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求几本介绍陶瓷从中国流向世界的书籍

专一的超短裙
舒服的招牌
2023-05-04 11:59:53

求几本介绍陶瓷从中国流向世界的书籍

最佳答案
俊秀的母鸡
甜蜜的小天鹅
2025-08-12 03:57:34

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史》 学习古陶瓷知识,首先必须对我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有概括性地了解。此书对古陶瓷的历史渊源、发展、陶瓷的烧制工艺、古窑址的分布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就、特点,有较清晰、科学、充分的阐述。按时代顺序,分章节介绍。读此书要精读、细读。当然,此书已出版20多年,有待修订。 叶喆民著《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张福康著《中国古陶瓷的科学》 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和如何鉴赏古陶瓷过程中与古陶瓷的科学是分不开的。这两部书是近20年来用科学观点分析研究中国古陶瓷辉煌成就的通俗读物,为我们如何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古陶瓷中的各种外观特征,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此书对陶器起源、传统制瓷的原料、瓷器发明过程、历代名窑名瓷的化学组成或特点和演变规律、烧造工艺等,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说,是两本易读易懂的古陶瓷科技著作,也是文博工作者和古陶瓷爱好者的必读之物。 耿宝昌著《明清瓷器鉴定》 明清瓷器的鉴定与宋元以前各代瓷器比较,相对来说要有一定难度。明清两代皇室瓷器品种、制瓷工艺技术有一定承袭性,一个品种前后几个朝代均烧制,如果区别就必须对各朝代制品的风貌和特征有深入的认识。《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是耿宝昌先生从事古陶瓷鉴定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对明清两代官民窑瓷器的发展状况作了全面的介绍,囊括了国内外所能查到的重要资料。对明清两代,包括民国时期各代瓷器品种的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的特征,论述周详。每个年代结尾都将如何断年定代和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介绍给读者。这是—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一本工具书。叶佩兰著《元代瓷器》 元代不足百年,但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元代景德镇创烧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品种。但许多瓷器图书对元代瓷器介绍都嫌简略。此书是一部系统深入地研究和论述;元代瓷器的专门著作。图文并茂,共收录国内外元代瓷器实物照片资料700余幅。还吸收了数百篇古今中外有关元代瓷器考古研究方面的论述及相关知识成果,对元代瓷器的发展状况及南北方瓷窑各品种的特征,均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介绍。李辉柄著《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在今天假古董泛滥之时,如何去研究和鉴赏古陶瓷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鉴定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件艺术品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有自身的文化内涵,都有精细、新旧之分。此书从中国陶瓷发展规律本身出发,概括了各个阶段的发展成就以及各时期出现的新品种及特征,略加叙述。并简要地介绍瓷器鉴定的基本访求,举例说明。此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讲朝代特征,下篇讲时代的依据。书后为初学者如何学习研究及提高鉴定水平的问题,提出供大学参考的意见。是一部较系统研究鉴定古陶瓷方法的新书。 汪庆正主编《简明陶瓷词典》,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这两部词典是博物馆工作者和古陶瓷爱好者案边不可缺少的工具书。《简明陶瓷词典》词目2441条,词条内容极为丰富,包括陶器、瓷器各品种的基础知识解答,专有名词的解答,以及名家、名著、精品珍赏等15类。释文简明易懂,词条按笔画顺序排列,查阅方便。《中国古陶瓷图典》词目1603条,它的特点是为给读者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排列顺序上,首先设定了类别一节,有分类概念和分期概念,然后在造型、釉彩、纹饰、窑口、款及工艺技法等方面展开释文。解说较为详尽。尤其在“缺陷、修复与作伪”一节,比《简明陶瓷词典》的内容更为丰富,是古陶瓷鉴定的重要环节,弥足珍贵。这两部古陶瓷词典资料丰富,实用性强,可对照参阅,是博物馆工作者和爱好者必备的工具书。我建议,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书,要常看,反复看,才能加强理解,提高认识,巩固学习成果。近年来国内一些出版社还出版了—一些好的丛书,如江西美术出版社《名窑名瓷名家鉴赏》,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古陶瓷标本》都是邀请有关专家撰写的,资料详实。另外,我还见到对地方窑瓷器研究的瓷书,如福建美术出版社《德化青花五彩瓷》、湖南美术出版社《醴陵釉下五彩》、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紫砂》等,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叶佩兰,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陶瓷专家)

最新回答
单纯的月饼
精明的金毛
2025-08-12 03:57:34

推荐一些书。(其中有些书是必修的)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
中国陶瓷史---叶喆民
中国陶瓷---冯先铭
以上三本是初学者必看的,了解中国的瓷器史是特别必要的而耿宝昌的那本书更是明清瓷器鉴定最系统的书
稍有入门的人可以看以下几本: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老古董丛书) 铁源编的,朝华出版社出的
中国古代窑址标本(河南卷,河北卷)
古陶瓷识鉴讲义---陆建初
中国历代瓷器装饰大典---上海文化出版社
其他有条件的,还可以看以下这些书: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精)
青花瓷片纹饰图鉴---浙江大学出版社
毛家湾明代瓷器坑考古发掘报告
我说仿古瓷器---良叶
中国古瓷汇考---李正中 朱裕平
中国陶瓷综述---李正中 朱裕平
古瓷探妙---毕克官
片面之词---白明
青花瓷纹饰图典---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
明清青花瓷
明清斗彩瓷器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
定瓷艺术
古窑鉴真
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体---草千里
青花瓷器鉴定者---张浦生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李柄辉
古代瓷器-湖北省博物馆藏瓷器选
高安元代瓷器
外销瓷器价值考成
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吕成龙
辽宋金瓷器(北京文物鉴赏)
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文物出版社
民国瓷器图鉴---余继明
我说晚期浅绛彩---余继明
中国浅绛彩瓷---梁永基
还有一些古代书,如果有兴趣的,看看也不妨
陶说
南窑笔记
景德镇陶录
格古要论
天工开物

殷勤的秀发
多情的月光
2025-08-12 03:57:34

一般不是很值钱,一些收藏家都是喜欢成品的瓷器,要是破损了几乎没人要。

在古董领域,从“真、善、美、精、稀”五个方面及其统一性来确定其文物的意义,并对其商品价格进行批判。“瓷器蓬松不值钱”的说法,集中反映了人们对瓷器完整性的要求,而且,从古代瓷器的价格来看,完整性和残缺性是可以看到的。他们之间真的有区别,但残废古瓷器的收藏仍具有重要意义,喜欢古瓷的人也可以从收藏瓷器开始。

他认为,一般来说,残废古瓷的真品率很高,了解瓷器鉴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刚刚从事古瓷器收藏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真器,看到实物。因此,在古瓷器的研究和研究中,残废古瓷器无疑已成为初学者廉价的学习材料和初学者的物理向导。

同时,残废古瓷保留了良好的艺术欣赏价值,一件古瓷虽然局部残缺或粘缝,但只要其基本造型和主要装饰纹样仍保留下来,就会因残缺而给人以美的知识、美的享受,甚至无限的美的想象。对于一位古瓷收藏家来说,正是因为这些残废的古瓷失去了诱人的金钱光环,其艺术价值才更高。

因为古瓷器的伤残无法预计,在选购时要尽量挑选器型基本完整、瓷器基本完整的,以仅有冲口、口磕或腹内仅有炸纹者最佳。

有魅力的香水
闪闪的钥匙
2025-08-12 03:57:34
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1、陶器的原料是黏土,黏土随处可取,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2、陶器烧制的温度比较低一般是800摄士度。 3、陶器的密度小,吸水率较高。 4、陶器一般单纯由陶胎组成,到后来才在陶器上涂釉。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高岭土)的无机混合物作原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方法制成的器皿统称为陶瓷。自古以来,专门从事制作陶器和瓷器的手工业称为陶瓷手工业。中国陶器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河北省徐水县的南庄头遗址发现了10000多年前生的陶器;江苏省溧水县回峰山的神仙洞遗址出土了距今11000年左右的陶片。我国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出现大量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彩陶、彩绘陶。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红陶、灰陶、磨光黑陶、彩绘陶以及各类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陶塑艺术品、建筑陶构件大量生产。战国时期发明了铅釉陶器,陶器制品得到低温彩釉的美化。唐代大批生产的三彩釉陶,反映着大唐盛世的面貌,有很高的艺术性。宋代以后,釉陶器物生产逐渐减少,转而生产琉璃建筑构件。由于瓷器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陶器生产日益养活但从未间断。瓷器是商代中期开始出现的,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由于工艺不够成熟,又称为原始青瓷。汉代青瓷烧造逐渐成熟,摆脱原始状态,进入早期瓷器阶段。黑瓷在汉代开始出现,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广泛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的系统。黑瓷工艺大大提高,进入艺术瓷器的领域。北方的内丘、临城、淄博、安阳等地也于北朝时期开始生产青瓷,并发明白瓷。隋唐时期,瓷器生产开始繁荣。宋代是瓷器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钧窑、建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吉州窑、耀州窑、西村窑、潮州窑等处的产品各具丰姿。元代景德镇成为瓷器生产的中心,元朝的浮梁瓷局对瓷器工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青花、釉里红、白瓷、黑瓷等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明清时期,各地方大瓷窑体系逐渐衰落,被生产供当地人民所需瓷器的小作坊代替,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继承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大放异彩。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许多国家瓷器工艺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陶瓷工艺的影响。陶瓷也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成为中国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