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汝瓷的绝对特征
北宋汝瓷的绝对特征为:鬃眼、泛红晕现象、表面气泡“寥如晨星”。
1、鬃眼:
明代鉴赏家高濂看清楚了汝瓷的“鬃眼”特征,还与“蟹爪痕”(蟹爪纹)进行了对比。故有“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的精辟论断 。其实,高濂是纠正了曹昭的论断。
高濂认为曹昭是把鬃眼当成蟹爪痕一样看待了,可能是曹昭老先生他那时没有眼镜的缘故吧。高濂看清楚了汝瓷上的“鬃眼”,并说明了鬃眼是汝瓷表面的另一种缩釉现象,与“蟹爪纹”的那种缩釉现象是不同的。同时也说明白了蟹爪纹不是指汝瓷的开片纹。
2、泛红晕现象:
北宋汝瓷对着太阳光,从某个角度可以看到表面局部釉色泛紫红色的“红晕”现象 。也就是泛红晕,这也是北宋汝瓷具有的绝对特征之一 。
3、表面气泡“寥如晨星”:
如用10倍放大镜观察,即可看到釉中气泡稀疏有如晨星一般寥寥无几,故此一向使用“寥若晨星”来形容。若是倍数过高则釉中气泡大小纷呈,混淆一片,反而不易辨识 。
汝窑和汝官窑对比:
汝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因地处汝州而得名,以生产青瓷而著称,同时兼烧仿制的其他窖口的产品。汝瓷瓷土土质细腻,胎质坚硬呈香灰色,釉色以天青色为贵,还有粉青、天蓝、卵白、豆青、虾青、葱绿等,釉色润泽。
汝官窑,即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的窑口,烧制时间较短,产品精良,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官窑生产的瓷器造型丰富,品种齐全,主要器形有碗、盘、盂、钵、瓶、尊、炉、洗、碟、盖、盏托、盆、套盒等,既有生活日用品,又有观赏陈设用品。制品胎薄,釉色莹润,有天青、粉青、卵青、天蓝、月白等,釉面有细小的开片,造型精美,底部有芝麻粒大小的支钉痕。
汝窑是中国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之首。南宋人叶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这说明在宋代时,就有“汝窑为魁”的说法。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段话说明,汝窑作为宫廷控制的窑口,禁止其他民窑仿烧。汝官瓷,做工精细,讲究质量,不计成本。在当时已经是很难得到的宝贝了。
众所周知,我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我国的代表性物品之一。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就有制瓷的经历,经过几千年的变化之后,陶瓷制作工艺逐渐成熟,也成为了如今我国的骄傲。在我国陶瓷历史上,宋朝是瓷器百花齐放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着著名的五大名窑,其中五大名窑以汝窑为首,宋代的汝窑瓷器传世品数量不足百件,器型只有18种,并且都是价值上亿的收藏品。
首先,汝瓷指的是汝窑制作出来的瓷器。汝窑位于河南省境内,是我国宋朝时期五大名窑之首,是我国北宋时期皇家瓷器的主要代表。汝窑的工艺精湛,造型大方,釉面有如梨皮、蟹爪似的细纹结晶片,给人似玉但非玉之感,并且汝窑以玛瑙入釉,釉色独特,大多数以天蓝、天青、粉青为主,也有呈现月白、豆绿等釉色,有的如碧峰翠色,有的如雨过天晴天、夕阳晚霞,因此汝窑在我国陶瓷界有着汝窑为魁的称号。汝窑瓷器的造型变化丰富,有瓶、盘、碗、盆等日用品,还有尊、三足洗、莲花器座、鸟、花等瓷器工艺品。
然后,汝窑瓷器现存传世品器型共有18种。汝窑兴盛时期短暂,并且随着宋朝的灭亡而断代了,因此由于配方失传,并且留世品数量不多,导致汝窑瓷器成为了无价之宝。根据我国相关书籍记载,现存的汝瓷传世品只有77件,其中有半数的汝瓷保存在故宫博物馆中,其次大卫的基金会馆也收藏着不少的汝瓷。从统计数据来看,现存的汝瓷共有18种器型,瓶类有纸槌瓶、胆式瓶、玉壶春瓶,碗类有莲花式碗和撇口碗,盘类有花口盘、浅腹盘和深腹盘,洗类有平底洗、圈足洗、椭圆洗和三足洗,碟类有平底碟和圈足碟,还有有水仙盆、三足樽、花口盏托和圆口盏托这几种日用器型。
最后,汝窑是我国五大名窑之首,流传至今的器物数量有限,近百年来在拍卖市场出现不到十次,每次都是刷新拍卖历史记录。