件碑帖。
这三项一共156,000件,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纸式文物最集中的一个收藏。故宫博物院是收藏铜器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馆,一共16万件,其中特别珍贵的有1,670件带先秦铭文的青铜器。还有11,000件金银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珐琅器,这些都是传世的艺术品。
玉石器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骄傲,中华5000年文明,甚至上溯8000年的历史,通过故宫的玉石器收藏,可以把它串联起来,串联一个完整的历史链条。
陶瓷,故宫是世界收藏陶瓷最多的一座博物馆,是个天文数字,一共有367,000件,95%以上都是出品于景德镇的御窑瓷器。
故宫收藏有11,000件雕刻工艺、13,000件其它工艺。在我们的藏品中要精心保管、比较难以保管的就是这种盆景,半米高,枝干是宝石做的、花瓣是玉片做的,支楞起来的那些树叶是象牙染的,染牙。
文房四宝、纸墨笔砚一共是68,000件,数量也很多。还有6,200件明清家具,非紫檀即黄花梨。
大量的通过“一带一路”的使臣纳贡、商品贸易、文化交流的实物保管在故宫博物院里面。比如西洋钟表,18世纪的西洋钟表收藏最多、品质最好的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着2,200架西洋钟表。
武备仪仗,太和殿前盛典、庆典使用的那些装备,包括钟和韶乐,数量也很大,33,000件。
铭刻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文物,大家知道有文字的文物,比没有文字的文物更直接述说历史。十面石鼓就是我们国家国宝中的国宝。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大家查故宫博物院的网站会知道,收藏了4,700片。实际上我们的库房里收藏了23,000片。
每一片都需要定名、需要判义,这件工作我们还在进行,大约在三年之后可以完成。古籍文献一共有60万件,其中有24万块是刷印的书版,也是世界上收藏书版最多的一座博物馆。
扩展资料:
故宫博物馆创造新价值
故宫博物馆不再只是中国第一热门旅游景点,其公共博物馆属性愈发鲜明,丰富的展览成为人们与故宫亲密接触的最直接方式;每年到访故宫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次,他们逐渐从“游客”转变为“观众”,在此感受文化、体悟传统,享受一场场文化盛宴。
1万余种文化创意产品的相继面世,更是让人们印象中的故宫从“正襟危坐”变成“萌萌哒”,故宫变得越来越亲民。
在整个国家的文化体系中,故宫有着独特的地标意义和文化象征。“故宫跑”“故宫精神”“故宫制造”“故宫大修”等都能成为一段时间内文化领域的热点、焦点。众多走进故宫的外国政要、国际友人,在此举办的国际论坛、展览,则让故宫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符号”。
故宫的价值早已不限于朱红高墙内的宫阙亭台,有形的故宫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所和见证者;无形的故宫延续着中华历史文脉,承载着国家记忆,彰显着中华文化实力。
参考资料:
人民网-故宫创造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